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时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内容】教材第65页例题及练一练第14题。【教学目标】1.从度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2.利用测量活动的结果制成“分数墙”,认识分数单位。3.给学生创设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在动脑思考,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新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制作“分数墙”,认识分数单位。【教学难点】制作“分数墙”,认识分数单位。【教学准备】PPT课件,纸条,剪刀。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师:你能用分数分别表示这三个圆的涂色部分吗?PPT课件出示图形:预设生:这三个圆的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分别
2、是13,23,33。师:结合图形观察这三个分数,你发现了什么?预设生1:后一个分数比前一个分数大。生2:第二幅图里有2个13。师: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么多有关分数的知识,看来,我们对分数进行深入研究就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今天,我们就继续认识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二)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了解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程度,同时为研究分数单位做好铺垫。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学生活动:用附页3中图1的纸条,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和宽各是多少。(1)请学生剪下附页3中图1的纸条,分别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和宽,并记录测量的结果。思考:如果能正好量完,是几个纸条长?如果不能正好量完,该怎样表示长度?
3、(2)交流测量结果。预设生:数学书的宽正好是3个纸条长,数学书的长不够5个纸条长,比4个纸条长多一些。(3)组织学生讨论探究。提问:数学书的长不够一个纸条长的部分怎么量?请大家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尝试操作,师巡视指导并提示:要量剩下的部分,应该把纸条变短。(4)交流测量方法和结果。预设生:我先把纸条对折去量,还是不能正好量完,再把纸条对折一次,正好量完。师:剩下的这部分相当于纸条的几分之几呢?预设生:大致相当于纸条的四分之一。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分数单位的产生是实际测量的需要。2.自主探究:把整体“1”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明确整体“1”可以
4、由若干个几分之一累加而成。(1)看“分数墙”,填一填,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把“分数墙”填写完整,并画出来)(2)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3)全班汇报交流结果。预设生1:我发现把整体“1”平均分成2份,里面就包括2个12;平均分成3份,里面就包括3个13;平均分成4份,里面就包括4个14生2:我发现把整体“1”平均分成几份,它就包括几个几分之一。生3:我发现12大于13,13大于14,14大于15生4:我发现2个12就是1,3个13就是1,4个14就是1师生共同总结:像12,13,14,15,16,这样的分数叫作分数单位。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总结发现
5、”的过程,从中体会到分数单位的意义,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三、巩固练习1.填空。(PPT课件出示)整体“1”里有()个13,还可以这样说,()个13能够组成一个整体“1”,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2.完成教材第66页练一练第2题。四、课堂总结1.介绍古埃及分数表示法。(PPT课件出示)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通过用给定长度的纸条量数学书的长和宽以及认识“分数墙”,使学生认识分数单位。不足之处学生能够很好地认识分数单位,但却不懂这其中的含义。再教设计通过更多的活动以及对比整数的计数单位和小数单位进一步认识分数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