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这么一个词语,我们经常能看到,你知道他的意思都有哪些吗?指人的举止轻佻放荡。其实它还有别的意思 指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等楚辞 ,后代用来泛称文学。相传谢安的重曾孙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其诗写得很有才气。宋书谢灵运传记载:“自汉至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莫不祖同风骚。”意思是400多年来,文体虽不断在变,但仍以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为典范。赞美诗作“媲美风骚”,指文采斐然,是非常高的称誉。屈 原关 于 作 者 屈原(约前约前)名平,字原,自名正则,字灵钧,是楚国的同姓贵族。祖先封于屈,遂以屈为氏。屈原年轻时受到楚怀王的高度信任,官为左
2、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本传),是楚国内政外交的核心人物。据推算,他当时仅二十多岁,可谓少年得志。后有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进谗,说屈原把他为怀王制定的政令都说成是自己的功劳,于是,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这以后,楚国的内政外交发生一系列问题。先是秦使张仪入楚,以财物贿赂佞臣靳尚和怀王宠妃郑袖等人,用欺骗手法破坏了楚齐联盟。怀王发现上当后,大举发兵攻秦。可是,丹阳、蓝田战役相继失败,并丧失汉中之地。此时屈原曾受命使齐修复旧盟,但似乎没有结果。此后由于怀王外交上举措失当,楚国接连遭到秦齐、韩、
3、魏的围攻,陷入困境。大约在怀王二十五年左右,屈原一度被流放到汉北一带,这是他第一次被放逐。怀王三十年,秦人诱骗怀王会于武关。屈原曾极力劝阻,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却力主怀王入秦,结果怀王被扣不得返回,三年后死于秦。在怀王被扣后,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相当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断绝。但顷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由于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并指斥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责任,子兰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导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时间约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预
4、示着楚国前途的危机。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的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也曾认真地考虑过出走他国,但最终还是不能离开故土,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关 于 作 品 屈原作品计有离骚、天问、渔父、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等。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
5、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诗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余字。离骚的题旨,司马迁解释为“离忧”,意思尚不够明白;班固进而释“离”通“罹”遭遇,以“离骚”为“遭忧作辞”;王逸则说:“离,别也;骚,愁也。”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二说均可通。整 体 感 知听朗读正音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
6、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
7、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课文通译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高阳:楚之远祖颛顼之号。一说即祝融吴回。苗裔(y):喻指子孙后代。裔,衣服的末边。朕:我。皇考:已故父亲的尊称。一说指太祖或曾祖。皇,美,即光明,伟大。摄提:
8、太岁在寅时为摄提格。此指寅年。贞:正当。孟陬(zu):夏历正月。庚寅:指庚寅日。降:降生,出生。皇:皇考。揆(ku):揣测。肇(zho):开始。锡:赐。名:命名。字:起个表字。译文: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9、。纷:盛多貌,修饰“内美”。重(chng):加上。脩(xi):美好。扈(h):披。江离:香草名。辟:同“僻”,幽僻。芷:白芷,香草名。汩(y):水流急貌。此用以形容时光飞逝。不吾与:即“不与吾”。与,等待。搴(qin):摘。阰(p):山坡。揽:采。宿莽:草名,经冬不死。忽:迅速貌。淹:停留。代序:不断更迭。惟:想到。美人:代指有才德、有作为的人。一说是屈原自指,一说指楚怀王。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何不趁着年富力强去除邪恶污秽,何不改变现行的法度。抚壮,把握壮年。弃秽,抛弃污秽的东西。度,法度、准则。来吾道夫先路:我愿为前驱。道,同“导”,引译文: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10、。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早晨我在山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替变化有常。我想到草木已由盛而衰,害怕君王逐渐衰老。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来呀,让我在前引导开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
11、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太息:叹气。好:爱慕崇尚。谇:谏诤。替:废弃,排斥。众女:喻指许多小人。蛾眉:喻指高尚的德行。固:本来。时俗:世俗。绳墨,木匠画直线用的工具,俗称墨斗,比喻准绳,准则。周容:苟合取容。度,法度、准则。忳郁邑:强调忧闷之深切。忳,忧闷。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侘傺:失意的样子。穷困:(路)阻塞不通。溘死:忽然死去。方圜:方和圆,方枘(榫头)和圆凿。尤:责骂。攘:忍受。诟:侮辱。伏,守、保持。译文:我长叹息地禁不住要洒下眼泪,我哀怜着人民的生涯多么艰苦。我
12、虽然是爱好修洁而自制花环,在清早做成,晚上便已被人折毁。不怕他就毁坏了我秋蕙的花环,我又要继续着用白芷花来替代。说到头是我自己的情愿而心甘,纵使是死上九回我也不肯悔改。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终不能体察民心。你周围的侍女嫉妒我的丰姿,诽谤我好做淫荡之事。世俗本来善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措施。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啊,竞相把苟合取悅于人奉作法度。我忧郁失意啊,我孤独地遭受着今世的穷困。宁愿突然死去而魂离魄散,也不肯同乎流俗,屈节卑躬。鹰和隼不能够和凡鸟同群,原来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哪有方和圆能够互相通融?哪有曲和直能够一概相量?我委曲着情怀,抑制着意气,我忍受着谴责,排遣着羞耻。伏清白之志而死忠
13、贞之节,本是前代的圣人之所称许。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延:久久。伫:久立。反:返回。复路:回原路。行迷:走迷了路。步:缓行。焉:于彼,在那里。止息:停下来休息。不入:不被君王所用。离:通“罹”,遭受。初服:指未出仕前的服饰,比喻原先的志向。芰荷:荷叶。
14、芙蓉:荷花。不吾知:即“不知吾”。亦已兮:也就算了啊。苟:只要。信:确实。芳:美好。高、长:用作动词。高、长,用作动词。陆离:修长的样子。反顾:回头看。游目:放眼观看。弥章:更加明显。章,通“彰”。好修:爱美,比喻修身养性。以为常:认为是常规。惩:受创而改变。译文 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而想返回。转过我的车马返回原路,要趁着这迷途未远赶快罢休。把马辔解了,让它在兰皋逍遥,在椒丘上驰驱,暂时休息。我不想再上前者以遭受祸殃,我要退回故乡修理我的旧衣。我要把碧绿的荷叶裁成上衫,把洁白的荷花缀成下裳。没人知道我也就罢了,只要我的内心是真正地芬芳。要把头上的冠戴加得高而又高,要把项下的环佩
15、增得长而又长。芳香和污垢纵使会被人混淆呀,只我这清白的精神是丝毫无恙。我忽然又回过头来放开眼界,打算往东西南北去四处观光。我的花环是参差而又多趣呀,馥郁的花气啊会向四方远飏。世上的人们任凭他各有所好,而我的习惯是专于爱好修洁。就把我车裂了我也不肯变更,难道我的心还会怕受人威胁?课文分析第一段第一段写了什么?屈原为什么写这些?为了炫耀吗?叙述家世、出生与名字的由来。称自己是中华历史开创者之一高阳帝的子孙,又正好出生在吉祥的日子(寅年寅月寅日),天赋异禀,长辈赐以嘉名寄以厚望。从血统、生日到父辈的期望,都说明一个问题自己血统高贵,天降祥瑞,身负厚望,与生俱来就承担着家国的重任:匡扶社稷,舍我其谁?
16、第一段第一段第一段叙述家世、出生与名字的由来。称自己是中华历史开创者之一高阳帝的子孙,又正好出生在吉祥的日子(寅年寅月寅日),天赋异禀,长辈赐以嘉名寄以厚望。从血统、生日到父辈的期望,都说明一个问题自己血统高贵,天降祥瑞,身负厚望,与生俱来就承担着家国的重任:匡扶社稷,舍我其谁?第二段第二段屈原为什么写自己抓紧时间采摘、佩戴各种花花草草?屈原笔下的香花香草江离:香草。(取其芬芳)辟芷:幽僻处的香草。(取其淡泊)秋兰:秋天盛开的兰花。(取其高洁)木兰:香树。去皮而不死。(取其顽强)宿莽:经冬不凋的草。(取其坚守)比喻:美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怀,远大的志向,出色的才干。采摘、佩戴香花香草:喻修养品德
17、,培养才干,为国为民,匡扶社稷。第三段 (1)速读课文,找出第三段中表现作者心理状态的词语,并分析造成这种心理状态的原因。哀:民生多艰,朝谇而夕替怨:灵修不察民心,众女嫉余蛾眉,谓余善淫 (2)因为“蕙纕”、“揽茝”遭嫉、被贬,反映出怎样的现实?作者追求美德,洁身自好却遭嫉、被贬,反映出屈原与周围群小之间的尖锐冲突和君主清浊不分、忠奸不辨的昏庸。“哀”“怨”揭露了楚国政治黑暗、君王昏聩的社会现实,表现出作者因“蕙纕”、“揽茝”遭嫉、被贬而产生的对现实的不满以及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痛苦和愁闷。(3)对于这种社会现实,对自己遭受的不公正的待遇,作者是否一味哀怨?作者报以怎样的态度?亦余心之所善
18、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祖国)宁溘死以流亡兮,吾不忍为此态兮(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第四段 上文是“九死未悔”,这里是“悔相道之不察。“悔”与“不悔”是否矛盾?不矛盾。这里的“悔”根据课文内容不是真正的后悔,而只是一种自我反省:是否是当初没有看清道路,应该返回呢?作者这里并没有否定自己的理想,并没有怀疑自己的追求,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具体体现;“延伫”“步”“止息”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忧疑、彷徨、苦苦思索的诗人形象。作者由“悔”生“退”,“退”的目的是“修吾初服”,是为了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进一步完善自我,“制芰荷以为衣
19、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长余佩”“佩繁饰”,之后,作者不仅回到了“九死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信仰更加明确,“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让我们看到一位百折不挠、宁死不屈的硬汉形象!合作探究请同学们概括出作者在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从外部、内部两个角度来把握.外在形象 高高的帽子 长长的佩剑 荷叶做的上衣 荷叶缝缀的下装 众多的饰品扑鼻的香气唯美高洁 至美至善 内在品质余心所善,九死不悔:宁溘死流亡,不为此态:伏清白死直,固前圣所厚:民生各有所乐,余独好修为常:进不入以离尤,退修初服:忧国忧民,心系祖国坚持真理,献身理
20、想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上下求索,不改初衷 哀民生多艰,怨灵修浩荡:至美至善 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 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1、。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写作特色 1、深刻的现实内容与高度的浪漫主义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 离骚作为一首宏伟瑰丽、令人回肠荡气的政治抒情诗,以大胆的想象、夸张和象征等手法,生动而曲折地反映了楚国的现实斗争,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广忧愤和精神上的追求。2、语言特色 以六字句为基本句式,加上虚字“兮”,参差变化,舒展自如;双句押韵,节奏铿锵而活泼变化,抒情淋漓酣畅,声情并茂;间以楚地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A、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B、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
22、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对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C、“兮”字句作为一种文化存在,是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兮”在句中起了其他虚词所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从而构成一种独特的意味。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相同。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用在句间,表语意未完,待下句补充;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3、赋的运用 本篇的赋既用于叙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实而又易于接受。例如用于叙事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用于抒情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4、比兴手法 王逸把离骚的意象体系分为三类:社会性的意象群,自然界的意象群,神话
23、界的意象群。课文中的意象体系多为第一、二类,即主要以“香草美人”为喻(蕙,茝,芰荷,芙蓉,蛾眉等),表达自己高洁的胸怀、美好的心灵。诗经中的比兴比较简单,分量很小;离骚中的比兴内容复杂,对象众多,分量较重。诗经中的比兴位置也比较固定;离骚中的比兴充斥全文,随处可见。离骚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使表现的内容更加具体形象,色彩更加鲜明,人物形象更加突出,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从而具有了浪漫主义色彩。5、对偶手法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等,将“兮”字去掉,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
24、。6、“移情”技法的运用 也就是说在这里实现了“我”与“物”的同化,作者对那些美好事物“兰皋”“椒丘”“芰荷”“芙蓉”“岌岌之冠”“陆离之佩”缤纷的“繁饰”等等不是停留在客观的欣赏上,而是把自己的爱和追求移注到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中,那即是“我”的生命和情趣就在那里面。“我”的内心就活动在那些意象中。所以通过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我们就可以体会作者的理想的追求和不悔的斗志。也可以说此时作者的一切情感、美德、追求、斗志都已经变成了那一个个美好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花溅泪”“鸟惊心”也是移情的写法。文章主旨 1、展示了诗人的“美政”理想,希望楚王效法历代圣君,不要重蹈那些昏君、暴君的覆辙;希望楚王“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以便治国。2、深刻揭露了楚国混浊的社会现实。诗人批评了楚王的反复无常、听信谗言,更以激愤的心情揭露了楚国朝廷中的一批小人的丑恶嘴脸。3、表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炽热的爱国激情、对美好情操的执着追求、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坚强意志、为理想至死不渝的斗争精神等等。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