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活复活列夫托尔斯泰0 01 10 02 20 03 30 04 4了解内容梳理情节分析形象探究主题了解内容知人论世l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生于贵族家庭,1岁半丧母,10岁丧父,他由家里的亲戚抚养成人。l 1847年退学后,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农奴制度改革的尝试,l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l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l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创作了诸多文学巨作,l 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车站,享年82岁。遵照他的遗言,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坟上没有树立墓碑和十字架。知人论世l
2、 列夫托尔斯泰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l 列夫托尔斯泰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的作品反映了1861年到1905年俄国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变动。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列宁)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高尔基)了解内容0 01 1l 小说主人公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养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诱奸后遭到遗弃。由此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沦为妓女达7年之久。后来她被
3、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l 十年后,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他认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遗弃的玛丝洛娃,他的良心受到了谴责。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l 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途中,传来了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苦役改为流放。这时的玛丝洛娃尽管还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结合。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了解内容0 01 1本课节选的是第一部第四十三章。小说前面的情节是:玛丝洛娃无辜卷入一起谋财害命官司,蒙冤受屈,即将去服苦役。担任陪审员的贵族聂赫留朵夫
4、在法庭上发现玛丝洛娃正是自己年轻时抛弃了的姑娘,良心深受谴责,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决定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祈求宽恕。本文写的是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祈求宽恕的经过。聂赫留朵夫来到监狱探监,试图得到玛丝洛娃的宽恕,为自己以前的罪过赎罪。而玛丝洛娃从不认识到认出他来,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见面后说出自己的遭遇,依然对那段生活感到痛苦,她想法子从聂赫留朵夫那里要钱,已经失去了灵魂。梳理情节梳理情节0 02 2分析形象自主探究,研读文本01找出文中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句,分析本文是如何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特征的。02采用批注阅读法研读文本,分成男生、女生两组
5、,男生批注描写聂赫留朵夫的语句,女生批注描写玛丝洛娃的语句。批注示例0 03 3心理、动作、神态描写。直接写聂赫留朵夫的心理,他认为玛丝洛娃的遭遇的根源在自己,自己应该赎罪。他的情绪很激动,说明他急于想得到玛丝洛娃的谅解,同意自己赎罪的想法。“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聂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情感,免得哭出来。描写方式分析批注示例0 03 3语言、神态描写。玛丝洛娃不相信聂赫留朵夫会赎罪,她不抱任何希望,只是“微微一笑”,这笑是做妓女的习惯表情,也表达了对聂赫留朵夫的厌恶。也课件这些年来她内心的痛苦之深。“没有什
6、么罪可赎的。过去的事情都过去了,全完了。”玛丝洛娃说。接着,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描写方式分析玛丝洛娃心理变化0 03 3聂赫留朵夫心理变化0 03 3带着严肃、庄重和爱怜的心情我是要来请求你饶恕我在你面前是有罪的寻求原谅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试图唤醒他对他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现在这样我还要来的决定救赎探究主题主题探究玛丝洛娃0 04 4别名:卡秋莎玛丝洛娃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之间的关系是复杂深刻的:年轻时彼此纯洁真挚地爱过;曾几何时,一个残酷地抛弃,另一个悲惨地毁灭;十年后重逢,聂赫留朵夫基于赎罪的
7、想法向玛丝洛娃求婚,玛丝洛娃多次予以拒绝。对于聂赫留朵夫而言,一方面他是想通过拯救玛丝洛娃来拯救自己,一方面,玛丝洛娃们的苦难,也唤醒了他生而为人的责任与担当。而玛丝洛娃,在开始的时候并不主动寻求灵魂的复活。她陷落在命运的沼泽地里,挣扎,沉溺,再挣扎,再沉溺。对一个苦苦挣扎于基本生存的人来谈灵魂,似乎迂阔了一点。但聂赫留朵夫伸出了手,唤醒了她因困窘而沉睡的灵魂,同时在监狱和流放途中那些革命圣徒的思想与行为也感染了她原来在沼泽地里,也可以仰望星空。她最终拒绝了聂赫留朵夫,也就意味着她在灵魂上不再需要他的拯救。她获得了复活,拥有了完全而独立的尊严、责任与爱。每一次拒绝都有新的内容,每一次拒绝都引起
8、玛丝洛娃灵魂的颤悸,并有力地影响着她精神复活的过程。主题探究玛丝洛娃0 04 4“你在尘世的生活里拿我取乐还不算,你还打算在死后的世界里用我来拯救你自己。”玛丝洛娃南朝范缜有一个比喻,他说,各人的命运,正如那一树飘落的花朵,有的拂触于帘幌飘坠在茵席之上,有的挂碍了篱墙而掉落粪溷之侧,所以富贵贫贱各各不同。是的,大地上的人们的命运,不过随风飘散,富贵与贫贱,并不是最本质最要紧的东西,并不能决定我们的灵魂能否复活。托尔斯泰在八十二岁的高龄,为了彻底地告别了旧生活,在寒冷的冬夜弃家出走,最后病逝于一个车站。他用复活,更用生命,向我们诠释了生命里那些真正本质真正要紧的东西。主题探究玛丝洛娃0 04 4
9、“你在尘世的生活里拿我取乐还不算,你还打算在死后的世界里用我来拯救你自己。”玛丝洛娃南朝范缜有一个比喻,他说,各人的命运,正如那一树飘落的花朵,有的拂触于帘幌飘坠在茵席之上,有的挂碍了篱墙而掉落粪溷之侧,所以富贵贫贱各各不同。是的,大地上的人们的命运,不过随风飘散,富贵与贫贱,并不是最本质最要紧的东西,并不能决定我们的灵魂能否复活。托尔斯泰在八十二岁的高龄,为了彻底地告别了旧生活,在寒冷的冬夜弃家出走,最后病逝于一个车站。他用复活,更用生命,向我们诠释了生命里那些真正本质真正要紧的东西。主题探究聂赫留朵夫0 04 4别名:喀秋莎聂赫留朵夫Nekhludoff聂赫留朵夫感觉自己必须做些什么去帮助
10、玛丝洛娃,一是自己过去玩弄了她,如今她堕落,归根到底是自己做了坏事;二是帮助玛丝洛娃,让他感觉良好,从自己的牺牲获得快感和满足。这种心态是伪善的,自私的,说到底只不过让他罪恶感减少。但随着帮她翻案,接触了大小官僚,见识到监狱里各种奇怪的人,帮助更多无辜的人,他心里的矛盾和冲突就更加激化。他看到与自己阶层不同的人,他们的苦难,联想到以前的热血和正义,突然发现现在自己的生活何其无聊空虚和腐败,他周围的人都是那么假高尚,说的话多么空洞,他们的爱情手段如何的功利化。聂赫留朵夫开了心眼,“精神的人”唤醒了,“兽性的人”缩小,他开始新一轮的“灵魂净化”。主题探究聂赫留朵夫0 04 4聂赫留朵夫Nekhlu
11、doff聂赫留朵夫的思想变化可以分为:第一阶段是纯洁善良、追求理想的阶段。这时他健康、真诚、充实、崇高,乐于为一切美好的事业而献身。真挚地爱着玛丝洛娃。那时的爱是纯洁美好的。在他眼里,只有妻子才是女人,凡是不能成为他妻子的女人都不是女人,而只是人。第二阶段是放纵情欲,走向堕落。踏上社会后,聂赫留朵夫变得猥琐、低下、空虚、渺小。认为女人无非是一种享乐工具。他诱骗了玛丝洛娃,之后给了她一笔钱。这种做法是兽性的表现更是对纯洁的爱的侮辱,但那时他无法控制自己,导致了一个女人的悲剧。第三阶段是从仟悔走向复活。法庭审判之后,他内心痛苦,认清了自己虚伪可耻的面目,决心悔过自新。在他忏悔的过程中,通过对他的所
12、见所闻,揭露和批判了沙皇俄国社会的腐败和黑暗。主题探究列夫托尔斯泰0 04 4托尔斯泰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当时俄土战争的重负,连年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这时托尔斯泰越发地关心人民的困苦。他积极地参加当时的救灾工作,目睹了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可怕处境,在他多年探索、思考的基础上终于看清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作者参加1891至1892年的赈灾工作,体会农民与地主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农民贫困的根源是地主土地私有制。主题探究列夫托尔斯泰0 04 4托尔斯泰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品,托尔斯泰在两个主人公身上
13、寄托了美好的人性理想。小说的两个主人公一路走来爱恨情仇,历尽坎坷最终都实现了精神灵魂的“复活”,在两个主人公身上寄托了赎罪、宽恕、拯救灵魂、“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美好人性,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的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主题探究列夫托尔斯泰0 04 4托尔斯泰1 道德的自我完善在复活中他写道:“一个是精神的人,他为自己所寻求的仅仅是对别人也是幸福的那种幸福;另一个是兽性的人,他所寻求的仅仅是他自己的幸福,为此不惜牺牲世界上一切人的幸福。”在托尔斯泰看来,道德的自我完善便是抛弃利己主义,投身到利他主义中来。一个人,如果仅仅为自己而活,为了自己而不惜牺牲其它人
14、幸福的权利,那就是一个不道德的人,还没有找到生命的意义的人,而生命的真正意义就是在于为了他人牺牲自己。主题探究列夫托尔斯泰0 04 4托尔斯泰2 不以暴力抗恶从统治者角度看,运用暴力是错误的,托尔斯泰在他的复活中反复强调:“要克服使人们饱受苦难的骇人听闻的罪恶,唯一可靠的办法,就是在上帝面前承认自己总是有罪的,因此既不应该惩罚别人,也无法纠正别人。”“腐化堕落的人想去纠正腐化堕落的人,并想用生硬的方法达到目的,结果是缺钱而贪财的人就以这种武力惩罚人和纠正人作为职业,自己却极度腐化堕落,同时又不断腐蚀受尽折磨的人。”“要永远饶恕一切人,要无数次地饶恕人,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无罪的人,可以惩罚或者纠
15、正别人”。主题探究列夫托尔斯泰0 04 4托尔斯泰3 博爱在复活中,“博爱”几乎可以同“宽恕”等同,因为博爱的最大障碍就是人们不能对伤害过自己的人宽恕。托尔斯泰认为,既然人人心中都是有罪孽的,因此人是不能通过惩罚和报复别人来消灭恶从而寻求自己的安宁,人人都没有这个权力。但是愤恨占据的人的内心而无法使其平静,那么获得安宁的另一个手段只能反其道而行,那就是“宽恕”。一旦宽恕别人,人就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面对一切不平等和不公正。“聂赫留朵夫开了头,本来还想说他要同她结婚,但接触到她的目光,发觉其中有一种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他不敢开口了。”你认为聂赫留朵夫要同玛丝洛娃结婚的想法是真
16、实的吗?请说明理由。思考探究观点一不是真实的。聂赫留朵夫“不敢开口了”,是在怀疑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值得。因为他要同玛丝洛娃结婚,就意味着必须放弃自己已经习惯了的优渥的贵族生活。同时,玛丝洛娃沦落风尘、酗酒享乐、粗野可怕,已不再是往日自己爱过的那个纯洁可爱的卡秋莎了。观点二p 是真实的。他之所以不敢开口了,是因为担心自己的想法不被玛丝洛娃理解,怕因此惹恼她。再者,在探望的时间结束,玛丝洛娃站起来要走时,他告诉她,“我还要来的”,“您对我来说比妹妹还亲哪”。他已把玛丝洛娃视为自己的亲人,这些都表明他要同玛丝洛娃结婚的想法是真实的。他身上发生各种可怕的变化,只是由于他不再坚持自己的信念而相信别人的理论。他不再坚持自己的信念而相信别人的理论,因为要是坚持自己的信念,日子就太不好过。要是坚持自己的信念,处理一切事情就不利于追求轻浮享乐的兽性的我,而总会同它抵触。相信别人的理论,就根本无须处理什么,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而且总是同精神的我抵触而有利于兽性的我。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