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ppt课件54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5235966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PPTX 页数:54 大小:43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ppt课件54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ppt课件54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ppt课件54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ppt课件54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ppt课件54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习活动三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南阳市五中论证,就是用某些论据去支持或反驳某个观点。规范的论证总是包含由多个判断构成的逻辑链条。适当运用我们掌握的逻辑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评估论证的合理性,提高论证的水平。1关注论证的隐含前提论证过程往往不会巨细无遗地呈现逻辑推理的每一个环节,在论证中省略的部分,往往潜藏着理解论证的关键。例如惠子反驳庄子的时候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惠子的论点是“(子)安知鱼之乐”,所用的论据是“子非鱼”。这里的论证就包含着一个隐含的前提人和鱼是异类,异类之间无法相通,彼此之间并没有办法交流感情。值得注意的是,论证省略的隐含前提往往不止一两个。许多时候,如果深入追问,往往会发

2、现还有其他隐含前提。比如,论点是“工作效率低的员工要被淘汰”,论据为“工作效率低的员工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这一论证过程中隐含的前提至少有两个:一是“凡是影响公司长远发展的员工都要被淘汰”,这一前提建立起了论据与论点之间的联系;二是“已经有了准确评价员工工作效率的方法”,这一前提与原有的论据有着纵向的联系。这些前提只要有一个不成立,论点就值得怀疑。发现论证的隐含前提,并对它的可靠性进行考察,是评估和改进论证的一个重要方面。运用逻辑方法,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捕捉隐含前提,能够推断出许多问题背后的基本假定,由此可以进入文本的深层,探究其深层意蕴。这是深度阅读的一个重要途径。2学会间接论证在某些情况下,

3、直接论证比较困难或不容易取得好的效果,间接论证排除法、反证法和归谬法反而可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更有效地进行论证。(1)排除法。如果一个题有若干个选项,而要证明其中某项正确,那么只要找出依据,否定其他所有的选项就行了,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排除法。排除法实际上是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运用。如鲁迅的拿来主义采用逐层排除法,即先排除“闭关主义”,再排除“送去主义”,又排除“拿来”时的三种错误做法,最后推出唯一正确的做法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拿来主义”,这样的论证使人无可辩驳。(2)反证法。反证法就是先假设与某个论点相矛盾的观点成立,然后推出明显的错误或矛盾,从而间接地证明最初的观点。其所依

4、据的是逻辑的基本规律中的排中律。比如,论证“时间的重要性”,可先从不重视时间入手,论证它的危害和错误,由此间接证明了时间的重要性。又如,司马光训俭示康的最后一段,通过列举管仲、公叔文子、何曾、石崇、寇准等人“以侈自败”的反面例子对“生活奢侈”作出否定,从而间接论证了“俭朴”的重要性。(3)归谬法。反证法着眼于证明,而归谬法则立足于反驳。归谬法是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用它作为前提,导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这种方法仅用于反驳错误观点。比如,赫尔岑(俄国著名的哲学家)受邀参加一个晚会,晚会上演奏的轻佻音乐使他非常厌烦,他不得不用手捂住耳朵。主人向他解释:“演奏的是流

5、行乐曲。”赫尔岑反问一句:“流行的乐曲就是高尚的吗?”主人听了很吃惊,说道:“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呢?”赫尔岑笑着说:“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由此“流行的就是高尚的”这一论点就不攻自破了。3在论证中引入“虚拟论敌”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以想象存在一个驳论者,不妨称其为“虚拟论敌”。这位“论敌”可能会对我们的论点举出反例或从论点推出错误,也可能会质疑论据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抑或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面对这些可能受到的攻击,我们再进一步考虑通过怎样的措施能使自己的论证免于或抵御这些攻击。例如,苏洵六国论开头,就通过“或曰”,引入了虚拟论敌,提出“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这一质疑,再通过

6、反驳这一质疑,有力地支撑了自己的论点。我们在构思、写作议论性文章时,也可以通过引入虚拟论敌,与自己展开质疑问难,来完善自己的构思,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例如,要求以“兼听则明”为论题写一篇议论文,写作者可能一下子想到齐王和邹忌、李世民和魏征等一大堆例子,于是有了这样一个提纲:论点:兼听则明正面的例子:“齐王纳谏”等反面的例子:“晁盖丧命”等按照这样的提纲写下去,很容易写成“观点加例子”的模式,即使材料再丰富,逻辑上还是不够周密。现在,试引入“虚拟论敌”,想一想:这个“论敌”会从哪些方面攻击现有的论证呢?“兼听”就一定“明”吗?“三人成虎”“父子骑驴”故事里的主人公恰恰是听得越多越糊涂啊“偏信则暗”

7、能够证明“兼听则明”吗?齐王听了“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声音还不算“兼听”吗?而李世民有时听魏征一个人的就够了。究竟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兼听?为了应对质疑、驳斥攻击、解释反例,写作者就得对“兼听”的内涵作出阐述,对现有的例子进行分析,甚至还要主动对论点的适用范围进行限定。由此,改进论证提纲如下:提出论点:兼听则明阐述论点:“兼”的目的拓宽视野,打开思路“兼”的核心在“多”,更在“异”举例分析:正:“齐王纳谏”等,分析齐王“兼听”的表现,重点突出“刺”“谏”“谤议”反:“晁盖丧命”等,分析不“明”的根本原因是不能“兼听”,尽量排除他因进行限定(同时阐述如何兼听):主动引入反例“父子骑驴

8、”等,指出“听”不能代替“断”进一步分析:“兼听则明”的前提是听者包容与善断“兼听”的原则是独立思考、为我所用以上论证的改进过程还可以继续下去。只要讲逻辑,肯思考,多一个“虚拟论敌”就会少一个真实论敌。常见论证方法概述议论文的写作宗旨,是通过严密的逻辑力量和无可辩驳的论证手段,来证明或反驳某一观点的正确与否。论证方法的适当运用,是写好一篇议论文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议论文教学中,要使学生能掌握议论文的写作要领,成功地写好一篇议论文,先使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论证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等。一、事实论证事实论证,又叫举例论证,是一种从材料到观

9、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使用这种方法,一般是先分论后结论,即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围绕论题逐层运用材料证明论点,最后归纳出结论。这种结构的方法,比较符合人们的思维认识规律。运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证时列举的事实可以有两种形式,即概括总体性事实和枚举个别事实。概括总体性事实的说服力在于事实所体现的普遍性,它是对事实的总体或全局的全面性统计或概括。采用枚举个别事例的论证方式,不要求全面周到,只需枚举几个事例即可。枚举事例要求有一定的典型性,同时也要考虑到经济原则,尽可能不要同类重复。二、道理论证道理论证的目的是要证明论点具有普遍性和规律

10、性。由于论点一般是从具体的材料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其实质是归纳法,而归纳法在很多条件下是很难完全的,因此,有理论加以衡量,就能够保证其可靠性。理论论证的逻辑形式是演绎推理,就是将归纳所得的论点,用人类已知的科学原理去衡量。除了引用普遍性原理和原则外,各门学科的理论也可以作为论据。如物理学理论、文学理论等。理论论证的论据还可以是某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广为流传的谚语、格言和成语等。这也包括有些文章中所谓的“引用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例如谈读书(人教版九上课文)第十段列举“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

11、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思想,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这六门科学知识的作用进行论证,归纳出“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的结论。列举的内容丰富详实,得出的论断令人信服。由于道理论证所引用的材料都是被客观实际所证实的科学结论,或是被人们所公认的道理,具有理论的权威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因而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和说服力。此外,引用论证是道理论证的一种,即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我们要注意区分,切勿混淆。三、对比论证对比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通常将它分为两类:一类是类比法,另一类是对比法。1类比论证。类比论证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

12、似,推论两者在其他属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其逻辑形式为:A具有a、b、c、d的属性,B具有a、b、c的属性,所以,B可能具有d的属性,属于形式逻辑中的归纳推理。类比论证属于偶然性推理,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方式,其结论不一定为真,只有一定程度上的可靠性。在某些情况下,有时无法获得更确切的论据。运用类比论证,有时是有效的。类比法富于启发性,它深入浅出,使读者易于领悟抽象的道理,可使文章简练生动。使用这一方法要注意,类比对象应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属性,要防止出现机械类比的毛病。由于用来类比的前提是特殊的事物,所以类比推理的结论具有或然性,论述复杂问题时只用类比说理就会显得不够真实。类比论

13、证有一定的哲学依据,因为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从思维方式来看,类比论证不拘于事物表面上的差异,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考查,试图在异中求同,是包含了辩证法的因素的,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有其意义,许多类比的结论虽然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假说。但是,作为一种论证方式,由于它是一种或然性推理,其结论不是完全可靠,所以在表述上多用“可能”;另外,即使一个基本正确的类比结论中,也包含着某些谬误。一般来说,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取决于共有属性和推出属性之间的联系。如果共有属性和推出属性之间的联系密切,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大;如果联系程度低,结论的可靠程度就低;如果是无关的,就不能进行类比。运

14、用类比论证需注意以下几点:(1)要使用同类对象进行类比。世界上具有某些相同属性或相似属性的事物是无穷多的,有的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对它们进行类比,就缺乏说服力。(2)避免单独运用类比论证一种论证方式。最好是与其他的论证方式结合使用,使之起一种补充和丰富的作用。(3)要注意结论的可靠程度。除非个别很有把握的情况,否则结论一般只是一种可能性。在表述上要把握住分寸,不可绝对化。2对比论证。对比论证则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方式,它侧重于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对比论证方式的运用范围很广,因为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很多,中与外、古与今、大与小、强与弱等,都适合于进行比较,在比

15、较中分析和阐明了两者的差异可对立之后,是非昭然,自然就能够确立论点了。对比可以是两个对象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对象自身前后不同阶段之间的比较,前者称为横向比较,后者称为纵向比较。运用纵向对比的论证方式,不能停留在形式逻辑的静态判断的层面上,否则,有时会显得说服力不够。运用对比论证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比较的双方要具备可比性;第二,要建立合理的参照系。要进行比较,就必须具有合理的共同参照系,没有共同的参照系,两者就无法进行比较。所谓参照系指的是用来衡量和确定双方优劣长短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必须具有客观性,否则比较的结论不一定可靠。四、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是用比喻作论证,拿比喻者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论

16、题)之理。在比喻论证中,比喻者是一组形象事例,其中包含着一定的关系和道理,被比喻者则是一种抽象的道理。比喻者和被比喻者虽然是两类不同的事物,但在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一般性原理,因此它们之间具有推理关系。比喻论证是以比喻者作论据去论证被比喻者(论题)的论证方式。运用比喻论证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二是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可以把老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不能将他们比喻成能使别人干净起来,可它们自己却像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这样运用比喻法,

17、叫“引喻失义”。三是因为比喻的双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它和例证法、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有的议论文以寓言或者神话作比喻进行论证。因为寓言和神话虽然都属虚构,但它们实质上是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了生活的真理的。引用这些比喻能增强论证的效果。例如可引愚公移山比喻依靠群众、坚持不懈定能取得成功。五、因果论证在自然界和社会中,各种现象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因果联系是现象之间普遍联系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和必然的联系,没有一个现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发的;而当原因和一切必要条件都存在时,结果就必然产生。所

18、谓原因,指的是产生某一现象并先于某一现象的现象;所谓结果,指的是原因发生作用的后果。原因与结果具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但具有时间先后关系的现象并非都是因果关系;除了时间的先后关系之外,因果关系还必须具备一个条件,即结果是由于原因的作用所引起的。在议论文体中,根据客观事物之间都具有这种普遍的和必然的因果联系的规律性,通过提示原因来论证结果,就是因果论证。运用因果论证,不能停在一因一果的层次上,而要善于多角度地分析原因和结果,比如要分析一果多因、一因多果,还要分析同因异果、异因同果以及互为因果。一般来说,在因果论证中要重视以下的因果分析:1分析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有时某种结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这时

19、就必须分析和抓住其中的主要原因,提示引起结果的最本质的最核心的因素来论证论点。主要原因,有时指的是与论点关系最密切的原因,它可能会因不同的议论目的而发生转变。应当根据各种原因与论点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主要原因来论证结果,对其他次要原因,应根据它们所起的作用以及与论点的关系,有所区别地对待,比较重要的次要原因作简要分析,不重要的原因,提示一下即可。这样,论证过程就能有主有次,有面有点,有详有略,既准确又精练。2分析产生的原因。原因有时是多层的,有些现象看起来似乎是发生作用的原因,但在它们的背后,却还有产生它们的原因。对于多重原因的事物,如果只停留在其中的某个层面上,把它当成最终因素,论点就可能不

20、深刻,也难以把问题说透,这样的因果论证,其说服力是有限的。遇到这种情况,应当一层一层地追究下去,不可轻易罢休,要一直到提示出最终极的原因为止。一般来说,越是表层的原因,越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其论证力也就越有限;越深层的原因,就越能说明问题的实质,就越有说服力。3分析异因同果、同因异果和互为因果。这类分析也就是力图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是辩证逻辑的要求。关键是考查和分析不同原因和结果之间有什么联系。异因同果表面上是互不相干的原因,但如果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深入分析下去,却可以发现,在它们的背后存在着某种共同之处,这时就排除了表面现象的迷惑,更加接近了本质。同因异果也是事物之间常见的相互联系。同样的原

21、因,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现象在现实中也是很常见的,同样一项改革措施,对不同条件和状况的人们所造成的结果就大不一样。在运用因果论证时,有时就必须分析同因异果的关系,才能使论点深化和得以确立。互为因果更具有辩证逻辑的特点。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例如,在生态平衡的领域里,就广泛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分析互为因果的关系,不仅要提示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联系,而且必须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因果才会发生互相转化。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它内在的因果关系。提示出这种因果的必然关系也就阐述了道理,明辨了是非。六、引用论证(初中高中语文将其归类到道理论证中)引用名言或引用一些

22、普通人的说法,使其更具有权威性和大众性,使论证有力。七、理论论证(初中语文将其归类到道理论证中)目的是要证明论点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任务1:搜集典型议论性文章,分析其中的逻辑链条。逻辑是议论性文章的重要元素之一。行文的思路,或者说论点被逐步证明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文章内在逻辑链条的推展过程。读者只有梳理出这一过程,才能够真正理解作者的论证。小组合作,先分头搜集典型的议论性文章,再共同剖析文章的论证过程,分清其中包含的逻辑链条,推敲其论证的逻辑性,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议论文写作中学习借鉴。1参照示例中的反驳方式,针对材料中的逻辑错误,作出两种恰当的反驳。示例:问题语段:这支球队的每一名球员都非常优秀,

23、我们可以肯定,这支球队也一定是一支非常优秀的球队。反驳:一支球队能成为优秀球队有多重因素,每一名球员优秀并不等于整个球队就一定优秀。那里摆放着一堆上等的好砖,你能说它就是一座好房子吗?问题语段:小强今天没来上班,想不到他这么自暴自弃,看来他该去看心理医生了。反驳:_ _小强没来上班可能有多种原因,一天不上班不能说明他就是自暴自弃、心理有问题。听说你现在还没谈女朋友,你是不是看破红尘、悲观厌世了?2高考成绩揭晓了,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围绕如何填报志愿展开讨论。甲说:“生物工程类专业将来可能难就业,填报需谨慎。”乙说:“我报的是医学专业,这样就一定能实现我当医生的梦想。”丙说:“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

24、热冷之分,谁知道大学毕业之后哪个会更好?”丁说:“我报的都是财经类专业,竞争激烈,要是没被录取,我就没有前途了。”以上四位同学中有两位同学的推断存在问题,请找到并说明原因。_ _乙虽然报了医学专业,但不一定会被录取,即使乙被录取了,将来也不一定能当医生。丁即使没有被财经类专业录取,也还有其他选择,并非没有前途了。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长期以来,西方流行的观点是“中国文字是埃及传入的”。事实上,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我们通过对比,不难发现,甲骨文有其独特的异彩之处:巴比伦的楔形文字约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埃及的象形文字约产生于5000年前。而随着中国考古的新发现,汉字的起源时间一再

25、被提前。夏朝有没有文字,虽然现在还没有定论,但是许多夏王朝纪年范围内刻画符号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线索,如二里头文化刻画符号、陶寺文化朱书陶文、河南登封王城岗刻画符号等,有的已具有类似文字的性质。因此,我们认为夏朝至少出现了文字的萌芽。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到公元前6世纪随着新巴比伦的灭亡而消失了。埃及的象形文字约到公元前5世纪也消失了,后来的埃及文字没有将其传承下去,以至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长期得不到解读。而甲骨文的境遇却大不相同。古人总结的汉字造字的六种方法,即“六书”理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在甲骨文中都可以找到例证。甲骨文与后世的文字关系十分密切,实为后世方块汉字的鼻祖。(摘编自李雪

26、山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1)下列可以作为论据,有力反驳材料中提到的西方观点的一项是()A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发现了17个距今约8000年的具有文字性质的刻画符号。B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和埃及的象形文字在公元前6世纪和5世纪就绝迹了。C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书、行书、楷书的变化轨迹清晰可见。D晋朝初年汉字传到日本,至今在日本语中常用的汉字仍有1945个。答案:A解析:西方的观点是“中国文字是埃及传入的”,埃及的象形文字约产生于5 000年前,A项,“距今约8 000年”远早于“5 000年前”,用此可以反驳西方的观点。(2)根据材料的相关内容,拟写分论点,证明甲骨文

27、有“独特的异彩之处”。答:_ _甲骨文起源时间早。甲骨文有后人传承,能被人解读。甲骨文和后世的汉字一脉相承。4阅读下面的材料,简要分析其在论证上的特点。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符号,流行语则反映着时代的侧面。近日,经过公开征集、专家评选、媒体投票等环节,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9年十大流行语”,“文明互鉴”“区块链”等热词榜上有名,引发网友广泛关注。“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在语言上不断留下“辙痕”。新表达、新句式、新修辞为开放的语言系统注入生命力,有的甚至沉淀为常用语。但另一方面,有的内涵有限,在网络空间、娱乐文化中热闹一时后,无法逃脱“来也

28、匆匆,去也匆匆”的命运。沉淀与流失,是语言流变的自然过程。流行语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其中既有个人表达,也有宏大叙事。从更大的层面看,正如“区块链”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文明互鉴”向世界宣示交流对话的中国主张,流行语的变化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步伐相伴随。生活中有顺境也有挑战,流行语中也自然存在一些带有情绪的真实表达。2019年评选出的“我太难了”是一些人面对生活压力时的真实感受。但从2016年的“蓝瘦香菇”到“扎心了,老铁”“我太难了”,不少流行语本身带有幽默调侃、自我解压的色彩,也有通过网络社交抱团取暖的含义。正视流行语中折射出的问题与挑战,个人才能在克服困难中成长,社会

29、才能在解决问题中进步,进而激发出更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年度流行语是一个以年为跨度的社会观察哨。换上历史的广角镜头,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时代的变与不变。以科学技术领域为例,从几年前的“互联网”“引力波”,到时下的“5G”“区块链”,日新月异的革新不断拓展着生产生活的疆域。从“两弹一星”“陈氏定理”,到“神舟飞船”“港珠澳大桥”,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新中国70年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流行语持续更新,归根结底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铁人精神”还是“蛮拼的”态度,无论是“个体户”首吃螃蟹还是“创客”掀起创业热潮,拼搏奋斗的精神始终不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不变,这些

30、都将汇聚起推动中国向好发展的磅礴力量。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临近年末,很多机构相继发布了不同版本的年度热词,其选择各有不同。但无论如何,流行语只能投射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并不能代表时代的全部。流行语选择越多样,变化越快速,越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摘编自流行语中的时代活力)答:_答案:以具有辩证关系的三组词引出、总结并强化论点,引导读者辩证地看待流行语现象。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各分论点从“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三个侧面,并列式展开论证,有较强的说服力。论证中综合使用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引用论

31、证、对比论证等。任务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班级辩论赛,在辩论中体会逻辑的力量。5小组一起先确定辩题,然后从逻辑的角度对辩题进行分析,对辩论进行谋划。分析和谋划的思路可以参考下面的示例。示例:假设抽到了辩题“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辨析。(1)观点分析以下哪些是正方观点?哪些是反方观点?哪些都不是?没有温饱免谈道德谈道德的都是温饱之人不温不饱依然谈道德有人处于温饱之中,却不谈道德温饱之人都谈道德(2)概念界定以下对“温饱”概念的界定,哪些对正方有利?哪些对反方有利?温饱是人最基本的衣食需求温饱就是社会上总体无衣食之困温饱就是或温或饱温饱就是既温且饱(3)论证思路以下的论

32、证思路是正方的还是反方的?分析这样设计的理由。人存在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人有理性,理性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谈道德 走向温饱的过程中尤其应该谈道德(4)攻防策略以下哪些属于正方的策略?哪些属于反方的策略?论证不能温饱就难以生存论证从生存到温饱存在过渡地带对方举例时,指出例中的人物并未讲道德,或者指出其已处于温饱状态谈道德的行为尽量宽泛答:_答案:(1)正方观点:没有温饱免谈道德;谈道德的都是温饱之人反方观点:不温不饱依然谈道德;有人处于温饱之中,却不谈道德哪方都不是的观点:温饱之人都谈道德(2)对正方有利:温饱是人最基本的衣食需求;温饱就是既温且饱对反方有利:温饱就是社会上总体无衣

33、食之困;温饱就是或温或饱(3)是反方设计的。理由:“人存在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言外之意是,不论温饱与否都得谈道德。“人有理性,理性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是对正方的“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的直接反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谈道德”反驳了正方的“在温饱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够谈道德”的条件限制。“走向温饱的过程中尤其应该谈道德”,强调了谈道德在“走向温饱的过程中”的重要性,比正方的观点高了一个层次。(4)正方的策略:论证不能温饱就难以生存;论证从生存到温饱存在过渡地带反方的策略:对方举例时,指出例中的人物并未讲道德,或者指出其已处于温饱状态;谈道德的行为尽量宽泛片段欣赏温饱为什么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呢?

34、因为谈道德的方式有很多种,有没有温饱都可以谈道德。小珊迪一文中,在大冬天里赤着脚、穿着单衣卖火柴的珊迪被轧断了双腿,但是他坚持要把4便士还给客人。您可还记得珊迪是如何恳求客人买火柴的吗?“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连温饱都难以为继的小男孩,至死都不放弃对道德的坚守,而正方学习着以道德为基础建立的法律的法学系同学却告诉我们,珊迪没解决温饱的问题,就没有资格谈道德,这样的观点让您学习的法律情何以堪,何以自容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陈光标做慈善是在谈道德,难道在不温不饱的情况下,在狱中写下名篇可爱的中国的方志敏不是在谈道德?难道贫病交加的朱自清拒食美国面粉不是在谈道德

35、?难道靠拾垃圾收养弃婴的老夫妇不是在谈道德?温饱时有时无,谈道德却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中从未间断。正因为如此,我们伟大的中国虽然历经战火与饥荒的洗礼,依然能以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身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综上所述,为了人类社会的稳定,为了光明美好的希望,不论在何种情况下,我们都必须坚定不移地谈道德!任务3:尝试写驳论文。驳论文就是为反驳某种观点而写的议论文。写驳论文,会促使你独立思考、辩证分析,帮助你学会表达合理诉求、参与公共讨论。围绕最近的社会热点问题,搜集、阅读媒体上的评论文章,选择你不认同的一篇,针对其观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驳论文。6阅读下面的材料,针对其中提到的两种说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36、驳论文。网络红人李子柒的美食视频在YouTube上走红。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她摘来制成枇杷酥,还有养蚕、缫丝等,无不带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加之视频中低沉悠扬的中国传统曲风,山居生活的诗意呼之欲出。这让她拥有了几百万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粉丝,收获两千多万的点击量。李子柒在国外社交媒体上的成名引发国内对其是否属于文化传播的讨论。这种讨论涉及文化传播的路径、方式及内容等问题,也涉及我们一直在探讨的如何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问题。在最近的讨论中,有两个说法值得注意:一是说这样的传播过于肤浅简单、深度不够;二是说这样的传播是刻意的扭曲与迎合,过于偏向展现中国的乡土生活,缺乏

37、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因此李子柒的视频算不上是文化传播。佳作展台:文化传播需要更多“李子柒”中国网络红人、美食视频博主李子柒在YouTube上走红,拥有几百万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粉丝,传播度最广的视频能收获两千多万的点击量,其影响力毋庸置疑。有人认为这样的传播过于肤浅简单、深度不够,也有人认为这样的传播过于偏向展现中国的乡土生活,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这两种说法对文化传播的理解都过于狭隘。首先,李子柒的视频无疑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可以让外国人看到中国年轻人生活方式中别有意趣的一面。这种大众文化传播对于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破除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有积极意义,是我们常说的“走

38、出去”的一部分。虽然它看起来可能还不够高端、大气、上档次,但其亲和力与生动性足以让外国人看到一个有趣可爱的“活的中国”,这本身就是文化传播的应有之义。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大众文化传播极为重要,因为大众文化更能够为一般人所理解,更能够让人们通过直观、生动的方式了解文化的魅力。其次,李子柒的视频以中国传统乡村生活及其独特的物产为中心,通过生动丰富、具有现场感的介绍,让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有了具体可感、生动鲜活的认知,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跨越文化障碍,正确看待中国文化,也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一种在新媒体平台上“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传播所具有的正面效果。李子柒的视频当然不可能实现全面、整体地反映中国形象

39、的愿景,但这个愿景的实现需要的就是许许多多不同的片断所形成的生动鲜活的立体形象,没有许许多多不全面、不整体的传播,就不可能构成真正的传播丰富性和完整性。最后,文化传播还要了解受众需求。传播往往不能只考虑“我有什么”,还要考虑“他对什么感兴趣”。文化传播既要以“我”为主,也要对受众有深入的了解。如果只是把“我的内容”做简单的单向传播,往往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李子柒的视频所展现的是中国人真实存在的生活场景,能够吸引对这样的文化和生活状态缺少了解的人们的强烈兴趣,这显然不是刻意的扭曲与迎合,也没有流于粗俗和低级,而是注重传播题材的吸引力,这也说明选择合适的素材是传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李子柒走红是文化传播规律和特征的具体展现。它是一个相当成功的文化传播的例子。我们要避免大众文化传播产生消极的效果,但我们更需要有越来越多的“李子柒”,让他们用自己的能力生动鲜活地创造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文化传播不是一厢情愿的事,它需要更多的路径、方式和内容。名师赏评文章开篇肯定网络红人李子柒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随后列出两种荒谬的论点,并用“过于狭隘”对此加以否定。在下文具体的驳斥过程中,作者针对错误观点采用并列式结构展开论证,有的放矢,驳斥有力。结尾总结全文,认为李子柒走红是“一个相当成功的文化传播的例子”,并呼吁“我们更需要有越来越多的李子柒”,呼应了标题,深化了论证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ppt课件54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