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习目标: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政治变动和思想变革2、理解华夏认同、仁政等历史概念3、掌握二重证据法的使用华夏代指中原地区的汉族文明北狄东夷西戎南蛮华夏认同不是基于血缘的认同而是落后文化对先进文化的认同和融入战乱客观上推动人口迁徙、文化传播等,推动了华夏认同的形成1、诸侯争霸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到476年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475到221年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齐楚秦燕赵魏韩城濮之战长平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东周战国七雄春秋五霸一、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变动前770年周平王东迁,西周灭亡,进入东周时期春秋时楚人以蛮族自居,楚国贵族熊渠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
2、号谥。”而屈原的离骚开篇就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意为“我是先帝高阳的后裔”。高阳氏又称颖顼,相传是黄帝的孙子。黄帝是中原华夏族公认的先祖。上述材料说明A.楚人与华夏人的民族起源不同B.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分化严重C.屈原借古代帝王抵抗秦的兼并D.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的出现(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
3、行西周的分封制度(2021重庆1)西周、春秋时期的“家”,多为一个政治单位,与国对称,即孟子所谓“千乘之国”“百乘之家”;战国至秦汉时期,“家”成为一个社会生产、生活单位,即史书中所谓“编户”“齐民”。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瓦解 B法家思想的发展 C宗法制的建立 D儒家思想的影响表1是考古发掘的战国时期部分墓葬信息表。它反映出当时 墓葬名称墓主身份墓道数墓道长(米)面积(口)(平方米)附属设施金村V号墓周天子17621486车马坑2固围村M1魏王2125756?胡庄韩王陵韩王2?95424座陪葬坑邯郸二号陵赵王270*1600陪葬坑陪葬墓A墓葬规制严整 B等级制度消亡C贵族阶层没落
4、 D社会变动剧烈(1)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2.变法运动特点:适应现实需要内容广泛各国普遍开展,成为一股潮流内容特点影响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集列国变法之长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秦的发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奖励军功(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加强集权(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一、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变动3.商鞅变动二、春秋战国时代的经济发展1.农业发展 随着铁农具逐渐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农具生产也逐
5、渐脱离农业而自随着铁农具逐渐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农具生产也逐渐脱离农业而自立。战国秦汉铁器制造渐成大业,是获利丰厚的行业之一,其市易对象以立。战国秦汉铁器制造渐成大业,是获利丰厚的行业之一,其市易对象以农业为主。战国秦汉又是牛耕替代耒耜耕作的重要时代,牛马等大牲畜作农业为主。战国秦汉又是牛耕替代耒耜耕作的重要时代,牛马等大牲畜作为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并非小农家庭所能自给,大多有赖于市场贸易。战为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并非小农家庭所能自给,大多有赖于市场贸易。战国秦汉经营畜牧业大家之勃兴或与此相关。国秦汉经营畜牧业大家之勃兴或与此相关。张波,樊志民主编:张波,樊志民主编:中国农业通史中国农业通史分析铁犁
6、牛耕的历史影响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农具生产也逐渐脱离农业而自立;战国秦汉铁器制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农具生产也逐渐脱离农业而自立;战国秦汉铁器制造渐成大业造渐成大业有利于商业的发展,铁器制造市易对象以农业为主;牛马等大多有赖于市有利于商业的发展,铁器制造市易对象以农业为主;牛马等大多有赖于市场贸易场贸易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战国秦汉经营畜牧业大家之勃兴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战国秦汉经营畜牧业大家之勃兴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概念辨析】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 小农经济是在铁制农具、牛耕技术的出
7、现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之后的产物,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即为满足生存而生产,不是为市场的需要而生产。如果从这一点而言,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是一致的。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经济不是小农经济而是自然经济。因为,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生产力及其低下,实行集体劳动,不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所以不是小农经济。但由于他们的生产主要是自给自足,所以是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也不相同,因为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小农除了自耕农以外,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主的佃农。美丽的都江堰水旱从人,不
8、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土地私有制确立过程鲁国:初税亩,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3)、土地私有制确立背景(根本)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铁犁牛耕的出现与逐渐推广)(客观)那时周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主观)诸侯视自己疆域内的土地为私产(直接)在井田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土地私有制确立的土地私有制确立的影响影响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延续两千多年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延续两千多年推动租佃关系的普遍化推动租佃关系的普遍化造成造成土地兼并土地兼并引发社会动荡引发社会动荡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土
9、地制度 表现形式表现形式 封建社会(战国以来)以私有制为主体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多种土地所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广东2021年适应性考2)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
10、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这一变化的原因有A分封制度的强化 B井田制度的推广C生产技术的进步 D土地兼并的加剧(2021全国乙卷24)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 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2018年全国3卷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
11、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二、春秋战国时代的经济发展2.手工业发展 (2017全国II卷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二、春秋战国时代的经济发展3.商业发展孔子老子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1.1.经济:经济:铁犁牛耕,井田制瓦解,封建小农经济兴起铁犁牛耕,井田制瓦解,封建小农经济兴起2.2.政治:政治:诸侯崛起,分封制解体(诸侯争霸,郡县制诸侯崛起,分封制解体(诸侯争霸,郡县制出现)出现)3.3.思想:思想:礼乐制动摇
12、,私学兴起,文化下移礼乐制动摇,私学兴起,文化下移4.4.社会:社会:士阶层活跃,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士阶层活跃,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一)、历史背景(二)、代表人物及主张派别人物阶级立场核心观点儒家孔子奴隶主贵族仁、礼、以德治民、有教无类孟子新兴地主阶级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先义后利荀子新兴地主阶级礼法(王霸)兼用、君舟民水、性恶论、制天命而用之法家韩非子新兴地主阶级严刑厚赏、以法治国,法术势、改革变法、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道家老子奴隶主贵族道本原、无为而治、事务存在对立面并相互转化庄子奴隶主贵族万物是相对的(齐物论)、精神自由墨家墨子下层平民兼爱、非攻、节俭、尚贤(三)、百家争鸣影响:(三)
13、、百家争鸣影响:1 1、(性质)(性质):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2 2、(时局)(时局):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思想基础;: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思想基础;3 3、(长远)(长远):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四)文学艺术:(四)文学艺术:1 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1 1)、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2 2)、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2 2、楚辞: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的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屈原
14、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的新的诗歌体裁(1 1)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2 2)易于表达情感)易于表达情感(3 3)是汉赋的源头)是汉赋的源头(江苏2021年适应性考1)西周以前,图书属于国家秘藏,由史官掌管。春秋开始,各诸侯国拥有自己的藏书所,士阶层也已经能够读到官方藏书。进入战国时期,图书流通的速度大大加快,士阶层中私人藏书逐步增加。这一变化A表明私人讲学日益普遍 B具体反映了百家争鸣的状况C实现诸侯富国强兵要求 D有利于文化传播与学术繁荣(2022湖南1)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
15、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A促进了政治统一 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C冲击了贵族政治 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2022山东新高考1).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A.尚法存礼B.尊法敬天C.崇德重法D.外儒内法(2022辽宁新高考1).春秋末期,中行氏在晋国内部纷争中失败,中行寅因此怪罪太祝祭祀用的牺牲不肥美且斋戒不敬,太祝则认为中行寅不修德义而招致民怨,“一人祝之,一国诅之,一祝不胜万诅,国亡不亦宜乎!”太祝的观点()A.反映了民本思想倾向B.质疑了祭祀功用C.强调了宗法伦理关系D.否定了君权神授春秋战国(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代巨变社会变革思想探索列国纷争变法图强百家争鸣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政:加强集权经:奖励耕织军:奖励军功儒家:仁政、德治道家:无为而治法家、墨家、青铜文明铁器文明解释推动传承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分封、宗法奔溃士的崛起井田瓦解铁犁牛耕开始应用和推广商业繁荣礼乐制破坏楚辞私人讲学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社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