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达标33.doc

上传人(卖家):flying 文档编号:49864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达标3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达标3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达标3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达标3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达标3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课时达标 (三十三 ) 1 (2018 云南昆明一中检测 )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 ( C ) 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 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 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 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 解析 孔子主张 “ 贵贱有序 ”“ 爱有差等 ” 并没有淡化礼制中的等级观念,故 A 项错误; “ 以血缘亲情为基点 ” 是为了 “ 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 ” 而非试 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故 B

2、 项错误;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以血缘亲情为基点,强调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以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使礼制与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相适应,故 C 项正确;孔子为春秋时期,墨子为战国时期,故 D 项错误。 2子游问孝。子曰: “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孟懿子问孝。子曰: “ 无违。 ” 樊迟御,子告之曰: “ 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 无违。 ”?子又曰: “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由此可见 ( A ) A孔子将孝的标准分为养、敬和无违三方面 B养、敬、无违已成为当时社会 的道德标准 C传统孝道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工具 D孝是孔子思想除仁、礼外的又一

3、核心内容 解析 由 “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 不敬,何以别乎 ”“ 无违 ” 可知孔子的 “ 孝 ” 指的是养、敬和无违,故 A 项正确;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期并未被全社会普遍接受, B 项不符合史实;封建专制制度开始出现于秦朝建立后, C 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且 “ 孝 ” 是 “ 仁 ” 的一部分, D 项错误。 3孟子 尽心中提出: “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由此,孟子强调 ( A ) A性本善 B教育的教化功能 C学以至圣,致良知 D民贵君轻 解析 材料中孟子认为,人不用学习就能做到的是良能,不用思考就知道的是良知,可见他认为良知

4、是与生俱来的,人性本善, A 项正确;材料中孟子没有强调教育的教化功能,B 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通过学习恢复良知,成为圣人, C 项错误;孟子虽然在政治上主张“ 民贵君轻 ” ,但与材料中强调的人性问题无关, D 项错误。 4皖南胡氏祠堂后厅悬挂着一个斗大的 “ 孝 ” 字,相传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所书。 “ 孝 ”之本义,据礼记 祭义释: “ 居处不庄 (平常言行不恭敬 ),非孝也 ? 莅官不敬,非孝也 ? 战阵无勇,非孝也。 ” 据此判断 “ 孝 ” 的内涵是 ( D )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战死犹留千古名,丈夫赤心为宗社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大尊尊亲,

5、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A B C D 解析 由 “ 居处不庄 (平常言行不恭敬 ),非孝也 ? 莅官不敬,非孝也 ? 战阵无勇,非孝也 ” 可知,孝的内涵包括对待父母言行恭敬、对官员的恭敬与战场上的英勇无畏。 说的是推己及人的社会责任感, 说的是君子与小人对待钱财的态度, 与孝的内涵无关; 符合题意,故选 D 项。 5 1948 年在起草世界人权宣言过程中,中国代 表张彭春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翻译成 “conscience” 放进宣言之中,并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 “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富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 ” 。与 “conscience” 对应的孔子

6、观点是 ( C ) A礼 B义 C仁 D忠 解析 孔子追求的 “ 礼 ” ,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与题意不符,故 A 项错误;荀子主张 “ 仁义 ” 和 “ 王道 ”“ 以德服人 ” ,与题意无关,故 B 项错误;材料 “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富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 ” 与孔子“ 仁者爱人 ” 的思想相对应,故 C 项正确;孔子认为,要实现 “ 爱人 ” ,必须遵循 “ 忠恕 ”之道,即以待自己的态度对待别人,与题意不符,故 D 项错误。 6战国某思想家认为,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 “ 性、情 ” 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

7、争夺, “ 犯分乱理 ” 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为此,他最有可能主张 ( D ) A要同等爱护所有的人 B治理国家要清静无为 C用 “ 仁政 ” 回复人的善性 D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 解析 据 “ 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 性、情 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 犯分 乱理 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 ” 可知,该思想家主张性本恶,而荀子提出 “ 人之性恶 ” ,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故 D 项正确。同等爱护所有的人是墨子的兼爱思想,故 A 项错误; “ 清静无为 ” 是道家思想,故 B 项错误; “ 仁政 ” 是孟子观点,孟子主张性本善,

8、故 C 项错误。 7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C )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 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C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考虑了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D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考虑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解析 墨子是站在农民利益的立场上的,故 A 项错误;孟子和商鞅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上的,故 B 项错误;在经济方面,三者都提出了各自主张,都考虑了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故 C 项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9、出现于秦代及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8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 ( A )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儒家 D法家、墨家 解析 题干 “ 做事讲求道德 ” 指的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 “ 德治 ” 观点; “ 超凡脱俗 ” 是先秦时期道家学派 “ 逍遥无为 ” 的思想。故选 A 项。 9孔子说: “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 老子说: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韩非子说: “ 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10、。 ”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在更深层次上 ( B )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C认为自然界 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解析 孔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影响四季万物;老子用 “ 道 ” 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 道 ” 为客观自然规律, “ 天法道 ” 即天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韩非子认为天是永恒的,不会消亡。在他们的言论中没有涉及政治主张,故 A 项错误;三者都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故 B 项正确;从三位思想家的话中不仅看到他们认识到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还有一种尊崇、敬畏的心理,故 C 项错

11、误; D 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10 “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 一,不可,故立君。 ” 这种主张应出于 ( D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解析 材料大意:名分确定了而没有制度不行,因此设立了法令;法令确立了而没有人来管理也不可,因此又设立了官职;官吏有了而没有人统一领导不行,所以设立了君主。儒家 “ 仁政 ” 思想、墨家 “ 尚贤 ” 思想、道家 “ 无为而治 ” 思想,都与题意无关,故 A、 B、 C三项错误;材料观点符合法家法治和加强中央集权的主张,故 D 项正确。 11吕思勉先生说: “ 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

12、子,即先秦诸子,【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亦无不如此。 ” 如孔子主张 “ 克己复礼 ” ,老子 幻想回到 “ 小国寡民 ” 的社会去,墨子主张“ 兼爱 ” 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 ( B ) 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 B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 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 解析 材料中仅列举了孔子主张 “ 克己复礼 ” ,老子幻想回到 “ 小国寡民 ” 的社会去,墨子主张 “ 兼爱 ” 思想,而韩非子等法家思想家主张社会是向前发展的而不是开历史倒车,故 A 项错误;社会进步有时导致社会秩序遭到破坏,道德沦丧,因而孔子提出

13、“ 克己复礼 ”等主张,说明社会的进步必然要付出一定的 代价,二者在短时间内是矛盾的,故 B 项正确;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孔子等对三代时期的向往,并未体现出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潮流的信息,故 C 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述了对三代向往的思想家的主张,并没有体现先秦诸子的各派主张,不能反映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故 D 项错误。 12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说: “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 (文饰 )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 据此判断,该言论体现的观点属于 ( A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解析 材料大意 是:抛弃聪明智慧、仁义,巧利。这三样全是巧饰的东西,不足以治理天下。所以要使人的认识有所归属,即单纯质朴、减少私欲。这体现了老子师法自然、返璞归真的观点,故选 A 项。 13 (2018 湖北百所重点学校联考 )(汉武帝 )建元元年,丞相 (卫 )绾奏: “ 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 ” 汉武帝采纳其建议。材料说明 ( B ) A汉武帝开始推行察举制 B西汉政府加强社会思想控制 C西汉政府废除了诸子百家思想 D汉武帝从无为而治转向有为 解析 根据材料丞相 (卫 )绾奏: “ 所举贤良 ?” 可推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第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达标33.doc)为本站会员(flying)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