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作业 (二十七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 61 岁的原聊城老居民郭承志珍藏着一张 1956 年聊城县福利事业公司发给的 “ 公私合营股票 ” ,上面写着: “ 兹有照相业私方郭兆仁于 1956 年 1 月向聊城县福利事业公司投资,经资产估价定股为人民币四千三百六十元九角七分 ? 由聊城县福利事业公司按季付息,特此凭证,发给投资人郭兆仁 ” 。此股票的历史价值在于其见证了 ( ) A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C新中国改造民营资本的壮举 D新中国利用市场关系发展经济 解析: 根据 “1956 年 ”“ 公私合营股票 ” 结合 所学可知,这是社会
2、主义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故 C 项正确; 1952 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A 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953 年我国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B 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计划经济体制,并非利用市场关系发展经济,排除 D 项。 答案: C 2从 1961 年 1 月到 1963 年 6 月两年半的时间里,在我国共有 2600 多万城镇人口被精简回乡或下乡,其中包括近 2000 万职工。其直接因素是 (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结果 B国民经济政策调整的结果 C “ 二五 ” 计划建设的需要 D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结果 解析: 1961 年,实行八字
3、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精简职工、城镇人口和压缩建设规模,充实了农村劳动力,故 B 项正确; A 项不是造成材料现象的直接因素,排除;材料时间 “1961 年 5 月 ” ,第二个五年计划是从 1958 1962 年, C 项错误;知青上山下乡是在“ 文革 ” 期间, D 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 B 3 1958 年 6 月后,中央先后作出了下放计划管理权限,下放基建项目审批权、下放财权和税收权以及下放商业、银行管理权等一系列决定,把铁路、交通、邮电、航空、港口、电力等重点企业也下放给了 地方。该措施 ( ) A克服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B加剧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混乱 C协调了中央和基
4、层经济关系 D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改革开放前中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故 A 项错误; 1958 年,随着 “ 大跃进 ”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此时中央下放权力,从而加剧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混乱,故 B 项正确;在当时经济比例失调的情况下,下放权力不会协调中央和基层经济关系,也不会使经济良性发展,只会使经济发展更混乱,故 C、 D 两项错误。 答案: B 4 1955 年 9 月,陈云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中提出,在保持农产品出口的同时,也应该出口一些工业品,利用我国工业品成本低廉的优势打开国际市场,尽可能
5、换回更多的外汇,用于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国内工业生产必须的设备和原料。这说明建国初期中国 ( ) A基本实现了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型 B力争使工业化与对外贸易相互促进 C优先出口工业品的计划得以实施 D农业集体化运动保障了工业化建设 解析: A 项不符合史实;由 “ 利用我国工业品成本低廉的优势打开国际市场,尽可能换回更多的外汇,用于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国内工业生产必须的设备和原料 ” 说明通过 工业化促进对外贸易、通过对外贸易推动工业化,故 B 项正确; C、 D 两项材料无法体现。 答案: B 5 “ 一五 ” 计划是在人民政权得以巩固的情况下开始的,它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 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到
6、 l957 年底, 156 个项目中有 135 个已施工建设,有 68 个已全部建成和部分建成投入生产。材料旨在说明 “ 一五 ” 计划的顺利实施 ( ) A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B完全依赖于苏联经济技术援助 C得益于苏联的援助和国内环境 D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解析: A、 B 两项表述错误,也不符合史实;根据 “ 在人民政权得以 巩固的情况下开始的 ”“ 苏联帮助 ”“156 个项目中有 135 个已施工建设,有 68 个已全部建成和部分建成投入生产 ” ,表明 “ 一五 ” 计划的顺利实施得益于苏联的援助和国内环境,故 C 项正确; D 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答案: C
7、 6新中国初期 (1949 1956 年 ),百废待兴,国家贫困、技术落后,全国仅有两个化肥厂,几乎没有任何农业机械设备,缺乏驱动水泵的电力或小型发动机,这些现状意味着只有期望农业和农民来实现工业现代化了。这说明 ( ) A “ 一五 ” 计划农业发展落后 B三大改造任务已全面完成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迫 在眉睫 D农业支持工业有其必然性 解析: A 项是对材料信息的片面解读,材料重心在后半句 “ 期望农业和农民来实现工业现代化 ” ,说明国家要优先发展工业,农业支持工业, A 项排除;三大改造是要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排除 B 项;中国农村经济体制
8、的改革是 1979 年以后的事情,排除 C 项。材料 “ 全国仅有两个化肥厂,几乎没有任何农业机械设备 ? 只有期望农业和农民来实现工业现代化了 ” ,表明要实现农业的发展,必须先支持工业的进步,故选 D项。 答案: D 7 (2017 全国新课标 卷 41)(节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求。 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 “ 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 ” 为由,下达 “ 严行封禁 ”“ 永远封禁 ” 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 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 “ 日需外洋煤铁 ” 极多, “ 可忧孰甚 ” 。他建议清政府
9、“ 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 ? 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 ” 。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 “ 开采煤铁事宜 ” 。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材料二 新中国 “ 一五 ” 计划指出: “ 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 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 ”为此,国家要求 “ 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 ” , “ 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 (例如石油 )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 。 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 “ 一五 ” 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答案: 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 意义:奠定了新中国 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 “ 一五 ” 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温馨提示:- 本文档仅为 【 2019 年高考第一轮复习 全【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套资料 之一 】 欢迎点击下方按钮链接, 下载全套资料 ! 请点此到 下载本文全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