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 36 讲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时间: 25 分钟 满分: 60 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 ) 1. (2018 豫西南示范校联考 )1956 年春,苏共中央决定对农业劳动组合章程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改和补充,在集体农庄改行按月预付一部分现金报酬,并按不同标准付给超额完成计划附加报酬的制度。上述措施旨在 导学号 99522845 ( D ) A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B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C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D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解析 “ 在集体农庄改行按月预付一部分现金报酬 ” 没有改变农庄的经营方式,故 A项错误;
2、 “ 集体农庄 ” 本身就是集体化的方式,故 B 项错误; “ 在集体农庄改行按月预付一部分现金报酬 ” 只不过在收入分配方式上更加灵活而已,没有改变国家的经济体制,故 C项错误; “ 按月预付一部分现金报酬,并按不同标准付给超额完成计划附加报酬的制度 ” 可以使农民的收入有所增加,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故 D 项正确。 2. (2018 江西阶段性检测 ) 有研究者指出,赫鲁晓夫 “ 肯定没有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为了巩固他自己的权力以及 实施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 ” 该观点意在说明赫鲁晓夫导学号 99522846 (
3、 C ) A建立了新的官僚政治体制 B加强苏联政治经济的集权 C不自觉地延续斯大林模式 D改革使苏联经济失去活力 解析 材料主旨阐述赫鲁晓夫与斯大林模式的关系,故 A 项错误;材料突出为了加强苏联政治经济的集权,所采用的手段,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 “ 肯定没有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 ? 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 ” ,表明赫鲁 晓夫并未打算扫除斯大林模式,反而充分利用了斯大林模式,故 C 项正确;材料涉及赫鲁晓夫改革的手段,未体现改革结果,故 D 项错误。 3. (2018 河南名校联盟段考 ) 赫鲁晓夫提出 “ 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 ” 的口号,
4、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代之以 “ 发达社会主义 ” 的提法, 1967 年宣称苏联已建成 “ 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 。这两个口号都 导学号 99522847 ( D ) A具有开创性、探索性、创新性的特征 B与美苏争霸中苏联居于优势密切相关 C是 “ 加速发展战略 ” 在改革中的运用 D体现了苏联领导人对国情的片 面认识 解析 建设社会主义的口号在此之前已经提出,因此不具有开创性,故 A 项错误;赫【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鲁晓夫时期美苏争霸苏联处于守势,故 B 项错误; “ 加速发展战略 ” 是在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提出的,故 C 项错误;材料中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口号说明当时对苏联高度集中
5、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认识不充分,故 D 项正确。 4. (2018 河北沧州质监 )赫鲁晓夫在苏共 “ 二十大 ” 上提出 “ 和平共处、和平过渡、和平竞赛 ” 的外交路线,之后,推动戴维营美苏首脑会晤,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特别是在裁军谈判和禁止核试验领域,同美英签订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 约。这导学号 99522848 ( A ) A反映了苏联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 B适应了 “ 加速发展战略 ” 的需要 C推动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D使美苏关系发生根本性的转折 解析 根据材料 “ 和平共处、和平过渡、和平竞赛 ” 、 “ 推动戴维营美苏首脑会晤 ” 、“ 同美英签订了部分禁止核
6、试验条约 ” ,反映了赫鲁晓夫企图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的愿望,故 A 项正确;加速发展战略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于 1955 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 D 项 “ 根本性 ” 表述过于绝对,故 D 项错误。 5. (2018 河南中原名校考评 )1993 年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难以决断的岁月一书中写道: “ 经济方面的改革,如果从农业、轻工业、食品工业方面开始改革,也就是从最有效、最快速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途径进行改革,那就要好得多。 ” 这说明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 导学号 99522849 ( C ) A需
7、转变经济管理关系 B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C突破口选择不当 D需要优化经济结构 解析 材料中戈尔巴乔夫反思经济改革应 该选择 “ 从农业、轻工业、食品工业方面开始改革 ” ,即选对经济改革的突破口,与经济管理关系无关,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经济改革的突破口,无法推断是否突破了斯大林模式,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正确选择经济改革的突破口,故 C 项正确;材料强调经济改革的突破口,与优化经济结构无关,故 D 项错误。 6. (2018 四川成都诊断 ) 20 世纪 50 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产量提高,被 28 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 1980 年,苏联只有
8、11%的钢锭铸造采用这种新技术。这类在苏联普遍存在的现象,反映出苏联 导学号 99522850( C ) A基础研究成果偏少 B缺乏专利保护意识 C体制制约科技推广 D科技创新缺乏动力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解析 根据题目中 “20 世纪 50 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产量提高,被 28 个国家买去专利 ” 得出苏联的基础研究成果并不少,故A 项错误;题意是形成苏联的铸钢法被 28 个国家买去专利但苏联自身却采用比例很少的原因,即强调的是苏联内部不能推广的原因,专利保护意识并非主要原因,故 B 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时间 “20 世 纪 50 年代 ”
9、 、 “1980 年 ” 此时处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时期,并未触动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制约科技推广的重要原因,故 C 项正确; D项表述不能解释苏联普遍现象,故 D 项错误。 7. (2018 安徽安庆联考 ) 赫鲁晓夫逐步改革农民义务交售农产品的制度,并于 1958年最终取消了这一制度,新方法规定由国家用统一的办法向集体农庄收购农副产品。这一做法 导学号 99522851 ( B ) A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B考虑了苏联经济发展实际 C为工业提供更多资金 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解析 据取消 “ 农民义务交售农产品的制度 ” ,实施 “ 用统一的办法向集体农庄收购农副产品
10、” 可知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调整,考虑到苏联经济实际发展的结果,符合题意的是 B 项, A 项中 “ 突破了 ” 表述绝对,排除; C 项是指苏联农业集体化的作用; D 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8. (2018 衡水金卷大联考 ) 1962 年 11 月,赫鲁晓夫决定在边疆区和州的党组织中设立领导工业生产的党委会和领导农业生产的党委会,各自成立自己的一套领导机构,以保证对工农业生产的更具体的领导。这一 措施 导学号 99522852 ( C ) A从根本上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B使苏联的农业形势有所好转 C混淆了党政机关和经济组织的职能 D有助于实现扩大企业自主权 解析 “ 党组织中设立
11、领导工业生产的党委会和领导农业生产的党委会 ” 说明赫鲁晓夫运用党政机关直接领导和管理工农业生产,严重背离经济组织的功能,故 C 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冲击,故 A 项错误;这种措施只会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挫伤,不会促使农业形势的好转,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明显是削弱了企业生产的自主权,故 D 项错误 。 二、非选择题 (20 分 ) 9 (2017 安徽宣城模拟 )关注世界,关注未来,关注国家的发展。 2011 年是苏联解体20 周年,以史为鉴,继往开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 99522853 材料一 1918 1937 年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发展状况表
12、【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项目 1918 年 1929 年 1930 年 1934 年 1937 年 集体农庄数 (单位:千个 ) 1.6 57.0 85.9 233.3 243 参加集体农庄的户数 (单位:百万户 ) 0.02 1.0 6.0 15.7 18.5 集体化的比重: 占农户总数的百分比 0.1 3.9 23.6 71.4 93.0 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 不详 14.9 33.6 87.4 99.1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赫鲁晓夫提出 )在最近十年 (1961 1970 年 )里,苏联在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
13、本主义国家 美国。 在第二个十年 (1971 1980 年 )结束时, ? 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完全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将在下一个时期完成。 齐世荣主编当代世界 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 8.4%。第二阶段为 70 年代初到 70 年代末, 1971 1975 年,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 7.1%,比前五年下降 1.3%,其后五年又下降 2.6%。第三阶段,从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 1982 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 2.8%。 历史 2(必修 ) 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四 1981 19
14、85 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 5.1%、 3.1%、 2.2%、 1.8%。因此,戈尔巴乔夫一上任就惊呼, “ 国 内形势已经潜伏着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 ” 历史 2(必修 ) 历史材料与解析 (1)上述表格反映出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哪些特征?指出这一运动的主要目的。 (4分 )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赫鲁晓夫在重大决策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从其经济改革措施中举一例加以说明。 (4 分 )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4 分 ) (4)指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首要目的。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提出了 “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 ,指出苏联解体过程中在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方面 的错误做法。 (4 分 ) (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启示? (4 分 ) 答案 (1)特征:集体农庄发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