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找次品教学设计赞公庄小学 高俊红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所需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分析:知识技能:1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3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方法:经历找次品的探究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情感态度: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实验
2、、推理的活动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教材分析:找次品是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
3、、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在这几节课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节课中会涉及到的 “可能”、“一定”、可能性的大小、分数的通分等知识点学生在此之前都已学过的。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
4、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谈话导入:结合学校的防地震疏散演练活动,让学生说出是从哪个楼口撤离到操场上的?为什么选择这个楼口?(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的环节结合学校的主题教育月活动设置,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从3瓶口香糖中找出1瓶次品。(1)、出示3瓶口香糖,但其中的1瓶被一个小馋猫偷吃了2粒,你们能帮老师找出来吗?可以这么找呢?学生自由发言。可能说出:掂一掂,数一数,用天平秤(2)、你认为那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学生发表意见,可能说出用天平秤的方法好。(3)、引导学生说出怎样用天平称的方法找出被偷吃的1瓶?学生回答:把其中任意2瓶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托
5、盘中,如果天平平衡则没放上去的那一瓶是被偷吃的;如果天平不平衡则翘起一端的托盘中所放的那一瓶是偷吃的。(设计意图:在探究体验之前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加入了从3瓶中找出1瓶次品,引导学生根据次品的特点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是最快捷简便的,同时也探究出了利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为后面的探究做了铺垫。)3、揭示课题: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的物品,需要想办法把它找出来,像这一类问题我们把它叫做“找次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利用天平“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二、探究体验。1、探究找次品的方法多样
6、性。(1)、刚才大家很容易就从3瓶中找到了一瓶次品。再增加点难度行不行?你还能从5瓶中找出这瓶次品吗?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用双手模拟天平,称一称,看看至少几次就一定可以找到这瓶次品。开始吧。(2)学生动手操作后同桌交流。(3)全班交流。平衡:1次5(2,2,1)不平衡:2(1,1) 2次5(1 1 1 1 1) 1次或2次(4)、提问:为什么不把5瓶分成3瓶和2瓶去称呢?学生汇报:这样就不知道次品在哪一边了。(5)、小结:你们可真聪明,通过大家的动手动脑,我们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从5瓶中找到一瓶次品,都是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次品呢?(设计意图:探究从5瓶中找出1瓶次品时,考虑到难度不是很大,采
7、取了同桌交流的学习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分、称、想的全过程,从不同的方法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2、探究找次品的最优化方法。看来这个问题也难不倒大家,再增加点难度,还行不行?你们能从9瓶中找出一瓶比较重的次品吗?(1)、先独立思考操作,再带着想法去小组中交流,组长做好记录并做好记录。学生独立操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可能利用学具,可能用画图的方法。(2)、全班汇报交流。(投影出示记录表)9(3 3 3 ) 2次 9(4 4 1) 3次9(2 2 2 2 1) 3次 9(1 1 1 1 1 1 1 1 1)4次(3
8、)、学生演示操作的过程。(4)、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方法,选择最喜欢的方法,并说出理由。学生回答:最喜欢9(3 3 3 )这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找到次品用的次数是最少的。(5)、小结: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去称,保证能找出次品所需的次数是最少的。(设计意图:探究在9瓶中找到1瓶较重的次品,有了前面的基础,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进行小组活动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更容易突破这个难点。在交流中不仅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而且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优化的方法。)3、实践验证。(1)、引导学生说出哪些数也可以平均分成3份?(2)、引导学生猜测:如果我们遇到的待测物品的数量都是能
9、平均分成3份的,是不是这样保证找到次品所用的次数一定最少呢?有没有比这样用的次数还少的?学生猜测。(3)、组织学生以12为例进行验证。(4)、汇报交流。(5)、小结:我们再一次验证了当被检测的物品是3的倍数时,平均分成3份保证能找到次品而且所用的次数是最少的。三、实践应用。有15盒饼干,其中有一盒吃了几块,你能把这一盒从中找出来吗?(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把课堂学习与实践运用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本节课的主要目标之一,又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四、全课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2、对于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
10、问吗?如果待测的物品不是3的倍数,又如何找出次品呢?五、布置作业。课下自己继续探究如果待测的物品不是3的倍数,又如何找出1瓶次品,而且保证用的次数是最少呢?六、板书设计。找次品平衡:1次5(2,2,1)不平衡:2(1,1) 2次5(1 1 1 1 1) 1次或2次9(3 3 3 ) 2次 9(4 4 1) 3次9(2 2 2 2 1) 3次 9(1 1 1 1 1 1 1 1 1)4次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表项目评分细则评分课堂表现40分认真听课,积极进行课堂学习活动。并有自已独立的见解。40分基本上能认真听课,积极进行课堂学习活动。30分能认真听课,并进行课堂学习活动。但有分神的现象。要教师约束。20分在教师的约束学习活动不佳。15分或以下作业完成20分按时保质保量独立完成,并有独特见解。20分按时保质保量独立完成。15分基本能按时完成。10分有不交作业或抄袭等的现象。5分或以下小组活动40分积极参加小组活动,有独立见解,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强,与同学合作愉快。40分积极参加小组活动,爱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强,与同学合作愉快。35分能参加小组活动,与同学合作愉快。30分达不到以上要求。20分或以下总评80分以上评优,70-80评良,50-60评合格,50分以下评不合格。总分:等级: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