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枪枪 厂厂机器正厂机器正厂炮炮厂厂名不符实的南洋海军南洋海军是人们对江浙海军的习惯称呼。其得名的原因是属于南洋大臣管辖。然而南洋大臣的辖区是东南沿海各省和长江内河口岸。南洋大臣的前身称“五口通商大臣”,最初由两广总督兼任,后改为由江苏巡抚或两江总督兼任。考虑到这个因素,可是福建海军自成一系,前面已经谈过。广东海军也自成一系,由两广总督管辖。这样看来,称江浙海军为“南洋海军”是名不符实的。1875年,大清帝国开始全面建设新式海军。这时,江浙海军已有江南总局制造的“惠吉”、“测海”、“海安”、“威靖”、“驭远”5艘舰船,又借调福州船政局的“元凯”、“登瀛洲”两艘舰船,从而初具规模。南洋大臣沈葆桢比
2、较重视海防,1876年,沈葆桢又将福州船政局制造的“靖远”、“超武”两舰调拨给江浙海军,同时奏报朝廷获准成立“外海兵轮统领”,以后或称“南洋兵轮总统”,由江南水师提督李朝斌和长江水师提督李成谋兼任,负责江浙海军的操巡督察。1881年以后,清廷在英国订造的“龙骧”、“虎威”、“飞霆”和“策电”4艘小炮艇,拨给江浙海军。与此同时,江浙海军接收了福州船政局制造的“澄庆”、“开济”和“横海”三艘炮舰。1883年,江浙海军又从德国订购了两艘巡洋舰“南琛”号和“南端”号,实力大大增强。中法战争时,江浙海军共拥有大小舰船17艘,是一支实力较强的新式海军。在中法战争中,“澄庆”、“驭远”两舰被法军重创,但总体
3、实力还不算小。中法战争以后,曾国荃、刘坤一先后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他们对海军建设既没热心又不在行。江浙海军未老先衰,“横海”号触礁沉没,“威远”、“测海”等舰因年久失修,战斗力大为下降,只好改为练船或运输船。实力最弱的广东海军广东海军由两广总督管辖。到1874年,广东海军已有舰船9艘,其中8艘是向英、法两国购买的炮艇,一艘是从福州船政局调来的“安澜”号炮舰。从1875年至1880年,广东船坞自己制成“镇东”、“缉西”等4舰。到1891年还拥有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广甲”和“广乙”、“广丙”3艘巡洋舰。“广甲”号巡洋舰排水量1300吨,马力1600匹,航速14节,载炮11门;“广乙”号巡洋舰排水量
4、1010吨,马力2400匹,航速14节,载炮9门;“广丙”号巡洋舰排水量1030吨,马力2400匹,航速13节,载炮20门。但到1892年,这3艘巡洋舰调给北洋海军。广东海军,又称“粤洋海军”,其实力在大清帝国诸路海军中最弱,所以史书很少提到它。崛起迅速、结局悲惨的北洋海军北洋海军建设起步较晚。1875年李鸿章奉命筹建北洋海军时,整个北洋三省才有4艘轮船,其中“镇海”、“湄云”、“飞云”3艘舰船是福州船政局制造的,“操江”舰是江南制造局制造的。当时北洋海军的实力比福建海军逊色得多,跟南洋海军也没法相比。中法战争以后,清朝内外大臣痛定思痛,一致认为应当设立统领各路海军的专门衙门。慈禧太后召直隶总
5、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进京,多次征求李鸿章对建立海军衙门的意见。李鸿章一方面顺乎舆情,拥护在京师设立专门衙门总揽海军,另一方面以北洋为京师门户为由,提出发展海军要以北洋为重点。1885年10月,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成立,三位主管官员,奕譞、奕劻是满族亲贵,他们对建设海军既不关心,又是外行,实际上作为会办的李鸿章大权独揽。李鸿章借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统管全国海军之名,行扩充北洋海军力量之实。这是北洋海军迅速崛起的原因。在经费保障方面,从1875年至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北洋海军总共得到经费2300多万两白银,远远超过其他各路海军的经费数额。在舰船装备方面,定购于英国的“致远”、“靖远”两艘巡洋舰和定购于德国的“
6、经远”、“来远”两艘巡洋舰,原本是供福建台湾海防使用的,应给福建海军,结果划归北洋海军。由于北洋海军经费充足,它自己在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定购了“定远”、“镇远”两艘巨型铁甲舰。“定远”号巡洋船可乘员329名,排水量7331吨,马力6000匹,航速14.5节,载炮22门,带鱼雷发射管3枚。“镇远”号巡洋舰可乘员329名,排水量7335吨,马力6000匹,航速14.5节,载炮22门,带鱼雷发射管3枚。这两艘巡洋舰是北洋海军的主力舰。在当时,这两艘巨型铁甲舰是很先进的,日本的战舰都没有它们大。它们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战舰。这样,在大清帝国的诸路海军中,北洋海军迅速崛起,一枝独秀。这还不算,李鸿章继续通过各
7、种途经挖别人墙角。比如他先后将江浙海军和广东海军中性能较好的“平远”、“广甲”、“广乙”“广丙”等舰调入北洋海军,使北洋海军在实力上与其他各路海军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在1874年前后,各有军舰,自守海口,彼此缺少联系。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三省海防实为一体,不可分割,天津大沽,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实为拱卫京师的三角支撑。这个理由既充分,又堂皇。于是,李鸿章凭借北洋大臣统辖三省的职权,将北洋三省海军军务统一管理起来,力量相对集中。这无疑也是北洋海军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到1888年,北洋海军拥有两艘铁甲巡洋舰、7艘一般巡洋舰、6艘新式鱼雷艇以及其他舰种的船舶,总计25般,并且,制订颁布了北洋海军章程
8、。北洋海军,主战舰、辅战舰、炮舰、鱼雷艇大小结合,成龙配套、主辅相倚,具有独立进行近代海战的能力,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夕,北洋海军舰船更增至近40艘。同时,北洋海军以天津大沽、奉天旅顺、山东威海为基地,有充分可靠的后勤保障。天津大沽船坞可以维修小型战舰。旅顺军港可以维修、保养包括铁甲舰的大战舰。威海军港是北洋海军驻泊操练和补给供应之所。北洋海军提督衙门建在威海卫港的刘公岛上。辽东半岛的旅顺军港与山东半岛的威海军港,遥相呼应,被人们称为“东海屏藩”。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夕,大清帝国诸路海军中,实际上唯一成军的,只是北洋海军。19世纪90年代,大清帝国的海军力量曾一度居世界第十名,可以说已经改变了两次鸦片
9、战争期间那种有海无防的状况。然而,唯一成军的北洋海军被李鸿章视为私产,当成保持自身禄位的资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李鸿章迎合慈禧太后的愿望,一味避战谋和。黄海之战,北洋海军虽受到损失,但主力尚存,而且在战斗中重创日本海军,原本还可继续作战。可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海军躲入威海卫军港,不许巡海迎敌,“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将制海权拱手让给日军。结果,日军海陆两军夹攻威海卫,北洋海军全部覆灭,结局最为悲惨。北洋直隶、奉天、山东三省北洋直隶、奉天、山东三省停泊在威海卫港的北洋舰队停泊在威海卫港的北洋舰队带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质近代企业带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质近代企业机器生产机器生产雇佣劳动雇佣
10、劳动部分产品投放市场部分产品投放市场 目的之一是追逐利润目的之一是追逐利润投资有官款投资有官款部分产品满足军事工业部分产品满足军事工业管理带有封建性管理带有封建性同治朝新式学校最早者是京师同文馆。从京师八旗子弟中选出10名学生,教员则由英国教士包尔腾担任。同文馆除了聘请洋人教授外语,还请徐树琳教授儒家经典。当时的工薪,汉文教员年薪100两,外国教师年薪1000两。同文馆学生膳食、文具全由政府承担,每月另发10两津贴。月课合格者奖银32两,季考合格者奖银48两,岁试及格者奖励72两。若三次考试都及格,共得奖银152两,加上每月津贴,每年得银272两。后奕请在同文馆开设“天文”、“算学”馆,“采西
11、学”、“制洋器”,引起了京师内外的轩然大波。有人说:学“西技”是“舍本求末”,讲“气节”才是“强根固本”。也有人认为:设立同文馆将使中国传统丧失,令中国官员士子向外人学习技艺,不仅是一大耻辱,而且将使中国“变而从夷”。京师流传出一副对联:“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师”。于是传称奕为“鬼子六”。前门外墙壁上出现“揭帖”,上写:“未同而言,斯文将丧”,此帖里嵌着“同文”二字,讽刺设立同文馆,中国将丧失传统文明。候补直隶知州杨廷熙呈递条陈道:“西学”乃“西洋数千年魑魅魍魉横恣中原”之学,请洋人为教员将使“忠义之气自此消”,“廉耻之道自此丧”。有人将当年春旱,渲染为“天
12、道示警”,攻击是奕等人倡行“西学”而致,乃纷纷上折,要求同文馆停止招考。更严重的是,大学士、同治皇帝的师傅倭仁也上书反对。他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又说:“古往今来未闻有恃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认为不必向外国学,以中国之大,“必有精其术者”。奕等递上驳斥倭仁的奏折:仅尚空谈,不切时务,中国将愈益落后。英、法皆小国,却几次打败中国,所恃者正是科学技术。朝廷一味因循敷衍,才一败再败。并请倭仁保举“精其术者”。倭仁保举不出人才,只好退让。由于两宫皇太后态度明朗,使攻击同文馆招生之风被压下去。然而同文馆的招生受到很大影响,原报名者98人,但参加考试者仅有72名,其
13、中30人是为了有优厚奖学金而报考。半年后只余下10名学员尚能跟上学业,遂与原来在馆的八旗子弟合为一班。后在上海、广州也开设了类似的学校,招收满、汉子弟入学,只开设外语课,请美国人做教师。同文馆后来聘请美国人丁韪(wi)良为总教习,开设化学、数学、天文、物理、国际法、外国史地、医学、生理学、政治经济学等课程,毕业年限改为8年,至此同文馆初具一所综合性高等学府之规模。作为第一所近代学堂开办起来后,它带动了其他近代学校的出现。该校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它培养了一大批通“西学”的人才,其中仅驻外公使就培养出28人。“今日和议既成”反映了办洋务背景,“可以剿发捻发,指太平天国;捻,
14、指捻军,可以勤远略勤远略,意为替皇帝解除外患”,、“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反映了洋务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和议既成”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外贸易”是指第二次鸦战争开放了十一个通商口岸,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因此,洋务运动是在“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外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特殊背景下产生的。、“剿发捻”、“勤远略”反映了洋务派办洋务的什么目的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由于其阶级局限性,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不从根
15、本上去解决问题,决定了洋务运动必然走向失败。广方言馆 清末设立的近代新式学堂。1863年(同治二年)由李鸿章奏请在上海设立,始称外国语言文字学馆、同文学馆。招收14岁以下文童住馆学习。聘英国人为西教习,另聘中国人任总教习和分教习。课程有外国语言文字、近代自然科学和儒学。经费由江海关支付。1869年并入江南制造局,仍保留原名称,分为英文馆、法文馆和算学馆,1894年(光绪二十年)又增设天文馆。学习期三年,毕业后视成绩分赴各衙门、海关充任翻译等洋务工作。1905年,改为工业学堂。另有设在广州的广方言馆,1864年由广州将军瑞麟、两广总督毛鸿宾仿照上海例,奏请设立。招收14-20岁之间的满汉学生和2
16、0岁以上有功名的人入馆学习。设有英、法、德文班。学习期三年,毕业后派充各衙门翻译。经费由粤海关支付。容闳(容闳(1828182819121912)广东香山县人,中国近代史)广东香山县人,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中国留学生之父”。清廷在留学章程里明文规定:“赴洋学习幼童,入学之初,所习何书,所肄何业,应由驻洋委员列册登注,四月考验一次,年终注明等第,详载细册,赍送上海道转报。”(同治十年七月十九日大学士两江总督曾国藩等奏,洋务运动(二),第156页。)同治十一年正月,曾国藩、李鸿章再上奏折,又进
17、一步明确幼童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每遇房、虚、昴、星等日,正副二委员传集各童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囿于异学”(同治十一年正月十九日曾国藩等折,洋务运动(二),第158页。)。这种规定,完全体现了清政府洋务官员中道西器、中体西用的教育观念,在充斥着现代文明的西方国度里,他们所要寻求的不过是格致原理、制造技艺等,其余一切行为规范、伦理道德仍必须遵循中国传统的方式。容闳(18281912年),广东香山(今中山)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入澳门马礼逊教会学堂读书,家长想让他学成后做买办。后该校教员、美国人布朗回美国时,
18、容闳随他去了美国,成为近代早期留学生之一。他在美国先读中学,后入耶鲁大学,攻读4年,于咸丰四年(1854年)获该校文学学士学位后回国。同治九年(1870年),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容闳为其幕僚和译员。他多次向曾国藩建议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同年,清政府批准了曾国藩等上奏派留学生的章程,决定派遣120名十二三岁幼童去美国留学,学习期限为15年,在上海成立留学出洋局管理此事。后以陈兰彬、容闳为正副委员,常驻美国,经管留学生事务。幼童留学生年龄一般在1216岁,出国前在上海培训。因为当时风气未开,招生工作极难进行,幼童父母都不愿把孩子送到遥远的大洋彼岸去。如詹天佑,他的邻居在香港做事,向其父介绍留学招生一
19、事,并劝他送詹天佑报名。但其父要儿子走科举正途,而不愿意出去留学。这位邻居再三说明去美国留学比科举进士有出息,并提出如果詹天佑去美国留学,就把女儿许配给他。他父亲才愿送子出国,当时詹天佑才12岁。后来詹天佑学成回国,修筑京张铁路,建滦河大桥,称著于世。幼童先受预备班半年教育,学习简单的英语,了解美国情况。学校要求极严格,学习差的经常受体罚,幼童们都很努力,完成了预期学业。同治十一年(1872年)夏,经过考试选拔,第一批幼童30名,在上海乘轮船出洋。从同治十一年到光绪元年(1875年),每年出国一批,每批30人,共有四批120人赴美国留学。幼童们到了美国,成为美国新闻中的轰动事件,美国总统还接见
20、了他们。中国留学生给美国人留下“聪明能干,彬彬有礼”的印象,并说他们是“中国的荣誉”。容闳提出并把他们分别安排在美国平民家庭中生活。美国的教师、医生、绅士们纷纷把中国幼童领到自己家中,每个家庭对幼童都关怀备至,为他们提供较好的吃住条件,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他们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但是,清政府派往美国监督留学的官员陈兰彬等,以留学生学运动、学跳舞,不穿长袍马褂而穿西服,不行跪拜礼而行握手礼,甚至于有的学生剪了辫子等,认为“他们纵能学成归国,非特无益于国家,亦且有害于社会”,向清廷建议将留美学生撤回。总理衙门大臣奕虽是要求实行新政的人,他对留学生违背“祖训”却接受不了,便奏请于光绪七年(18
21、81年)五月,“将出洋学生一律调回”。留美学生自同治十一年(1872年)首批出洋,至光绪七年(1881年)撤回,最长者达9年。出国时的1216岁的少年,归来时已是20多岁的青年。他们在美国虽未完成计划的学业,但都受到西方的教育。这些留学归国的青年,后来逐步成为中国政界、军界、学界、工商界等方面的知名人物和科技骨干,为中国近代建设做出了贡献。据不完全统计:从事行政和外交者24人,其中成为领事、代办者12人,外交次长、公使2人,成为总长者1人,内阁总理1人;加入海军者20人,其中成为海军将领者14人;从事教育者5人,其中成为大学校长者2人;从事实业者30人,其中成为工矿负责人者9人、工程师6人、铁
22、路局长3人等。120 名留美学生除因事故早已撤回及在外洋病故的 26 名外,其余 94 名均于年内 分作三批回国。与赴美留学使团比较起来,赴欧留学的规划在派遣上更加实际。光绪二年十二月(1877 年 1 月),李鸿章和南洋大臣沈葆桢联衔上奏,说应该把船 政学堂 30 个很有前途的毕业生送到欧洲,至少深造 3 年,拟从海关之税和福 建省厘金中拨款 20 万两作为经费。这项计划得到批准。在此后两个月内,以 李凤苞为出洋华监督,日意格为洋监督,带领随员马建忠,及学生艺徒刘步 蟾、严宗光(严复)等 30 余人离闽。光绪三年二月十七日(1877 年 3 月 31 日),船政学堂这第一届留学生由香港搭轮分
23、赴英、法等国留学,期限定为 三年。留学生的任务除学习一门外语,还要学习驾驶与制造等专业课程;此 外,留学生还被鼓励学习一些化学、采矿等专业。这说明赴欧留学生由重在 学习西方语言而转变为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由单纯培养外交、军事人材 进而兼顾实业人材的培养。在留欧 30 名学生中,刘步蟾等 12 名留学生学驾 驶,魏瀚等 15 名留学生学船舶机器制造;此外,还按照自愿的原则,同意林 庆升等 8 名留学生学习矿务。光绪八年(1882)和光绪十二年(1886),又 有福州船政学堂派出的第二届和第三届留欧学生。第二届派留学生 9 名,第 三届派 34 名(其中 10 名为北洋水师学堂学生);学习课程为
24、驾驶与军工制 造;学习年限除第三届制造生改为六年外,其他仍为三年。光绪二十三年戊 戌维新运动中,又派遣了第四届留学生 6 人。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并不是事先预料到各种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并不是事先预料到各种需要而定一个建设计划。需要而定一个建设计划。-但是他们在这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以后,又必须更进一步。其实必须走再进一步以后,又必须更进一步。其实必须走到尽头然后才能生效。近代化的军事不但需要到尽头然后才能生效。近代化的军事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曾国藩等洋务派向近代化方面的政治和国民。曾国藩等洋务派向近代化方面走了好几步,但是走了好几步,但是他们不彻底他们不彻底,仍不能救国救仍不能救国救民族。民族。蒋廷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 所谓近代化,一般是指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近代化又叫现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思想上的人性化、科学化,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商品化。近代相对于传统而言,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它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多元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