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护理查房护理查房-胃癌胃癌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查房目标 相关知识 病情简介 护理诊断及措施查房目标查房目标 了解胃癌的病因及处理要点 熟悉胃癌的临床表现 掌握胃癌的护理措施 掌握胃癌的健康宣教相关知识相关知识 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位 50岁以上,男性高于女性 男:女2:1 死亡率为25.53/10万胃癌胃癌环境环境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 胃良性慢性疾胃良性慢性疾病病化学因子化学因子胃幽门螺旋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杆菌感染生活、饮生活、饮食习惯食习惯胃癌部位胃癌部位 胃窦部胃窦部 50%50%贲门贲门 胃体胃体病理和分型病理和分型胃癌胃癌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块状型、溃疡型、弥漫型腺癌、腺鳞癌、鳞状细胞
2、癌、未分化癌、未分化类癌隆起型、浅表型、凹陷型转移途径转移途径 直接转移 淋巴转移 血行转移 种植转移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早期:早期:不明显、不典型,如捉摸不定的上腹不适、隐痛、嗳气、反酸、食欲减退、轻度贫血等,类似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胃炎等症状发展期:发展期:腹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体 重减轻胃窦部癌可出现幽门部分或完全梗阻贲门癌 可出现进食后梗阻癌肿破溃或侵袭血管,可出血或穿孔晚期:晚期:上腹肿块,肝肿大、腹水、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消瘦、贫血明显、呈恶病质辅助检查辅助检查1.1.内镜检查内镜检查:胃镜检查为诊断早期胃癌的有效方法组织学检查:阳性率达95%胃胃 镜镜 检检 查查辅助检查辅助检查2 2
3、、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1)X线气钡双重造影:86.2%(2)腹部B超(3)CT、MRI3、超声胃镜 NEW4、实验室检查:隐血试验阳性处理原则处理原则早期发现、诊断、治疗是提高胃癌疗效的关键手术治疗:根治性手术微创手术:NEW姑息性手术短路手术化疗:最主要的辅助治疗其他治疗:放疗、介入等病情简介病情简介 患者张某,于3月余前出现上腹部胀痛,疼痛无向他处放射,无恶心、呕吐,无反酸、嗳气。无发热,无腹泻、便血、黑便等不适。至当地医院就诊,胃镜示:胃底溃疡性质待定,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活检示(胃底)印戎细胞癌。未予特殊处理。为进一步诊断治疗来我院就医,于2015-12-28在门诊拟“胃底恶性
4、溃疡:胃癌?”收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无不良病史,无过敏史。检查检查 专科检查:腹部平坦,无腹壁静脉显露,无胃肠型、蠕动波、异常搏动、手术疤痕,腹壁柔软,腹部无压痛、反跳痛及包块。肝脾、胆囊肋下未触及。肝颈回流征阴性,莫非氏征阴性,叩鼓音,肝浊音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4次/分,未闻及振水音及血管杂音。CT:胃体小弯侧见腔内软组织隆起,结合临床,考虑溃疡型胃癌。胆囊结石;胆囊炎。X-Ray: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常规心电:窦性心率、顺钟向转位、V6导联低电压、T波较宽。检查检查 B超 肾脏 输尿管 膀胱:双肾集合管区结晶盐沉积,不除外小结石。左肾轻度
5、积水。双输尿管未见明显扩张 膀胱:未见明显异常 病理报告 诊断:标本:胆囊呈慢性炎,并见结石,未见癌。胃肿瘤细胞呈小腺样或单个条索状分布,胞浆淡红染,核呈圆形或卵圆形,部分可见核仁,核分裂象约3个/HPF,未见坏死,免疫组化:CK(K)、Her-2(1+)、ERFP(1+)2015-12-28入科后完善术前准备及相关检查 2016-1-5 全麻下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en-y吻合+胆囊切除术 16:15安返病房,予级护理.禁饮禁食.持续心电监测及吸氧.BP:94-114/61-77mmHg P:75-88次/min T:36.5 术后留置胃管(胃液:200/墨绿)、食管-空肠管(150
6、/淡红)、尿管(尿/50)患者全身碘消毒处皮肤潮红、无瘙痒,无处理,夜间0:20患者诉头晕,通知医生,予急查急诊生化A、血细胞分析,结果见表一。3:05患者难以入睡,通知医生,予地西泮10mgim,夜间间中入睡。检验报告 2015-12-282016-1-62016-1-82016-1-12检查项目结果结果结果结果结果WBC(109)RBC(1012)6.184.215.213.479.923.266.733.28Hgb(g/L)1111018987谷草转氨酶17311443总蛋白74.745.75758.7白蛋白44.228.936.636葡萄糖5.212.69.76.3K(mmol/L)3
7、.994.533.783.79Na(mmol/L)140.3139.8137.4Cl(mmol/L)106.8113.6104.8104.1Ca(mmol/L)2.361.92.142.13尿检B检验报告 2015-12-282016-1-112016-1-17项目结果结果结果比重1.0061.0281.029白细胞个/ul01592红细胞个/ul1153611潜血弱阳性3+阴性细菌(定量)个/ul37.7712.31438.8尿胆原umol/L3.23.234鳞状上皮细胞个/ul11232非鳞状上皮细胞个/ul0104术后引流情况术后引流情况2016-1-62016-1-6 1-71-71-
8、81-81-91-91-101-10胃(ml)/颜色330/墨绿30/墨绿60/墨绿70/墨绿160/墨绿腹腔(ml)/颜色475/淡红500/淡红230/淡红320/淡红 380/淡红尿(ml)/颜色1500/淡黄3100/淡黄3000/淡黄1-111-111-121-121-131-131-141-141-151-15胃(ml)/颜色50/墨绿腹腔(ml)/颜色270/淡红290/淡红250/淡红200/淡红 180/淡红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一天:患者精神疲倦,持续心电监测及吸氧。BP:94-117/55-78mmHg.P:64-83次/分R:18-20次/分,11:00予人血白蛋白20gi
9、vdrip,12:00予0.9%NS250ml+善宁0.3mgivdrip以11mlh维持24小时。术后第二天:精神可,停心电监测及吸氧,予人血白蛋白20givdrip术后第三天:精神可,肛门未排气、排便予人血白蛋白10givdrip术后第四天:拔除尿管,能自解小便,顺畅术后第五天:夜间尿频,小便后带少许血迹,查尿常规术后第七天:拔除胃管术后第八天:禁食改半流质饮食护理诊断及措施护理诊断及措施潜在并发症:出血1、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和伤口有无渗血变化。2、密切观察各引流液颜色、量、性质的变化。3、观察血细胞分析和凝血功能变化4、妥善固定各管道并保持通畅,避免牵拉引起再次出血。效果评价:无发
10、生出血护理诊断及措施护理诊断及措施潜在并发症 引流失效的危险1、保持胃管通畅,以减少胃内容物对吻合口的刺激,预防吻合口水肿和吻合口瘘。胃管应妥善固定,不可随意移动,并注意有无脱落或侧孔吸胃壁,使胃肠减压停止。2、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其脱落,在搬运和翻身过程中,应注意管道扭曲、反折和脱出。3、嘱患者家属及时观察引流瓶内引流液量,若引流量过多应告知医护人员更换引流瓶4、告知患者及家属停留管道的重要性、目的及注意事项、切勿拔管,保护好管道护理诊断及措施护理诊断及措施 焦虑 与病人及家属对癌症的恐惧、担心治疗效果和预后有关1、鼓励病人表达自身感受,根据病人个体情况提供信息,向病人及家属解释胃癌手术治疗
11、的必要性帮助病人消除不良心理,增强对治疗的信心。2、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3、鼓励家属和朋友给予病人关心和支持,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效果评价:病人及家属的担忧有所缓解护理诊断及措施护理诊断及措施 睡眠形态紊乱 1、评估导致病人睡眠形态紊乱的具体原因 2、尽量减少或消除影响病人睡眠的相关因素,为病人安排合理的运动、及减少白天卧床、睡眠的时间。夜间病人休息时,除必要的观察和操作外,不易干扰病人休息。3、必要时打安定针促进睡眠。4、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效果评价:病人得到良好的睡眠护理诊断及措施护理诊断及措施 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了解疼痛原因。2、
12、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3、协助病人取半坐卧位,减轻切口张力。4、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因引流管来回移动而牵拉疼痛5、指导病人咳嗽时应用手按住两侧,减轻因腹压增加而引起的切口疼痛,嘱病人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6、必要时,遵医嘱予止痛药 效果评价:疼痛有所缓解护理诊断及措施护理诊断及措施 舒适的改变 与手术创伤、各种管道限制有关 1、向病人说明疼痛出现的必然性,评估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采取缓解疼痛的措施 2、妥善固定各种管道,特别注意翻身、移动时 3、做好晨晚间护理,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效果评价:病人不适感减轻护理诊断及措施护理诊断及措施潜在并发症:感染1、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
13、和伤口有无渗血变化。2、观察各引流液颜色、量、性质的变化。3、观察血细胞分析和凝血功能变化4、护理操作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避免交叉感染5、房间定期消毒,开窗通风,减少探视人员效果评价:无发生感染护理诊断及措施护理诊断及措施潜在并发症:吻合口瘘1、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2、观察患者的腹部体征,如腹胀腹痛;3、了解患者的主诉;4、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颜色、性质(不同程度的浑浊)、量(变多);5、定期检测血细胞分析,了解WBC的变化 效果评价:未发生吻合口瘘护理诊断及措施护理诊断及措施 知识缺乏 缺乏有关胃癌的医护知识1、评估患者对其病的了解程度及接受知识的能力;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及护理措施;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增加营养。2、向患者宣教术后的健康教育:术后禁饮、禁食,术后卧床12-24h,注意穿刺点敷料有无渗血,有腹胀、腹痛等不适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效果评价:患者及家属能复述有关疾病的知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有关疾病康复知识,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乐观态度 应注意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宜少量多餐,营养丰富,避免进食过冷、过硬、刺激的食物 注意休息,避免过劳,尽可能下床活动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暖、季节和流感季节外出少去公共场所 严格控制陪客和家属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