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课 卖油翁跟踪学习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词语并品味关键词,特别是反复之处、特别之处的语言;2.感受通过对比塑造人物的方法并概括人物形象特点;3.理解并概括主题(熟能生巧;中国人对“道”的追求)。训练积累(15分钟小练)【基础存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自矜()家圃()睨之()发矢()忿然()酌油()2.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亦以此自矜(自夸)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解释)C.但微颔之(点头)D.康肃忿然曰(气愤的样子)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12月24日,老挝发生6.0级地震,云南广西等地震感强烈明显。(删掉“强烈”或“明显”)B.通过广大党员努
2、力学习党史,使学习成果转化为了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删掉“通过”或“使”)C.前日,三个学校的领导共同做出决定,将对违反校纪的同学做出严肃处理。(把“三个”和“学校的”互换位置)D.该读书活动已连续举办10年,旨在为各民族学生交流、成长搭成平台。(将“搭成”改为“建成”)4.(1)下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一首古诗,请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 (2)从题材看,下面的诗歌和左面图片中的古诗相同的一项是()A.竹里馆(王维)B.春夜洛城闻笛(李白)C.观沧海(曹操)D.晚春(韩愈)【课内精读】阅读卖油翁,完成下面各题。5.从“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简析陈尧咨这一人物形象。 6.本文为什
3、么要详写卖油翁倒油的过程? 7.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睨之久而不去。 (2)康肃笑而遣之。 8.课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主要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跟踪迁移【拓展阅读】梵天寺木塔沈括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定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服其精练。(节选自梦溪笔谈)【注释】钱氏:指五代割据江浙的吴国的吴越王及其子孙。两浙
4、:宋时路名,浙 东、浙西的合称,相当于今浙江省及江苏省的长江以南部分。钱帅:即钱俶(929-988),钱镠的孙子,后归顺北宋,封吴越国王及天下兵马大元帅。喻皓:也作预皓,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钱氏据两浙时据:(2)患其塔动患: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定不动矣。 11.喻皓使用什么方法,帮助匠师解决了怎样的问题? 卖油翁同步练习【基础存盘】1.jnpnshfnzhu2.B(释:放下)3.D(将“搭成”改为“搭建”)4.(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2)B(都是思乡诗)【课内精读】5.陈
5、尧咨连续发问,盛气凌人,表明对卖油翁态度的不满,言语中不乏质问之意。陈尧咨的“自矜”之态跃然纸上。6.因为详写倒油过程,能够突出卖油翁倒油水平之高,突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7.(1)“睨”斜着眼睛看,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技不是很在意。(2)既表现出陈尧咨对卖油翁酌油技术的赞许,又体现出他的尴尬。8.对话描写。主要阐明的道理:熟能生巧,即使技高也不能骄傲自满。【拓展阅读】9.(1)统治(2)担心,担忧10.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11.喻皓采用“布板”“实钉”的方法,解决了塔身不稳定的问题。参考译文: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