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文论 在自然的素朴状态中,由于人以自己的一切能力作为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发生作用,他的全部天性因而表现在外在生活中,所以诗人的作用就必然是尽可能完美地模仿现实;在文明的状态中,由于人的天性的和谐活动仅仅是一个观念,所以诗人的作用就必然是把现实提高到理想,或者换句话说,就是表现或显示理想。席勒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 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18191877)法国画家,写实主义美术的代表。雷雨后的峭壁 贝奈戴托克罗齐(Benedetto Croce,18661952年)意大利哲学家,新黑格尔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与作为表现科学的美学作为纯粹概
2、论科学的逻辑学实用哲学合称为精神哲学。青年德意志派是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后,在德国涌现出来的一批资产阶级进步作家的总称。因鲁尔多夫文巴尔格的论文集美学的出征献词中有“献给你,青年德意志”而得名。主要代表有路德维希伯尔纳(17861837)、亨利希劳伯(18061884)、卡尔古茨柯(18111878)。他们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主义,陈腐的道德观念和狭隘的宗教教义,提倡自由思想;在文学上反对脱离现实的浪漫主义,主张描写现实生活。于是,在七月革命的强烈反响之中,在黑格尔哲学和歌德的诗歌它被理解为一种反教会的力量的激励下,把海涅和伯尔内当作榜样,把乔治桑和拉蔼尔看作缪司女神,一群年轻作家崛然而起;
3、他们不久就被标上了“青年德意志”的名字。他们要把文学和生活交融在一起。他们要求清除掉在宗教和道德中居主宰地位的陈规旧习,要求两性间的结合和离异有更为自由的形式,要求一种新的泛神论的宗教。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的主流(第六分册青年德意志)第447页马克思与燕妮马克思与燕妮在孩子时就一直是朋友。燕妮比马克思大4岁。马克思写了三本诗集送给燕妮分别是爱之书(第一部)、爱之书第二部和歌之书。马克思由于他具有特别敏锐和睿智的头脑,从他与同时代人的接触中获得了很多的启发。他采纳了鲍威尔的尖锐的,甚至是可怕的宗教批判,把它当作自己分析政治学-经济学等等的样板;他接受了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系统的改造,否认黑格尔
4、思想是至高无上的,而以一种彻底的人本主义为出发点;施蒂纳是所有青年黑格尔分子中最具有否定精神的一个,他使马克思不得不超越费尔巴哈有点静止的人本主义;最后,赫斯是德国共产主义思想的第一个宣传者,他首先把激进思想应用在经济学方面。戴维麦克莱伦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第171页。莎士比亚(15641616)席勒(1759-1805)拉萨尔(Ferdinand Lassalle,18251864)德国早期工人运动活动家,全德工人联合会创始人。接受黑格尔的哲学体系。1859年出版了历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弗兰茨冯济金根剧情:骑士济金根怀抱改造帝国、统一国家的雄心大志。起初,他寄希望于皇帝查理五世,希望在皇帝领
5、导之下实现民族统一的大业。可是,皇帝的所作所为令他失望,于是他决定夺取皇冠,依靠自己去实现理想。为此目的他采取了迂回的策略,那就是,先攻打一个帝国选侯,然后再去摘取皇冠。可是,在攻打那个帝国选侯时,他受到诸侯的联合围攻,终于兵败身死。济金根是一出历史悲剧。莎士比亚恩格斯恩格斯致敏致敏考茨基考茨基 1、最早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致A.倍倍尔、W.李卜克内西、K.考茨基诸人书信集第一卷,它是恩格斯对敏考茨基1885年10月15日来信的复信,1885年11月26日写于伦敦。2、敏考茨基,1837-1912,19世纪80年代社会民主主义作家,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卡尔考茨基的母亲。胜利叶莲娜新人和旧人是其创作
6、的第三部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作品写于1884年,主要描写了一个同情革命的小资产阶级青年女子爱莎的故事。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但丁塞万提斯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50),法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者之一。他创作的人间喜剧Comdie Humaine)共91部小说,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充分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丰碑,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在这种认识里,我只是一个纯粹的这一个,而对象也只是一个纯粹的这一个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l诗人既然和画家与其他造形艺术家一
7、样,是一个摹仿者,那么他必须摹仿下列三种对象之一: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这些事通过文字来表现,文字还包括借用字和隐喻字;此外还有许多起了变化的字,可以供诗人使用。l亚理斯多德诗学第二十五章 丹纳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丹纳Hippolyte Adolphe Tainemile Zola;18401902 自然主义文学产生于法国。龚古尔兄弟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先驱。埃米尔左拉(1840年1902年)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和成就最高者。他的代表作卢贡马卡尔家族是自然主义文学的丰碑居伊德莫泊桑(1850年1894年
8、)也是自然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代表作包括羊脂球、一生、漂亮朋友等。现实主义的创作理论 一、艺术真实性 1、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 马克思和恩格斯非常重视艺术的真实性,现实生活是艺术内容的客观基础。真实地再现现实是文艺作品的前提和条件。1844年,马克思反对欧仁苏在他的长篇小说巴黎的秘密里“把现实的人变成抽象的观点”。马恩在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书评中,主张文艺作品要真实地描写人物的形象,要象现实主义画家伦勃朗那样把人物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1885年,恩格斯在致敏考茨基的信中提出真实地描写现实关系的要求,将艺术真实性和政治倾向性结合起来。认为作家的政治倾向应该通过作品所塑造的人物、所描写的场面
9、和情节“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强烈的革命倾向性来源于艺术描写的高度真实性。3年后,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强调文学创作要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使作品的真实性达到时代或历史真实的高度,指出“细节的真实”是达到现实主义真实性的重要手段,只有“细节的真实”,才能写出生活本身所固有的因果关系,显示生活的合理性,从而让人相信。2、什么是艺术真实?定义:艺术真实,在文学创作中,也可称为文学的真实性。它通常是指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符合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和规律所达到的程度。简言之,即文学作品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真实程度。艺术真实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其一,生活的真实性,即艺术形象必须来源于生活,能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一本质和
10、规律性。这是就客观来源而言,要本质的真实。其二,情感的真挚性,即艺术形象必须融入了作家真实的情感态度。这是要求创作主体、主观态度的真实。其三,感受的真切性,即艺术形象必须 生动、真切,令读者感同身受。这是就审美效果来说的。这三者的有机统一,我们才可称某一艺术形象具有真实性。3、艺术真实的特点同生活真实相比,艺术真实具有三方面的特点:其一,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或者叫客观真实与主观真实的统一。文学作品作为创作主体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它一方面反映着客观的社会生活;一方面又体现着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因此,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已不再是纯粹的客观的社会真实,而是一种心灵化了的现实,是主观化的客观,是
11、主客观的统一体。如杜甫的五言律诗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声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其二,现实与理想的统一:亚里士多德说过:“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过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诗学诗艺P28)这也就是说,文学所要表现的真实,“不必是曾有的事实,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致徐懋庸,鲁迅全集10卷P198,人民文学,1982)。只要合理,即合乎生活本身的逻辑,反映出生活发展的规律,作家可以在文学创作中进行适当的想象和虚构。其三,个别和一般的统一:在实际生活中,人与事、场与景都是“个别”的存在。文学创作
12、就是从感受、体验、认识和理解这些“个别”现象开始的,并以它们为创造的原料。虽然,这些“个别”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不同范围上与“一般”相联系,但是任何“个别”现象所体现的“一般”都是不完全、不充分的。因此,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运用艺术概括,通过对具体的、特殊的、典型的事物的把握和描述来反映一般。如歌德所言,是“在特殊中显出一般”(西方美学史下卷,P415-416)二、艺术典型性 1、恩格斯的论述 1859年恩格斯在致斐迪南拉萨尔的信中,提出要对“有代表性的性格作出卓越的个性刻画”,这已经涉及到文学典型问题。后来,在致敏考茨基的信中对典型问题作了较为集中的论述。着重指出个性和共性的统一是典型的基础,是
13、典型塑造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从黑格尔的“这一个”出发,(黑格尔的“这一个”其实说的就是典型性格,它具有丰富性、明确性和坚定性三个特征。)恩格斯认为,典型就是“一定的单个人”,离开了这一个,就没有典型。作者把许多单个人身上富有特征的东西集中起来,通过典型化,概括到一个人物身上,就形成了艺术中的“这一个”。作为典型形象的“这一个”,是一个体现了某种阶级和时代特征的活生生的“单个人”,因此,典型的创造,必须从生活出发,从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单个人出发。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恩格斯最典型问题作了更为完整的表述:“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提出了典型性格、典
14、型环境以及二者的关系问题。认为玛哈克奈斯的城市姑娘中的人物就他们本身而言是够典型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达到了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但是,小说描写的环境却不够典型,没有揭示出特定时代的社会关系,没有写出由这种社会关系决定和造成的典型环境,没有使所描写的具体生活事件和具体人物同这种典型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没有揭示出小说中人物行动的动机同环境影响的必然联系。2、文学典型及其特征 文学典型就是指文学形象的鲜明独特的个别性概括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的深度和广度。一部文学作品再现的形象如果既鲜明独特,又比较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它就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典型人物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5、第一、鲜明、独特、丰富的性格特征。别林斯基在论述有关典型人物的问题时不止一次地说过:“何谓创作中的典型?典型既是一个人,又是很多人。”“在典型里是两个极端普遍和特殊的有机的融和底成功。”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的性格非常鲜明独特。他不是一般的胆小怕事,而是有他自己特殊的内容和方式。他既把自己包裹起来,同时又时时注视着周围,力图使别人也缩进套子里去。典型人物性格的鲜明、独特性总是和丰富性直接地联系在一起。所谓丰富性,是指性格的多方面、多层次的有机结合。呈现于读者面前的典型人物,总是具有多层面的性格特征。林兴宅先生认为阿Q是众多矛盾性格的统一体:质朴愚昧而又圆滑无赖;率真任性而又正统卫道;自尊自
16、大而又自轻自贱,等等,正是这些性格中相互矛盾的侧面,构成了阿Q形象的丰富性,使他显得栩栩如生,鲜明生动。典型人物多层面的思想性格并不是机械的拼凑,而是有机的融合。其中,常有某一、两个方面特别突出,是作家刻画的重点方面。这些特别突出的性格特点在整体中居于主导的、支配的位置,因而被称为“性格核心”。典型人物性格总是核心方面与其他方面的统一。第二、深刻地体现了某一阶级、阶层或类别的人的某些本质方面。一个人物形象如果仅仅有很强的别性,而没有很高的概括性,仍然不能达到典型人物的高度。作为典型性格,它还应当有高度的概括性、普遍性,应当能使人由这一个人物而联想到一大群人,甚至能联想到千千万万的同它属于同一类
17、别的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别林斯基指出,典型同时“又是很多人”,是“一个特殊世界人们的代表”。典型人物概括的范围多种多样。有的典型人物体现了它所属阶级的某些本质特征。如在朱老忠身上,人们可以看见我国农民阶级的斗争精神和勇猛坚韧、有胆有识的英雄品格。像林道静这样的典型人物,则是体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一社会阶层的特点、弱点。还有的典型人物的典型意义在于体现了某一类别的人的某种本质性的精神状态。这里的“某一类别”的范围又是可大可小的;既可能概括了同一社会里的具有某种共同精神状态的一类人,这些人可以在不同的阶级、阶层里存在,又可能范围广达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如阿Q,他身上的“精神胜利法”集中地体
18、现了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中都广泛存在过的一种可耻的消极的精神心理特征。当时的许多人看到阿Q正传,都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某些方面的影子,甚至以为作家是在鞭挞自己。第三、渗透着作家的审美理想。艺术形象总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典型人物形象,既然是典型性非常充分的形象,必然也包含着它的创造者的主观方面的因素。在典型创造中,作家总是要从一定的立场出发,在一定的理想的照耀下,观察生活、概括生活,刻画人物形象。所以,典型人物形象的艺术感染力,不仅同典型人物本身有密切的联系,而且与作家寄寓在其中的理想的内容与性质有更重要的关系。3、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所谓典型环境,是指典型性非常充分的环境。根据典型的要求,环境的典型
19、性也要求做到特殊与普遍、具体与概括的有机统一。在一部再现性的文学作品中,围绕在人物周围,促使人物活动的种种生活条件,都应当是具体的,有特色的,与别的作品有所不同;同时,作品中具体、独特的环境又要求能够真实地体现人物所处的历史时代的本质、社会关系的基本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典型环境和时代背景是两回事:不仅反映同一时代、同一类型题材的不同作品描写出来的人物环境各有特色,而且在同一部作品中,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基本相同,但每个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却不一样。典型人物 所谓典型人物,是说典型人物性格,指通过鲜明、独特、丰满的性格特征,深刻地体现某一阶级、阶层或类别的人的某些本质方面,渗透着作家的积极的审美理想
20、的人物形象。这里需要注意典型人物的阶级地位、阶级属性和典型人物的典型性这两方面的区别。典型人物具有一定的阶级性,这一点无庸置疑,而人物的典型性又主要体现为人物的主要性格(典型人物主要便是说典型人物性格),但典型人物最突出的性格部分(主要性格)并不一定刚好是某一阶级属性的体现。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就互相依存看,一方面,典型人物的形成依赖于典型环境,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都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另一方面,典型环境也因为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典型环境实际上是以典型人物为中心构成的一个系统,没有了典型人物,系统就没有了中心,系统的各个部分就很难联系在一起,环境就很难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更谈不上环境的典型性了。就互相影响看,一方面,典型环境影响并支配着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环境是性格的土壤,典型人物的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离开了环境,人物性格也就失去了基础,根本不可能形成;同时,典型人物的思想行为常常受到环境的驱使和支配,环境的变化,往往能引起人物性格的变化。另一方面,典型人物能够影响环境,促进环境的变化发展。由于人物是环境的中心,人物行为方式的改变特别是思想境界的提升,都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促进环境的变化发展。如果说,典型环境对典型人物起决定作用,那么,典型人物对典型环境则有着一定的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