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拿来主义拿来主义作者:鲁迅作者:鲁迅著名作家冯骥才,前几年赴法国访问时,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在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问道:“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说:“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我们学习外国文化我们学习外国文化知识应采取怎样的方法和态度呢?知识应采取怎样的方法和态度呢?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把抽象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的方法,体会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对表现思想内容的好处。2.了解杂文杂文的特点,体会鲁迅杂文犀利、辛辣、幽默的鲁迅杂文犀利、辛辣、幽默的语言特点语言
2、特点。3.学习本文,认清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认清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批判批判地吸收地吸收,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杂文杂文:(“五四”之后产生)是以形象说理说理为主的,短小、短小、活泼、犀利活泼、犀利的文学体裁,是“战斗性的文艺作品战斗性的文艺作品”。随笔:随笔:说理成分多,接近杂文散文:散文:侧重于抒情、叙事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杂文的特点杂文的特点:迅速反映现实生活;短小犀利;幽默感和灵巧性;议论形象化。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
3、卖国投降路线,主张“全盘西化全盘西化”,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全盘肯定”和和“全盘否定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两种错误倾向向。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着重阐明了如何着重阐明了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批驳错误思潮,提倡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批驳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拿来主义”。写作背景1.勾画生字生词及不理解的句子。勾画生字生词及不理解的句子。2.想一想,全文在讨论什么问题?作者持什么观点?想一想,全文在讨论什么问题?作者持什么观点?朗读课文全文在讨论什么问题?作者持什么观点
4、?拿来主义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对待外来文化及文化遗产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及文化遗产的态度。论题论题论点论点整体感知第一部分(1-2段):作者从作者从“主义主义”二字入手,旗帜二字入手,旗帜鲜明地提出问题。鲜明地提出问题。第二部分(3-5段):对第一部分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第一部分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第三部分(6-9段):作者在作者在“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层面上,的层面上,提出提出“拿来主义拿来主义”的态度和方法。的态度和方法。第四部分(10段):总结全文。总结全文。划分文章层次 第第2段段点到点到“拿来拿来”后,后,第第5、6段段再次点到,直再
5、次点到,直到到第第7段段,才开始正面阐述才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拿来主义”这一主张这一主张。“拿来”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来的,是从哪一段开始阐述的?精读理解 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关系?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送去主义”,为正面,为正面提出提出“拿来主义拿来主义”作铺垫。作铺垫。对象对象做法做法结果结果尼采尼采只是给与,不想取得只是给与,不想取得发了疯发了疯送去主义者送去主义者只想送去,不想拿来只想送去,不想拿来中国永远贫穷落后中国永远贫穷落后送去主义的坏处送去主义的坏处类比论证类比论证:二者是:
6、二者是具有相同思想意识具有相同思想意识的人的人讽刺盲目自大的讽刺盲目自大的“送去主义者送去主义者”,形象、深刻,形象、深刻地写出了地写出了“送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于世界民族之林。说说说说“抛来抛来”、“抛给抛给”、“送来送来”、“拿来拿来”各指什么意思各指什么意思 n抛来:抛来:是随意的随意的,把无用的东西送人,是中性词。n抛给:抛给:是恶意地恶意地给予,意味着轻蔑,侮辱。n送来:送来:是特意的特意的,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来,怀有不良动机。n拿来:拿来:是主动主动获取。“拿来”的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抛来抛来抛
7、给抛给 抛给送来抛给送来 送来送来拿来拿来 闭关主义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送来主义实质实质做法做法后果后果结论结论精读理解明清以来奉行的闭关自守的政策。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大门被枪炮打破。实行不通。国民政府的卖国政策。否定。只是送出去。亡国灭种,祸延子孙。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文化经济侵略政策。“送来”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美国电影,日本小东西。否定。大受其害。闭关主义闭关主义排外)排外)送去主义送去主义(媚外)(媚外)拿来主义拿来主义破破立立送来主义送来主义(被侵略)(被侵略)先破后立破立结合先破后立破立结合精读理解原因原因 第一层:只是送去,有往而无来第一层
8、:只是送去,有往而无来 (有悖于交往原则)(有悖于交往原则)第二层: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要正视历史逻辑)第二层: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要正视历史逻辑)第三层:听凭第三层:听凭“送来送来“,大受其祸(应重视现实教训),大受其祸(应重视现实教训)所以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1717段的论证方法段的论证方法精读理解因果论证因果论证【定义】因果论证就是根据客观事物之间都具有这种普遍的和必然的因果联系的规律性,通过提示原因来通过提示原因来论证结果论证结果。在具体议论文过程中,有些因果论证是显而易见的。这类文章往往是以分析观点里的“为什么”为主。如
9、:开头:中心论点面对困难不妥协的勇敢精神让生命更有价值。分论点1:(因为)勇敢能使人拥有对抗苦难的意志。分论点2:(因为)勇敢能激发人无所畏惧的精神。分论点3:(因为)勇敢能给人攻克难关的勇气。因果论证因果论证更多的时候,因果论证并不像其他几个论证方法那么明显,它似乎有点“藏而不露”的意思。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一句是正反对比论证,那有没有因果论证呢?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这就是在分析原因,由结果推导原因,从而得出作者“学习要坚持”的观点。【定义】因果论证就是根据客观事物之间都具有这种普遍的和必然的因果联系的规
10、律性,通过提示原因来通过提示原因来论证结果论证结果。理解理解“大宅子大宅子”的比喻的比喻 大大 宅宅 子子文文 化化 遗遗 产产比喻论证比喻论证,继承继承“大宅子大宅子”即继承即继承“文化遗产文化遗产”。精读第8自然段,思考:“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精读理解“徘徊不敢走进门徘徊不敢走进门”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逃避主义者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逃避主义者 懦弱无能,不敢面对。懦弱无能,不敢面对。对待文化遗产的第一种错误态度对待文化遗产的第一种错误态度表现心理实质“反对旧主人,怕被染污反对旧主人,怕被染污”孱头孱头精读理解“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勃然大
11、怒放一把火烧光”不分好坏,全盘否定。不分好坏,全盘否定。对待文化遗产的第二种错误态度对待文化遗产的第二种错误态度表现心理实质“保存自己的清白保存自己的清白”混蛋混蛋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精读理解“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第三种错误态度对待文化遗产的第三种错误态度表现心理实质“羡慕宅子的旧主人羡慕宅子的旧主人”废物废物不分好坏,接收一切。不分好坏,接收一切。精读理解“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文中是怎样说理的?(第9段)姨太太姨太太送药房送药房鱼翅鱼翅 鸦片鸦片 烟枪烟灯烟枪
12、烟灯吃掉吃掉喻文化精华喻文化精华喻腐朽的封喻腐朽的封建文化建文化喻精华糟粕喻精华糟粕并存的文化并存的文化喻文化糟粕喻文化糟粕送送,毁掉毁掉走走 散散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精读理解喻喻 体体本本 体体应采取的态度应采取的态度拿来什么?拿来什么?完全吸收批判地吸收保存一点+销毁大部分坚决抛弃鱼翅鱼翅鸦片鸦片烟灯和烟灯和烟枪烟枪姨太太姨太太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文化遗产中精华和糟粕共存的部分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文化遗产中纯粹的糟粕比喻论证的作用?比喻论证的作用?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说明道理。这种方法是用这种方法是用容易理解的、比较浅显的容易理解的、比较
13、浅显的事物事物 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运用这种方法道理。运用这种方法能把能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使人道理讲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强作品的艺容易接受,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术性和感染力。文中运用文中运用“大宅子大宅子”、“鱼翅鱼翅”、“鸦片鸦片”、“烟枪和烟灯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理浅显化,将怎样将怎样“挑选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对文化遗产的对文化遗产
14、的正确态度正确态度吸取精华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剔除糟粕,批判地继承。批判地继承。这一态度适用于对待外国文化及本国文化遗产。这一态度适用于对待外国文化及本国文化遗产。精读理解文中运用文中运用“大宅子大宅子”、“鱼翅鱼翅”、“鸦片鸦片”、“烟枪和烟灯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显化,将怎样“挑选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尤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尤其是对其是对“孱头孱头”、“昏蛋昏蛋”、“废物废物”、“姨太太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丰富,耐人
15、寻味。等形象的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体会体会比喻论证比喻论证的精妙的精妙写法体味1.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进步了。2.还有几位“大师”们捧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一路的挂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3.一者见得丰富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大度。反语,讽刺了某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可笑的自诩。分析下列语句,体会语言特色。“进步”实为倒退反语。一“捧”一“挂”,既写出了他们媚外求荣的丑态,又写出了他们的寒伧。讽刺辛辣,讽刺辛辣,妙趣横生。妙趣横生。诙谐中见讥讽,诙谐中见讥讽,憎恶溢于言表。憎恶溢于言表。体会语言特色鲁迅的杂文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本文语言的特点是犀利和幽默。犀利是
16、能够三言两语,甚至只用一句话一个词语就深刻提示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例如“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一个“给”字就击中了帝国主义的险恶居心。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一句话就把“送来”和“拿来”的区别点明了。犀利的语言多用于揭露敌人,鞭笞丑恶,也用于一般的剖析事理,揭示矛盾。如文章的最后一段,只有5句话82个字,集中回答了五个问题,论因果,作选择,加判断,都深中肯綮、无可移易。每一句都是精确、犀利的典范。幽默,是敏锐、机智和含蓄、委婉的结合物,在论辩的文章中还显示了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风度。最典型的例子是第九段的那些精当而风趣的比喻。作者对于如何占有
17、,怎样挑选,早已深思熟虑,胸存成算。题目虽大,道理虽深,却能以小喻大,深入浅出。既令人信服,也使人受到感染。这就是幽默的力量。鲁迅的幽默和风趣,正如唐弢在琐忆中所说:“他揭开了矛盾,把我们的思想引导到事物内蕴的深度,暗示他的非凡的观察力。”“显示了一个成熟的思想战士的特点。”n 讽刺辛辣,妙趣横生讽刺辛辣,妙趣横生n 诙谐中见讥讽,憎恶诙谐中见讥讽,憎恶溢于言表溢于言表反语:反语:l“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示一点进步了。也可以算得显示一点进步了。”l“能够只是送去,也不算坏事能够只是送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18、大度。”讽刺讽刺:l几位几位“大师大师”,“捧着几张古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一路地挂过画和新画,在欧洲一路地挂过去,去,”叫做叫做“发扬国光发扬国光”本文的语言艺术本文的语言艺术l 立论立论: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自己的态度“立立”l 驳论驳论:通过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通过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来确立自己的论点论点来确立自己的论点“破破”l 本文先驳后立(先破后立)本文先驳后立(先破后立)拿来主义是一篇不朽之作,鲁迅写这篇文章的时间虽已过半个多世纪,但读来仍感亲切。显然,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中,需要人们去重视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对于广大青年来说,正是在学知识长见识的时期,更需放开眼界,博采众长,尽量丰富自己,这就要“拿来主义”。我们应记住鲁迅在结束本文时的话:“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