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届高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备考:乡土中国第十一章 长老统治(篇目精读+思维图谱+巩固检测与答案解析)【前章回顾】【阅读方法指导】“抓概念”阅读法“抓概念”就是抓观点、抓重点、抓关键,特别是那些核心概念,抓住了才能纲举目张,把握全书的主要内容和学术创见,理解其研究的价值。一般来说,论著的绪论、每一章(或者论文)的开头、结尾要特别留意,这些地方往往会提出概念,要先“抓住”,然后再到正文中去寻找和琢磨前面说的那几个问题。凡是提出概念或者定义的句子,有画龙点睛作用的,要顺手圈画下来。读完全书,回头再看那些圈画和琢磨过的概念,可以把它们排列在一起,这就如同有了一张阅读的“线路图”。语文课经常提醒“抓
2、住关键词”,对社科论著的阅读来说,“抓关键”“抓概念”是必备的能力。真正学会如何“抓关键”“抓概念”并不容易,这里提供的也只能是一些基本的操作办法。只有多读,加快了阅读速度,增强了语感,提高了归纳、提取信息的能力,能够一目数行跳跃检索,“抓概念”的经验才能逐步形成。“抓概念”的“抓”,还带有辨识内涵的意思。要多想想,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其所产生的上下文是什么,是借用过来的,还是作者自己在研究中提炼的。这也是“细读”的重点。有时候要前后来回读几遍,反复琢磨,概念的“来路”和内涵才明白。阅读社科类论著,还会经常碰到专业术语。术语是用来限定或表达科学概念的约定性语言,主要在所属专业领域内使用,行外的
3、读者如果不懂其特别含义,就难于理解用它来展开论述的内容。所以阅读社科论著,要努力弄清楚其中专业术语的意思,扫除阅读的障碍。【篇目精读】(1)要了解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只从我在上篇所分析的横暴权力和同意权力两个概念去看还是不够的。【承接上一章内容,提出乡土社会权力结构复杂,不能仅用横暴权力和同意权力进行解释,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我们固然可以从乡土社会的性质上去说明横暴权力所受到事实上的限制,但是这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权力结构是普通所谓“民主”形式的。民主形式根据同意权力,在乡土社会中,把横暴权力所加上的一层“政府”的统治揭开,在传统的无为政治中这层统治本是并不很强的,基层上所表现出来的也并不完全是许多
4、权利上相等的公民共同参与的政治。这里正是讨论中国基层政治性质的一个谜。【中国古代农业社会表面上是横暴权力,但在小的基层里,类似于同意权力的无为而治,但这种政治却没有发展为类似于西方社会的公民自由平等式的近代社会形态,这就说明中国古代基层政治不能简单用同意权力来分析,其中还有更复杂的逻辑】有人说中国虽没有政治民主,却有社会民主。也有人说中国政治结构可分为两层,不民主的一层压在民主的一层上边。这些看法都有一部分近似,说近似而不说确当是因为这里还有一种权力,既不是横暴性质,也不是同意性质;既不是发生于社会冲突,也不是发生于社会合作。它是发生于社会继替的过程,是教化性的权力,或是说爸爸式的,英文里是P
5、aternalism。【提出本章论点,即中国乡土社会中的权力是教化性的。】段意:本段回顾上一篇的分析逻辑,补充提出“教化性的权力”的概念,为后文的分析作了铺垫。(2)社会继替是我在生育制度一书中提出来的一个新名词,但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这就是指社会成员新陈代谢的过程。【对“社会继替”的概念进行解释】生死无常,人寿有限。从个人说这个世界不过是个逆旅,寄寓于此的这一阵子,久暂相差不远。但是这个逆旅却是有着比任何客栈、饭店更复杂和更严格的规律。没有一个新来的人,是在进门之前就明白这一套的。不但如此,到这“逆旅”里来的,又不是由于自己的选择,来了之后又不得任意搬家;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比喻论证,生动
6、幽默地写出一个人生老病死的人生过程,生老病死最大的特点就是人们无法自己选择】当然,在这大店里有着不同部分,每个部分,我们称之为不同文化的区域,有着不完全一样的规律,但是有规律这一点却并无轩轾。【尽管每个人可能会出生在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但是不管在哪里,每个地域都有规矩】没有不在墙壁上挂着比“十诫”还多的“旅客须知”的。【“十诫”也写作“十戒”, 圣经记载,上帝借由以色列的先知和众部族首领摩西向以色列民族颁布了十条规定,即“摩西十诫”。耶稣复活以后,“十诫”成为给全世界人的诫命】因之,每个要在这逆旅里生活的人就得接受一番教化,使他能在这些众多规律下,从心所欲而不碰着铁壁。【举例论证,用“摩西十诫”
7、的例子进一步对比说明无论诞生在哪个民族中的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他】段意:界定“社会继替”的概念,指出每个人都要受到社会规章制度的约束。(3)社会中的规律有些是社会冲突的结果,也有些是社会合作的结果。在个人行为的四周所张起的铁壁,有些是横暴的,有些是同意的。【无论是社会冲突还是社会合作下产生的规章制度,人们都要明白和遵守】但是无论如何,这些规律是要人遵守的,规律的内容是要人明白的。人如果像蚂蚁或是蜜蜂,情形也简单了。群体生活的规律有着生理的保障,不学而能。人的规律类皆人为。【动物社会中的规章制度在人类看来是自然而然,而人类社会中的规章制度却必须学习】用筷子夹豆腐,穿了高跟鞋跳舞不践别
8、人的脚,真是难为人的规律;不学,不习,固然不成,学习时还得不怕困,不惮烦。不怕困,不惮烦,又非天性;于是不能不加以一些强制。强制发生了权力。【举例论证,列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人们在社会中必须学习某些规章制度,这是具有强制性的】段意:权力的产生,即强制下的必然结果。作者列举生活中需要施加强制力才能形成的规律,以佐证权力的产生。(4)这样发生的权力并非同意,又非横暴。【根据前段分析,得出结论】说孩子们必须穿鞋才准上街是一种社会契约未免过分。所谓社会契约必先假定个人的意志。个人对于这种契约虽则并没有自由解脱的权利,但是这种契约性的规律在形成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各个人的自由意志,民主政治的形式就是综合个人意
9、志和社会强制的结果。【社会契约是一种同意权力,它尽管是社会团体各方面的互相妥协,但也是社会团体的各方面共同认可的,尊重每一方面的意志】在教化过程中并不发生这个问题,被教化者并没有选择的机会。他所要学习的那一套,我们称作文化的,是先于他而存在的。我们不用“意志”加在未成年的孩子的人格中,就因为在教化过程里并不需要这种承认。【呼应第一段,论述要求孩子穿鞋是一种“教化性的权力”】其实,所谓意志并不像生理上的器官一样是慢慢长成的,这不是心理现象,而是社会的承认。在维持同意秩序中,这是个必需的要素;在别的秩序中也就不发生了。我们不承认未成年的人有意志,也就说明了他们并没有进入同意秩序的事实。【同意权力首
10、先要承认个人独立意志,而小孩子未成年,我们甚至都不承认他具有独立意志】段意:列举小孩子穿鞋的事例,论述教化性的权力和同意权力的不同之处,也就指出在同意权力之外确实存在一种独特的权力,即教化性的权力。(5)我曾说:“孩子碰着的不是一个为他方便而设下的世界,而是一个为成人们方便所布置下的园地。他闯入进来,并没有带着创立新秩序的力量,可是又没有个服从旧秩序的心愿。”从并不征求,也不考虑他们同意与否而设下他们必须适应的社会生活方式的一方面说,教化他们的人可以说是不民主的,但若说是横暴却又不然。【让孩子穿鞋不是同意权力,但说是横暴权力也不准确】横暴权力是发生于社会冲突,是利用来剥削被统治者以获得利益的工
11、具。如果说教化过程是剥削性的,显然也是过分的。我曾称这是个“损己利人”的工作,一个人担负一个胚胎培养到成人的责任,除了精神上的安慰外,物质上有什么好处呢?“成人”的时限降低到生理上尚是儿童的程度,从而开始“剥削”,也许是可以发生的现象,但是为经济打算而生男育女,至少是一件打算得不大精到的亏本生意。【从横暴权力的本质分析,教化孩子也不属于横暴权力,因为横暴权力带有一种剥削性,是“损人利己”的】段意:对上段内容继续深入分析,论述教化性的权力与横暴权力的不同之处,如此便得出在同意权力和横暴权力之外,确实存在第三种权力,即教化性的权力。(6)从表面上看,“一个孩子在一小时中所受到的干涉,一定会超过成年
12、人一年中所受社会指摘的次数。在最专制的君王手下做老百姓,也不会比一个孩子在最疼他的父母手下过日子更难过。”【现实生活中,孩子时时刻刻都在受到指责和社会的规范】但是性质上严父和专制君王究竟是不同的。所不同的就在教化过程是代替社会去陶炼出合于在一定的文化方式中经营群体生活的分子。担负这工作的,一方面可以说是为了社会,一方面也可以说是为了被教化者,并不是统治关系。段意:对比说明孩子受教化与专制政治统治的区别。(7)教化性的权力虽则在亲子关系里表现得最明显,但并不限于亲子关系。凡是文化性的,不是政治性的强制都包含这种权力。文化和政治的区别就在这里:凡是被社会不成问题地加以接受的规范,是文化性的;当一个
13、社会还没有共同接受一套规范,各种意见纷呈,求取临时解决办法的活动是政治。文化的基础必须是同意的,但文化对于社会的新分子是强制的,是一种教化过程。【文化是一种教化性权力,而政治不是】段意:论述文化可以看作教化性权力的一种。(8)在变化很少的社会里,文化是稳定的,很少新的问题,生活是一套传统的办法。如果我们能想象一个完全由传统所规定下的社会生活,这社会可以说是没有政治的,有的只是教化。事实上固然并没有这种社会,但是乡土社会却是靠近这种标准的社会。“为政不在多言”“无为而治”都是描写政治活动的单纯。也是这种社会,人的行为有着传统的礼管束着。【乡土社会这种稳定的社会,主要依靠教化性的权力】儒家很有意思
14、想形成一个建筑在教化权力上的王者,他们从没有热心于横暴权力所维持的秩序。“苛政猛于虎”的政是横暴性的,“为政以德”的政是教化性的。“为民父母”是爸爸式权力的意思。【列举一些思想观点来论述乡土社会中教化权力下的社会氛围】段意:承接前文,论述乡土社会主要依靠教化性的权力来维持,而非横暴权力。(9)教化权力的扩大到成人之间的关系必须得假定个稳定的文化。稳定的文化传统是有效的保证。我们如果就个别问题求个别应付时,不免“活到老,学到老”,因为每一段生活所遇着的问题都是不同的。文化像是一张生活谱,我们可以按着问题去查照。【乡土社会中,文化、规章、经验等基本不变,所以当面对问题时,可以直接借鉴年长者的经验】
15、所以在这种社会里没有我们现在所谓成年的界限。凡是比自己年长的,他必定先发生过我现在才发生的问题,他也就可以是我的“师”了。三人行,必有可以教给我怎样去应付问题的人。而每一个年长的人都握有强制年幼的人的教化权力:“出则悌”,逢着年长的人都得恭敬、顺服于这种权力。【年长者被视为可以为后来者解决一切人生问题的权威,自然也就具备了教化的权力,后来者也就要尊敬他们】段意:进一步指出教化的权力在乡土社会中往往由师长充当,同时一切师长都具备教化后辈的权力。(10)在我们客套中互问年龄并不是偶然的,这礼貌正反映出我们这个社会里相互对待的态度是根据长幼之序。长幼之序也点出了教化权力所发生的效力。在我们亲属称谓中
16、,长幼是一个极重要的原则,我们分出兄和弟、姊和妹、伯和叔,在许多别的民族并不这样分法。【如英文中的uncle在汉语中的翻译包括:舅父、叔父、伯父、姑父、姨父】我记得老师史禄国先生曾提示过我:这种长幼分划是中国亲属制度中最基本的原则,有时可以掩盖世代原则。亲属原则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长幼原则的重要也表示了教化权力的重要。段意:以中国亲属制度中强调长幼原则为例,进一步论述乡土社会中,教化权力的重要性地位。(11)文化不稳定,传统的办法并不足以应付当前的问题时,教化权力必然跟着缩小,缩进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而且更限于很短的一个时间。【提出在不稳定的文化和社会中,教化权力的呈现形态】在社会变迁的过程
17、中,人并不能靠经验作指导。能依赖的是超出个别情境的原则,而能形成原则、应用原则的却不一定是长者。这种能力和年龄的关系不大,重要的是智力和专业,还可加一点机会。讲机会,年幼的比年长的反而多。他们不怕变,好奇,肯试验。在变迁中,习惯是适应的阻碍,经验等于顽固和落伍。顽固和落伍并非只是口头上的讥笑,而是生存机会上的威胁。在这种情形中,一个孩子用小名来称呼他的父亲,不但不会引起父亲的呵责,反而是一种亲热的表示,同时也给父亲一种没有被挤的安慰。尊卑不在年龄上,长幼成为没有意义的比较,见面也不再问贵庚了。这种社会离乡土性也远了。段意:对比论证,论述了文化不稳定的变迁社会中教化权力的地位必然下降。(12)回
18、到我们的乡土社会来,在它的权力结构中,虽则有着不民主的横暴权力,也有着民主的同意权力,但是在这两者之外还有教化权力,后者既非民主又异于不民主的专制,是另有一工的。【观点句,总结上文所论述的观点】所以用民主和不民主的尺度来衡量中国社会,都是也都不是,都有些像,但都不确当。一定要给它一个名词的话,我一时想不出比“长老统治”更好的说法了。【看似社会民主又政治专制,实则以教化权力为主导的中国乡土社会,作者给出了“长老统治”这一概念来表述它的特点】段意:总结全文,再次申明论点,即中国乡土社会下的权力结构是“长老统治”。【思维导图】【内容概述】乡土社会第三种特别的权力结构,不是横暴权力式的,也不是同意权力
19、式的,它是发生于社会继替(代际更替)的过程中,是教化性的权力,是爸爸式的,即长老权力。人生如逆旅,总得接受一番教化,使人能在众多规律之下,随心所欲而不碰壁。不过,被教化者并没有选择的机会,他要学习的那一套,我们称作文化的,是先于他而存在的。(文化先于存在)教化他们的人是不民主的,但说是横暴却又不尽然,总之,教化过程是代替社会去陶炼出合于在一定的文化方式中经营群体生活的分子。教化性的权力在亲子关系里表现得最明显,但不限于亲子关系。凡是文化性的,不是政治性的强制,都包含这种权力。儒家很想形成一个建筑在教化权力上的王者,他们从没有热心于横暴权力所维持的秩序。教化权力扩大到成人之间的关系,必须得假定有
20、个稳定的文化,长幼原则的重要也表示了教化权力的重要。【巩固检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生死无常,人寿有限,从个人来说这个世界不过是个逆旅,所以每个人的人生相差不远。B在这个世界中,无论是哪个文化的区域,都一样有着规律需要新来的人去学习,去适应。C发生于社会冲突,且目的是从被统治者身上获得利益而产生的权力是横暴权力。D契约性的规律需在尊重个人自由意志的基础上形成,形成后个人对其没有自由解脱的权利。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属于“教化性的权力”的一项是()A父母在家教育孩子穿衣礼仪、餐桌礼仪、尊敬师长、礼貌用语等。B封建社会时期,中央政府向百姓征收赋税,要求百姓服徭役
21、等。C老师要求幼儿遵守课堂纪律,引导孩子学习校纪班规、团结同学。D公司前辈将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给新员工,帮助他们尽快提升工作能力。3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乡土社会中,完全由传统所规定,可以说是没有政治性的强制,有的只是文化性的教化。B长者的权力,随着社会自然继替,年岁大的人自然而然享有了教化和治理的绝对权力。C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由不民主的横暴权力、民主的同意权力和在两者之外的教化权力构成。D乡土社会中,教化是长老统治的唯一治理形式,从家庭到整个社会,构建基层政治生态。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提出乡土社会实际上是一种“长老统治”的观点,指出乡土社
22、会主要依靠教化权力来维持。B用“爸爸式权力”比喻教化性的权力,如“皇帝教化万民,地方官教化当地百姓”,使论证浅显易懂,形象生动。C文章从安土重迁、重视礼俗、孝悌、长幼有序等乡土性论证长老权力为什么在乡土社会中是“天然存在”的。D作者对比稳定社会和不稳定社会,从而指出“教化权力”在稳定社会中更具有权力地位。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化”是“有知者”教导“无知者”,乡土社会中,每一个年老者都拥有教化年幼者的权力。B当文化不稳定时,教化权力会缩小到亲子、师生关系中,教化权力的退化标志着乡土性的减弱。C乡土社会中横暴权力、同意权力和教化权力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维系社会的稳定与延续
23、。D“长老统治”产生的社会基础是乡土社会文化传统稳定,“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才能成为现实。6.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由哪些部分构成?为什么?7.在乡土社会中,长老是怎样发挥作用的?8.教化权力的扩大和缩小与什么有关?9.你认为在今天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建设中,应该教化优先还是法律优先?结合乡土中国中“长老统治”一章简述自己的观点。【参考答案】1A【解析】A项,“每个人的人生相差不远”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二段中的“从个人来说这个世界不过是个逆旅,寄寓于此的这一阵子,久暂相差不远”可知,“相差不远”的不是“人生”,而是生命的长久和短暂。2B【解析】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教化性的权力”是指强制人学习以掌
24、握规律而产生的权力,其虽有强制性,但不以剥削被教化者以获得利益为目的,而是为了代替社会陶炼出合于在一定的文化方式中经营群体生活的分子。B项,“中央政府要求百姓服徭役等”是通过剥削被统治者来获得利益,属于“横暴权力”。3C【解析】A项,“完全由传统所规定,可以说是没有政治性的强制,有的只是文化性的教化”错。原文说“事实上固然并没有这种社会,但是乡土社会却是靠近这种标准的社会”。B项,“绝对权力”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而每一个年长的人都握有强制年幼的人的教化权力”。D项,“唯一治理形式”错。不是“唯一治理形式”,而是“主要的”。4C【解析】C项,文中并未提及“安土重迁”。文章先从教化权力说起,再说
25、到教化权力的扩大到成人之间的关系必须得假定个稳定的文化,然后从重视礼俗、孝悌、长幼有序等方面分析如何使文化稳定。但文中没有涉及“安土重迁”的内容。5A【解析】A项,“每一个年老者都拥有教化年幼者的权力”说法绝对,另外原文有一个前提是在“文化传统稳定”的乡土社会。6.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由横暴权力、同意权力、教化权力等构成。因为这些权力能够稳定社会,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相互融合,维系社会的稳定与延续。7.长老统治下,权力并不是政治性的,因为长老并非由官方任命,其权力也并非由全体公民赋予。长老的权力是教化性(文化性)的,也就是说,是乡土社会在长期的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结果。长老统治介于专制统治与民主统治
26、之间,它比民主统治要“专制”,但又比专制统治要“民主”。因为长老统治是用个人性的权威来裁决社会事务的,它不需要与其他成员协商;但长老统治也并非空穴来风,它仍然需要乡土社会成员默认遵行。8.与文化传统的是否稳定有关。当文化传统稳定时,教化权力就会扩大,甚至可以扩大到成人之间;当文化不稳定时,传统的办法并不足以应付当前的问题时,教化权力必然跟着缩小,缩进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而且更限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9.在今天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进程中,“长老统治”已经衍化为以“新乡贤”为核心的时代角色。“新乡贤”文化建设以其深厚的历史传承和创新性的当代建构,必将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时代诉求。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建设中,到底是教化优先还是法律优先?其实毫无疑问。我们的社会是个法治社会,我们正在建设的是不断完善的法治中国,因此,新农村的建设,毫无疑问应该是法律优先。法律为乡土教化提供了权利和义务方面的制度保障;同时,赋予了传统教化以崭新的元素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