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题十四专题十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 【高频考点呈现】【高频考点呈现】 考点一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考点二 “一国两制”构想 考点三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高频考点剖析】【高频考点剖析】 考点考点一一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考点回顾考点回顾 1.新中国的成立前提条件 1949 年 10 月 1 日,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也标志着中国 革命的基本胜 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2.三大政治制度的形成奠基确立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 年,第一届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充分体现
2、了人 民民主和 的原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 , 互相监督”的方针, 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发展。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 ,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 民族的团结。 3.“文化大革命”践踏破坏 (1)原因: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 。 (2)教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健全完善 (1)平反冤假错案。 (2)建立法律体系。1999 年,“ ”被正式写入宪法。 (3)基层民主选举:村委会、居委会干部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 考点深化考点深化 1.人民代表大会
3、制度的三大特点 (1)代表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形式,具有真正的人民性和广泛的代表性。 (2)全权性: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全权性。 (3)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社会 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 政党 地位 在多党合作关系中,中国共产党是处于政治领导地位的唯一政党,这种领导 地位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而为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所公认的,彼此在法律 上是平等的,组织上是独立的 政党 关系 政治上是密切合作关系,共产党不是独揽政权,各民主党派也不同于其他国
4、家的在野党,二者是政治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的关 系 合作 基础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合作 方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 作的重要渠道和场所 考题印证考题印证 1 (2019.4浙江高考14)请看右图报影,下列项中对该报章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A北京这个千年古都成为人民政权的首都 B北京市人大、政协等相关政权组织已经产生 C北京市人民政府于 1949 年 10 月 1 日正式成立 D该消息标志着“北平”正式更名为“北京” 2 (2019北京高考18)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 “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
5、政策, 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 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 ”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共同纲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 民主集中制 A B C D 3 (2018.4浙江高考1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1999 年 3 月, 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该成果的核心内容是( ) A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B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6、的初步构想 D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考点考点二二 “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构想构想 考点回顾考点回顾 1.香港、澳门回归成功实践 1997 年 7 月 1 日、1999 年 12 月 20 日,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成功实践了“ ”理论,洗刷了中 华民族百年国耻,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两岸和平交流关系发展 (1)1992 年底“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了“ ”。 (2)1993 年在新加坡实现了“ ”,它标志着两岸交流从民间升格为政府授权机构层面。 (3)2005 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到大陆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有力地遏制了“台独”的嚣张气焰。 (4)2008
7、年两岸“ ”实现,使两岸关系揭开了和平发展的新篇章。 考点深化考点深化 1.特别行政区与民族区域自治的区别 2.推动和阻碍祖国统一大业的因素 (1)阻碍因素 国际反华势力推行“以华制华”战略,谋求其所谓全球化战略利益与国家利益是台湾问题长期存在的根 本原因。 “台独”势力采取“公投制宪”、渐进式“台独”、去中国化等。 两岸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分歧。 (2)有利因素 两岸人民同宗同祖、血肉相连,文化一脉相承,结束两岸分裂状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 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为我们的和平统一大
8、业提供了条件。 切实可行的“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 历史依据自古以来,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两岸关系的缓和,经济合作的交流等。 考题印证考题印证 1 (2019北京高考19)1972 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 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 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 。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 A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 B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 C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 D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2 (2017.4浙江高考1
9、6)1997 年 6 月 30 日午夜至 7 月 1 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香港 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 ) A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B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C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 D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3 (2015江苏单科1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 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 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
10、式确立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4 (2014上海单科28)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 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 50 年不变。这体现了 ( ) A三权分立原则 B地方自治原则 C主权平等原则 D一国两制原则 考点考点三三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考点回顾考点回顾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外交方针: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 “ ”。 (2)外交成熟: 的提出(1953 年),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为新中
11、国开创外交新局 面奠定了基础。 (3)步入国际舞台: 会议(1954 年)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亚非友谊:万隆会议(1955 年)上,周恩来提出“ ”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 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友谊。 2.中国 20 世纪 70 年代的外交 (1)扬眉吐气: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战线的重大胜利。 (2)跨洋握手:1972 年, 访华,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 年, 中美正式建交。 (3)冰释雪融:1972 年, 访华,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这对于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 界的和
12、平具有重要意义。 3.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 (1)政策原则:新时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具体表现就是 。 (2)外交成就:开展以 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 睦邻友好关系。 考点深化考点深化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 (1)革命性: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 客”和“一边倒”等方针,从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2)结盟性:“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 一大特点。 (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三大外交方
13、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 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 (4)过渡性:其形成过程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逐渐摆 脱了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2.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阶段特征 (1)新中国建立后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对抗。 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存在矛盾和冲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在中国“扶蒋反共” 。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威胁,企图扼杀新政权。 (2)20 世纪 70 年代到 80 年代:走向缓和,最终正常化。 从美国方面看: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14、;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经济发展缓慢, 被西欧和日本赶上。 从中国方面看:国际地位的提高;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 期争端。 (3)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中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利害冲突,矛盾、斗争乃至对抗在所难免。矛盾主要表现在:统一与反统一、强 大与反强大、西化与反西化、争霸与反争霸,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 中美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利益:经济上相互需要,政治上互有所求。为了各自的利益,双方可作出妥协, 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负有重大责任。 考题印证考题印证 1 (2019江
15、苏高考11)1949 年 10 月 3 日, 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 (见 右图) ,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 C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D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 2 (2018北京高考19)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 年 6 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 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 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上述
16、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 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3 (2019江苏高考13)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 “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解, 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 ”当时的“世界环境”是( ) A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 B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基本消除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D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 4 (2018江苏高考12)1984 年 10 月,邓小平指出: “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 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 集团政治方式, 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 际局势。 ”邓小平得出上述论
17、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高频考点练兵】【高频考点练兵】 11954 年 9 月 21 日人民日报报道:“(20 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 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 热烈欢呼。 ”投票通过这部“伟大文献”的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2019襄阳二模)中国人
18、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这一规定表明( ) 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 B人民政协在特殊条件下暂行人大职权 C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新中国政权组织形式 D人民代表大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3(2019南昌一模)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 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 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这充分体现了宪法的( ) A社会主义性 B完备性 C过渡性 D人民性 4(
19、2019南充一模)19911993 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投资快速增长。表中数据表明台湾对大陆投资呈 现快速增长态势。其原因是( ) A.和平统一方针的承诺与实施 B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C “一个中国”共识的达成 D两岸“一国两制”的认同 5(2019南通二模)1954 年 7 月 7 日,周恩来总理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报告时提出,根据“打扫 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原想再关一年的门,现在看来是关不住了,新中国的声誉是很高的,苏联也希 望我国能够参加国际事务,有欲关不能之势! ”周恩来的这一判断反映出(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应用 B朝鲜问题得到了和平解决 C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消除
20、 D万隆会议发挥出中国影响力 6著名的加拿大学者罗纳德基斯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甚至连美国国务院的情报机构也承认,共产 主义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应该归功于周恩来娴熟的外交技巧。在万隆会议上,美国的外交 又输掉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仗,败在了一个共产主义者手下。”这表明( ) A万隆会议帮助一些亚非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B万隆会议促使许多亚非国家开始正确认识中国 C具有个人魅力的外交家征服了美国 D社会主义运动趋势在世界明显增强 7(2019洛阳一模)20 世纪 50 年代,毛泽东认为国际社会的主要问题是两个阵营的对抗。20 世纪 60 年 代毛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开
21、始强调国际力量的组合。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的中国 ( ) A试图扩展对外交流的空间 B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C突破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D缓和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8(2019绵阳二模)有学者认为,由于共产国际和苏共在国际共产主义中的地位,苏联与中国共产党结 盟是一种“逻辑的延伸”,是“预先注定”的。更有人断言,毛泽东是斯大林的“忠实信徒”,并且“一 成不变依赖莫斯科”。按照这样的推定,中苏结盟( ) A源于毛泽东对斯大林崇拜 B提升了苏联的国际地位 C主要源于意识形态的考量 D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 9(2019株洲一模)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到 60 年代末,一批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如:
22、摩洛哥、阿尔及利亚、 苏丹、突尼斯等,先后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主要得益于中国( ) A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B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0(2019徐州一模)周恩来曾指出说:“公报把两个曾经极端敌对的国家带到一起来了。两国之间有些 问题推迟一个时期解决也无妨。公报将使我们的国家,使世界产生多大的变化,是无法估量的。”这一公 报的发表( ) 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 B使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C标志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表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1(2019南充一模)国务院2017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中
23、国特色大国外交卓有成效。习 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金砖国家领 导人会晤、核安全峰会、亚欧首脑会议等重大活动。这些活动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是( )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突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C韬光养晦、区域合作、有所作为 D多边外交,求和平、求合作、求发展 12(2019德阳二模) 新时期中国重大外交事件(部分) 时间 事件 1980 年 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 恢复在世界银行及货币基金组织的席位 1988 年 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 1996 年 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2001 年 加入世界贸
24、易组织 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新时期中国( )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 C积极参与多种区域性合作组织的活动 D坚持实施结伴不结盟政策 13.(2019 江苏苏锡常镇 5 月)贸易战的背后往往有政治利益或意识形态的较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政府就确定了要利用经济手段对新中国施加压力的方 针。 国务卿艾奇逊在 1949 年 2 月 28 日向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 关于美国对华贸易的政策 的报告时就说, 中共既要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又要重建国家,它势必寻求外援,寻求与西方的贸易,因此“在共产主义理 论与中国的具体现实之间的第一个冲突
25、大概会具体地在经济领域中产生”,“正是在对华经济关系领域中 美国具有对付中共政权的最有效的武器”。3 月 3 日,这一报告作为 NSC 41 号文件获得总统批准。 陶文钊禁运与反禁运:五十年代 中美关系中的一场严重斗争 材料二 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维持对华的严格的贸易管制,不仅使美国商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受歧 视的不利地位,美国每年还要为此付出4 000万7 500万美元的经济代价,而且,这种管制中的治外法权“成 为美国与西方盟国经济摩擦的火种,进而发展成为二者之间的外交问题”。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也承认这 样的事实:近 20 年来,美国一直在世界上鼓吹和带头孤立和封锁新中国,不但没有奏效,反而招致自己对华 利益的巨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尼克松政府决定缓和对华的贸易管制,作为调整对华政策的突破口。 摘编自何海波尼克松政府对华 贸易管制政策的缓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总统批准艾奇逊报告的原因。(2 分) (2)据材料二,指出 20 世纪 70 年代尼克松政府决定缓和对华贸易管制的背景。(2 分)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合作与分歧”为主题,就 1949 年以来的中美关系的发展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 字左右)(9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