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科小学数学年级/册三年级下册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第5单元第1课时 认识面积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知识点较为新颖,以前学生学过有关线段、直线的知识,现在上升到了面的知识,范围变广,需要学生直观感受才会容易接受,另外区分周长和面积也是个难点。难点分析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弱,理解困难,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很难从线过度到面,学生需要借助身边的物体多去感受有助于对面积这一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1. 通过课件直观演示,让学生用观察法对比图形的面积2. 通过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数学书直观感受面积3. 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实物多去说一说面积的定义,将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慢
2、慢的去渗透。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出示教室情景图观察图片,学生们发现同片中的学生都在用手笔画大小师:同学们,两位同学用同样的速度同时开始擦黑板,谁先完成?为什么?生: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比国旗面大。师:老师想知道黑板和国旗到底有多大呢?黑版面又比国旗面大多少?那么如何去描述它们的大小呢?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一、理解面积的概念出示黑板和国旗图案师:仔细观察动态图,我们直观的看到了黑板和国旗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呢?师:黑板的表面确实比国旗大,那么在这里我们用数学中的“面积”一次来描述它们的大小。同学们所说的黑板面比国旗面大其实就是在表达黑板的面积比国旗的面
3、积大。即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国旗面的面积。师:当然,我们生活中有好多的物体,你能结合身边的物体来说一说它的面积吗?生: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等等(教师给予纠正和肯定)师:同学们说的真棒,我们找了这么多的事物,它们就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体,让我们一起慢慢试着概括一下面积的概念吧。师生(学生跟着老师说):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面的面积。二、直观的感受面,再次理解面积1、以数学书为例,感受面积师:摸一摸你们的数学书,它一共有几个面呢?每个面都一样大吗?生:数学书共有6个面,正面和底面是最大的。2、感受曲面的面积师:摸一摸这个篮球的表面,它的面积是什么呢?生:篮球
4、表面的面积就是篮球面的面积。师:无论从哪个方向看这个球,它的表面都是弯曲的,即:曲面图形,所以无论是平面图形还是曲面图形,都有面积。3、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课件出示图片)师:观察这几副图片(金字塔、跳棋盒、硬币、数学书),你能找到它们的表面吗:生:三角形、六边形、圆形、长方形师:其实呀,这些图形正是我们曾提到过的封闭图形(复习一下封闭图形的概念)师:封闭图形也有面积,它的面积就是它本身的大小三、探究面积比较方法1、观察法(出示图片)师:两组图片中,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生1(快速):第一副图中五角星的面积大生2(快速):第二副图中数学书的面积大师:真棒!你是如何一下子就判断出来的?生:一眼就能看
5、出来师:那么这位同学所说的正是观察法,我们能直观看到的方法叫观察法2、重叠法(出示图片) 师:这两副图片哪个图片面积大呢?生:平移 师:真棒,通过平移,我们让两个图片的一边重合,对比另一边,多余的部分就能证明面积的大小。3、出示课本例2师: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课件出示例2)此时,你还能用眼睛看出来吗?生:看不出哪个面积大。 师:谁有什么好方法吗?生1:将两个图形重叠。师:(课件演示)用重叠的方法也比较不出来,怎么办呢?生2:可以选用一种图形作单位来测量。4、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用哪种图形作单位进行比较,再汇报5、汇报交流,展示成果:6、用哪种图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为什么?生:正
6、方形,正方形能铺满整个长方形而没有空隙。 师:非常好,我们在测量和比较面积大小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并且单位要统一,否则无法比较。(用于测量面积大小的标准即面积单位)课堂练习(难点巩固)1、课件出示练习十四第1题先用红笔描出每个图形的一周,再涂色表示出它们的面积。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先将三个图片描边,再进行涂色,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红边表示什么,蓝色涂色部分表示什么,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周长和面积的区别。2、下面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P62: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方法数小正方形的个数小结师:学完本节课这你有什么收获?指名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回顾有关面积的知识点:1、 面积定义:物体表面的大小
7、就是物体面的面积。2、 封闭图形也有面积,它们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3、 测量和比较面积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学科语文年级/册五年级(上)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第七单元 21长相思教学目标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要通过理解诗句,展开想象,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难点分析这首词中,词人的内心矛盾和冲突学生较难感受,因为这高于五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教学方法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
8、入1.如果用一个词表达你读完这首词的感受,你想到了哪个词?(艰难、悲壮、思乡、危险、豪迈、思念)2.指名学生朗读(读出自己体会)知识讲解(难点突破)3.理解诗句。(1)从哪一句词中读出了这种感受?“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作者此时身处何地?想象:这边是故园,那边是榆关,中间隔着“山一程,水一程”,你想到了哪个词?(跋山涉水)故园的人思念亲人,榆关的人走过了怎样的山,怎样的水?将士们走过“山一程,水一程”,越走越远,思念越走越长。身在故园的人“遥望这山一程,水一程”,牵挂前方的亲人。由晚上的“千帐灯”想到了什么?故园人的牵挂,榆关人的思念跋山涉水的艰难 身向榆关的豪迈,壮观
9、。(2)“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更”在古代分为五更,每更大约2小时,风一更,雪一更,更更交替,体会边关环境的恶劣。借助注释理解“聒碎”, 体会“聒碎乡心梦不成”实为“聒碎乡心梦难成”,就是因为那份思念。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上阕“一程一程”、下阕“一更一更”对仗应和,“一”虽为数字之首,却有连绵不绝之意,实为“一程一程又一程”,“ 一更一更又一更”。“故园无此声”想象:身在征途的将士们此时会想些什么?故园的亲人又会想些什么?难道故园真的无此声吗?故园的人看到风雪也会想念远在塞外的亲人。将士们思念故园的宁静,山水分隔的只是距离,但却隔不开牵挂思念的心。指导朗读:读出风雪的
10、肆虐、读出将士难以入睡、读出对家人的思念。“山一程,水一程”隔不断思念的心,“风一更,雪一更”吹不散思乡的情。难怪作者长相思。齐读。那就让这风雪带去故园的人对将士们的牵挂和思念吧。此时,身在榆关外的将士们,他们也让这风这雪带去自己对故园人的思念和怀念。如果将这首词定格成一幅幅画面,当你的耳畔响起这样的声音,你的眼前会出现哪些画面让你印象深刻。配乐朗读课堂练习(难点巩固)4.提到“思乡”,在古诗词中,表达对家乡思念的诗句也有很多,有一些特定的“景”或者“物”都可以和思乡联系起来,比如:(指名回答)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露从今夜白
11、,月是故乡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么多古诗词当中,有明月寓相思,有书信寓相思,还有佳节寓相思。在纳兰性德这首长相思当中,他的相思又寓托在哪里呢?纳兰性德,他生在关内,长在关内,在这个初春的季节,他去塞外,冰雪未消,一切在他的眼中都是那么的荒凉,寂寞。难怪他会思念。寒冷的帐外,帐内的点点灯光应该是最温暖的,这一暖一寒,更让纳兰性德和无数将士们心里想着故园。带着这份思念,带着这份想念,一起走进长相思。在纳兰性德的笔下,他将思乡之情寓于风雪之中,将这份不得不离,不得不别的牵挂写在这首长相思中。配乐朗读。小结当一个人的身和他的内心相统一的时候,我们叫做“身心合一”,而此时的纳兰性德,一生跟康熙皇帝出巡无数次,他早已厌倦了这样的征途,所以这种离别是不得不忍的离别,这种跋山涉水是不得不进行了山一程,水一程,这种听风沐雪也是他不得不的。那当他的身和心分开的时候,此时,纳兰性德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身在征途、心系故园)全班配乐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