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1 放大与缩小 ︳冀教版()..doc

上传人(卖家):后花园 文档编号:5232358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1 放大与缩小 ︳冀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1 放大与缩小 ︳冀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1 放大与缩小 ︳冀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1 放大与缩小 ︳冀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1 放大与缩小 ︳冀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题:放大与缩小课型:新授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首先选择了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典型事例,如,用放大镜放大的文字,照片放大与缩小,复印机缩小与放大图、文字等,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现象,理解放大与缩小的实际意义。接着教材安排了动手摆放三角形的活动。分别用3根、6根和9根小棒摆成三个等边三角形。在学生动手摆出图形的基础上,先观察用3根、6根小棒摆的两个三角形,发现第个三角形的每条边长都是第个的2倍,认识第个图形的边长放大2倍后是第个图形。然后,设计了议一议:第个图形的边长扩大几倍后能得到第个图形?通过讨论,使学生利用已知的知识得出第个三角形的边长放大3倍后能得到第个三角形。使学生理解每边放大几倍的意

2、思。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操作、观察、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借助直观,理解三角形边长放大2倍、3倍的实际意义,体会图形的相似,为在方格纸上把图形放大或缩小做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摆放大或缩小的图形。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认识放大、缩小现象的过程,通过摆三角形等认识图形放大或缩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生活中的放大或缩小现象有好奇心,体会图形的相似,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摆放大或缩小的图形。教学难点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摆放大或缩小的图形。教学方法操作法、探究法教学板块(注明各版块解决目标序号及计划所用时间)课堂预设

3、课堂记录及原因分析第一版块:检查或铺垫,融入课堂阶段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第二版块:情境+提问,认定问题阶段举例认识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的现象。第三版块:自主+合作,探索尝试阶段通过摆三角形,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第四版块:反馈交流,达成共识阶段试一试。第五版块:巩固拓展,提升发展阶段1. 练一练。2.拓展练习。师:前面我们学习过圆,课件上就有三个,一起看一看。课件出示一个圆和一个放大的圆还有一个缩小的圆。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第二个比第一个大。生:第三个比第一个小。师:第二个圆是第一个经过放大得来的,第三个圆是第一个圆经过缩小得到的。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放大和缩小。(显示课题:放大和

4、缩小)教室手里拿着放大镜。师:我手里的东西是什么啊?生:放大镜。师:谁能说说它的作用呢?生:放大镜可以把字放大。师:放大之后的字与原来的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生:字还是原来的字,只是变大了。引出“放大”的概念。让学生观察教师手中的两张图片。师:你发现了什么?生:第二张图是由第一张图缩小得来的。师:缩小之后的图和原来的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生:图形都是一样的,只是变小了。引出“缩小”的概念。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放大和缩小的现象?(小组交流)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说的多的一组获胜。(给获胜的小组一点精神上的奖励)生:用复印机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用多媒体出示一些放大和缩小的现象。师:通

5、过这些例子,谁来说一说你怎样理解放大与缩小?生说。1.课件出示例题。师:等边三角形有什么样的特征?生:三条边相等。师:那用3 根、6 根、9 根同样长的小棒摆等边三角形应该怎样摆?同学自己动手摆一下,看谁摆的又好又快。2.交流自己是怎样做的。师:观察自己摆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3.交流学生观察、思考的结果。师:第一个图形的边长是几根小棒?生:一根。师:第二个呢?生:两根。生:第二个三角形的每条边长都是第一个的2 倍。师总结:第一个图形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两倍后得到第二个图形。师:那么第一个图形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几倍后能得到第三个图形?生自由讨论、交流。师指名回答。师总结:第一个图形的边长放大到

6、原来的3 倍后能得到第三个图形。4.描述缩小。师:第二个图形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多少后得到第一个图形?生:第二个图形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1/2后得到第一个图形。师:第三个图形经过怎样的变化之后得到第一个图形?生:第二个图形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1/3后得到第一个图形。5.理解放大与缩小。师:我们说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其实是指的什么放大与缩小?生:边长,注意是每条边长。师:怎样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生:只是大小变了,形状没有变。下面是分别用4根、8根和12根小棒摆成的三个正方形。1.第二个正方形的每条边长是第一个的( )倍。2.第三个正方形的每条边长是第一个的( )倍。3.第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

7、后是第( )个正方形。4.第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3倍后是第( )个正方形。5.第二个正方形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 )后是第一个正方形。6.第三个正方形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 )后是第一个正方形。(一)课件出示“练一练”第 1 题。师:第一个长方形的各边用了几根小棒?生:长用了4 根,宽用了2 根。师:把各边缩小为原来的1/2是几根小棒?生:长是 2 根,宽1 根。师:那第二个梯形呢?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二)课件出示第2 题,由学生独立完成课件出示配套光盘上的拓展练习。通过观察学生出乎意料的说出了“第一个圆放大之后得到第二个圆,第一个圆缩小之后得到第三个圆。”学生能从“形状”与“大小”两个方

8、面理解放大与缩小。在这个环节,学生表现很积极,想到了显微镜、天文望远镜、照片、复印机、打印机、word文档等等。学生能够感性的理解放大与缩小,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自己的理解。学生这样说“第二个三角形是第一个的2倍”,语言不够准确,教师引导“第二个三角形的什么是第一个的2倍?”学生这样说“第二个图形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2倍后得到第一个图形”,教师引导“通常我们说缩小的时候,都是说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学生用很准确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对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理解。学生很容易的完成每一道题。板书设计:放大与缩小教学反思:刚拿到课本的时候,觉得本节课没有什么内容可讲,但仔细研读了教材介绍、伴你上好每一课、配套教案、课件与拓展练习等等之后,发现还是有不少内容可讲的。我认为本节课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通过举例感性认识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第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节课下来,需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对放大与缩小的理解,需要注意图像的放大与缩小指的是每条边长放大与缩小。还可以让学生计算放大与缩小之后图形的周长、面积和原来图形的周长、面积,进行对比,看一看有什么发现。我还需要深思的是:怎样让一节内容较少的课充实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冀教版(2024) > 六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1 放大与缩小 ︳冀教版()..doc)为本站会员(后花园)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