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四册哲学与文化 复习ppt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469485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14.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四册哲学与文化 复习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部)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四册哲学与文化 复习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部)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四册哲学与文化 复习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部)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四册哲学与文化 复习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部)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四册哲学与文化 复习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复习资料思维导图文化文化第三单元: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第第7 7课: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第8 8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第第9 9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忘本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面向未来哲哲学学第一单元: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把握规律第二单元: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价值选择第第1 1课:哲学基本理论课:哲学基本理论第第2 2课:辩证课:辩证唯物论唯物论第第3 3课课:辩证法辩证法第第4 4课:辩证唯物主义

2、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论第第5 5课:社会课:社会历史观历史观第第6 6课:人生课:人生价值观价值观活的灵魂活的灵魂1.11.1追求智慧的学问追求智慧的学问1.1.哲学哲学的本义:的本义: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哲学:是系统化理论的世界观 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况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2.起源;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3.哲学:有正确和错误、科学和非科学之分世界观方法论区别含义人们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看法和根本观点根本观点。

3、(思想、观念)。(思想、观念)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本方法。(做法)(做法)联系一般说来,世界观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决定方法论,方法论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哲学与世界

4、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一、具体知识的分类:一、具体知识的分类: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1.区别区别:哲学哲学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一般规律;具体科学具体科学揭示世界某一特揭示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定领域的特殊特殊规律规律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不是整体与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不是整体与部分,少数与多数的部分,少数与多数的关系关系2.2.联系:联系:(1 1)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

5、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3 3)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思维思维(意识意识)和存在和存在(物质物质)的关系问的关系问题题何者为本原何者为本原(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有没有同一性有没有同一性(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存在决定思维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存在思维决定存在能能不能不能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可

6、知论不可知论不可知论(根本的、最重要)(根本的、最重要)(从属)(从属)客观唯心主义(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主观唯心主义(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3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2.唯物主义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气理说、五行说、阴阳说、形神说水、气、火、土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元素说、原子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31.3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1 1)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

7、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阶级基础)(2 2)也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和费尔巴哈费尔巴哈的的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自然科学前提: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自然科学前提: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进化论)进步(进化论)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前提:是前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等取得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等取得的积极的积极成果成果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从内容上看)(1)

8、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2)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3.历史使命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4.4.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是是人民的理论人民的理论:第一次:第一次站在站在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探求探求人类自由解放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是是科学理论:

9、科学理论:建立建立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之上,创造性的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之上,创造性的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是21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精华,实现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思想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为发展。这一思想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为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原创性贡献。2.1

10、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1.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2.辩证唯物主义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求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具有阻碍作用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3.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2.2运动的规律性(运动、规律)1.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

11、学)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3.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有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客观性普遍性规律的特点1 1.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1.1.整体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务和服从于整体

12、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务和服从于整体。c.c.注意:注意:1 1、整体、整体部分的简单相加。部分的简单相加。2.2.整体一定大于部分,但整体功能不一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整体一定大于部分,但整体功能不一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当以有序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当各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状态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各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状态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和。2)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a.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13、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部分的重要性)b.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整体的重要性)【总结】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1.1.强调整体的重要性:强调整体的重要性:【原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2.2.强调部分的重要性强调部分的重要性:【原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方法论】要求必须重视部

14、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思考:事物发展的原因新事物新事物:是指:是指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的事物。新事物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必然趋势、反映社会进步基本要求、符合历史发展必然趋势、反映社会进步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内涵特点状态结果量变量变事物事物数量数量的增减和的增减和场所场所的变更的变更渐进的、渐进的、不显著不显著的变化的变化。统一、相持、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平衡和静止

15、等性质没变性质没变仍是该事物仍是该事物 质变质变事物事物根本性质根本性质的变的变化化由一种质态向另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显著的变化统一物的分解、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破坏等性质改变性质改变变为它事物变为它事物1、量变与质变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1)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飞跃

16、和发展;坚持适度原则二、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通过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肯能一蹴而就,必然

17、经历曲折的过程。(3)趋势: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发展的趋势)【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方法论】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1)同一性:含义: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内容: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

18、为前提,双方共处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立统一规律)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立统一规律)【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即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即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方法论】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即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趋利避害)

19、。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应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物质)主观能动性(有意识有目的)社

20、会历史性(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类型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实践中追求真理真理认识具

21、有反复性(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永无止境)属性追求真理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有条件的(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含义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认识具有上升性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的特点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劳动是社会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历史的起点全部社会生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是实践的社会存在: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社会存

22、在: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方式,还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方面。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社会的:社会的精神生活精神生活关系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2)人类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3)人类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形成了手脚分工,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

23、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实现途径社会历史的发展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上层建筑造应经济基础的规律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阶级社会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决定反作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实践通 过不断 解决小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

24、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历史向前不断发展的动力劳动对象:被加工改造的物劳动资料:所运用的物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劳动工具劳动者:即人,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力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如:谁当老板、谁当工人)产品分配关系(如:按劳分配、按需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如:公有制、私有制,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1)物质资料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关系原理内容:原理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

25、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社会意识形态: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等制度:政治、法律制度 组织:政党组织和社会组织设施:军队、警察、法庭、政权机关等(1)经济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制度市场经济体制财政税收制度土地、就业政策等(2)上层建筑含义: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关系原理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

26、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哲学上的价值(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人的价值(是什么、两层含义、评价标准)价值与价值观人的价值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的含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

27、观的导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选择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二、价值判断和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价值选择的特点1、社会历史性、社会历史性3、主体差异性主体差异性三、如何做出三、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断和价值选择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客观规律2、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校服2、阶级性阶级性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根本途径弘扬劳动精神 实现人生价值1.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

28、是人的存在方式2.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3.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1.客观条件包括生存条件、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工作条件2.创造和实现价值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3.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是不可能的4.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2.努力增长才干,全面提高人个素质3.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指引4.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2、文化文化的特点的特点角度特点内容文化的本质文化

29、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但通过社会实践,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文化不等同于文明文化与文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文明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文化与物质载体的关系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基本功能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的功能。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

30、全民族的文明素养。养。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身心健康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身心健康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精神食粮。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区别内涵侧重点联系指的是在文化继承的过程中

31、,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指的是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侧重于文化的批判继承侧重于文化发展和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文化具有民族性文化具有多样性1、民族文化的地位3、民族文化的作用5、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4、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2

32、、民族文化的产生1、文化多样性的地位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2、文化多样性的形成原因文化具有民族性1.1.地位地位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识记运用)(识记运用)2.产生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借鉴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3.作用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识记运用)4.核心和灵魂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5.表现形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文化具有多样性1 1.地位:地位: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

33、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2.形成原因:本国本民族的土壤;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3要求: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为什么)2)怎样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怎么办)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地位a.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b.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c.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文化交流(量变)文化交融(质变)区别文化的相互沟通,互通文化的有无,促进文化丰富与发展。把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播到另一个民族。强调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文化得以传播。不同的

34、民族文化之间的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强调的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产生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联系 例:把外国的建筑理念带到中国。例:形成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1、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基础,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华、发展。2、对文化发展的作用: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道路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带来的影响转折点转折点/指导思想指导思想/领导核心领导核心/指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明了社会主义方向党与中华文化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关系关系/意义意义 四条道路都失败了四条道路都失败了 历史选择了马义,选择了社义文发道历史选择了马义,选择了社义文发道必要性重要性5 5个决定个决定4 4个才能个才能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政治 > 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 >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四册哲学与文化 复习ppt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