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2孟子三章 习题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553251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64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2孟子三章 习题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2孟子三章 习题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2孟子三章 习题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2孟子三章 习题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2孟子三章 习题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十二课 孟子三章1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1)地利不如人和地利不如人和 (2)(2)三里之城三里之城 (3)(3)池非不深也池非不深也 (4)(4)委而去之委而去之 (5)(5)寡助之至寡助之至 (6)(6)亲戚畔之亲戚畔之 有利有利内城内城护城河护城河放弃放弃极点极点同同“叛叛”,背叛,背叛 2.2.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1)域域 民民 不不 以以 封封 疆疆 之之 界界,固固 国国 不不 以以 山山 溪溪 之之 险险,威威 天天 下下 不不 以以 兵兵 革革 之之 利利。(标六处标六处)(2)(2)得得 道道 者者 多多 助助,失

2、失 道道 者者 寡寡 助助。寡寡 助助 之之 至至,亲亲 戚戚 畔畔 之;多之;多 助助 之之 至至,天天 下下 顺顺 之之。(标六处标六处)/3.3.下列各项中下列各项中“而而”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敏而好学委而去之敏而好学委而去之B B然而不胜者然而不胜者 可计日而待也可计日而待也C C环而攻之而不胜环而攻之而不胜 出淤泥而不染出淤泥而不染D D夫环而攻之夫环而攻之 人不知而不愠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表转折。A.A.表并列表并列/表顺承;表顺承;B.B.表转折表转折/表修饰;表修饰;D.D.表顺承表顺承/表转折。表转折。C C 4.4.下列句子中加

3、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自以为大有所益自以为大有所益夫环而攻之夫环而攻之夫君子之行夫君子之行 以天下之所顺以天下之所顺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语气词,用于句首,以提示下文。语气词,用于句首,以提示下文。A.A.这样这样/的样的样子;子;B.B.凭借凭借/认为;认为;C.C.音节助词音节助词/代词。代词。然而不胜者然而不胜者 公欣然曰公欣然曰D DA.A.然然B.B.以以C.C.之之D.D.夫夫 5.5.孟子,名孟子,名_ _ _,_ _时期思想家,时期思想家,_ _家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

4、子言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与行的著作,与 _ _ _ _ _ _合合称称“四书四书”。轲轲战国战国儒儒大学大学中庸中庸论语论语6.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然时运,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有利于作战的天然时运,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团结。使人民定居下来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5、,震慑天下不能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靠武器的锐利。(2)(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以兵革之利。(3)(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必胜矣。用天下都归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背叛他的君主,用天下都归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背叛他的君主,所以所以(能行仁政的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阅读考点阅读考点1717排比排比 排比的作用: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用排比排

6、比的作用: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难形象生动之效;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难以辩驳;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排比以辩驳;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排比句读起来感到朗朗上口,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句读起来感到朗朗上口,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常见题型:某句子或语段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常见题型:某句子或语段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某句子。某句或某段运用

7、排比修辞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某句子。某句或某段运用排比修辞阐述事理,有何好处?阐述事理,有何好处?答题思路:句子运用排比修辞生动有力地表现了答题思路:句子运用排比修辞生动有力地表现了,读起,读起来富有气势,表达了强烈的感情,突出了中心来富有气势,表达了强烈的感情,突出了中心(富有感染力富有感染力)。某句话运用了排比修辞,生动有力地表现了某句话运用了排比修辞,生动有力地表现了,气势磅礴,感,气势磅礴,感染力强。某句或某段运用排比阐述事理,说理有力,难以辩驳。染力强。某句或某段运用排比阐述事理,说理有力,难以辩驳。题目链接:题题目链接:题7 7、12127.7.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对

8、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是全文的中心论点。B B第第2 2句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句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地利不如人和”;第第4 4句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句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天时不如地利”。C C最后两句深入论证最后两句深入论证“得道得道”即即“得人和得人和”,“得人和得人和”则则“战必胜战必胜”。D D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显得很有气势。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显得很有气势。B B第第2 2句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

9、句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天时不如地利”,第,第4 4句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句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地利不如人和”。8.8.用文中语句填空。用文中语句填空。从课文看,得从课文看,得“人和人和”的实质是的实质是“”,得,得“人和人和”的最佳局面是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天下顺之得道得道治国必先富民治国必先富民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

10、轻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选自管子选自管子治国治国)【注】奚以:即【注】奚以:即“以奚以奚”,凭什么。重家:看重,凭什么。重家:看重家业。家业。9.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1)必先富民必先富民_ _ _(2)(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知其然也_ _ _10.10.用用“/”“/”为下面这个句子划出正确的朗读节奏。为下面这个句子划出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划一处一处)是是

11、以以 善善 为为 国国 者者/使使富裕富裕这样这样11.11.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1)(1)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百姓富裕就容易治理,百姓贫穷就难以治理。百姓富裕就容易治理,百姓贫穷就难以治理。百姓贫穷就不安心生活在家乡,并且轻视自己的家业。百姓贫穷就不安心生活在家乡,并且轻视自己的家业。(2)(2)民贫则危乡轻家。民贫则危乡轻家。12.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A.短文寥寥数语,直接体现了管仲短文寥寥数语,直接体现了管仲“凡治国之道,必凡治国之道,必 先富民先富民”这一远见卓识。这一远见卓识。

12、B.B.文章从文章从“民富民富”“”“民穷民穷”两个方面对比说理,得出两个方面对比说理,得出“治国常治国常富,乱国常贫富,乱国常贫”的结论,有力地证明了论点。的结论,有力地证明了论点。C.C.文中两组排比句,围绕着民富易治、民贫难治的观点,层层推文中两组排比句,围绕着民富易治、民贫难治的观点,层层推进,气势非凡,有力地证明了富民的重要性。进,气势非凡,有力地证明了富民的重要性。D.“D.“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一句表明一个国家一句表明一个国家要治理好,先要等百姓富裕起来。要治理好,先要等百姓富裕起来。D D不是等百姓富裕起来,而是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不是

13、等百姓富裕起来,而是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然后管理他们。主,一定要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然后管理他们。【译文】【译文】大凡治理国家的方法,一定要先使百姓富裕。百姓大凡治理国家的方法,一定要先使百姓富裕。百姓富裕就容易治理,百姓贫穷就难以治理。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富裕就容易治理,百姓贫穷就难以治理。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因为百姓富裕就能安心生活在家乡并重视自己的家业,能呢?因为百姓富裕就能安心生活在家乡并重视自己的家业,能安心生活在家乡并重视自己的家业就尊敬官吏而畏惧犯罪,尊安心生活在家乡并重视自己的家业就尊敬官吏而畏惧犯罪,尊敬官吏、畏惧犯罪就容易治理了。百姓贫穷就不安心生活在

14、家敬官吏、畏惧犯罪就容易治理了。百姓贫穷就不安心生活在家乡,并且轻视自己的家业,不安心生活在家乡,并且轻视自己乡,并且轻视自己的家业,不安心生活在家乡,并且轻视自己的家业就敢于冒犯官吏,违犯禁令,敢于冒犯官吏,违反禁令的家业就敢于冒犯官吏,违犯禁令,敢于冒犯官吏,违反禁令就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常常是富裕的,社会秩就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常常是富裕的,社会秩序混乱的国家必然是贫穷的。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一序混乱的国家必然是贫穷的。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然后管理他们。定要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然后管理他们。1.1.解释下列加点词。解释下列加点词。

15、(1)(1)岂不诚大丈夫哉岂不诚大丈夫哉 (2)(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3)(3)父命之父命之 (4)(4)以顺为正者以顺为正者 真正,确实真正,确实怎么,哪里怎么,哪里教导、训诲教导、训诲准则,标准准则,标准 2.2.下面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下面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志,与民由之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志,与民由之B B往送之门,戒之曰往送之门,戒之曰 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必敬必戒,无违夫子C C女子之嫁也女子之嫁也 无案牍之劳形无案牍之劳形D D安居而天下熄安居而天下熄 居天下之广居居天下之广居介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16、独立性,无实义。介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A.A.能,能,可能可能/得到;得到;B.B.告诫告诫/谨慎;谨慎;D.D.动词,居住动词,居住/名词,房屋。名词,房屋。C C 3.3.用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1)(1)公公 孙孙 衍、张衍、张 仪仪 岂岂 不不 诚诚 大大 丈丈 夫夫 哉哉(标两处标两处)(2)(2)居居 天天 下下 之之 广广 居,立居,立 天天 下下 之之 正正 位位(标两处标两处)/4.4.翻译下面句子。翻译下面句子。(1)(1)孟子曰: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2)(2)戒之

17、曰: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孟子说: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告诫她说: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不要违背你的丈夫!”(3)(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独自走自己的道路。(4)(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

18、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他屈服。5.5.根据要求填空。根据要求填空。(1)(1)课文中点明了景春心中的大丈夫形象的句子是:课文中点明了景春心中的大丈夫形象的句子是:,。(2)(2)课文中运用排比句式,阐明了大丈夫应具有的精神课文中运用排比句式,阐明了大丈夫应具有的精神品质的句子是:品质的句子是:,。一怒而诸侯惧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安居而天下熄富贵不能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屈6.6.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妾妇之道”和和“大丈夫之大丈夫之道道”的不同。的不同。“妾妇之道妾

19、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大丈夫之道道”表现为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对即可意对即可)7.7.下面对文章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下面对文章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

20、“论点论点”和和“论据论据”展开批驳。展开批驳。B B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揭示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揭示了大丈夫的内涵。了大丈夫的内涵。C 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下”,这与文中,这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意思相近。D D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丈夫之冠”为举例论为举例论证,证,“广居广居”“”“正位正位”“”“大道大道”为道理论证,为道理论证,“得志得志”与与“不得志不得志”为对比论证。为对比论证

21、。“得志得志”与与“不得志不得志”不是对比论证。不是对比论证。D D 【甲】富贵不能淫【甲】富贵不能淫 【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其词曰: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吾事毕矣。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之,至则死

22、矣。见闻者无不流涕。(节选自从容就义节选自从容就义)8.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1)富贵不能淫富贵不能淫 (2)(2)以顺为正者以顺为正者 (3)(3)吾事毕矣吾事毕矣 (4)(4)见闻者无不流涕见闻者无不流涕 9.9.给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给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A孔曰孔曰/成仁孟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尽所以仁至。B B孔曰成仁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孟曰取义/惟其惟其/义尽所以仁至。义尽所以仁至。C C孔曰成仁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所以仁至。D D孔曰孔曰/成仁孟曰

23、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仁至。C C惑乱,迷惑。文中是使动用法惑乱,迷惑。文中是使动用法准则,标准准则,标准完成完成眼泪眼泪 10.10.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甲文针对景春的甲文针对景春的“论点论点”和和“论据论据”,孟子先破后立,先批,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全篇只用比喻、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全篇只用比喻、道理两种方法来论证,严谨,科学,雄辩有力。道理两种方法来论证,严谨,科学,雄辩有力。B B乙文中文天祥被俘后,面对

24、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乙文中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视死如归,正是孟子正气,视死如归,正是孟子“大丈夫大丈夫”论断中论断中“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屈”的的体现。体现。C C甲文中甲文中“居天下之广居居天下之广居”三句,采用排比句式,指出大丈夫三句,采用排比句式,指出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体现了儒家的人生追求、人格精神、道德观念,富精神的实质,体现了儒家的人生追求、人格精神、道德观念,富有气势,说理有力。有气势,说理有力。D D孟子认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只要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就孟子认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只要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就能做到大丈夫之道,甲、乙两文都很好地阐述

25、了这一点。能做到大丈夫之道,甲、乙两文都很好地阐述了这一点。A A还有对比论证。还有对比论证。11.11.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2)(2)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大丈夫应该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路义。义。问市场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问市场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文天祥文天祥)面向南方拜了两拜,然后受刑而死。面向南方拜

26、了两拜,然后受刑而死。12.12.孟子关于孟子关于“大丈夫大丈夫”的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的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结合两文内容予以赏析。现的?结合两文内容予以赏析。文天祥被捕后面对死亡的威逼都毫不动摇,从容就文天祥被捕后面对死亡的威逼都毫不动摇,从容就义,正是孟子义,正是孟子“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屈”的体现。的体现。【译文】【译文】天祥即将出狱天祥即将出狱(赴刑场赴刑场),就自己做绝笔自赞,就自己做绝笔自赞,把它系在衣带之间。作词为: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把它系在衣带之间。作词为: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只有当尽了人臣的责任了,才能达到仁的境界。生取义。只有当尽了人臣的责任了

27、,才能达到仁的境界。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是为了什么。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是为了)从今以后,从今以后,自己内心没有愧疚。自己内心没有愧疚。(刑车刑车)经过集市,他意气飞扬、镇静经过集市,他意气飞扬、镇静自如。前来观看的人围得像一堵墙。临刑前,对官吏从容自如。前来观看的人围得像一堵墙。临刑前,对官吏从容说道:说道:“我一生的事已经完成了。我一生的事已经完成了。”问市场上围观的人何问市场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处是南?何处是北?(文天祥文天祥)面向南方拜了两拜,然后受面向南方拜了两拜,然后受刑而死。过一会有人派使者刑而死。过一会有人派使者(前来传令前来传令)阻止行刑,到达时

28、阻止行刑,到达时文天祥已经死了。看到的和听说的没有不痛哭流泪的。文天祥已经死了。看到的和听说的没有不痛哭流泪的。1.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A畎亩畎亩(qun)(qun)傅说傅说(shu)(shu)孙叔敖孙叔敖(o)(o)B B拂士拂士(b)(b)筋骨筋骨(jn)(jn)国恒亡国恒亡(hng)(hng)C C胶鬲胶鬲(g)(g)曾益曾益(zng)(zng)管夷吾管夷吾(y)(y)D D版筑版筑(bn)(bn)拂乱拂乱(f)(f)而后喻而后喻(y)(y)2 2解释下面加点词。解释下面加点词。(1)(1)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发于畎亩之中 (2)(2)傅说

29、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3)(3)而后作而后作 (4)(4)而后喻而后喻 A A兴起,指被任用兴起,指被任用选拔、任用选拔、任用奋起。文中指有所作为奋起。文中指有所作为了解、明白了解、明白yuyu 3 3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B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C C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D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4.4.对下面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对下面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故故/天将降天将降/大任于

30、是人也大任于是人也B B行行/拂乱其所为拂乱其所为C C曾益曾益/其所不能其所不能D D入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则无敌国外患者衡:同衡:同“横横”,梗塞、不顺;,梗塞、不顺;曾:同曾:同“增增”拂:同拂:同“弼弼”,辅佐。辅佐。A AA A“降降”与与“大任大任”构成动宾结构,构成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正确的划分应是:中间不能断开。正确的划分应是:故故/天将降大任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是人也。5.5.翻译下面句子。翻译下面句子。(1)(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

31、所不能。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2)人恒过,然后能改。人恒过,然后能改。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受贫困之苦,(以以)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3)(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内

32、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的贤士,外部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就往往容易灭亡。国家就往往容易灭亡。6.6.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A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句式,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句式,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气势,增强了说服力。B B文章先列举实例,再依据实例讲道理,最后得出文章先列举实例,再依据实例讲道理,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的结论。C C文章列举六个成功

33、人士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文章列举六个成功人士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培养人才的重要性。D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表达的这句话表达的观点与本文的论点是一致的。观点与本文的论点是一致的。意在论述逆境造就人才的观点。意在论述逆境造就人才的观点。C C7.7.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运用了什么写法?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运用了什么写法?从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运从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运用了正反对比的写法。用了正反对比的写法。【甲】富贵不能淫【甲】富贵不能淫【乙】生于忧患,

34、死于安乐【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的一项是()()A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代词,怎么,哪里代词,怎么,哪里)B B岂不诚大丈夫哉岂不诚大丈夫哉(副词,真正,确实副词,真正,确实)C C衡于虑衡于虑(动词,平衡动词,平衡)D D征于色征于色(名词,脸色名词,脸色)C C “衡衡”同同“横横”,梗塞、不顺。,梗塞、不顺。9.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A居天下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之大道

35、B B居天下之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道C C入则入则/无法家无法家/拂士,出则拂士,出则/无敌国无敌国/外患者,国恒外患者,国恒/亡亡D D入入/则无则无/法家拂士,出法家拂士,出/则无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恒亡D D10.10.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A A甲文中甲文中“此之谓大丈夫此之谓大丈夫”的的“此此”指的是指的是“富贵不能淫,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B B甲文中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都称得上真正的大丈夫。甲文中孟子认

36、为公孙衍、张仪都称得上真正的大丈夫。C C乙文中乙文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渡作用。D D作者在乙文第作者在乙文第1 1段中运用排比句列举事实,目的是证明只有经段中运用排比句列举事实,目的是证明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大业,最终证明历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大业,最终证明“生于忧患生于忧患”的道理。的道理。公孙衍、张仪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公孙衍、张仪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算不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算不上大丈夫。上大丈夫

37、。B B11.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使他屈服。(通过这些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推荐阅读推荐阅读1 1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唐纪唐纪(节选节选)2 2孟子孟子尽心上尽心上(节选节选)12.12.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

38、习。材料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赠我以木瓜,报之以桃材料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赠我以木瓜,报之以桃李;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明丽,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明月;李;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明丽,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明月;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河流大野的奔腾,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河流大野的奔腾,铁马冰河的梦境铁马冰河的梦境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文化,源远流长。材料二: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材料二: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

39、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国学要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国学要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地解决生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1)(1)【整合材料探国学】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获取了【整合材料探国学】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哪些信息?(2)(2)【陶冶情操用国学】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陶冶情操用国学】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请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请你分别举出一例。你分别举出一例。中华文化灿烂辉煌。国学智慧可以指导我们的现中华文化灿烂辉煌。国学智慧可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实生活。孝敬父母示例:江革孝母、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等。孝敬父母示例:江革孝母、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等。尊师重道示例:程门立雪、颜回尊师等。尊师重道示例:程门立雪、颜回尊师等。(3)(3)【孔孟之道亮国学】儒家思想又被称为【孔孟之道亮国学】儒家思想又被称为“孔孟之孔孟之道道”,对中国影响深远。请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写出,对中国影响深远。请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写出与孟子有关的成语和故事各一个。与孟子有关的成语和故事各一个。示例:成语:得道多助故事:孟母三迁示例:成语:得道多助故事:孟母三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2孟子三章 习题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