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31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doc

上传人(卖家):flying 文档编号:50485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31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31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31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31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31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考点 31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 (b) 趋势 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表现 近代 男性:长袍马褂、西装、 中山装 。女性:改良后的旗袍 现代 (1)新中国成立后至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流行中山装和以 列宁装 、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 (2)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末:军装和 “ 干部服 ”盛行 (3)改革开放以后: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 2.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 (b) (1)影响因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

2、立及改革开放等。 (2)主要表现 婚俗:清末民初,青年男女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式婚礼。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丧礼:趋于简化,出现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 其他:民国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等活动。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取代传统的跪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 微点拨 断发易服是反对清王朝的表现,废除缠足和提倡婚姻自由是反对封建制度的表现,改用公历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力图与西方国家接轨的表现。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 进步 1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 (b) 交通工具和交通运输 概况 人力 人力车 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 自行车 19

3、世纪中后期,自行车传入中国; 20 世纪初,自行车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20 年纪 50 年代后,自行车制造业迅速发展,中国成为 “ 自行车王国 ”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机 械 动 力 轮船 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 1865 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1872 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铁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铁路事业迅速发展; 2003 年,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投 入运营; 2006 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具有里程碑意义 公共交通 1906 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 天津 建成; 1924 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 1969 年,北京地

4、铁开始运行 民航 20 世纪 20 年代初,中国的民航事业起步; 30 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的运营 2.近代以来中国通信工具的发展 (b) (1)邮政 1866 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1896 年, “ 大清邮政局 ” 正式成立。 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邮局邮路扩展。 1949 年 11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 (2)电报 有线电报: 1877 年,丁日昌在 台湾 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 无线电报: 1906 年,创设无线电报。 (3)电话 1882 年,电话传入中国

5、。 截至 2003 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已超过五亿户,居世界第一位。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1大众报业的发展 加试 (b) (1)西人办报:从 19 世纪 40 年代到 90 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办报的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2)国人办报 1873 年,汉口出版昭 文新报,开创国人办报先例。 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创办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2影视业的发展 加试 (b) (1)电影 1896 年 8 月,上海徐园 “ 又一村 ” 放映 “ 西洋影戏 ” ,这是中国首次放映电影。 1905 年,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6、】 民国时期,国产电影获得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后的名作有小花、红高粱、霸王别姬等。 (2)电视 1958 年,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1978 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 期, “ 天上卫星转发,地上有线网络传输 ” 的广电覆盖新格局逐渐形成。 3互联网的逐渐普及 加试 (b) (1)兴建 1993 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2008 年底,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农村网民规模增速超过城镇。 (2)影响 积极: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交往方式,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消极:存在着信任度和安全感较低、沉迷网

7、络等负面影响。 主题一 东西方文明碰撞中思想、习俗变迁 1凸显中西合璧特色的物质、习俗变迁 史料一 今之辫、服, 牵掣行动 ,妨碍操作,游历他邦 , 则都市腾笑 ,申申骂予,于时为不宜,于民为不便,稍窥世变者,已熟察而稔知之矣。 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 论从史出 表明主张剪辫易服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 史料二 论从史出 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有机融合,体现了社会习俗生活与社会政治变革的关联。 2女子生活变化背后的历史解读 史料 据下表认识近代女子的生活变化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时间 时髦女人标准 1900 1909 年 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 1910 1919 年 敢于婚姻自由

8、的女人 1920 1929 年 有身段的女人 1930 1939 年 中西合璧的名女人 1940 1949 年 政治之花 论从史出 变化:从缠足到放足;从衣着的陈腐、呆板到体现女子的形体美;从 “ 女子无才便是德 ” 到学习西方先进知识;从足不出户到关心国家命运;从礼教束缚到个性自由等等。 1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四大因素 (1)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逐渐传入中国,并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和习俗。 (2)在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城市近代化基础设施增多,推动了近代中国 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3)新

9、思想的不断传入,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使得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不断传播,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4)中国政府推行的各种改革,如晚清政府的 “ 新政 ” 、南京临时政府移风易俗的措施等,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四个突出特征 (1)受西方影响明显。 (2)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最典型的特征。 (3)发展不均衡,如在空间范围上,在开放口岸、都市变化快且大,广大农村、偏远落后地区变化慢且小。从主体上看,市民阶层接受新事物较快,农民阶层接受较慢。 “ 不平衡 ” 还包括近代习俗变化的不平衡。

10、(4)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文化交融,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带来的三个方面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 主题二 走向近代化的 “ 桥梁 ” 和传递信息的 “ 利器 ” 交通、通讯和传媒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史料一 上海竹枝词有 “ 申江好,男女不妨嫌,榻上横陈同倚枕,内不垂帘,任从观瞻 ” ;成都竹枝词有 “ 汽车更比包车好,男女相逢坐一堆

11、 ” ;北京竹枝词有 “ 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 ” 。 论从史出 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客观上冲击了传统思想,传播了男女平等观念与民主科学精神。 史料二 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 “ 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 ,万般提创总由君。 ” 论从史出 反映了报纸具有宣传教育、启迪民众的功能。 1. 中国近代通信事业发展的原因 (1)从根本上讲,受 到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随着中国国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自然也随之而来。 (2)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 (3)中国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其引导。 (4)外国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而

12、兴建。 2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影响 (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2)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 ,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 (3)对夺取近代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一系列的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4)娱乐大众、传播新知。以休闲娱乐为特征的通俗性报刊,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

13、专业性报刊,促进了新知识的传播。 1时空观念 通讯技术发展 (201610 月浙江选考 )某记者回忆从业生涯时说, 20 世纪 80 年代他曾以 “ 书信电报 ” 的方式发送文稿。他先把整篇稿子逐字填写在电报 纸上,邮局再逐字译成电报码,利用电流把 “ 点点杠杠 ” 符号传输,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还原文稿。这种通信方式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 ) A 19 世纪中期 B 19 世纪末期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C 20 世纪初期 D 20 世纪中期 答案 C 解析 无线电报业务在 1906 年已在中国出现, 1932 年还开展了国际电报业务,由此可知时间为 20 世纪初期,故选 C。 2史料实证 习俗变迁的影响因素 (201610 月浙江选考 )19 世纪初叶,中国丛报一篇文章写道,在中国 “ 最时尚的区域里,大部分的妇女都缠足 ” 。促动缠足陋习开始改变 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新中国成立 D改革开放 答案 A 解析 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等活动,故选 A。 3历史理解 现代传媒的发展 (201610 月浙江选考 )(加试题 )1905 年,民报第一号刊载了四幅人物画,目录标题分别是 “ 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第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31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doc)为本站会员(flying)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