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名称反比例课时1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变化的量”、“正比例”等比例知识的深化,反比例关系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数量关系。因此,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创设两个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相互关联的量,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的量以及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对比例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教学时应依据教材特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感知、交流、比较、归纳等教学活动,探究新知,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
2、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四、教学重难点 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铺垫孕伏:1、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2、下面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为什么? (1)时间一定,行驶的速度和路程。 (2)数量一定,单价和总价。3、说一说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回答
3、后老师板书)在什么条件下,其中两种量成正比例?二、引入新课。1、初步感知理解两个变化关系的不同。(出示情境图1) 用x.y表示长方形相邻两边的边长。表1是面积24的长方形相邻两边的变化关系,表2是周长24m的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的变化关系。2、进一步理解两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出示情景图2)3、探索并理解反比例的意义。三、模仿应用,解决问题。1、教师提问,指名回答。2、出示练习。3、学生回答后,板书两个互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条件。1、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2、 引导学生说出表1和表2中,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否相同。1、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2、 表中哪个量没变?哪两种量是变化的,有什么
4、规律?1、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情景1和情景2的共同点,比较概括反比例的概念。2、 归纳总结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方法。3、 出示课件,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学生讨论。2、学生分组回答。3、学生诵读两个互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条件。1、学生填写表格。2、说说发现什么?表1;相邻两边的积都是24,积一定,两个乘数的关系。表2:相邻两边的和相等,和一定,两个加数的关系。1、让学生观察、讨论。2、学生回答:路程没变。时间随速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且速度时间=路程(一定)。1、学生合作交流比较情景1和情景2,讨论互相说说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的特征。2、学生归纳概括反比例的概念。3、学生讨论,指名回答,集体更正。七、板书设计 反比例Xy=k(一定) 八、小结 这节课你们又有了什么新的收获?把你们的收获告诉大家。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反比例的例子,请同学们在生活中用心观察。九、教学评价与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是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给学生广泛参与的机会和发展的余地。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经过学生自己合作交流、讨论,再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爱学、乐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