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能唱这首民间小调。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今天的 幸福生活。 3、体会安徽不同民族特色,加深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教学重点:重点: 歌曲中对歌曲的演唱以及感受不同音乐的情绪及风格。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歌曲中对切分节奏以及“得儿”衬词的演唱。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1 、课堂导入(播放下列两首乐曲): 同学们,刚才大家进教室的时候听到的民歌它们的名字是什么,是什么 地方的民歌? 沂蒙山小调 (山东民歌) 茉莉花 (江苏民
2、歌) 2、介绍凤阳以及旧时的凤阳花鼓: (屏显) 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 (点击凤阳花鼓的图片)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 击鼓,一人口唱小调。歌词都是较为悲切的内容,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 多人唱着花鼓,乞讨为生,凤阳花鼓成了讨饭的象征。下面大家就来听听这首 旧时的凤阳花鼓。听听它在诉说什么?给你一种怎样的心情? 3、感受旧时的凤阳花鼓: (屏显)播放音乐。 老师:老师给你们一个调色盘你们会用什么颜色来表达这首歌曲的情 绪? 学生讨论 1 分钟,请个别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 老师总结:灰色可以代表心情很悲伤,黑色可以代表当时社会很黑暗,棕 色表示环境很萧条。 4、
3、过渡到新时期的凤阳花鼓: 苦难的生活总会过去,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如今的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你们看:(屏显)凤阳如今的美好景象。 (播放音乐)体会新时期的凤阳花鼓给人的感受和用颜色表示应该选择 的颜色,并与旧时的凤阳花鼓做对比。 5、第二次聆听,找出歌词中最有意思的部分,讲解“得儿铃铛飘一飘”衬 词的作用。 6、主要讲解歌曲中一个新的节奏型:切分音,强弱规律是弱强弱。引导学 生们加入自己的名字进行节奏朗读,体会切分音的强弱对比。 7、歌曲新授: (1)教师唱一句歌谱,学生跟唱; (2)教师唱一句歌谱,学生填一句词; (3)教师弹伴奏,学生跟随伴奏独立完成; (4)播放伴奏音频,学生跟唱。 8、拓展延伸:播放安徽黄梅戏,感受民族特色。 9、课堂小结。 10、运用新学节奏型进行下课。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凤阳花鼓是花城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的一首安徽民歌,它旋律优美流畅, 节奏鲜明生动,曲调抒情具有叙事性,因凤阳流传最早而闻名,富有浓郁的安徽 花鼓的地方风格。前 10 小节旋律优美抒情,后面的衬词富有韵味。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和电子琴来学习本首歌曲,体会到了同一 种音乐在不同时期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是不一样的。在教唱之前,解决了本节课的 难点,也就是对衬词和切分音的处理。但在教学中,我设计的内容过多,从而导 致教唱这一环节的学习时间有些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