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高频考点呈现】【高频考点呈现】 考点一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点二 世界多极化趋势 考点三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考点四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高频考点剖析】【高频考点剖析】 考点考点一一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点回顾考点回顾 1.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原因 (1)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和扩张产生矛盾。 (2)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3.表现: (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与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对抗。 (2)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对抗。 (3)军事上,北约与华约对抗。 4.影响 (1)两大阵营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推动世界整体发展。 (3)世界局势动荡不安,造成朝鲜分裂、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 考点深化考点深化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 (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 经济上的割据。 (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
3、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 益的大局。 (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 2.“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1)相同点 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 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 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2)不同点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背景 针对“希腊、土耳其危机” 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 政局动荡, 资本主 义统治秩序面临威胁 内容 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 上的援助 经济援助计划 表现形式 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
4、 采取隐蔽的经济手段 影响 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 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 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 考题印证考题印证 1 (2019天津高考1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 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 这反映美国( ) A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 B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 C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 D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 【答案】A 【解析】二战结束之后,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政府需要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再结合题干
5、中“一些大 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 ,这体现出国家的政策与公司发展之间相 互影响的关系,故选 A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与苏联开展军备竞赛仅是美国对付“冷战”的一种措 施,不是其根本国策,排除 B 项;在题干中没有提及美国就业人数的变化,不能推知军工订单解决了失业 问题,排除 C 项;题干仅是提及了美国政府为了“冷战”需要,与一些国内大企业展开合作,没有提及该 措施加剧了战争的危险,排除 D 项。 2 (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4)19471948 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 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
6、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答案】B 【解析】 “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 的”这属于意识形态的歧视,与国际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相关,故选 B 项; “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 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种结果不是权利制衡的结果,排除 A 项; “19471948 年,美国部 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不是一种正常的国家精神,排除 C 项; “印第安人 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与国家干预的理念
7、是相违背的,排除 D 项。 考点考点二二 世界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 考点回顾考点回顾 1.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1)表现:欧洲走向联合道路、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第三世界国家实行不结盟、中国崛起等。 (2)影响 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 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世界的多样性得到尊重。 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 世纪九十年代) (1)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2)表现 美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欧洲:1993 年欧洲联盟成立。 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俄罗斯:拥
8、有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高。 (3)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考点深化考点深化 1.全面认识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1)原因 西欧各国地域相连,经济结构和体制相近,政治体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也基本相同, 在文化和价值观上具有认同感。 二战后欧洲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贸易往来密切,各国联系日益紧密,欧洲联合成为一种需要。 欧洲处于两极格局下,面临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 法德逐渐实现和解,为欧洲走向联合创造了条件。 (2)特点 由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领域扩展。 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
9、断扩大。 合作范围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领域。 合作方式由单纯的政府间合作到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 (3)影响 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西欧国家的政治地位,促使欧洲各国长期保持合作和欧洲的和平发展。 加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促使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加强了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改善和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以获得固定的原料来源和广大的市场。 2.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多极化是指当今世界存在多个力量中心,处于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 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迄今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 世界多极
10、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 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 多极化趋势主要包括美国这一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俄罗斯经济 的振兴及大国地位的恢复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 (2)影响 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潮流。 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提供了发展
11、机遇,又提出了挑战。 考题印证考题印证 1 (2019.4浙江高考25)有学者认为,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是一种实用的而非意识形态的事业,它 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它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 ”这个条约旨在( )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C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D建立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 营里的第一步” ,结合所学,上述内容指代欧洲一体化的开启,1951 年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故选 C 项;马 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领域的体现,意在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排除 A 项;19
12、58 年,欧洲经济共同 体,不是欧洲一体化的第一步,排除 B 项;1993 年欧盟正式建立,标志着欧共体由单一经济组织变为政治 经济双重性质的组织,排除 D 项。 2 (2019北京高考23)日本自 1963 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 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 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这 说明( ) A “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 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 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D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 【答案】C 【解析】 由材料 “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 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 1968 年美
13、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 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可知日本作为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其对外贸易受到美国的干涉和控制, 故选 C 项;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新格局尚未形成,排除 A 项;材料强调日本经济发展受 到美国的影响而非世界经济一体化,排除 B 项;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经济霸权,排除 D 项。 3 (2018.4浙江高考25)右图是欧洲某区域集团组织的成员国扩大示意图。观察图 1 和图 2,该组织 的演进反映了( ) 图 1 图 2 欧洲一体化进程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 从经济合作为主向政治合作为主的转变 A B C D 【答案】A 【解析】欧洲该
14、区域集团组织是欧盟,成员国扩大反映出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故正确;欧盟推动世界 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正确;此时美苏对峙格局已经结束,故错误;示意图反映出欧盟合作 深入,从经济合作为主向经济政治合作的转变,故错误,故错误。只有 A 项符合题意。 考点考点三三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考点回顾考点回顾 1.形成 (1)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2)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起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 2.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 3.影响 (1)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15、,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 (2)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 (3)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考点深化考点深化 1.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1)必要性:经济大危机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 (2)契机: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变化欧衰日破,美国独霸。 (3)动力:美国企图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4)趋势: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5)特点 加权投票制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实行加权投票制度。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认缴 的资金最多,获得最大的投票权。 “双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一
16、固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2.比较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贸总协定 不同 点 性质 国际金融体系 国际贸易体系 支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关贸总协定 作用 稳定金融秩序 稳定贸易秩序,促进贸易自由化 相同 点 原因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经济秩序的混乱;美国的倡导及 其经济实力的强大;出于建立战后稳定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的需要 目的 美国进行经济扩张,建立世界经济霸权 作用 适应了世界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便利了美国的经济扩张;世界经 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考题印证考题印证 1 (2016上海单
17、科29)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48 年的上海,有人利用美元和黄金之间的价格 波动牟取利润。有学者指出其存在史实错误,理由是当时( ) A中国正面临内战全面爆发 B上海已经沦陷为“孤岛” C处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框架下 D中国加入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答案】C 【解析】1944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确立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保持固定价格即官价为每盎司黄金等于 35 美元。中国内战全面爆发不会改变这一价格,故 A 项错误;上海已经沦陷不会改变这一价格,故 B 项错 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框架下固定的价格说明这一史实错误,故 C 项正确;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确立世 界贸易规则,与货币体系无关,故 D
18、 项错误。 2 (2016海南单科21)1948 年 2 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 50%,却只有世界人口 的 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 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 。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 ) A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 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D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 【答案】A 【解析】根据“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 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 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 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可知美国凭借其经实力加强对世界金 融的控制, 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这种意
19、图的表现, 故 A 项正确;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对付苏联的冷战, 属于军事层面,故 B 项错误;1947 年以美国为首签署了关贸总协定,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故 C 项错误;对 欧洲经济援助是马歇尔计划,也是冷战的组成部分,与美国保持这种优势(世界经济霸主)的“关系模式” 无关,故 D 项错误。 考点考点四四 世界经济全球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化趋势 考点回顾考点回顾 1.区域集团化 (1)欧盟:1993 年成立,是合作程度最高的区域化组织;提高了欧洲的国际政治地位;有利于推动世界朝 多极化方向发展。 (2)北美自由贸易区: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经 济实
20、力。 (3)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促进了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 2.经济全球化 (1)原因:科技发展(物质基础和推动力);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技术手段);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推 动者);两极格局结束(消除障碍);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有利条件)。 (2)评价 对世界: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利益失衡。 对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对发展中国家: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 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考点深化考点深化 1.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基本特点 (1)组建
21、方式是在地缘化的基础上由小到大。 (2)区域经济集团是一个开放与封闭相统一的,以开放为主的体系。 (3)区域经济集团以市场一体化为开端,以实现经济一体化乃至政治、安全、军事一体化为目标。 (4)在区域经济集团的内部,往往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发挥主导作用。 (5)区域经济集团对内、对外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2.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人员、贸易、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 生产率,推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 使商品和服务更丰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推动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 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
22、、经验,改善产品结构等。 有利于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打破西方在人类文明中的主导地位,推进人类文明 进步。 (2)消极影响 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由于资本、科技等方面的差距,发达国家成为获利 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影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 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互相依赖程度不断加深,某国 发生经济危机,将迅速蔓延,影响全球,传染性和破坏性大大增强。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突出:发达国家将高污染企业转移和对发展中国家资源进行的掠夺性开采,都严 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 加剧了全球范围
23、内文明和价值观念的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力图推广 西方的价值观。 考题印证考题印证 1 (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5)20 世纪 6070 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 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答案】B 【解析】材料给出的地区是法、德、意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地区,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应是三国交界的山 区地带。此三国都是欧共体成员,综合 60-70 年代的信息(1967 年,欧共体成立),推断,导致变化
24、的原 因可能是经济一体化。马歇尔计划 40 年代末实施,五十年代就发挥出重要作用,A 选项说法错误。福利制 度在二战后就逐渐建立起来,70 年代后逐渐削减,而材料提供的时间是 60-70 年代,C 项错误。布雷顿森 林体系瓦解是在 1971 年,故 D 项错误。 2 (2019江苏高考20) “在世界许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 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 ”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 ) A传统文化的价值 B文化理念的趋同 C商业的文化功能 D外来文化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表明作
25、者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重 要价值,故 A 项正确;文化要多元化,理念不能趋同,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全球化进程中要重视传统文 化的价值, 没有涉及到重视商业的文化功能, 故 C 项错误; 材料强调全球化进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 没有涉及到重视外来文化的影响,故 D 项错误。 3 (2018.4浙江高考24)下表为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 。下列项中,对该表信息解读不正确 的是( ) 大事年表 1947 年 关贸总协定建立 1989 年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 1991 年 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2 年 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1994 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1995
26、年 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1999 年 欧元正式问世 2001 年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A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 B世贸组织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 D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 【答案】B 【解析】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反映出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故 A 项正确,不符 合题意;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故 B 项错误,符合题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全面融 入世界,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 步骤和途径,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高
27、频考点练兵】【高频考点练兵】 1.“帝国主义”可泛指一定国家、民族对外扩张,并对别的国家、民族建立政治、经济、文化控制的政策、 主张或活动。但“帝国主义”一词是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才确立其经典含义的。以下符合“帝国 主义”经典含义的是( ) A.鸦片战争 B.英法的殖民战争 C.杜鲁门主义 D.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 【答案】 C 【解析】“帝国主义”的经典含义是随着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 段后才确立的。杜鲁门主义是 1947 年公开反苏、反共的纲领,符合“帝国主义”的经典含义,故选 C 项。 其他三项均发生在垄断组织出现之前,不符合“帝国主义”的
28、经典含义。 2.1947 年 6 月,美国颁布了新的劳资关系法,限制工人参加工会,禁止全国性同业工人集体谈判和共产 党员担任工会领导职务;规定工会罢工前须先发通知并静候政府调查。罗斯福新政以来工人的权利被剥夺 殆尽。这一法案( ) A.表明美国已经走出经济危机 B.意在消除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C.导致美国工人运动持续低迷 D.受到了美国国际战略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1947 年 6 月,杜鲁门主义已经出台,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从材料 信息看,美国颁布了新的劳资关系法,限制工人权利,这一法案显然是受到美国“遏制”共产主义政策 的影响,即受到了美国国际战略的影响,
29、故选 D 项。 3.(2019 江苏苏州期末)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一系列黑人民权诉讼案中,否定了种族隔离制 度,并强调“若美国决心充当世界领袖,必须解决好国内的种族问题”。美国此举意在( ) A.巩固殖民统治 B.缓解两大阵营间的矛盾 C.提升国际形象 D.遏制民族独立解放运动 【答案】 C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最高法院认为,美国要想充当世界领袖就必须要解决好国内的种族问题,即美国联 邦最高法院否定种族隔离制度意在提升国际形象,故选 C 项。废除国内的种族隔离制度与巩固殖民统治、 缓解两大阵营间的矛盾并无直接关联,故 A、B 两项错误。美国此举与遏制民族独立解放运动无关
30、,排除 D 项。 4.20 世纪 60 年代的不结盟运动发展了万隆精神,团结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1974 年,几乎所有的第三 世界国家都出席了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述现象( ) A.说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 C.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 D.导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质变 【答案】 B 【解析】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国家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表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 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故选 B 项。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多 极化趋势出现,而非加强,故 A 项错误。题干无法体现国际上意识形
31、态分歧的弱化,故 C 项错误。两极格局 下,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并未发生质变,故 D 项错误。 5.(2019 江苏南通二模)不结盟运动自成立以来以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 捍卫国家主权及发展民族经 济和文化为任务;进入 21 世纪,则着重强调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行平等、互不侵犯、多边主义等原则, 并为来自不发达地区的成员在国际谈判中争取权益。这一变化表明当今世界( ) A.霸权主义威胁已解除 B.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 C.政治一体化进程加快 D.经济全球化是发展趋势 【答案】 B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进入 21 世纪,不结盟运动为来自不发达地区的成员国在国际谈判中争取权益,这反 映了当今世
32、界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故选 B 项。 6.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占领政策由前期积极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方针,转变到后来的包庇、扶植。能够促 使其转变的因素是( ) 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B.世界金融体系的建立 C.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D.日本政治体制的变革 【答案】 C 【解析】由于中国共产党赢得内战并建立了新中国,在“冷战”的背景下,美国需要日本来牵制、对抗新中 国,因此逐渐扶植日本,故选 C 项。1991 年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与材料时间“二战后”不 符,排除 A 项。战后世界金融体系以美国为主导,与对日政策无关,排除 B 项。战后日本政治体制的变革是 在美国的推动下进行的,排
33、除 D 项。 7.有学者认为,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这主要指( ) A.美苏分别形成对立的思维模式 B.美苏分别形成两大经济集团 C.冷战对苏联的伤害超过了美国 D.美苏划定了东西方地理界线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可知,在美苏对峙中苏联的损伤远超美国,形成非对称的影响, 故选 C 项。A、B、D 三项都具有一定的对称性,故均可排除。 8.20 世纪 80 年代,社会党领导人密特朗就任法国总统之日,特地前往象征法兰西思想和精神圣地的先贤祠 为三位先贤进献了三枝玫瑰,其中一枝献给了 19 世纪 40 年代为殖民地奴隶的解放而奔走呼号的政治活动 家。密
34、特朗此举的意图是( ) A.帮助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B.积极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C.强调第三世界在法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 D.突出社会党对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贡献 【答案】 C 【解析】密特朗特地给“19 世纪 40 年代为殖民地奴隶的解放而奔走呼号的政治活动家”献上一枝鲜花, 说明其对解放殖民地奴隶的重视,而该问题大多出现于第三世界国家,故选 C 项。题干述及的是法国总统对 “为殖民地奴隶的解放而奔走呼号”的一位政治活动家的景仰之情,而非帮助亚非拉人民独立,排除 A 项。 题干论及的是政治现象,不是经济现象,排除 B 项。密特朗属于社会党人,但题干中没有论述社会党对于维 护世界和平的贡献
35、问题,排除 D 项。 9.(2019 江苏泰州期中)1947 年 6 月,美国提出了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但要求先查明受援国的经济资源 等情况,制定统一的经济计划,然后确定援助份额。苏联则反对提供受援国的经济资源等情况,主张应查明 受援国对美援的需求,然后由美国负责提供援助。由此可知( ) A.苏联明确拒绝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B.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已不可调和 C.双方分歧的实质是国家主权的独立性 D.马歇尔计划导致欧洲出现对峙的局面 【答案】 C 【解析】由材料“美国要求先查明受援国的经济资源等情况”“苏联则反对提供受援国的经济资源等 情况,主张应查明受援国对美援的需求”可知,美国在受援
36、国接受其要求的前提下才给予援助,苏联主张受 援国根据自己的需求提出援助要求,其认为提供受援国的经济资源等情况会损害这些国家的主权和独立, 故 C 项正确。苏联要求有条件地接受马歇尔计划,而不是明确拒绝,故 A 项错误。最初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 包括苏联,说明两大阵营的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故 B 项错误。美苏矛盾的激化是导致欧洲出现对峙局面的 主要原因,马歇尔计划只是加剧了对峙程度,故 D 项错误。 10.(2019 江苏泰州期中)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事件,并赋以深刻的寓意。对下面的 漫画,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日本吸取历史教训,实现和平崛起 B.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得到日本
37、关注 C.日本成为政治大国,谋求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D.世界多个力量崛起,形成多极格局 【答案】 B 【解析】根据漫画中电视画面上“CCTV”的字样,可知日本关注中国的崛起,B 项正确。日本逃避二战责任, 并未吸取历史教训,A项错误;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目前还没有实现,C项错误;D 项在漫画中没有信息体现,且多极格局尚未实现,排除。 11.(2018 江苏南通期末)有学者认为,世界格局进入一个无领导者的“碎片化”时代。自二战结束以来,首 次没有任何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推动国际议程。这里的“碎片化”( ) A.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有利于国际政治关系
38、的民主化 C.表明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D.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答案】 B 【解析】材料中“没有任何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推动国际议程”表明这有利于国际政治关系的民主化, 故选 B。材料反映了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而不结盟运动、多极化趋势发生在两极格局期间,排除 A 和 C; 材料没有反映欧洲的信息,排除 D。 12.冷战结束后,国际事务从西方国家垄断向发展中国家广泛参与的方向转变,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围绕责 任、权益的合作与竞争同步增长,新兴大国力图在世界秩序重构中占据主动。这说明( ) A.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西方已经无力主导国际事务 C.旧的世界秩序已经完全崩溃 D.国际
39、力量对比已经完全改变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冷战结束后”及材料中发展中国家、新兴大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判断 A 项符合史实,故 A 项正确。冷战结束后,西方特别是美国仍主导国际事务,故 B 项错误。目前两极格局虽然 解体,但西方大国占主导的世界秩序依然存在,故 C 项错误。冷战结束后欧美国家实力仍然占据优势,故 D 项错误。 13. (2019昆明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 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 19 世纪末,世界逐渐形成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即“西方秩序”,它 排斥了占人类多数的非西方国家。20 世纪以来, “西方秩序”受到多种因素冲击并逐步被“一超
40、多强”趋 势取代。 进入 21 世纪,曾经被奉为天条的西方“先进理念”越来越成为问题。相互牵制的政治制度存在一定缺陷, 使西方国家政府机构行政效率低下。 “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政治秀,使立法机构成为不同利益集团争权夺 利的 “斗兽场” , 2013 年奥巴马政府“医改方案”未获通过, 导致政府出现了两个多星期的停摆关门。 “倾 听大多数人声音”的全民公决缺乏对民意的有效整合, 2014 年 9 月苏格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玩了一把独立 “公投”,而西班牙则身陷“加泰罗尼亚问题”引发的长期动荡。二战以来欧美国家坚持的经济政策,成 为它们今天财政赤字、经济增长乏力的根源。 21 世纪世界秩序需要新的制度
41、设计, 需要从非西方的古老文化中获得创新来源。 当今世界面临的毒品泛滥、 恐怖主义、贫富差距、环境恶化、功利横行与秩序紊乱等问题都可以从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先秦“百家” 思想中找到解决方案。同理可推,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俄罗斯文化、印第安文化中的精华都可成为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支撑。 摘编自黄仁伟、傅勇从西方秩序到 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秩序”得以确立的原因,并指出 20 世纪冲击“西方秩序”的因 素。(12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1 世纪“西方秩序”在制度运行层面存在的缺陷,并说明先秦思想对 当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价值。(
42、13 分) 【答案】 (1)确立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以西方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的形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的确立和发展;西方人文主义、理性主义的发展及影响,近代自然科 学在西方的兴起和发展。(6 分)冲击因素: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的胜利;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改 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增强等。(6 分) (2)缺陷: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下的分权与制衡使行政效率低下;议会中不同党派争权夺利,政党轮流执政 使国家决策缺乏长远规划;全民公决缺乏对民意的有效整合;高福利政策导致财政赤字严重。(8 分)历史 价值:儒家“德治”“仁政”的主张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和而不同”的思想可缓解当今世界存在的对 立与冲突;道家“道法自然”思想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墨家“兼爱” “非攻”的主张有利于世界和 平。(5 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可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人文主义和自然 科学的发展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二小问可联系 20 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说明。 第(2)问第一小问, 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西方民主制度的缺陷、不同党派之间的争权夺利等方面归纳概括;第二小问可 从先秦诸子思想的当代意义方面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