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针王乐亭金针王乐亭 王乐亭教授早年习文,国学底蕴深厚,因偶得六寸银针治疗瘰疬王乐亭教授早年习文,国学底蕴深厚,因偶得六寸银针治疗瘰疬秘法,便与岐黄之术结下不解之缘。秘法,便与岐黄之术结下不解之缘。19291929年,他通过针灸考试正式开业行年,他通过针灸考试正式开业行医。由于其疗效斐然,于是民间流传有医。由于其疗效斐然,于是民间流传有“南有陆瘦燕,北有王乐亭南有陆瘦燕,北有王乐亭”之美之美誉。他除任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之外,还曾任北京第二医学院(誉。他除任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之外,还曾任北京第二医学院(现为现为首都医科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北京中医学会理事、北京针灸学会理事、大学)教授、北
2、京中医学会理事、北京针灸学会理事、中医杂中医杂志志编委等。编委等。他以他以“金针金针”起家,提出起家,提出“老十针老十针”、“手足十二针手足十二针”、“五脏俞加膈俞五脏俞加膈俞”、“督脉十三针督脉十三针”等针灸组方在当代针灸处方学发展等针灸组方在当代针灸处方学发展中具有重要学术地位,目前仍被广泛应用,极具研究价值。他对针刺技法中具有重要学术地位,目前仍被广泛应用,极具研究价值。他对针刺技法的注重、透穴的运用等都成为我院针灸科学术特色的组成部分。的注重、透穴的运用等都成为我院针灸科学术特色的组成部分。王乐亭教授所用金针,与古代文献提到的金针是有区别的。古书把凡是用金属做的针都称为金针。王乐亭医生
3、所用的金针,是用九成黄金一成黄铜的合金,所特制的针具,与银针、铁针、不锈钢针均不同。金针优点:1)对患者起到一种精神(心理)上的作用;2)金性不随天时四季冷热而变化,与人的体温适合;3)刺针时疼的轻微,刺入体内不变质,不起副作用,没 有滞涩难起出的困难,针孔不发炎;4)疗效高,且金的性质柔软不易折断,免除医疗事故。临证约法五章 王乐亭教授在临证时,坚持详审四诊,辨证立法要求精确;施术时,取穴、进针、手法、行针、起针一丝不苟;几十年如一日,逐渐形成一套自我遵守的“意念法规”,系统总结定名为“临证约法五章”。王乐亭老医生对四诊十分重视,对每一个患者,他都要详细而又抓住要害地询问病史,认真望、切诊察
4、。更为可贵的是在治疗过程中,对于经过1-2个疗程而疗效不佳的复诊患者,他就重新进行四诊,对病情的真实情况再做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调整和改变原来的方案,以期提高疗效。另外,对于同一患者或同一病种的不同阶段,他都要重新全面四诊,做出阶段性的判断,以利于制定下一阶段的治疗方案。王乐亭教授是按以下步骤确定穴位的:1)循按:循按是取穴的第一步。按照腧穴定位,沿经络循行方向反 复抚摩肌肤,揉按肌肉关节,使经络舒展,患者也有思想 准备。同时可以察看局部和肢体的大体情况。2)指切:俗称“掐穴”。当部位确定后以左手拇指指甲于腧穴的正 中掐一“十”字,交叉的中心正对腧穴的中心,然后用手 轻轻按压,患者一般均有
5、酸胀感。指切一方面可做为进针 的标志,另一方面可避免进针时疼痛,宣散局部气血免伤 营卫。3)进针:王乐亭教授一直坚持双手配合进针,反对单手进针,很重 视左手的配合作用。他根据进针时的力度、方向、和角度 归纳出“针刺八式”:轻刺、重刺、立刺、斜刺、卧刺、横刺、仰刺、俯刺。1)关于进针深浅)关于进针深浅 王乐亭教授教授认为针刺深浅与以下因素有关:1体型胖瘦 2年龄大小 3病位深浅 4腧穴位置 5季节气候 此外还应考虑到病程长短,虚实寒热及病情转变情况,甚至包括 患者精神状态在内。2)关于)关于“得气得气”问题问题 王乐亭教授认为“针刺务必得气”。他认为得气的感觉与病性和 病人的敏感性有关,而且术者
6、和患者对于得气的感觉也并非完全一 样。寒证:术者针下多感发涩,患者自觉发痠;热证:术者针下多感紧张,患者自觉发胀;虚证:术者多感手下空虚,患者自觉麻木;实证:术者多感针下顶触,患者自觉辣痛(或灼痛)。所以,在候气时绝对不可要求痠、麻、胀三者悉俱才算得气,应该根据术者与患者的双方感应,综合加以判断。针灸手法较多,实施的方法也各有所长,但是王乐亭医生只用虚实补泻手法,其他手法一概不用。他把补泻手法归纳为“随济迎夺,进插退提”,即按各经循行方向而行补泻手法。主要理论:1)左升右降 2)阴经以升为补,以降为泻;阳经以降为补,以升为 泻 3)順经捻针为补,逆经捻针为泻 4)手三阳与足三阴的补泻手法是一致
7、的 手三阴与足三阳的补泻手法是一致的 督脉与任脉补泻捻转方向是一致的 医学入门医学入门:“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王乐亭医生用灸法,主要用于温补,即用补法,不用泻法,他认为温阳即可散寒,勿需用泻而泻矣。另外,施行灸法应当循序渐进,“先阳后阴 先上后下”,先少而后多(指壮数),一直加到与患者的年龄相同为止。主要针灸组方老十针手足十二针十全大补方五脏俞加膈俞督脉十三针王氏夹脊十二透穴方 一、老十针中“老”的含义 二、老十针的组成 三、老十针的功能 四、老十针的应用与变化 一、老十针中“老”含义1)以“老”比拟成熟,肯定的意思;2)凡属“养胃实脾”的食品都是成熟
8、(老了)的果 实,因而采用“老”字也有“取类比象”之意;3)从治疗肠胃病所选用的穴位来看,也都是传统 的“老”穴位。二、老十针的组成 上脘 中脘 下脘 气海 天枢(双)内关(双)足三里(双)三、“老十针”的功能调中健脾,理气和血,升清降浊,调理胃肠 老十针选用的十个穴位,以中脘、足三里为主穴,其他为配穴。中脘:正当胃腑中间,为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又为六腑 之会,胃之募穴。功能是助胃消化水谷,温通腑气,升清降浊,调理中州之气机。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补足三里则有健脾和胃,益气升清之功;泻足三里则有降逆化浊,通调肠腑之效。由于脾(胃)为后天 之本,故王乐亭老医生曾有“百病莫忘足三
9、里”之说。四、老十针的应用与变化(一)老十针的应用(二)老十针的加减变化1 1)首选老十针)首选老十针 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使用手法补泻,都可以首选老十针。例如胃脘痛,腹痛,呕吐,腹泻,食滞,便秘,以及胃下垂等。从临床实践来看,基本包括西医所谓的胃炎,胃痉挛,溃疡病,肠炎,痢疾,虫疾,消化不良等症。针刺深度针刺深度 对于胃脘痛,以中脘为主穴,针刺深度较一般为深,1.5寸至2寸;足三里穴的针刺深度为2寸;对于腹痛、腹泻,则以天枢为主穴,针刺深度为1.5寸至2寸;对于少腹痛、妇科病以气海为主穴,针刺深度为1.5寸至2寸;对于腑实便结,也以天枢为主穴,用泻法;对于胃下垂,除选用老十针方
10、外,突出特点是用天枢透中脘以升提胃腑,也可以天枢透下脘以托胃腑,上脘下脘针刺深度一般为1.5寸。2 2)配合选用老十针)配合选用老十针 对于中风后遗症的半身不遂,虚损,食纳不佳,不寐,心悸,外伤性截瘫,月经不调癫痫等均可配合老十针治疗。1)老十针去上脘、下脘加章门(双)(又称“老实针”)2)老十针加关元、三阴交3)老十针加内庭4)老十针去上脘、下脘、内关,加关元、曲骨、三阴交去上脘、下脘加章门(双)去上脘、下脘加章门(双)又称“老实针”。“十”与“实”音相似而含义有别,“老实针”的“实”字有“实脾”之意。气以“通”为补,血以“活”为补,所以加章门之意在于调肝脾、疏气血以实脾益气。老实针适用于1
11、1肝胃不和所引起的病证,肝胃不和所引起的病证,如肝气郁滞、肝气横逆 以致胃脘胀满、两胁疼痛、恶心呕吐或胃痛吞酸 等。方以中脘、章门、足三里为主穴,共奏疏肝 理气、升清降浊、补中益气之效。2 2素体虚弱、中阳不足、劳倦过度、将息失宜等虚素体虚弱、中阳不足、劳倦过度、将息失宜等虚 弱症候。弱症候。以中脘、章门、足三里为主穴,中脘加 灸以温中散寒,章门疏肝益脾,共奏补中益气、温中散寒以期扶正固本之效。加关元、三阴交加关元、三阴交功效:补中益气、温中散寒、调理胃肠。适用于脾胃虚寒或寒邪直中,或过食生冷以致寒胜腹痛。方解:以中脘、足三里为主穴,补中脘壮胃气而散寒邪;泻足三里以引胃气下行,降浊导滞;佐上脘
12、、下脘安胃健脾;取天枢消导腹中浊气;补气海振奋下焦阳气;灸关元以温散寒邪;补三阴交实乃补肝脾肾三经,此三经循行皆通过腹部,疏通肝 脾肾三经,通则不痛。加内庭加内庭功效:补中益气,消食导滞。适用于饮食停滞、胃肠传导失司、清浊不分、气机阻滞以致脘腹作痛恶心、嗳腐或痛必泄泻、泻后痛减等证。方解:内庭为足阳明胃经荥穴,功能为通降胃气、和肠化滞,配合“老十针”有加强消食导滞之功。去上脘、下脘、内关,去上脘、下脘、内关,加关元、曲骨、三阴交加关元、曲骨、三阴交功能:健脾补肾、活血行气止痛。适用于血滞经闭或实证痛经。方解:曲骨为任脉腧穴,功能补肾壮阳、止带利尿;三阴交功能调理脾胃,分利湿热,配合关元、气海调
13、理任脉,理气和血。综上所述,王乐亭教授总结出老十针,充分反映了他治疗胃肠病的独特经验,归纳如下:(1)治其本,以胃为先 (2)治未病,预防为主 (3)调气血,异病同治 老十针赞 气海天枢与三脘,足三里穴与内关,调理胃肠老十针,气血充和保平安。一、手足十二针的来源二、手足十二针的组成三、手足十二针的功能四、手足十二针的主要适应证一、手足十二针的来源1)王乐亭医生根据手不过肘、足不过膝的原则,从六十六个输穴(五输穴加原穴)中选择上肢最常用而且具有特殊作用的合谷、曲池,与下肢的足三里、阳陵泉等输穴中的精粹。这四穴都属于阳经范围,而且均多为合穴。2)他又根据“阴阳互根”和“孤阴不生、孤阳不长”的理论,
14、在上肢增选手厥阴心包经内关,下肢增选足太阴脾经三阴交,以阴配阳。因其穴位均在手足的肘、膝以下,故定名为“手足十二针”方。二、手足十二针的组成合谷(双)内关(双)曲池 (双)三阴交(双)足三里(双)阳陵泉(双)三、手足十二针的功能调和阴阳,通经活络,调气和血,清热开窍本方特点:1)利用五输穴的特殊意义,并且在操作上简便易行,患者易于接受,因为穴位均在四肢,完全能够避免损伤内脏之弊;2)穴位少儿精,运用起来比较灵活,可以组合于其他治疗方法之中,也可以单独使用。四、手足十二针的主要适应证1)半身不遂2)高血压病3)瘫痪4)痹证(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除上述四类主要病证外,王乐亭医生对一些久病虚证患者,
15、气血不足见有肌肉消瘦、纳呆食减等虚弱证候,甚至是慢性咳喘的患者,由于体质虚弱,也往往加用“手足十二针”,以调理整体状况。手足十二针歌诀合谷内关曲池行,三阴三里与阳陵,调和阴阳理气血,清热开窍又通经。一、十全大补方组成二、十全大补方功能三、十全大补方适应证一、十全大补方组成合谷 曲池 内关 足三里 阳陵泉 三阴交(手足十二针)中脘 太冲 章门 关元二、十全大补方功能补气血,健脾胃,养心气,滋肝肾,通经活络章门=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开心益智,消胀化食足三里=白术:祛风寒湿痹,能升能降,止汗除热,健脾消食内关=茯苓:降胸胁之逆气,行气血,止心下结痛,除烦满,健脾利湿中脘=甘草:主五脏六腑,坚筋骨,
16、长肌肉,增气血,调阴阳三阴交=当归:主妇人经血不调,生血养血,止咳逆上气曲池=川芎:主中风寒痹筋挛,妇女血闭,专搜血中之风太冲=芍药:主邪气伤阴,止腹痛,行血痹,除坚积,入厥阴、少阴,治阴虚小便 不利关元=地黄:主伤胞宫逐瘀血,生新血,填精髓,长肌肉,合谷=黄芪:主卫气不足,疏通经络,入太阴止汗、发汗阳陵泉=肉桂:主上气咳逆,补中益气,祛风寒湿痹,舒筋利节三、十全大补方适应证 主要用于虚损诸证,概括起来可以有以下几种证候:1)气血不足,心脾两虚2)脾肾两亏,先天后天失养3)肝肾两虚 从上述证候来看,主要包括临床所见的神经衰弱、慢性消耗性疾病后期、久病体弱、老年病等。一、五脏俞加膈俞组成二、五脏
17、俞加膈俞功能三、五脏俞加膈俞针刺要点四、五脏俞加膈俞适应证一、五脏俞加膈俞组成肺俞 心俞 肝俞 脾俞 肾俞“从阳引阴”二、五脏俞加膈俞功能调气和血,扶正固本,调理阴阳肺俞:宣通肺气,清热和营,补益肺气,理气调气心俞:理血和营,安神宁心肝俞:疏肝解郁,和血安神脾俞:健脾利湿,和胃调中,调理升降肾俞:培补肾气,填精益阴膈俞:理血调气,升清降浊,疏通气血,统治一切血病三、五脏俞加膈俞针刺要点“腹如井,背如饼”“病有浮沉,刺有浅深”王乐亭医生一律采用直刺法,但对于针刺深度的控制很严格。胖人一般不超过1寸,瘦人一般不超过5-6分,刺必得气而方休。要求取穴精确,用针同等规格,刺后针柄直立,横平竖直,上下左
18、右、斜视均为一条直线。四、五脏俞加膈俞适应证 主要针对五脏俱虚的症状,所以临床首选适应证:1)虚损2)不寐、遗精3)半身不遂4)癫、狂、痫5)月经不调6)脏躁证7)咳血、便血 综上所述,五脏俞与膈俞的拟定,也就是王乐亭医生对于背俞穴的独特应用与发挥,在学术观点上充分体现以下两点:1)从整体观念出发,扶正固本 2)以五脏为中心,调理气血“治痿首取督脉”一、督脉十三针组成二、督脉十三针的作用三、督脉十三针的适应证一、督脉十三针组成百会 风府 大椎 陶道 身柱 神道 至阳 筋缩 脊中 悬枢 命门 腰阳关 长强 取穴基本规律:从百会、风府开始,自大椎、陶道以下,隔一椎取一穴。二、督脉十三针的作用“补督
19、”的作用:1)补阳益气2)强筋壮骨3)补髓益脑“泻督”的作用:1)抑阳清热2)疏通经气3)调理气机三、督脉十三针的适应证1)外伤性截瘫 瘫痪 癔病性瘫痪 小儿麻痹后遗症2)半身不遂3)癫、狂、痫4)风寒湿痹一、王氏夹脊穴来源二、王氏夹脊穴组成三、王氏夹脊穴针刺特点、功能四、王氏夹脊穴适应证一、王氏夹脊穴来源 以往夹脊穴位过多,临床应用时过于繁杂,王乐亭医生本着“精简、安全、高效”原则,根据临床实践中医生与患者双方体验到的针感敏感区域,确定王氏夹脊。二、王氏夹脊穴组成 各椎棘突下旁开三分,从第二胸椎下缘起,隔一椎取一穴,直至第四腰椎,一侧取八穴,共计十六穴。三、王氏夹脊穴针刺特点、功能针刺特点:
20、直刺法,胖人进针1.5-2寸,瘦人 1-1.5寸。直刺深度,以有抵触感 为度,再行候气。进针后要求针 柄直立,横平竖直,上下左右成 行。功能:扶督脉之阳、助膀胱之气、调理脏腑 气血、疏通经络脉道。(胸2-8主治胸背上肢疾患,主脏主血;胸10-腰4,主治腹部及下肢疾患,主腑主气)四、王氏夹脊穴适应证1)外伤性截瘫2)小二麻痹后遗症3)半身不遂4)脊髓空洞症5)腰脊疼痛6)胃肠病7)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8)其他,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一、透刺的作用与特点二、十二透穴方的组成三、十二透穴方的适应证四、透之务必得法一、透刺的作用与特点1)一穴贯两经(或数经)沟通经气2)一穴担两穴,免伤卫气二、十二透穴方的组成肩髃透臂臑腋缝透胛缝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劳宫阳池透大陵环跳透风市阳关透曲泉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透三阴交丘墟透申脉太冲透涌泉注:为主穴三、十二透穴方适应证1)半身不遂,病程超过半年以上,而且关节筋脉拘急挛缩者。2)痹证日久不愈、关节屈伸不利者。3)小儿麻痹后遗症之足下垂者4)脑炎后遗症出现肢体关节拘挛者5)脑外伤后遗症,出现半身不遂、肢体瘫痪、筋脉拘急、关节挛缩等症。四、透之务必得法1)掌握好适应证2)正确理解透刺的功能3)补泻手法要适宜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