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放大与缩小滦县第三实验小学 王东玲单元:六 比例尺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摆放大或缩小的图形。并能在网格中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放大、缩小现象的过程,通过摆三角形等认识图形放大或缩小。在拼摆中加深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生活中的放大或缩小现象有好奇心,进一步体会图形的相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 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摆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教学难点: 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画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课前准备:小棒 方格纸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件出示一个圆和一个放大的圆还有一个
2、缩小的圆。师:你们看看第一个圆和第二个圆有什么区别?生:第二个比第一个大。 师:那第一个和第三个圆又什么区别呢?生:第三个比第一个小。师总结:第二个圆是第一个经过放大得来的,第三个圆是第一个圆经过缩小得到的。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放大和缩小。(显示课题:放大和缩小) 二、讲授新课(一)初步感知放大与缩小师:我手里的东西是什么啊?生:放大镜。师:能说说它的作用吗? 生:放大镜可以把字放大。教师用放大镜把书本上的字放大从而引出放大的概念。让学生观察课件上图片让学生说一说照片和实物比较有什么变化,介绍缩小。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放大和缩小的现象?(同桌交流) (二)摆三角形 1、师先引导复习:等边
3、三角形有什么样的特征? 生:三条边相等。2课件出示例题,提出合作要求。师:那用3 根、6 根、9 根同样长的小棒摆等边三角形应该怎样摆?(同桌摆一摆。)师:观察自己摆出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3、交流学生观察、思考的结果。第一个三角形各边都有1根小棒第一个三角形各边都有2根小棒第三个三角形各边都有3根小棒形状一样,大小不一样(如果不出现)师:引导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幅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从而引出大小变了,形状没变。师介绍像这样形状一样,大小不一样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4、引导学生观察1和2,说一说两个三角形的边有什么关系 生:第二个三角形的每条边长都是第一个的2
4、 倍。生: 第一个三角形的每条边长都是第二个的。师总结:第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能得到第二个三角形。第二个三角形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后就得到第一个三角形。( 介绍每种说法后,指名让学生说说。 )师:刚才我们用放大到或缩小到描述了1和2的关系,谁敢按老师要求说一说5、议一议第一个三角形和第三个三角形比较可以怎样说?生独立思考后指名试说后同桌说一说。 师总结:第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3 倍后能得到第三个三角形。 第三个三角形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后得到第一个三角形三、巩固练习(一)摆图形1、课件出示“练一练”第1 题。 按要求摆出缩小后的长方形和扩大后的梯形。让学生自己动手摆。观察摆出的图形,进一步体会放大与缩小的特点(二)画图形(智能闯关)2、课件出示例2 师首先让学生讨论一下怎样画图,然后再自己画。3、议一议扩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总结:形状不变,大小变了。四、能力提升按要求画出扩大或缩小的三角形图形师指导画图方法。只要算出三角形底和高放大后是几个格,先画出放大后的底,再确定高的位置,并点上一个点,在画出另外两边就可以了。五、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师:送给学生一句话:希望同学们在与他人相处时,“放大”别人的优点,“缩小”别人的缺点。你们在一起就会过得很快乐!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滦县第三实验小学王 东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