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诗词五首》与《浣溪沙》知识点梳理.doc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4638029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诗词五首》与《浣溪沙》知识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诗词五首》与《浣溪沙》知识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诗词五首》与《浣溪沙》知识点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诗词五首》与《浣溪沙》知识点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诗词五首》与《浣溪沙》知识点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六单元中考必考古诗词鉴赏饮酒主题思想: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悠然自得的心境,抒发了诗人厌恶官场生活,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1、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1)如何理解“车马喧”::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诗人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2)为什么这样写?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1)修辞 、作用、如何理解:设问。先提问,引发思考,再自答,揭示出能在“人

2、境”中独享安闲是源于心志淡远的高尚志趣。只要心情闲适、志向高洁,即使身居闹市也能获得内心的宁静。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1)炼字、手法(妙在何处):融情于景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和惬意。(2)“见”能否改成“望”不能。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成了有我之境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1)画面 :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

3、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这两句诗虽是写南山暮景,实是抒情悟理。傍晚时山间的云气越加美好,成群的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作者以飞鸟自喻,以飞鸟倦而知返来表达自己辞官归隐的惬意情怀。动静结合。这两句诗一静一动,静的是云气,动的是飞鸟,写出了南山黄昏时刻,云气缭绕,鸟结伴归巢的景象。表明诗人悟出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表现了其弃官归隐后的自在。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真意”指什么: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2)淡而有味是陶诗艺术特点之一,结合语句分析::“菊”“篱”“南山”,景物寻常,但经诗人组合就具有了宁静悠远的意味。“采”“见”,词语平淡,但经诗人

4、锤炼就充满了生活情味。5、理解全诗:这首诗把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巧妙地合为一体,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简要分析。这首诗第一、二句是记叙,概括出诗人的生活环境。第三、四句是议论,以设问的形式揭示出诗人于闹市中独立安闲的缘由。第五、六句细致描写采菊的所见所感。最后四句以抒发感情收尾,“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春望主题思想:本诗描写了安史之乱中诗人被困长安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1)炼字: :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2)作用 : :融情于景

5、,表现了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的景象,与昔日的繁华形成巨大反差,突出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沉痛心情。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1)炼字/修辞:“溅”“惊”二字用得好,这二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诗人当时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借助花鸟表现了出来。(2)写法 ::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的写法,面对国家破碎,种种念头齐涌心头,诗人禁不住见花而落泪,闻鸟啼而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移情于物的写法,以花鸟拟人,写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3)情景: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

6、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花鸟也像人一样感时伤怀。花上的露珠就像花儿流下的泪珠;鸟儿的鸣叫,也仿佛透露着惊恐。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1)对偶、夸张:“抵万金”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赏析尾联的“搔”字 (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画面 )::“搔”即抓挠,表示心烦意乱。作者通过挠头叹息的动作描写和头发脱落、稀疏插不住簪子的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忧国思家的白发老人形象,表达出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2)为何这样::诗人在国破

7、家亡、离乱伤痛之时,又叹息衰老,因此,“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5、全诗理解:诗歌前三联都有望,望见了什么?结合手法分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望山河破碎,长安破败,托感于景,营造出荒凉气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乐景写哀情,移情于物,借花鸟感念忧国之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与“恨别”照应,运用夸张修辞表达盼家人团聚,望战乱平息的愿望。雁门太守行主题思想:这首诗描写了边塞环境和战斗场面,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1)炼字(色彩):用“黑”字表现敌人军队人数众多,黑压压一片

8、,浓重的色彩刻画出敌军的嚣张气焰。用“金”字表现阳光照耀兵甲时的耀眼夺目,鲜明的色彩写出了我军将士的英姿勃发,不可侵犯。黑云”和“金鳞”色彩对比鲜明,写出了敌军来势汹汹,我军严阵以待的危急气氛。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2)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3)画面::敌军攻城气势汹汹,犹如乌云压境,城墙仿佛将要坍塌;(我军严阵以待)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1)炼字:诗人用一个“凝”字,形象地描绘出边防

9、将士血流遍地的场景,即牺牲人员众多,烘托出战斗的激烈。“满”字凸显出战争的规模,表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的气势。(2)修辞、视觉听觉、色彩::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用“胭脂”和“紫”色写经过鏖战,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暮色凝结在大地上,呈现一片暗紫色,衬托出战争的悲壮场面。(3)画面军中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云霄,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典故:运用典故,借用“临易水”的典故,既交代了战斗的地点,又暗示了此去有可能有去无回,表现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炼字“重”“寒”二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也暗示了将士

10、们内心的沉重。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战斗的惨烈和悲壮。“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说明风势很大,卷起红旗趁夜偷袭之状;另一方面高度戒备,写出了将士们黑夜行军的谨慎。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典故:运用“黄金台”的典故,.借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延揽天下贤士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的浴血奋战、誓死报效国家的英雄气概,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5、全诗理解:(1)这首诗的氛围::危急的氛围。以“黑云压城”描写了敌军的人马众多,来势凶猛,表现出守城将士的处境艰难,表现战场的危急。悲壮惨烈的氛围。用“燕脂”指边防将士所流血的颜色,暗示守边将士死伤惨重,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氛围。悲壮肃杀的

11、氛围。借用“临易水”的典故,既交代了战斗的地点,又暗示了此去有可能有去无回,表现战场的悲壮肃杀。(2)这首诗三个画面::在白天,写敌军云集而来,官军戒备森严。从白天到黄昏,描绘了战争的惨烈。在夜晚,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3)将士们怎样的精神面貌:将士们严阵以待、防御敌军。将士们奋勇杀敌、战斗惨烈。将士们勇往直前、视死如归。赤壁主题思想:这首咏史怀古诗,借古物来表达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抒发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1)炼字::“磨”“洗”“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诗人兴奋的情绪和对历史事件的高度关切,引出后两句对历史的咏叹。(2)写法

12、::借物兴叹借“折戟”叹指当年的赤壁之战。借“沉沙”叹指英雄无用武之地,暗讽当朝昏庸。借“铁未销”叹指英雄壮心不已,期望大展身手。(3)作用::借物起兴。借战戟折断沉入沙中却未被销蚀,来写诗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引发诗人的联想,为后两句的议论抒怀做铺垫,暗含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4)画面::一支折断的铁戟沉埋在沙中还没有被岁月完全销蚀掉,自己拿来磨光洗净之后辨认出是前朝遗物。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炼字::一个“锁”字,形象地写出重台密阁,更加重了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很是蕴藉。(2)手法(议论)::借用典故,以小见大,以大小乔的命运来象征国家的命运,给诗

13、歌增添了无限情致,别出心裁。未从正面去评论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把胜利简单归结为偶然的东风,借题发挥,抒发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3、拓展延伸:有人说,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简述理由。不同意。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达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相信只要有机遇,总会有所作为,同时曲折地表现出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渔家傲主题思想:通过写梦中海天迷蒙的景象及词人与天帝的问答,将梦境与真实、幻想与现实融为一体,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的苦闷以及对幸福、自由与

14、光明的美好境界的向往与追求。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1)炼字:“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浑茫天际的境界;“转”“舞”化静为动,变平凡为神奇,既出色地描绘了星河的闪烁流逝,又将词人在风浪中颠簸的感受逼真地描绘出来。(2)画面:满天云涛,晨雾茫茫,银河在拂晓时将要西转,满天的星星仿佛千百只船帆随风起舞。(或:海上晨雾弥漫,满天云涛翻滚,四周千百只船儿随海浪起舞,头顶上的银河也仿佛旋转了起来。)2、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1)作用::承接上下两片,上片末两句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两句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自然,毫不停顿。(2)哪

15、句是对这句的回答?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感情?蓬舟吹取三山去;(或: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或:最后一句),表达了词人对自由、美好境界的向往。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1)炼字、感情:“嗟”字生动地传达出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谩”字流露出词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用典、比喻的修辞方法:“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以大鹏自比,渴望像那大鹏一样去到没有离散、没有战乱、没有悲伤的仙境表达词 人的高飞之志,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

16、的向往。5、本词理解:(1)全词表现了词人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2)这首词是否体现了婉约的风格,结合具体诗句谈谈。没有体现。这首词境界开阔大气。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融现实感受于梦境,想象丰富。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借用典故,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及神话传说都融入词句,体现出浪漫主义色彩。(3)这首词创作于南渡前还是南渡后?这首词应是南渡之后的作品。它抒发了词人日暮途远、孤苦

17、无依的苦闷心情以及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这既与词人遭遇国破家亡、只身漂泊江南的困境相符,又与她希望在自己创造的理想境界中求得暂时安慰的心境切合。(4)理解全词:这首词在花庵词选中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做了一个鲜明的对照,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的苦闷以及对幸福、自由与光明的美好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词人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能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6、主旨情感:词人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是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不是。由上句“我报路长嗟日暮,

18、学诗谩有惊人句”可以看出词人空有才华而欲诉无门的苦闷,因此她才梦想到“三山”。词人渴望去到那没有离散、没有战乱、没有悲伤的仙境,这正是反映了人间存在着战乱、欺诈及自身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那种思想的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浣溪沙主题思想:通过描写听词饮酒的闲适生活和暮春残景,表达了词人对春色凋零、时光流逝、物是人非、聚散无定的感慨与惆怅。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1)感情变化::词人怀着喜悦、轻松的心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对酒听歌,但在边听边饮时,不期而然地触发了对“去年”所经历的类似情景的追忆,于是产生了一种岁月流逝、时光不再的感慨。(2)妙处

19、/修辞::以旧亭台和新词的对比,表达了词人对光阴流转、物是人非的惆怅之感。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任选角度赏析:选取典型意象,寓情于景。“落花”的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的意象表达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运用对偶。“无可奈何”对“似曾相识”,“花落去”对“燕归来”,对仗工整,音调谐婉。融情于景,伤春的情怀与看到旧识的欣喜融人花开花落、燕去燕来等自然景物中,透露出生活哲理,寓意深刻,发人深思。“去”和“来”进行对比,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易逝的惋惜之情。(2)情与思(哲理)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因燕子归来而产生的欣喜之情;思:一切必然要消

20、逝的美好事物,我们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3)炼字:“独”字写出了词人独处时的寂寞,词人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徘徊”是动作描写,写出了词人面对光阴易逝和美好事物不能重现的一种愁闷不安的心绪。3、新词、燕归来、香径的妙处:“新词”“燕归来”“香径”等词语在词中稍着暖色,给暮春寂寥景致增添亮色。以乐景衬哀情,在特定的反差中强烈抒发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的感慨。4、(写作手法)本词中多次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一处简要赏析。“新”与“旧”的对比。“词”“酒”是新的,而“天气”“亭台”却是旧的,表现词人对物是人非的慨叹。“下”与“回”的对比。今日里美好的夕阳落下去了就不会再回来,表现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惋惜之情。“去”与“来”的对比。花儿落去,词人无可奈何,燕子归来,词人似曾相识,表现词人对春光易逝和繁华易尽的惆怅伤感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诗词五首》与《浣溪沙》知识点梳理.doc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