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 7 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备考指导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新政协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2013 江苏单科, T9)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注意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发展脉络和祖国统一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 复习的重点放在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和影响上。 (2)从纵向角度来厘清新中国的民主制度建设和追求国(2014 江苏单科, T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的原则及意义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2、】 2.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 文化大革命 ” 对民主法制的践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家统一是 1840 年以来中国近代史 主旋律的继续和深化。 (3)从横向角度比较分析中国特色的现代政治制度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异同点,强调政治制度的多样性与实践性。 (4)正确理解港澳回归的意义。联系当前台海地区的现状,国共关系的发展,展望台湾回归的前景。 3.“ 一国两制 ” 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两制 ” 的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 “ 九二共识 ” 与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2013 江苏单科, T22)祖国统一与两岸关系的发展 考点一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知识
3、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条件 (1)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各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赞同中共提出的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做出正确决策。 2.筹备: 1949 年 9 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还规定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等事宜。 3.成立: 1949 年 10 月 1 日,开国大典举 行,新中国诞生。 4.意义 (1)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国成为真正具有 独立主权 的国家。 (2)建立的人民 民主政权 ,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
4、(3)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牢固基石。 【深化理解】 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原因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1)从共同纲领产生的条件看,由政协来代行国家最高权力是合适的。 (2)从共同纲领的内容看,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3)它的许多内容为我国 1954 年宪法所沿用,为后来宪法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二 第一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 1.条件: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 2.召开: 1954 年 9 月,在北京隆重举行。 3.成果: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内容:确立了新中国的 国家性质 和根本政治制度;规
5、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定了新中国向 社会主义 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2)原则: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 社会主义 原则。 (3)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影响: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4.意义:标志着 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了。 知识点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初步确立: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2.正式确立: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为了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政协继续存在和发展,并发挥作用。 3.新阶段: 1956 年 ,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 “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的方针
6、。 知识点四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背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 大杂居、小聚居 的局面。 2.依据 (1)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 。 (2)1954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 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实施:到 1958 年,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 1965 年, 西藏 自治区成立。 4.意义 (1)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 当家做主 的愿望。 (2)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3)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图
7、解历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设 考法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及特点 典例 (2014 江苏单科, 8)1953 年 6 月 24 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 “ 旧社会妇 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 ? 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 ” 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解析 据题干 “ 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 ” 信息,说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妇女有了选举权,故选 A 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 1954 年
8、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确立的, B 项错误;政治协商制度是处理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关系的制度,李长凤老大娘并不代表某个党派, C 项 错误;题中材料并未出现相关民主政治建设的各项法律,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方法突破】 明考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抓关键 据 “ 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 ” 可知选举权的扩大。 定方法 史论结合型选择题:侧重考查基本历史理论,或者某一阶段、历史时期社会特征。【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做题时要联系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得出体现历史发展趋势的规律性内容。 【史论链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产阶级代议
9、制的区别 考法 2 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及特点 典例 (2013 江苏单 科, 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 1948 年 8 月到1949 年 8 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 20 批,其中有 119 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贯彻 “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 解答本题一是注意时间,二是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新政协核心议题就是商讨新中国的成立。 B、 C、 D 三
10、项在时间上与题干反映的时间不符 。故正确答案选 A 项。 答案 A 【方法突破】 明考点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抓关键 新政协会议的核心议题是商讨新中国的成立。 定方法 目的类试题:如果事件或政策、措施是统治者所为,那么其根本目的一般是为了维护或巩固其统治 (如为了某某王朝的统治、为了某某阶级的统治等 )。如果需要区别根本目【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的和直接目的的话,关键要看选中哪一项和其统治利益最接近。 【史论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特点和影响 (1)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与会代表除共产党以外,还包括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 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
11、和国外华侨的代表。 (2)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组织上的筹备准备。 (3)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之职权。 (4)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5)政治协商会议在团结各阶级、各阶层力量,恢复和发展经济,巩固人民政权,为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起了重要作用。 考点二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知识点一 “ 文革 ” 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 1.民主遭践踏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
12、残。 2.法制遭践踏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了保障。 (2)大批干部、群众遭受人身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3)1967 年 1 月,上海造反派非法夺取党政各级领导权,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知识点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内容 (1)思想上:重新确立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的指导思想。 (2)政治上:停止使用 “ 以阶级斗争为纲 ” 的口号,工作的 重点转移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来。 (3)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4)经济上:做出实行 改革开放 的重大决策。 2.意义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1)开
13、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2)中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的政治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时代。 知识点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初步构想: 1980 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体现了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2.修订宪法: 1982 年 11 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加快步伐 (1)1997 年,中共十五大提出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2)1999 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 依法治国 的方略确定下来。 (3)党和国家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基层民主。 考法 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典例 (2017 南通模拟 )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相继出台了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 ( ) 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 C.我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 解析 材料中体现的是政府颁布法律法规,不能体现出人民的法律意识提高,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出了法律法规增多,只是对材料现象的总结,体现不出修订宪法,出台刑法民法行政法的特点,故 B 项错误;从国家修订宪法,完善各领域的法律法规,可知反映了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健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