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诗经 秦风秦风教学目标1.1.了解诗经基本常识,了解诗经基本常识,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2.结合注释,初步结合注释,初步感知,感知,掌握掌握重章叠句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的形式特点;3.3.体会秦国军民英勇无畏的尚武精神,体会秦国军民英勇无畏的尚武精神,培养积极向上培养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重难点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并体会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辱的重点:理解并体会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辱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难点: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及重章叠唱的写难点: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及重章叠唱的写作手法。作手法。基础常识基础常识关于
2、诗经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反映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关于诗经诗经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诗六义诗歌形式风:国风,是各地民歌,是诗经中最有成就的部分。雅:大雅多是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从后稷以至武王、宣王等的功绩。小雅一部分是宴会的乐歌。颂:为祭祀所用,其中部分是舞曲。表现手法赋: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比:比喻,明喻和暗喻。兴
3、: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写作背景写作背景】无衣选自十五国风中的秦风,属于秦国民歌。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戎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沦落,于是平王举室东迁。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土将要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是一首秦国人民慷慨从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歌谣。本诗标题“无衣”的意思是说当时军情紧急,征衣一时难以齐备。文白对译文白对译无衣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怎么能说
4、没有衣服穿呢?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我的长袍跟你共享。我的长袍跟你共享。周王出兵打仗,修好我们周王出兵打仗,修好我们的戈与矛,我跟你共同对的戈与矛,我跟你共同对付敌人。付敌人。袍:长袍,类似于斗篷。行军者白天当衣服穿,晚上当被子盖。王于兴师:王,此指秦君。一说指周天子。于,句中助词;兴师,起兵,意思是周王出兵打战。修:整治。戈矛:都是长柄的兵器,戈头平,矛头尖锐。同仇:同伴。无衣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我贴身穿的衣服呢?我贴身穿的衣服跟你共享。跟你共享。周王出兵打仗,修好周王出兵打仗,修好我们的矛和戟,我跟我们的矛和戟,我跟
5、你共同行动。你共同行动。修:整治。戈矛:都是长柄的兵器,戈头平,矛头尖锐。同仇:同伴。仇,匹偶。一说共同对敌。泽:同“襗”,贴身穿的衣服,即内衣。戟(j):具有月牙形锋刃的长兵器。偕(xi)作:一起准备,共同行动。无衣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我的下衣跟你共呢?我的下衣跟你共享。享。周王出兵打仗,修好周王出兵打仗,修好我们的铠甲和兵器,我们的铠甲和兵器,我跟你共同奔赴战场我跟你共同奔赴战场。裳:下衣,这里指战裙。甲兵:盔甲和兵器。偕行:一起出发。文章解析文章解析问题探究问题探究1.1.诗歌第一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分诗歌第
6、一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歌第一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一问一答鲜明地表达了战士们团结一致,共同对抗外敌强烈的思想感情;“无衣”两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战士们一心为国征战,不计较衣物不全的爱国的思想感情。问题探究问题探究2.2.诗歌第二句在全文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诗歌第二句在全文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1)“王于兴师”首先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直接原因,诗人将其放在后面,具有补充交代的作用。(2)诗人先“议”后“叙”,不但能够避免诗歌的平铺直叙,增强诗歌气势,而且能够激发战士们强烈的爱国热情。(3)突出了战士们为国而战的斗争精神
7、,“与子同仇”,表明了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团结一致去抗击共同的敌人。问题探究问题探究3.3.小组讨论:下一章的小组讨论:下一章的“岂曰无衣岂曰无衣”是是不是对上一章的简单重复?为什么?不是对上一章的简单重复?为什么?不是,作者采用重章叠唱的手法,是诗人内在情感上的一种递进关系。问题探究问题探究4.“4.“与子偕作与子偕作”说明两者的关系是怎么说明两者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样的?说明君王与将士之间团结一心,斗志昂扬,同仇敌忾,共同行动。问题探究问题探究 5.5.“与子同裳与子同裳”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君王与士兵之间共同克服困难,关系十分密切。问题探究问题探究 6.“6.“与子偕行与
8、子偕行”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战士愿与周王靴刀誓死的决心。问题探究问题探究7.主旨:无衣是一首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是一首爱国歌曲。它既表现了战士们慷慨赴战、同仇敌忾、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豪情,又表现了君王与战士们之间深厚的情谊。体味情感体味情感1.1.朗诵视频欣赏。朗诵视频欣赏。2.2.学生上台展示:抽查两至三个学生进行演诵学生上台展示:抽查两至三个学生进行演诵,演诵完点拨学生注意诗歌的语气、语调以及思,演诵完点拨学生注意诗歌的语气、语调以及思想情感。想情感。3.3.欣赏诗歌的韵律美、结构美以及情感美:为欣赏诗歌的韵律美、结构美以及情感美:为什么我们能够把它读得这
9、么美呢?(小组讨论)什么我们能够把它读得这么美呢?(小组讨论)内容总结内容总结第一章,统一思想。当时军情紧急,一时难以备第一章,统一思想。当时军情紧急,一时难以备全征求。全征求。“无衣无衣”,这是实写。也可以理解为夸张,这是实写。也可以理解为夸张的写法,为国征战,不计衣物不全的困难,的写法,为国征战,不计衣物不全的困难,“与子与子同袍同袍”,与战友共用一件战袍。,与战友共用一件战袍。“王于兴师王于兴师”,大,大家就急忙修理好戈矛。为什么大家能够克服困难、家就急忙修理好戈矛。为什么大家能够克服困难、团结备战呢团结备战呢“与子同仇与子同仇”,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一起
10、抗击共同的敌人。同的,必须一起抗击共同的敌人。第二章,统一行动。第二章,统一行动。“与子同泽与子同泽”“”“修我矛戟修我矛戟”。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与子偕作与子偕作”,投身到征战,投身到征战中。中。第三章,一起上战场。第三章,一起上战场。“与子同偕与子同偕”,激昂高歌,激昂高歌,团结对敌,奔赴战场。,团结对敌,奔赴战场。总结归纳无衣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它产生于秦地,是人民抗击西戎入侵者的军中战歌。在这种反侵略的战争中,秦国军民表现出英勇无畏的尚武精神,也创造了这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慷慨战歌。王于兴师,修我长矛,与子同仇。王于兴师,修我长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作业布置作业布置诗中在与诗中在与“子子”相对上用了一个相对上用了一个“我我”字,每字,每一章中又省去两处一章中又省去两处“我我”字,体味一下字,体味一下“我我”的的妙处,并运用想象,创造妙处,并运用想象,创造“我我”的形象。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