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试题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tdj2000 文档编号:495046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试题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试题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试题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试题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试题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 (2 分)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本单元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 文化美。 二、看拼音,写词语。 (10 分) rn fn lu tuo tn xio jio bn zh yn ( ) ( ) ( ) ( ) ( ) o zhu zhn zhn nn chu x n rn n ( ) ( ) ( ) ( ) ( ) 三、选择题。 (10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 A.油腻(n) 筷子(kui) B.搅和(huo) 吞咽(yn)

2、 C.锅铲(chn)唾沫(tu) D.焖饭(mn) 汤匙(sh) 2.下列词语字形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鞭炮 栗子 寺院 身无分文 B.嘟嚷 浓绸 糊涂 赞叹不已 C.腊月 彩绘 元宵 随心所欲 D.粉碎 融掉 恐怖 能歌善舞 3.“终日不成章”中“章”的意思是( ) 。 A.诗歌文辞的段落 B.布匹,布 C. 佩带在身上的标志 D.条目,规程 4.对藏戏中语句“观众也在吃喝玩耍中看戏,双方随心所欲、优哉游哉,一出戏演他个三 五天毫不稀奇。 ”理解正确的一项( ) 。 A.藏戏作为一种广场艺术形式,往往就地演出,贴近群众,易于被人们接受。 B.藏戏表演时间太长,观众因此随意来去。 C.

3、藏戏因为演出随心所欲,所以需要边演出边创作。 D.藏戏从西藏传播到各地。 5.对北京的春节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北京的春节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写的。 B.北京的春节介绍了老北京一些春节的习俗。 C.北京的春节充满了浓郁的“京味儿” 。 D.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八一直写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6.给下列习俗选择恰当的寓意。 (1) 过年奶奶包饺子时包进了一枚硬币, 小孙女疑惑不解, 奶奶告诉小 孙女: “饺子下锅, 象征着( ) 。” (2) 立春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 民间有立春给小孩佩戴“春鸡”的习 俗, 寓意是 ( ) 。 (3)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盛会,“

4、龙舟竞渡”是在战国时期 就已经有的风俗, 谁夺得了第一名,就预示着( ) 。 (4)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和登高相联系的习俗是吃重阳糕,取( ) 的吉祥之意。 (5)爷爷过七十大寿,一家人做好了长寿面为爷爷祝寿,祝福爷爷 ( ) 。 A.步步高 B.财源滚滚 C.茁壮成长,吉祥如意 D.福寿绵长 E.努力向上,争得头彩 四、连线题。 (18 分) 1. 把藏戏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寓意连起来。 善者 红色 朴实敦厚 国王 白色 压抑和恐怖 巫女 白布或黄布 两面三刀 妖魔 青面獠牙 纯洁 村民 半黑半白 威严 2.将迢迢牵牛星中词语与对应的解释用线连起来。 纤纤 落下 擢 纤细 素 伸出

5、零 白皙 3.将下列传统节日与对应的古诗句连起来。 中秋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明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重阳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五、填空题。 (16 分) 1. 腊八粥 课文主要写了 和 两部分内容, 这一部分写得详细, 这 一部分写得简略。 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这两句诗点明了诗人描写的季节是 ,描写的 地点是 。 诗人透过“飞”字,重点抓住 、 两种景物来凸显季节特征。 3.把古诗补充完整。 日暮汉宫传蜡烛, 。 中庭地白树栖鸦, 。 终日不成章, 。河汉清且浅, 。 4.长歌行中珍惜时

6、间的名句是 , 。 我积累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句是 , 。 六、阅读理解。 (19 分) (一)课内阅读。 (9 分)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月光、 、 、 等景物,渲染了 的气 氛。 (2 分) (2)诗的前两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 ”一词看出月色的 。 这 种景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 , 。 (3 分)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 烘托了月 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

7、”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 句暗写诗人 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 种思念之情 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 a 韵,韵脚分别是 “鸦”“花”“家”。 (4)“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在你读过 的古诗词中, 类似的诗词句有 , 。 (2 分) (二)课外阅读。 (10 分) 藏在拐杖里的爱 父亲是一个粗线条的人,脾气有些暴躁;母亲则是一个细致入微的人,性格又很固执。 这祥的两个人在一起,总有吵不完的架。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父亲在一起意外事故中

8、摔伤了 腿。 事故并不是很严重,但父亲却有一段时间不能行动自如,必须拄着拐杖走路。我看见他 在一瞬间消沉下去,苍老了许多,脾气也收敛了一些。而母亲也变了,从没看见她照顾一个 人如此细心:每天给父亲端茶送水,陪父亲聊天;天气晴朗的时候,还会搀扶着拄拐杖的父 亲到屋外散散步。母亲用她温柔执著的耐心一点点化解了父亲心中的失意。对于父母前所未 有的和平状态,我看在眼里感到颇为惊讶。心想,或许因为父亲是 整个家庭的支柱,他不能 倒下的原因吧。 医生曾说,一个月之后父亲就可以离开拐杖的支撑了。可是一个多月过去,父亲的腿似 乎仍不见好转,离开拐杖他就无法走路。母亲着急了,怕是伤口恶化,非要带父亲去医院检 查

9、。父亲这才悠悠地说: “拄拐杖的这一个多月,我好像又回到了年轻时与你相处的岁月。真 希望每天在你的搀扶下在黄昏的夕阳中散步,跟你平静地说说话。其实腿早好了,只是害怕 丢掉拐杖就失去了你的搀扶。 ”我看见母亲的眼圈红了,我的心也湿润了。原以为吵了几十年 的夫妻之间哪还有爱情可言,它原来就深深地藏在父亲的拐杖里。 第二天,母亲精心地收藏好那支弥补了裂痕的拐杖,在温馨美好的夕阳中,又和父亲走 在了屋外那条小路上。父亲步伐稳健,面带笑容,而母亲的手,正搀在父亲的臂弯里。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2 分) 固执: 失意: 2.文中说“从没看见她照顾一个人如此细心”中“如此细心”是指什么?(2 分

10、) 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 分) _ 4.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说那是“弥补了裂痕的拐杖”?(2 分) _ 5.“拐杖”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 分) _ 七、习作展示。 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请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题目自拟, 不少于 450 字。 【参考答案】 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 二、看拼音,写词语。 燃放 骆驼 通宵 搅拌 眨眼 熬粥 肿胀 浓稠 细腻 染缸 三、选择题。 1. D 2. B 3. B 4. A 5. D。 6.(1)B (2)C (3)E (4)A (5)D 四、连线题。 (18 分) 1. 把藏戏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

11、寓意连起来。 善者 红色 朴实敦厚 国王 白色 压抑和恐怖 巫女 白布或黄布 两面三刀 妖魔 青面獠牙 纯洁 村民 半黑半白 威严 2.将迢迢牵牛星中词语与对应的解释用线连起来。 纤纤 落下 擢 纤细 素 伸出 零 白皙 3.将下列传统节日与对应的古诗句连起来。 中秋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明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重阳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五、填空题。 (16 分) 1. 等粥 喝粥 等粥 喝粥 2.春天 京城 落花 柳絮 3.把古诗补充完整。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终

12、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答案不唯一) 六、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1)庭院 乌鸦 桂花 凄清、孤寂 (2)地白 皎洁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 )C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课外阅读。 1.固执: (性情或态度)古板执着,不肯变通。 失意: 不得志,不如意。 2.母亲照顾父亲这件事。 3.本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4.因为这根拐杖使吵了几十年的夫妻在温馨美好 的夕阳中,又互相搀扶着走在了 屋外那条 小路上。 5.“拐杖”在文中起线索作用。 七、习作展示。 略。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13、第一单元测试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全卷(全卷 120120 分)分) 一、基础与运用(一、基础与运用(6060 分)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3030 分)分) 1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 A正 月(zhn) 掺 和(cn) 翡 翠(fi) 水浒 传(h) B骡 马(l) 似 的(sh) 藏 戏(zn) 吞咽 (yn) C搅和 (huo) 汤匙 (ch) 嘟囔 (nn) 哄 堂大笑(hn) D唾 沫(tu chu) 孥 (n) 肿 胀(zhng zhng) 2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4、( ( ) ) 间 断 (jin jin) 万象更 新 (gng gng) 差 不多 (ch ch) 正 月 (zhng zhng) A. 间 jin 更 gng 差 ch 正 zhng B. 间 jin 更 gng 差 ch 正 zhng C. 间 jin 更 gng 差 ch 正 zhng D. 间 jin 更 gng 差 ch 正 zhng 3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或词语的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或词语的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翡 翠(fi) 初旬 (xn) 搅和 滩贩 B.唾 沫(chu) 肿 胀(zhng) 粟子 糊涂 C.皎 洁(jio) 机杼 (y)

15、黄宫 展览 D.脱缰 ( jing) 演绎 (y) 眨眼 褐色 4 4、下列形近字组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形近字组词正确的一项是( ( ) ) 棚 眠 辛 绷 眼 幸 A. 木棚、夏眠、辛苦 绷溃、聋哑、幸福 B. 竹棚、冬眠、坚辛 绷紧、铁聋、幸福 C. 木棚、睡眠、辛苦 绷带、聋哑、幸福 D. 棚友、睡眠、艰辛 绷带、聋子、不幸 5 5、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同仇敌忾 临危不惧 不屈不饶 奋发图强 B. 披荆斩棘 任重道远 再接再厉 前扑后继 C. 举世闻名 破烂不堪 小心翼翼 安然无恙 D. 不容争辨 低头折节 风欺雪压 倾盆大雨 6

16、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林不约而同地反对我的意见。 B.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C.节日的大街上张灯结彩,人声鼎沸。 D.在外边做事的人, 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吃团圆饭。 7 7、下面词语搭配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下面词语搭配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 A摆开场子 暴露秘密 B观测天体 检测行李 C提供能源 抵御灾难 D拍摄照片 处理政务 8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不好的习惯。 B.一个连教育都得不到尊重的民族是很难屹立

17、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C.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不睡觉,都要守岁。 D.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和心情了。 9 9、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 B.我轻轻地摇了摇头: “你究竟想和我说什么呢?” C.总理在来信上作出重要批示:祝大家进步、快乐、日子越过越好! D.“怎么,黑的” !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10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换成括号里的词后,句意不变的一项是(、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换成括号里的词后,句意不变的一项是( ) A.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

18、然不同。(光线) B.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间隔) C.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格外) D.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经常) 1111、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B.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 C.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D.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 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1212、下列说法

19、错误的一项是(、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开山鼻祖。 B.北京的春节介绍的是节日风俗, 藏戏介绍的是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C.从腊八粥一文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八儿是个无理取闹的孩子。 D.寒食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翃。 131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 ) A.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 B.参加这次活动的有工人、农民和青年等。 C.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D.住在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1414、 腊八粥这篇课文的主要线索是、 腊八粥这篇课文的主要线索是( ( ) ) A.八儿的心理

20、活动 B.八儿的语言 C.八儿和母亲的对话 D.母亲熬腊八粥的经过 1515、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寒食描写了古代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的习俗,但权贵豪门得到皇帝赐火,可以例外, 诗歌暗寓讽刺之意。 B.迢迢牵牛星记叙了古时候人们在七夕节望月的习俗。 C.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习俗。 D.十五夜望月分别写了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 中秋之夜的图画。 (二)判断题(说法正确的涂(二)判断题(说法正确的涂 A A,错误的涂,错误的涂 B B) () (5 5 分)分) 16、 北京的春节一文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

21、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 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 ) 17、腊八粥 一文的作者是沈从文, 文章详写等粥和喝粥这两件事情, 略写准备材料这件事。 ( ) 18、藏戏 这篇文章重点写了藏戏的特点和藏戏的形成过程, 略写了藏戏的舞台搭建。 ( ) 19、 寒食这首诗主要写了寒食节的来历。( ) 20、 十五夜望月这首诗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 (三)填答题(三)填答题(2 25 5 分)分) 21、看拼音,在田字格正确、美观地写出下面句子中的字词。 (5 分) (1)我吃 jio 子的时候,特别爱蘸 c。 (2)每年 l b 节,妈妈都会 o zhu 给我们吃,弟弟总是拿起汤 c

22、h 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3)她用筷子在 nng chu 的液体里搅拌了一下。 (4)hu老师声情并茂地给我们朗读了牛郎织女这篇文章。 22、将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词填空。 (10 分) ( )灯结( ) ( ) ( )不同 ( )堂大( ) 万象( ) ( ) ( )心( )欲 能( )善( ) (1)在新春来临之际,到处_。家家户户_,以全新的面貌 迎接新年的到来。 (2)少数民族的姑娘们_,饮食风俗虽然与我们_,但热爱 民族大团结的心却紧紧相连。 23、 (2分) 北京的春节是按照_顺序写的。腊八、_、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 写得详细,过小年、正月初六等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 _。 24、

23、 (2分) 腊八粥中“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句,运用了_ 的修辞手法,将八儿盼粥时的_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5、(2分)寒食 一诗中“_, _” 两句,写出了京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景象。 26、按要求改写句子。(4 分) (1)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意思) _ (2)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改为否定句的形式,不改 变句子意思) _ (3)锅中的腊八粥沸腾了,发出响声。(改为拟人句) _ (4)除夕真热闹。(改为反问句) _ 二、阅读与理解二、阅读与理解(2020 分)分) (一)阅读

24、课文片段,完成后面填空(一)阅读课文片段,完成后面填空(6 分)分)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 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 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 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27、 “呃”要用_的语气来读。(1 分) 28、下列不属于“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中“一切”的是( )(2 分) A.在锅里粉碎的栗子 B.黄焖鸡锅子里的栗子 C.煮得肿胀的饭豆 D

25、.脱了皮的花生仁和锅巴 29、让八儿感到意外的是_。(1 分) 30、想一想:此时八儿的头脑里会想些什么?(2 分) _ _ (二)阅读课外短文,回答后面问题(二)阅读课外短文,回答后面问题(14 分)分) 端午日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 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 11 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 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 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 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

26、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 分组分帮, 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 )、 手脚( )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的木船大不相同,形体 一律又长又狭, 两头高高翘起, 船身绘着朱红颜色的长线。 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 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 12 个到 18 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 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 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 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 快

27、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 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 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 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 500 响鞭 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 30 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 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 鸭子,同时各处有

28、追赶鸭子的人。 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31从下面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1 分) ( ) ( ) 结实 健康 伶俐 灵敏 32 短文写了端午日的穿新衣、用雄黄酒写王字、_和_等民俗, 其中详写的是_。(3 分) 33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请结合你对端午节的了解完成下 列各题。(6 分) (1)请你说说“端午节”的来历。(3 分) _ _ _ _ (2)自 2008 年起, “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你认为这样做有何意义?(3 分) _ _ _ _ 三、习作与表达三、习作与表达(4040 分)分) (一)口语交际(一)口语交际

29、(5 5 分)分) 34、本单元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你最喜欢吃的一种食物是什么?请简要说一说它 的做法。 _ _ _ _ (二)习作(二)习作(3535 分)分) 35、以“难忘的节日”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事例具体,语句流畅,有条理,有 中心,表达真情实感。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节日的特点。500 字左右。 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学语文六年级下下册第册第一一单元测试卷答案单元测试卷答案 1.C 2.A 3. D 4. C 5.C 6. A 7.B 8.B 9D 10C 11. A 12. C 13. B 14. A 15B 16. A 17.B 18. B 19.B 20. A 21

30、. (1)饺 醋(2)腊八 熬粥 匙 (3)浓稠 (4)侯 22、悬 彩 截然 哄 笑 更新 随 所 歌 舞 (1)万象更新 悬灯结彩 (2)能歌善舞 截然不同 23、时间 除夕 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有利于读者加深对老北京春节习俗的 了解与认识 24、夸张 急切 25、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26(1)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不能设什么法来反抗。 (2)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 (3)锅中的腊八粥叹气似的沸腾着,发出“噗”的叹气声。 (4)难道除夕不热闹吗? 27、惊讶(惊异) 28、B 29、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30、示例:这些粥快熟了吧,我要馋死了。 31、结实 伶俐 32、龙舟竞赛 捉鸭子竞赛 龙舟竞赛 33、示例:(1)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遭保守派贵族谗言攻击,最终被放逐。 屈原因理想无从实现,自投汨罗江而亡,这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后人在每年 的这一天举行一系列活动纪念屈原,于是形成了端午节。 (2)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34、示例:我最喜欢吃蛋炒饭。先把淘洗过的大米放在锅里蒸,蒸熟之后,再和鸡 蛋一起放进锅里面炒,这样做出来的蛋炒饭,米饭的味道特别香浓,米粒也是一 粒粒的,不会粘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统编版) > 六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试题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tdj2000)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