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鸽巢问题(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例1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及鸽巢问题的一般形式,并能初步运用鸽巢原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或解释相关的现象。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说理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鸽巢原理的形成过程,体会和掌握逻辑推理思想及模型思想,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鸽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方法。 难点: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教学过程:(一) 游戏引引入 出示一副扑克牌 教师: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取出大王和小王,还剩多少牌?下面请5位同学
2、上台配合老师,每人任意抽取一张,不管怎么抽,至少有两张牌是同花色的。同学们相信吗? 5位同学上台,抽牌,亮牌,统计。 教师:其实这个“魔术”里面蕴含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原理,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称为鸽巢问题。(板书)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来研究它。(二) 合作交流,探讨新知 课件呈现例1:把4只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1、齐读例题。 2、理解关键词“总有”和“至少”的含义。 3、引导学生想出多种验证的方法。(如:摆一摆,画图、数的分解法及心里推理等)4、小组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尽可能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 5、小
3、组展示汇报。(鼓励学生上台展示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 6、教师强调说明。(把几种摆放情况用课件呈现出来) 教师:我们来看这些摆法,凭什么说“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教师:第一种摆法有一个笔筒里放4支,第二种摆法有一个笔筒里放3支,第三种摆法有两个笔筒里都放2支,第四种摆法有一个笔筒里放2支,所以无论哪种摆法,总有一个笔筒里放2支或2支以上,也就是说“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7、介绍枚举法。 8、引出假设法。 教师:刚才,我们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列举出来了,那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次也能得到这个结论呢? 9、鼓励学生上台结合操作进行演示说明。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
4、行追问,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先在每个笔筒中放1支铅笔?为什么要将4支铅笔尽可能平均分放到每个笔筒中? 10、得出结论:把4支铅笔放进了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11、介绍假设法。 12、鼓励学生用假设法的思想互说,最后再跟全班同学说。 13、用算式表示假设法的推理过程。 14、引导学生对枚举法和假设法进行比较,体会枚举法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感悟假设法更具一般性的特点。(三) 提升思维,构建模型。 1、引申拓展。 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2支铅笔。对吗?为什么? 6支铅笔放进5个笔筒,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 )支铅笔。 100
5、支铅笔放进99个笔筒,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 )支铅笔。 ( )支铅笔放进( )个笔筒,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2支铅笔。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只要放的铅笔数比笔筒数量多(1),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 3、揭示鸽巢原理:只要待分物体个数比抽屉数多1,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2个物体。 4、运用鸽巢原理得出结论。 (一)10个苹果放进9个抽屉里, 。 (二)8只鸽子飞回7个鸽巢, 。 教师:以上问题其实都是一样的,抽屉、鸽巢就相当于笔筒,苹果、鸽子就相当于铅笔。所以,鸽巢问题又称为抽屉问题。(四) 运用模型,解决问题。 1、教科书68页的“做一做”。 5只鸽子飞进了3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2只鸽子。为什么? 2、揭示扑克牌“魔术”的奥秘。 3、运用鸽巢原理解释生活中的鸽巢问题。 三个小朋友同行,其中必有两个小朋友性别相同。 在我们班的任意13名同学中,至少有2名同学的生日在同一个月。(五) 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