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四)ppt课件100张-(部)统编版《高中英语》必修下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5235967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PPTX 页数:100 大小:76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复习(四)ppt课件100张-(部)统编版《高中英语》必修下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期末复习(四)ppt课件100张-(部)统编版《高中英语》必修下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期末复习(四)ppt课件100张-(部)统编版《高中英语》必修下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期末复习(四)ppt课件100张-(部)统编版《高中英语》必修下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期末复习(四)ppt课件100张-(部)统编版《高中英语》必修下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期末复习(四)红楼梦一、背景知识红楼梦是一部长篇小说,写成于清中期,红楼梦书内提及的书名还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之前,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此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而成为通行的书名。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在现代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红楼梦的作者是谁长久以来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认同是中国清代的曹雪芹。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使用的写作方法是“真事隐,假语存”,脂砚斋的批语是:文笔细如牛毛。伏笔千里。在红楼梦中,贾家的原型是曹家。贾母

2、的原型是康熙朝苏州织造李煦的妹妹。贾代善原型是曹寅。二、作者简介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在康熙在位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

3、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三、主要内容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同时,通过对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描绘,牵涉到封建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妇女、道德、婚姻等方面的问题,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世态,暴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了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红楼梦塑造了贾

4、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批生动的人物形象。宝玉始终站在封建主义精神道德之外,他视仕途为禄蠹,以应酬文字为沽名钓誉之工具,视读圣贤为畏途,既具有浓厚的贵公子的纨绔习气,又具有反封建的叛逆性。他尊重女性,尊重个性,追寻自由,是一位贵族家庭乃至封建制度的叛逆典型。黛玉是一位冰清玉洁、孤高自傲、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她视爱情如同她的生命,但她的爱情却因不容于贵族家庭而被摧毁。宝钗是一位遵奉妇道、恪守妇规的封建淑女,她同样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红楼梦突破了传统的取材和构思方式,将社会高度浓缩于家庭范围内作整体展现,贾府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的缩影。红楼梦写人的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所描写的人物皆栩棚如生,个性

5、鲜明,具有多重性格,打破了以往小说写人类型化的特征,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有: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以精雕细刻的工夫,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注意人物的个性化,心理描写具体而简洁;把人物放在特定的艺术气氛里,烘托人物的内心情绪。红楼梦吸取了中国古典文学语言的营养,又提炼了大众语言,熔铸成准确、精炼、纯净、传神、典雅的语言。红楼梦表面看来都是些平常的生活琐事,但能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反映生活的本质,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红楼梦问世后,以其深刻的思想意蕴与精湛的艺术魅力,震撼着一代代读者的心灵,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巨大的影响,在学术研究领域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红学”。在经历了两百多年风风雨雨之后,“红学”

6、不但没有衰微,反而更为兴盛,这足以说明红楼梦所具备的艺术价值。四、贾府人物关系五、主要人物分析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的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小说充分描写了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具体境遇的各方面特点,深刻揭示了他性格形成的主客观原因。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使他因自己身为男子而感到终身遗憾;另一方面,少女们的纯洁美好又使他觉得只有和她们在一起才称心惬意。他很少接触做官的父亲,畏之如虎,敬而远之。家长从小把他交给一群奶娘和丫鬟。那些围绕着他,各以一颗纯真的心对

7、待他的丫鬟,才是他的启蒙老师。丫鬟们的深挚纯洁、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她们由于社会地位所遭到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贾宝玉在这样的环境里,逐渐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爱憎倾向。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的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之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贾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现在爱情婚姻方面。封建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取决于家庭的利益。可是贾宝玉一心追求真挚的思想情谊,毫不顾忌家族的利益。他爱林黛玉,因为林黛玉的身世处境和内心品格突出集中地包蕴了生活环境里所有女孩子一切使他感动、使他亲爱的客观与主观的特征。

8、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并不是一开始就定型了的,作品着力描写了他性格发展成长的历史。他生活在罪恶腐败的贵族环境里,不可避免地沾染着一些贵族公子的恶劣习气和腐朽观念,这些坏的东西和他性格中好的倾向并存着。林黛玉: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是可望不可及,似乎也是一种姻缘,不想命运如此作弄,其特点可概括为“凄美”二字。“凄”则主要表现在林黛玉的“身世凄凉、纤弱多病”,“美”则表现在“外在、内涵、艺术”这几个方面。两者相加就构成了林黛玉“凄美”的悲剧形象。林黛玉是敏感而善良的,她寄人篱下的处境让她总是小心翼翼地为人处事,“生怕被人看轻了去”的心态;另一方面,一个兰心慧质的女孩儿的小心眼儿更可以为她增添些“灵慧与可爱”

9、。在黛玉的善良方面,我们又可以从她与宝钗相处的文字里边看得出来,另外,我们还可以从她教香菱作诗“诲人不倦”以及她的葬花之举等事可以看出她内心的善良。事实证明,越到后来“大得下人之心”的不是常“施下人以小恩”的宝钗,而是“以诚相待,啥也不瞒人”的黛玉,其出自本性的善良与坦诚也由此可见一斑。薛宝钗: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表面上看似乎是当时正统淑女的典范,但实际上她骨子里却颇有愤世嫉俗的性格因子,她对当时的社会抱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她挂有一把

10、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王熙凤:作者用了极浓的笔调写王熙凤的出场,她满身锦绣,珠光宝气。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当权派。她主持荣国府,协理宁国府,而且交通官府,为所欲为。她是个政治性很强的人物,不是普通的贵族家庭的管家婆。她的显著特点就是“弄权”,一手抓权,一手抓钱,十足表现出剥削阶级的权欲和贪欲。王熙凤不仅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了一个阶级。“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不光

11、是王熙凤的个人命运,也是垂死的封建阶级和他们所代表的反动社会制度彻底崩溃的形象写照。“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两句道出了正在走向没落的一切反动阶级的共同规律。王熙凤是四大家族中首屈一指的“末世之才”,在短暂的几年掌权中,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制造了许多罪恶,直接死在她手里的就有好几条人命。但这一切只不过为她自己的最后垮台准备了条件。六、结构总体特点多线交叉,网状平展。“注此写彼,手挥目送”,一事多义,转换自然。小矛盾凝聚大矛盾,小事件积累大事件,波澜起伏,连环勾牵。全书情节以甄士隐、贾雨村起结,首尾贯通;贾府兴衰以刘姥姥三进府串联,匠心独用。七、对红楼梦的评价1.红楼梦是

12、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2.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3.“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它包罗万象,它的故事内容沙及到了多种知识领域:文学艺术、诗词歌赋、园林建筑、纺织刺绣、中医药膳、烹饪美食、戏曲说唱、民情民俗、佛学道教无所不有。八、红楼梦的诗词曲赋1.红楼梦是一部小说,但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一首诗,这不单单因为红楼梦的作品当中,有大量的诗词曲赋和韵文,更主要的在于小说的整个氛围是诗意的和诗化的。2.红楼梦里面的诗词曲赋有四个特点:第一,个性化,即茅盾先生所说的“按头制帽”;第二,情节化,它不是游离的,而是跟情节结合在一起;第三,借题发挥,最为典型的,如

13、芙蓉女儿诔;第四,暗示未来,即具有谶语性质,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判词和曲。八、红楼梦的诗词曲赋3.香菱跟林黛玉学诗是小说中的典型情节。香菱在大观园里的地位低于小姐而高于丫头,她渴望充实的精神生活。香菱不畏艰难,日夜苦吟,并在林黛玉、薛宝钗的点拨下,终于进入了诗歌的殿堂。香菱学诗一共三首,即吟月三首,这三首诗就体现了她不断成熟的一个过程。九、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最优秀的十二位女儿。金陵是一个省,也是剧情的核心发生地,钗指女儿,太虚幻境薄命司以十二为一组将贾府上、中、下三等女子编成正、副、又副三册。警幻仙子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副、又副)下橱则又次之。第五

14、回完整出示了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十二位正册女性名单。作为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一部以歌颂女儿美和伤悼女儿悲剧为最高主题的小说作品,红楼梦塑造的金陵十二钗成为经典艺术群像,在世界文学史上站成一道靓丽风景,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十、经典十、经典名句名句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2.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3.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4.百足之虫,死而不僵。5.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6.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7.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8.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9.一朝春尽

15、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10.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11.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12.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13.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看不完春柳春花满花楼。14.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15.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学写综述学写综述撰写综述的要求综述就是作者针对某一问题或专题,通过搜集大量相关资料,在仔细阅读并深入理解和消化实质内容的基础上,去粗取精,把能代表该问题的研究成果等进行系统的汇总、整理,并据此进行系统的分析、论证和推论,得出作者自己的判断或结论,这样的过程就是综述。一、综述要求全面地反映情况撰写者必须对所写主题的基础知识、历史与发展过程、最新进

16、展全面了解,或者作者本身也从事该主题的研究工作,是该主题的“专家”,否则容易出大错、闹笑话。撰写综述时,搜集的文献资料要尽可能齐全,切忌随便收集一些文献就动手撰写,更忌讳阅读了几篇相关资料,便拼凑成一篇所谓的综述。二、综述力求准确和客观在对他人的观点和看法进行概述时,要注意梳理内容,概括其主旨,不可偷工减料,更不能以偏概全。综述所有引述的材料,均需注明出处。对于综述材料,要力求客观,不要凭个人的喜好任意取舍。三、综述要有严格的思路对于综述来说,结构清晰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可按“总分总”结构组文,中间部分是综述的重中之重,可概述活动的经过,或总结关于某个问题的研究成果。四、综述的语言往往要求简

17、洁综述的语言能说明问题就可以,没有必要渲染。在具体的写作中,也可以用图、数字等各种形式。课堂小测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是红楼梦中薛宝钗题咏柳絮的诗句。同样的情境和期待也颇适合于放风筝。当然,风筝最终能否高飞入天,。首先在风筝的形制上。如风筝有软翅硬翅之分,硬翅容易飞高,软翅不兜风,飞不高。因风筝材质、形状的区别,制作要诀不尽相同。,放风筝同样需要技巧,要审风度时,适时地放手、抖线等。,风筝高飞还依赖于风力、风向等因素,适度的风才能将风筝送上青云。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做风筝是一门技术除了个人

18、能力外2.下列对这小说红楼梦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宝玉见到黛玉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就问“下雪了么”,一方面说明每逢下雪时黛玉的穿着,一方面又表明平日宝玉对黛玉的关注和细心。B.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往往富有潜台词,如黛玉“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中,“他”表面指紫鹃,实际指宝钗;“你”表面指雪雁,实际指宝玉。C.“黛玉磕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一句属动作和神态描写,一个“笑”字写出了黛玉对众人劝宝玉不要喝冷酒时表现的冷眼旁观,表现出她的嫉妒心理。D.节选的这一部分文字,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手法,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通过各自的语言便能凸显出来,如

19、从宝钗劝宝玉、说黛玉的话中可见其明理和圆通。C项,黛玉笑的只是宝钗的劝说和宝玉的听话。3.在宝玉喝酒这件事中,林黛玉开始没有像众人一样劝阻,而后又干脆极力怂恿,这里表现了林黛玉的什么性格?请谈谈你的看法。林黛玉见宝玉和宝钗在一起玩乐,怀疑二人过于亲密,因而心生醋意,所以说这样的话讽刺二人。15.1 谏太宗十思疏一、文章中使用的论证方法1.正反对比论证。对同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剖析,使说理更加透彻。例如第1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而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2.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是议论文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担揭示正意。二、“十思”的现实意义唐太宗曾说:

20、“朕每临朝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他常以隋代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制利欲,分明赏罚,善于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社会日渐安定。在此情况下,唐太宗渐渐放松了警惕,大兴土木,多次巡游、打猎。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眼光发现了唐太宗“忘本”和“忘危”的根本问题,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十思”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有借鉴意义。三、写作特点1.骈散结合,华美流畅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写。这篇奏疏虽然也用了许多骈偶句式,却突破了骈体的束缚,骈散语句交替运用,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2.正反论述,务尽其旨全文以论述为主,对同一个问题,作者往往从

21、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这样,说理更加透 彻。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再从反面阐述不这样做的危害;第二段关于”殷忧“”竭诚“与”得志“”傲物“的反复论述,第三段贯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对举,都体现了这一特点。三、写作特点3.比喻排比,生动有力文章以浅显的比喻衬出中心论题,比喻作为一种推理手段,起到了生动、直观的效果;全文的论述多用排比句式,铺排罗列,勾连而下,气势不凡,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四、文体知识疏:封建时代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五、文言知识通假字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无”通“毋”,不要。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古今异义求木之

22、长者,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心:古义,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今义:认为。词类活用名词用作状语貌恭而不心服 貌:表面上。心:在内心。名词作动词江海下百川 下:居于之下。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君:做君主,统治。形容词用作名词人君当神器之重 重:重任、重权。居域中之大 大:重位。惧谗邪 邪:邪恶的小人。择善而从之 善:好的意见。则思正身以黜恶 恶:奸恶的小人。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能:有才能的人。善:好的意

23、见。居安思危 安:安全的环境。危:危险的可能。形容词用作动词智者尽其谋 尽:用尽。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远:远长。塞源而欲流长者 长:远长。能克终者盖寡 终:坚持到底。形容词使动用法必固其根本 固:使牢固。知止以安人 安:使安宁。正身以黜恶 正:使端正。动词用作名词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可欲:指看见想要的东西形容词意动用法乐盘游,则三思以为度 乐:以为乐,喜欢。忧懈怠,则慎思而敬终 忧:以为忧,担心。重要虚词之:臣闻求木之长者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结构助词,的。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以: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来,表目的的连词虽董之以严刑

24、。介词,用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来,表目的的连词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而: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子产而死,谁气嗣之:连词,表假设。重点实词盖: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虽: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虽然。虽董之以严刑:即使。诚:必竭诚以待下:诚心。诚能见可欲:如果。下: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地位低下的人。当: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人君当神器之重

25、:掌握,主持。安步当dn车:当作。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安定。燕雀安知鸿之志哉:怎么。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享受。不念居安思危:安全的环境。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信:信者效其忠:诚实。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忌不自信:相信。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不求闻达与诸侯:追求。府史闻此变,因求假暂归:请求。治: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哉: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哉。表反问语气,呢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表反问语气,吗燕雀安知鸿鹄之

26、志哉。表反问语气,呢所: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所”加动词的固定结构。山峦为晴雪所洗。表被动。克:能克终者盖寡:能够。然操虽能克绍:战胜。公乃与克日会战:约定。克己复礼为仁:约束。终:终苟免而不怀仁:最终。能克终者盖寡:坚持到底。句法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介宾短语后置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省略句3.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岂乎”是固定句式,一般译为“难道吗?4.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判断句成语居安思危 载舟覆舟 择善而从 善始善终 垂拱而治 戒奢以俭15.2 答司马谏议书一、文体知识“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书信。二、文言知识通假字1.不复一一自辨(辨通“辩”,辩解

27、)2.于反复不宜卤莽(卤通“鲁”,粗鲁)3.故今具道所以(具通“俱”,详细)古今异义1.故略上报古义:写回信。今义:向上级汇报2.于反复不宜卤莽 古义:书信往来。今义:多次重复3.则众同为而不汹汹然 古义:大吵大闹。今义:形容声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4.故今具道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连词,表结果,所以5.今君实所以见教者古义:用来的。今义:连词,表结果,所以6.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古义:谦词,用于自称。今义:指小或少7.以致天下怨谤也古义:因而招致。今义:连词表结果。以致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1.以膏泽斯民膏泽:名词作动词,施加恩惠2.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事:做文言句式1.判断句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28、“也”表判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加粗的“为”译为“是”表判断)胥怨者民也(者,也表判断)2.状语后置句(1)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于朝廷”作状语后置)(2)受命于人主(“于人主”作状语后置)3.宾语前置句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何为应为“为何”)4.定语后置句至于怨诽之多(“多”作定语后置)见:冀君实或见恕也(第一人称代词,我)见渔人,乃大惊(动词,看见)于是人朝见威王(动词,拜见)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动词,召见)众人皆解面我独醒,是以见放(介词,表被动,译为“被”)风吹草低见牛羊(见通“现”出现)修: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动词,修改)乃重修岳阳

29、楼(动词,修建)诌忌修八尺有余(形容词,长)是以圣人不期修古(韩非子)(动词,学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魏公子列传)(动词,修养)重点字词以:以致天下怨谤也(连词,表结果,译为“因而”)以授之于有司(连词,表目的,译为“来,以便”)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介词,把)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介词,表原因,因为)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动词,认为)为:不为侵官(判断动词,是)为天下理财(介词,替,给)同俗自媚于众为善(动词,当作)未能助上大有为(名词,作为)守前所为而已(动词,做)邯郸为郡(动词,变成)重点字词重点文言语句翻译1.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译文:至于(社会上对我的)那么多怨恨和诽谤,

30、我本来早就知道它会这样的。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译文: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所做的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3.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译文:没有机会(与您)见面,我内心不胜仰慕到极点。4.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译文: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16.1 阿房宫赋一、关于“赋”“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中间的一种体裁。它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起来,到汉代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赋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时注重铺陈和夸张

31、;结尾多发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多个阶段。本文属于文赋。二、文言知识词类活用六王毕,四海一(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一,数词作动词,统一)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骊山,从骊山,名作状)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云,名词作动词,出现了云;龙,名词作动词,出现了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虹,名词作动词,出现了彩虹)辞楼下殿(下,名作动,走下)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坐辇车)朝歌夜弦(歌、弦,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谁得而族灭(族,使.灭族,名作动,使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把鼎

32、,把玉,把金子,把珍珠当作。名词作状语。)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廊腰缦回(腰名词作状语,像腰带一样)蜂房水涡(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族秦者秦也(族,名词作动词,灭族)蜀山兀(兀,形容词作动词,山高而秃,指山上的树木被砍伐光了)日益骄固(日,名词作状语,天天地)秦人不暇自哀(哀,为动用法,为哀叹)奈何取之尽锱铢(尽,使动用法,使尽)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炬。放火 焦土,名词作动词,变成焦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极,副词作动词,极尽)燕赵之收藏(收藏,动词作名词,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特殊句式1.判断句(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一

33、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2.被动句(1)输来其间(2)函谷举3、倒装句(1)宾语前置秦人不暇自哀(2)定语后置有不见者,三十六年钉头磷磷瓦缝参差管弦呕哑(3)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4、省略句(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2)剽掠其人(3)可怜焦土(4)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古今异义1.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

34、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2.明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3.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4.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5.可怜 古:可惜;今:怜悯,同情。6.隔离 古:遮断,遮蔽 今: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7.直走 古:趋向 今:行走。8.气候 古: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 今: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一词多义一:1.六王毕,四海一(统一)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3.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4.而或长烟一空(全都)5.用心一也(专一)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7.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座)

35、8.一肌一容(每一)9.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爱: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惜)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4.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取: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3.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4.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族: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而:1.骊山北构而西折(表顺承)2.不敢言而敢怒(表转折,却)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表转折,却)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句读的。)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

36、并且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焉: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盘旋着,屈曲着,像蜂房水涡。用于形容词后,相当于然:的样子。)2.或师焉,或不焉(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助词。)3.且焉置土石(何况往哪里放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4.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用灭亡郑国来增强邻国的力量呢?怎么。疑问副词。)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堆积土成为山,风雨在那里兴起了。于之。兼词。)6.于是余有叹焉(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夫:1.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唉,假使六国各自爱护他们的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拒秦国。)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语气

37、助词。大国,难以测量啊,害怕有埋伏啊。)3.予观夫巴陵胜状(我看那巴陵的美景。)16.2 16.2 六六国论国论一、苏洵与“三苏”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据说苏洵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其擅长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证有力,语言犀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主要作品有几策两篇、权书十篇、衡论十篇。三苏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

38、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二、论证方法1.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证明所要论证的观点。本文多处使用正反对比论证,如“得”与“失”,“有限”与“无厌”,“赂秦”与“并力西向”的对比等,通过对比,突出地表现了“弊在赂秦”这一中心论点的深刻性,使得观点鲜明,论证有力。2.举例论证。如“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这样举出具体史

39、实,充分论证了“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的道理,从而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分论点,用铁的事实说话,使论证更有说服力。3.引用论证。如“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作者用这一形象的比喻,雄辩地证明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这一分论点。三、文言知识词语解释(1)率赂秦耶:都,皆。(2)固不在战矣:本来。(3)思厥先祖父:其。(4)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这样,那么。(5)终继五国迁灭:灭亡。(6)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数,运数。理,理数。皆指命运。(7)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劫,胁迫、挟持。(8)是又在六国下矣:在六国之后。古今异义(1)思厥先祖父古义:祖辈

40、与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2)可谓智力孤危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3)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旧事,成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4)至于颠覆古义: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以至于”。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名词用作动词a.以地事秦:侍奉b.义不赂秦:坚守大义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遇名词作状语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日,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2)动

41、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李牧连却之:使退却(3)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用作动词不能独完:保全始速祸焉:招致如何论证一、如何确立论点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论点的正确、恰当与否,直接关系一篇文章的成败。那么,如何确立一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呢?1根据题目来确定中心论点(1)化大为小,挖掘深层含义。现在的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其外延都很广。写作时要懂得化大为小,选择其中一个部分、一个点来切入,而不是泛泛而谈。有的题目表面看似简单易懂,但往往含有深刻的哲理,作文不能只停留在文字表面,必须要挖掘其深意,这样的论点才会有厚重感。(2)抓住题眼,把握立意重心。一般来说,偏正结构的命题,重心在修饰语而不是

42、中心语,因为修饰语最能体现题目对作文的限制;主谓短语的重心在主语,因为谓语所涉及的动作、问题都由主语限制。(3)分析关系,提出论点。有些作文的题目,两种或多种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对于这类作文题目,首先要认真审读,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在确立中心论点时,顾及两种或多种,不可偏废其中一种,思维也不能片面或者走极端。这样的题目,需要我们具备较为成熟的辩证思维能力,否则难以做到立意公允,思维缜密。2根据材料来确定中心论点(1)吃透材料抓核心。细致、全面地了解材料,要一字一句地读,做到心中有底。审题时应从材料整体出发,领会材料主旨,并据此立意。注意材料的整体内涵,切勿肢解割裂,根据只言片语立意而

43、导致偏题甚至离题。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作文题目所供材料往往内涵比较丰富,而且,对材料的处理,既可以统观材料整体,依据主旨立意,也可以在统筹全局的前提下,选取最关键或最出彩的部分,提炼观点。(2)善于抓住关键词。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可以把它作为审题立意的突破口,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而关键词的位置不确定,有的在材料的领起性语句中,有的在总结性语句中,有的在人物对话中。最终能否准确地找出来,这就要看我们是否具备一定的领悟与感受能力了。(3)善于分析原因。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凡事必有因,有因也会有果。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

44、的立意,确立合适的中心论点。(4)辩证构思不偏废。有不少文题表现的是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本来,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辩证地看待与分析这些关系,在确立中心论点时,更能体现考生思想的成熟与深刻。二、如何运用论据1论据要有针对性论据的针对性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论据和论点之间应该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必须根据证明论点的需要选择有力的论据。二是选用论据要看对象,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选用他们所熟悉、所了解的事例作论据,做到有的放矢。2选择论据要确凿确凿其实就是真实,即要求所选

45、取的论据要真实可信,而不能有半分虚假。这是论据的最基本要求。这就要选取生活中发生、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事件、现象或确凿可信的理论依据。3选择论据要典型所谓典型,即要求所选的论据具有代表性,而不是单纯的个别事例。典型材料是既有共性又有鲜明个性的事例或理论,能够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有力地表现主题。4选择论据要充分论据要充分,简单地说,就是论据要能证明论点的各个方面,使论点从各个角度推敲都能成立。事物的呈现方式是多方面的,事理的阐述也有很多的角度。论据充分的前提是对所要确立的论点要有全面的思考。5选择论据要精练议论文的语言要求准确、严密、生动,也需要简洁明快。此外,一要注意事例的叙述要详略

46、得当,二要有适当的分析。6选择论据要新颖所谓新颖,就是新鲜别致,即要求所选材料应尽量新鲜或角度独特,能够使读者耳目一新,获得全新的体验与感受,而不要人云亦云,拾人牙慧。三、如何进行论证议论文可分为立论、驳论、立驳相结合三种方式。立论重在证明自己的观点,它采用的论证方式通常有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类比法、比喻法、因果分析等方法。驳论重在反驳对方论点,它的论证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过程的荒谬等方法。立驳结合的议论文,可先破后立,也可先立后破,在批驳对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然后再用论据证明自己的论点。其论证方法可综合立论和驳论的论证方法来使用。1例证法列出观点后举出具体实例证明观点的

47、论证方法,例证法在议论文中用得最多最广。它也是卓有成效的一种推理方法。因为任何观点都不能孤立存在,而事实胜于雄辩,最具说服力,所以例证法是一般议论文都要用到的。2因果法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的论证方法。也称为因果分析。事物都有自己的原因和结果,从结果来找原因,或从原因推导结果,就是找出事物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和规律,这就起到了证明论点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的作用。3引证法引用经典作家的言论、科学原理、尽人皆知的常理等作为论据来直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引用的东西,用来作为讲道理的依据。由于引用的是大家公认的思考结晶,因此有较强的说服力。4对比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

48、服力的论证方法。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而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也称比较法。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强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会更加稳固。课堂小测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长:生长。B.必固其根本 固:使稳固。C.重念蒙君实视遇厚视遇:看待,对待。D.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强:加强。D D选D。D项,强,勉强。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B.必固其根本C.则思知止以安人D.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A A选A。A项中“

49、乐”为意动用法,“以为乐”。其他三项中加点词均为使动用法。3.下面对答司马谏议书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在本文中,司马光认为天下“怨谤”、众“汹汹然”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谏”造成的。B.王安石从历史的角度说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因此“天下怨谤”不足为奇。C.本文通过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几个方面的辩驳,批驳了保守派的不恤国事、墨守成规的状况,表明自己的坚决态度。D.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言语委婉有致;接着进行合情合理地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最后表明态度,不失赠答之礼。B B选B。B项,分析有误。从现实和历史两个方面说明。4.对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王毕,四海一毕:完结。B.剽掠其人,倚叠如山剽:抢劫、掠夺。C.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互:交互、相继。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使快速。D D选D。速,招致。5.下列句子,句式与“多于南亩之农夫”相同是一项是()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B.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C.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D.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B B选B。“多于南亩之农夫”与B项都是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都是判断句。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期末复习(四)ppt课件100张-(部)统编版《高中英语》必修下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