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89042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前教育概论北京出版社学前教育概述教 育|学 前 教 育|教 育 目 的|学 前 教 育 学第一章引子思考:案例中的母亲与教师的差异何在?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案例中的母亲与教师的差异在于教育策略的不同,母亲是基于惩戒的教育,而教师则是基于引导和启发的教育。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是教师具备深厚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等条件性知识,而母亲则不具备。这种条件性知识是作为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程的价值之一。金表的故事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来的金表当成新鲜的玩具给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老师的话令这位母亲迷惑

2、不解。老师对她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让他从小有动手的机会。”“那我现在该怎么办?”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后悔不已。“补救的办法是有的,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钟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孩子成了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孩子的好奇心也得到了满足,这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帮助更大。”第一节 教育概述(一)教育的概念及其本质属性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和核心范畴。教育学的

3、其他一些概念以及由其所构成的教育命题都是以这一概念的某种界定为基础的,都是围绕这一概念展开的。可以说,“教育”是构建教育学理论的一块基石,也是理解各种教育学说的一个恰当的入口。一、教育概述第一节 教育概述(一)教育的概念及其本质属性2.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具有历史性。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一、教育概述第一节 教育概述(二)教育的起源在教育学界,关于教育起源的探讨由来已久,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

4、几种:1.神话起源说:主要观点是教育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其目的是体现神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利托尔诺,英国的斯宾塞和沛西能。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尤其是高等动物,生来就具备一种由遗传而得的潜在的教育能力,从而使后代能持续地繁衍下去。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而此种无意识的模仿不是习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4.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米丁斯基、凯洛夫。该学说在我国曾经获得长时间的普遍认同。这一学说认为,教育起源

5、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劳动。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而且形成了人类社会。原始人类通过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年青一代传授生产斗争经验,同时根据集体劳动的需要指导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这样便产生了教育。该学说是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是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劳动起源说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质的一把“金钥匙”。一、教育概述第一节 教育概述(三)教育的功能1.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3.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一、教育概述第一节 教育概述(四)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一

6、、教育概述第一节 教育概述(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水平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水平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和规格(2)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水平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水平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内容(4)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水平影响和制约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一节 教育概述(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政权性质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2)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3)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目的(4)政治经济

7、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结构、类型和管理体制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一节 教育概述(二)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具有培养劳动力的功能(2)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3)教育具有促进科技发展的功能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一节 教育概述(二)教育的社会功能2.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通过培养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2)教育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3)通过教育制度,形成特定的社会政治关系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一节 教育概述(一)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3.人的身心

8、发展具有不均衡性4.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三、教育与个人的发展第一节 教育概述(三)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三、教育与个人的发展第一节 教育概述(一)教育目的的含义一般认为,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即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目的既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广义的教育目的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

9、结果。国家和社会的教育机构、学生的家长和亲友、学校的教师等都对新一代寄予各种期望,这些期望都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教育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总要求的指导下,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具体要求。它反映了特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基本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目的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对象的发展方向,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四、教育

10、目的第一节 教育概述(二)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灵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导向作用2.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激励作用3.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评价作用四、教育目的第一节 教育概述(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层级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教育工作遵循的总方针,但它不能代替各级各类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还要有各自的具体工作方针。教育目的的内涵表明了教育目的在不同的实践领域有不同程度的要求,这样便决定了教育目的的层次性。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四

11、、教育目的第一节 教育概述(四)教育目的观1.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的核心思想是: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需要,个人的一切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的结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来衡量,所以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指标;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除了社会需要以外别无其他目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法国的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德国的哲学家那托尔普、德国的教育家凯兴斯泰纳等。社会本位论注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强调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国家要承担国民教

12、育的主要责任,这对保证教育的地位,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但其把社会需要作为决定教育目的的唯一要素,无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个体的社会化,个体为社会所控制,从而把人塑造成社会所需要的工具。四、教育目的第一节 教育概述(四)教育目的观2.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个人本位论的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 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个人本位论者认为,首先,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完善和最理想的发展。

13、他们否定社会制度的权威,反对社会对个人的约束,强调个人自由权利至高无上,认为按照社会的要求培养出来的人,其本性就会被抹杀掉。他们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谋求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而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和个性,使人真正成为其人。其次,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他们认为,有利于个人发展的教育就一定有利于社会发展,但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教育不一定有利于个人发展。评价教育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衡量。四、教育目的第一节 教育概述(四)教育目的观3.教育无目的论教育无目的论是由杜威提出来的。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明确指出:“教育的过程,除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杜威认为,

14、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过程,教育目的就存在于这种过程中。生活是为了更丰富、更完美的生活,教育也是为了更丰富、更完美的教育,不能有任何外加于生活和教育的目的。他认为生长和生活是无止境的,因而也无最后目的。儿童和青少年在生长和生活的过程中,在扩充、提高、更新、重组的过程中逐步成长并最终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杜威批评传统教育为儿童确定他们不理解和不需要的目的,把目的和手段分开;活动作为手段,其价值取决于能否达到目的的要求,活动变成了苦役。然而,自由活动中出现的目的是与手段密切结合的,一项目的达到后,活动并不终止,已达到的前项活动目的成为下一活动目的的手段,如此交

15、替进行,目的也是手段,手段也是目的。杜威所否定的是教育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的是在教育过程中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育无目的。由此可见,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是为了纠正脱离儿童而由成人决定教育目的的旧教育,并非根本放弃教育目的。四、教育目的第一节 教育概述(一)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目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制定的各种文件中有关教育方针及其规定的教育目的,提法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内涵和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们都确定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统一,指明了教育培养人才、学校办学的方向;第二,它们都确定了教育培养的人所应具有

16、的素质,这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和谐发展;第三是强调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五、我国的教育目的第一节 教育概述(二)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999 年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17、和实践能力。4.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的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五、我国的教育目的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都可以说是学前教育。而狭义的学前教育则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我国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3 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一、学前教育的含义第二节 学前教育(一)基础性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社会发展

18、的基础。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为新一代人具备良好素质做好破蒙启智、培土奠基工作,为儿童顺利进入小学及其以后的学习做好身体和心理的准备。世界各国已经认识到,教育落后阻碍着国家的发展,所以教育就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基础性措施。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个体早期的全面健康发展,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与效益,以及提升国民素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价值,这是学前教育基础性的体现。二、学前教育的性质第二节 学前教育(二)公益性学前教育的公

19、益性是指学前教育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学前教育对于个体而言是“关系到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对于社会而言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对于国家而言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从经济角度看,是“构筑国家财富”,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从政治角度看,是国家战略项目,具有公共服务体系组成成分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坚持教育的公益性是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二、学前教育的性质第二节 学前教育(三)保教性从历史看,学前教育的前身是家庭教育或母育学校,而家庭教育天然具有“保”“教”

20、的二重性。从对象看,学前教育的主要对象是36 岁的幼儿,其生理、心理都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不仅需要物理性“保”的精心呵护,还需要化学性“教”的知识积累和品行养成。教育性是学前教育与其他教育共有的属性,保教性是学前教育本身特有的属性。应在学前教育阶段保教统一、保教结合。二、学前教育的性质第二节 学前教育(一)学前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意义学前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2.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3.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4.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三、学前教育的意义第二节 学前教育(二)学前教育对于教育事业、家庭和社会的价值1.学前

21、教育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2.学前教育对于家庭和社会的价值三、学前教育的意义第二节 学前教育(一)学前教育的非义务性幼儿去幼儿园接受教育是自愿的而非强迫接受的,家长完全可以根据孩子和自己各方面的情况,综合考虑是否送孩子进托儿所或幼儿园,以及送孩子进哪所托儿所或幼儿园。学前儿童在学前教育机构的学习可以很自主和自由,幼儿因故未上学前教育机构学习,事后家长和教师不得强迫他们进行课程补习。四、学前教育的基本特点第二节 学前教育(二)学前教育保教结合学前教育强调保育、教育一体,在做好对婴幼儿看护、照料的基础上,通过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前儿童获得行为习惯、探索环境等方面的初步经验。从逻辑上看,由于学

22、前儿童还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照料自己生活的能力,因此,学前教育为学前儿童提供基础性的保育服务,就成为其基本内容之一。在法律上,儿童虽然具有同成人一样的权利,但他们无相应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10 岁以下儿童属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他们当然也不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要特别强调保育与教育相结合,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在保育的前提下进行的。四、学前教育的基本特点第二节 学前教育(三)学前教育的启蒙性学前教育的启蒙性是指学前教育对学前儿童具有启蒙作用的特性。它是指对学前儿童的教育要与他们的现实发展需要联系起来,要启于未发、适时而教、循序渐进,不损

23、伤“幼嫩的芽”,并且要促使其茁壮成长。学前时期是人生发展的早期,这个时候,是人的生理发育、心智发展、个性萌芽的初级阶段,学前儿童开始了初步的社会化历程,面对世界,他们好奇并主动探索,展现自己内在的生命本质。这一时期的教育,要为学前儿童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根基,使学前儿童的体力、智力、品德和情感都得到发展,为他们升入小学后较快地适应正式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因而在学前教育阶段,不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主要目标。从字面看,启蒙之于个人发展,强调的是开启蒙稚、开端良好,而非发展的终极结果与成品。四、学前教育的基本特点第二节 学前教育(四)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就是指学前教

24、育能造福公众、让社会获益的特性。公益就是公共利益、公众福利,它与私利、个人利益相对。公益性体现为某物具有为社会大众带来福利的性质。四、学前教育的基本特点第二节 学前教育(五)学前教育的直接经验性在学前教育阶段,由于学前儿童的认知水平较低,知识经验欠缺,他们认识事物主要是通过感官和动作,并在与周围生活环境中的事物直接接触中,通过感知和操作,获取直接经验。而且,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他们只有通过感官和动作确切地接触到事物,并操作它们,才会理解它们。因而学前教育具有直接经验性。在学前教育中,要注意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的实物材料和真实的生活情形,帮助他们获得直接经验。四、学前教育的基本特

25、点第二节 学前教育(一)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分析1.遗传2.自身特征与行为对儿童发展的影响3.环境4.关于影响因素的历史争论“遗传与环境”之争五、早期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第二节 学前教育(二)早期儿童身心发展特点(1)早期儿童身心发展的基础性与易感性基础性:表现在生命机能发展的可塑性会随着机体的成熟而不断降低,因而,生命早期拥有更多样化的潜能。易感性:即儿童的发展在这一阶段,既容易朝着积极的方向快速发展,也容易朝着消极方向快速发展。(2)早期儿童身心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早期儿童身心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五、早期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第二节 学前教育(三)基于早期儿童身心发展需求的学前教育原则1.学

26、前教育要注意保护儿童的感官2.学前教育要适应并引导儿童的身心发展3.学前教育要重视儿童的整体发展4.学前教育要因时、因境、因材施教5.学前教育应以活动为基本的方式与途径五、早期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第三节 学前教育学概述1什么是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年龄阶段儿童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中国的学前教育学研究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36岁幼儿教育的一般原理和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原则、学前教育学内容和方法,也包括学前家庭教育的要求和内容。学前年龄阶段的划分在各国是不同的,有的国家为 25、6岁,也有的国家为初生到5、6岁或7岁。3岁前是儿童身心发展比较重要的阶段,与36岁儿童教育有密切

27、联系,因此,有的学者认为把两者统称为学前教育较为恰当。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6周岁或7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狭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对36周岁或7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一、学前教育学的概念第三节 学前教育学概述2.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学前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既来源于学前教育实践又领先并服务于学前教育实践,是学习学前教育原理必须阐明的内容。总的来讲,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有利于学前教育工作者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2)有利于学前教育工作者建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3)有利于国家制定相关教育政策、措施一、学前教育学的概念第三节 学前教育学概述(一)孕育阶段(15 世纪以前)(二)萌芽阶段(16 世纪18 世纪后期)(三)初创阶段(18 世纪20 世纪前半期)(四)发展阶段(20 世纪中叶以后至现在)二、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 学前教育学概述(一)国际化(二)多样化(三)科学化(四)整体化(五)规范化三、现代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谢谢观看北京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