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平均数石家庄市机场路小学 田媛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力目标:通过读讲结合,精练总结,培养学生的科学语言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交往与沟通的情感愉悦,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是掌握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而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我对本节课做了以下设计:一 设疑生趣 引入新课开课伊始,便从学生熟悉的体育课谈起,体育课上四(三)班同学进行了投篮比赛,并记录了进球数,但是,在判断输赢时,两队同学却持不同的意见,蓝队认为
2、自己队进球的总数多,所以蓝队赢了;而红队同学却认为自己队人少,不能以进球总数来评判输赢。那么在遇见这种情况时,怎样评判比赛结果更科学更合理呢?二 读讲结合 自主探究(第一层)读书在学生急于想得到答案时,教师可以采用谈话的方式告诉学生: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认真学习这节课的新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书(出示思考题:通过读书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自学课本116页至117页,并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画下来。(第二层)讲解教师先出示课本中“在笔筒内摆小棒”这一教学内容,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讲解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使他们明白:把15根小棒平均放在5个竹筒里,每个竹筒里放3根,这个“3”就是平均数。
3、随后,在理解了平均数意义的基础上出示例1,学生通过读书、思考、交流明白了:例1中1至6月份平均每月的销售量就是用六个月一共售出的套数除以6。接下来引导学生把计算结果和每个月售出的套数进行比较,进一步了解平均数既不是一组数中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而是介于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的数。最后,让学生结合例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在读书讲解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会到读书自学的乐趣,感受到收获知识的快乐。三 初试验证 体会新知通过读书、讲解学生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领悟到求平均数的方法后,顺应学生思路,把引入时引起思考的问题再拿出来解决:那么究竟哪个队赢了呢?有了前
4、面的认识基础,学生很容易感悟到,只有求出两队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才能更公平地判断输赢的问题。四 分层精练 巩固新知第一层练习:出示课本117页的练习题。我先让学生估计一下这个小组的平均体重,再进行计算,用计算结果验证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学生在估算中加深了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在验证估算中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得到运用和掌握,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估算能力。第二层练习:李明站在标明“平均水深110厘米”的河边准备过河,他身高130厘米,李明过河有危险吗?这一练习重点是使学生明确“平均水深”的真正含义,从而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认识,使学生懂得安全自救的道理。第三层练习:出示一个普通三口之家上半年用水量的统计表,让学生先计算平均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再计算平均每人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使学生再次巩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际的数据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用水之快,用水之多。五 抒发感受 心灵对话 询问学生: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