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 30 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考试标准 考试内容 考核要 求 考情播报 考查频度 必考 加试 1.宋明理学 ( 1)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 2)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 ( 3)宋明时期理学的发展 b b c ( 201510 月, 6)考查王阳明思想主张 ( 201610 月, 6)考查王阳明思想主张 4 次 2 考 2.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 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 2)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 ( 3)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 ( 4 ) 明 清 时 期 “ 提 倡 个性 ”“ 批判 专制 ” 等主张的思想价值
2、 c b b c ( 20174 月, 6)考查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意义 4 次 1 考 考点一 宋明理学 梳理 基础知识 一、(加试)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 b ) 1.东汉末年 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道教和 佛教 广泛传播,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3.唐代中后期 韩愈 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提出了儒家的 “ 道统 ” 思想。李翱提出要从“ 性命之源 ” 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4.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 儒学复兴 运动。理学就是在这场儒学复兴运动中 孕育而生。 二、(加试)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c ) 1.理学的概念:北宋五子
3、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又称新儒学。 2.成熟:南宋朱熹,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3.发展:南宋的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明代的王阳明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b) 1.北宋程颢、程颐及其思想主张 ( 1)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 2)理学的最高范畴是 “ 天理 ” 。 ( 3)天理的核心和修养的最高境界是 “ 仁 ” 。 2.南宋朱熹及其思想主张 ( 1)
4、理气论: 理 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 ( 2)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所谓 “ 慎思明辨, 格物致知 ” ; “ 仁 ” 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3)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 “ 三纲五常 ” ;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 “ 正君心 ” 。 ( 4)影响 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注为 四书 ,成为理学的经典。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 他的 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史论要点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糅合了佛、道思想形成的新儒学体系,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对过去倡导的 “ 天
5、人合一 ” 思想,用 “ 天人一理 ” 的形式加以表达,用 “ 理 ”代替了过去的 “ 天 ” ,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3.陆九渊与王守仁的思想主张 代表 主张 影响 陆九渊 (南宋) ( 1)核心命题是 “ 心即理也 ” ,意思是本心即天理 ( 2)主张 “ 发明本心 ” ,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 是 心学 的开创者,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3)剥落和扫除 “ 物欲 ” 和 “ 意见 ” 王守仁 (明) ( 1)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 致良知 ” ( 2)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 3)强调 知行合一 建立系统的心学理论,心学的 集大成者 意
6、义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 重建儒家 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微点拨 “ 致良知 ” 王守仁的思想核心,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突破 核心要点 要点一 (加试)儒学复兴运动与理学出现的背景 史料一 万物森罗,不离两仪所有;百法纷 凑,无越三教之境。 陶弘景茅山长沙馆碑 史料二 (明)丁云鹏绘三教图 读史用史 史料一中 “ 三教 ” 指儒、佛、道三教;史料二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 史料反映了魏晋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历史趋势。结合所学,概述这一趋势和理
7、学形成有何联系? 提示: 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推动唐宋儒学复兴运动兴起; 两宋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促使宋代理学形成。 要点二 (加试)从理学到心学的发展 史料一 格犹穷也 ,物犹理也。穷其理,然后足以致知。 朱熹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 王阳明 史料二 读史用史 ( 1)史料一体现朱熹与王阳明穷理的途径分别是什么?如何理解其 “ 殊途同归 ” ? 提示: “ 格物致知 ” 和内心反省;实质都是用儒家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望,以维护专制统治。 ( 2)
8、观察史料二图示,结合所学,简 述“致良知”的提出对儒学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提示: “ 致良知 ” 是王守仁的思想核心,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 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标志着重建儒学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理学的成熟。 精练 选考题组 【例 1】 史料考查宋明理学代表人物及主张 ( 2016 浙江 10 月选考) 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 “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 。他所主张的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心外无物 D.知行合一 解析 根据材料 “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 可知
9、这是主张知行合一。 答案 D 练 1 史料考查明代心学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 2015 浙江 10 月选考) “ 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 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 ” 语出一位著名思想家。他生活在( ) A.北宋 B.南宋 C.明代 D.清代 解析 “ 知行合一 ” 是王阳明的主张。王阳明并非生活在北宋,故 A 项错误;王阳明并非生【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活在南 宋,故 B 项错误;王阳明生活在明代,为了遏止伪善流行,他特别强调 “ 知行合一 ” ,故 C 项正确;王阳明并非生活在清代,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练 2 考查宋代心学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 2017 衢州
10、质检)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基于 “ 心即理 ” 的认识,提出为学的关键在于通过内心的体认、省察去 “ 剥落心蔽 ” , “ 发明本心 ” 。这 一人物生活在( ) A.北宋 B.南宋 C.明代 D.清代 解析 南宋陆九渊主张通过内心的体认,发明本心,即 “ 心即理 ” ,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练 3 史论认知考查朱熹理学 (改编)英国著名史学家李约瑟曾说: “ 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 ” 下列理学理论成果,最能佐证其观点的是 ( ) A.二程的 “ 天理说 ” B.朱熹的 “ 格物致知 ” C.陆九渊的 “ 本心体悟 ” D.王阳明的 “ 致良知 ” 解析 朱熹提出 “ 格物致知 ” ,认
11、为 “ 物皆有理 ” ,只有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 理 ” ,由近及远,由粗到精,与科学探究 的方法相似,与材料中 “ 本质上是科学性 ” 的相等,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例 2】 (加试)考查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 2017 杭州高三期末) 宋代的一位儒家学者曾引用老子的话来证说自己的主张: “ 老子曰: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意思是说,道本来很简单、容易,人们偏偏要把它弄得很复杂、晦涩。 ” 对这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材料反映出该学者赞同道家 “ 逍遥无为 ” 的主张 B.材料能反映理学的发展过程借鉴了道家的思想 C.该学者引述老子的话是肯定 “ 格物致知 ” 的观点
12、D.该学者理解的 “ 大道 ” 涵义等同于儒学的 “ 天理 ” 解析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理学借鉴了道家的思想,故 B 项符合题意。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答案 B 练 4 (加试)史论考查宋明时期儒学发展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 “ 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 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 ) 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
13、体系 C.强调人 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解析 题干提供的信息是 “ 理学 ” 的创新,这里应该理解为理学融合了儒家思想以外的思想; A 项是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排除; C 项理学的作用也是儒家思想的共同作用,排除; D 项并未说明理学的创新,故排 除。 答案 B 考点二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梳理 基础知识 一、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c) 1.著作:明夷待访录。 2.思想主张 ( 1)政治上:批判 君主专制 (最精彩),提出君臣平等思 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废除君主专 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 2)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认为 工商皆本 (是明末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反映)。 3.影响 ( 1)其主张是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 ( 2)其思想为近代中国反专制主义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二、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 b) 1.代表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2.思想主张 ( 1)批判君主专制,提出 “ 众治 ” 的主张。 “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 。 ( 2)提倡 经世致用 ,注重实学。 ( 3)指出 “ 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