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部编版八年级语文《9 桃花源记》教学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tdj2000 文档编号:466166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16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部编版八年级语文《9 桃花源记》教学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部编版八年级语文《9 桃花源记》教学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部编版八年级语文《9 桃花源记》教学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部编版八年级语文《9 桃花源记》教学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部编版八年级语文《9 桃花源记》教学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 9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 八年级八年级 语文语文 下下册册 情境导入情境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一首诗饮酒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趣? 提示:全诗表现了诗人弃官归隐后乐于田居、陶醉于 自然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既反映了远离尘俗、安 贫乐道、洁身自好的心志,也流露出躲避矛盾、与世 无争、独善其身的消极思想。陶渊明的这种志趣,在 他的很多诗作中都有所体现。不仅如此,在桃花源 记这篇文章中,陶渊明更是具体地勾画出了他所向 往的理想社会。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桃花源、 走近陶渊明。 第第1课时课时 作者档案作者档案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生于东 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

2、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 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 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 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 ”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 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 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 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 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 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 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 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 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字词清单字

3、词清单 豁然开朗(hu) 屋舍俨然(yn) 阡陌交通(qin m) 刘子骥(j) 黄发垂髫(tio) 诣太守(y) 便要还家(yo) 5 2.通假字 便要(yo)还家:“要”通“邀”, 邀请。 6 字词清单字词清单 3.一词多义 舍:舍弃 (便舍船) 房子 (屋舍俨然 寻:寻找 (寻向所志) 不久 (寻病终) 志:做标记(处处志之) 标记(寻向所志) 向:以前(寻向所志) 对着(眈眈相向) 字词清单字词清单 课文解析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4.古今异义词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芳草鲜美)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率妻

4、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 :指男方的配偶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来此绝境) 今义:没 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魏晋)今义:不 管(连词) 课文解析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6.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课文解析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1.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3.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

5、 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 4.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5.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 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 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6.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课文解析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精研细读 “细节描写”是指文艺作品中对人物某些细 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微事件的描写。细节描写虽 然“细小”,但在文艺作品中是不可缺少的。文 艺用形象反映生活。而形象总是非常具体的。因 此,一个典型的细节描写的作用,往往超过一大 篇笼统的叙述。细节描写是突出人物形象的重要 手段。 2020/4/14

6、课文解析课文解析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1.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怎样的美景? 教师点拨: 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 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 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想象一下,当渔人来到桃源,桃源人将会有何 反响?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堂课,我们认识了一篇新的 文章,希望大家掌握好文言词语,能规范的 疏通全文,理解文意,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 好准备。 情境导入情境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桃花源记这篇文章 ,理解了文言词语的意思,理解了文意,这一节 课,我们继续学习文章,

7、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 会,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第第2课时课时 课文解析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精研细读 按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课文分为三部 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 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2、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 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4、5段)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 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 课文解析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精研细读 1.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 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 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

8、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 纷。 课文解析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精研细读 3.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课文解析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精研细读 5.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 绝的久远。 6.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 惋”?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 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课文解析课文解析 精研

9、细读精研细读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 不得埋下伏笔。 8.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 、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课文解析课文解析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9.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 怎么评价?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 对照的。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 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 ,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 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 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 想。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 ,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 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 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 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 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 愿。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主题概括主题概括 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 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 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 处。这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 的美好境界,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 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 意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部编版八年级语文《9 桃花源记》教学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tdj2000)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