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ppt课件(7)-(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5406556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19.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ppt课件(7)-(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ppt课件(7)-(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ppt课件(7)-(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ppt课件(7)-(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ppt课件(7)-(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9课 通过地图和时序数轴图,理解北宋初建的政治形势,理清两宋时期重要事件的历史顺序。借助图表、文字等史料,梳理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分析利弊,理解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变迁的趋势。通过阅读北宋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相关材料,理解当时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感悟仁人志士为整顿国家做出的种种努力,培养不畏艰难的大无畏精神,涵养家国情怀。1234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 物 史 观,家 国 情 怀】一、防弊之政“唐自肃、代以后,上失其柄,藩镇自

2、相雄长,擅其土地人民,用其甲兵财赋,官爵惟其所命,而人才亦各尽心于其所事,卒以成君弱臣强、正统数易之祸。”藩镇割据、君弱臣强武将势大宋以前政治统治存在着哪些弊端?兵强马壮者为天子后周时期,赵匡胤任殿前都点检,禁军最高统帅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被拥立为帝。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建立宋宋太祖。1.藩镇割据削弱地方权力1.文官任知州(行政)中央派文官出任各州长官,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2.设转运使,制钱谷(财政)一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转运使地方无钱收精兵地方无兵将地方财政转入中央地方精兵收归中央3.收精兵(军事)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驻守中央,保卫地方,定期换驻地。强干弱枝内重外轻(守内虚外)设通判

3、监督地方更戍法中书门下宰相行政军政财政监察枢密院(调兵权)三司台谏执政枢密使副枢密使盐铁司度支司户部司御史中丞知谏院皇帝三衙(统兵权)二府2 中央:君弱臣强加强君主专制形成中书门下主管政治、枢密院主管军事,三司主管财政的局面,评价分割相权,加强皇权;职权过于分散,行政效率低冗官。二府三司制崇文抑武重用文官增加科举取士提高各阶层读书热情阶级流动文化普及形成崇文抑武的风气文人治国,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藩镇割据君弱臣强杯酒释兵权更戍法兵不识将将不专兵有握兵之重无发兵之权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如何评价材料一:主要是因为宋代完善了文官制度,中国政府相当稳定。赵匡胤 960 年的篡位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在以前

4、,皇帝不断被他的大将、皇后和其他有权的大臣夺去皇位,960年以后,这种情况不再出现。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二:只能说宋代人为了补救唐代人的毛病,而没有完全把毛病纠正过来而中国在唐代穷兵黩武之后仍没有垮台,中国的历史文化依然持续。这还是宋代人的功劳。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如何评价材料三:一官未缺,十人竞逐,纡朱满路,衣紫(代指官员)成林,州县之地广于前,而陛下之官五倍于旧。宋祁上三冗三费疏材料四: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随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弱,虏骑所过,莫不溃散。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一二八宋初的政治和军事制度对宋与后世

5、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宋初的政治和军事制度对宋与后世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利用课本和以上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提炼出本组的论点,进行小组利用课本和以上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提炼出本组的论点,进行小组辩论。辩论。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如何评价消极影响积极影响p 分化事权分化事权结束了武将割据的局面,保证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结束了武将割据的局面,保证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p 强干弱枝强干弱枝控制地方,地方无兵无权无钱,地方虚弱难以抗敌控制地方,地方无兵无权无钱,地方虚弱难以抗敌p 滥用文官滥用文官行政组织臃肿,效率低下,养官过多,财政开支巨大行政组织臃肿,效率低下,养官过多,财政开支巨大p

6、崇文抑武崇文抑武庶族上升,形成良好的文化风气,文化繁荣,传承文化庶族上升,形成良好的文化风气,文化繁荣,传承文化一 防弊之政宋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1.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2.措施:(1)中央: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掌行政,枢密院管军事,三司管财政。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分割相权,加强皇权;行政效率低,职权过于分散。(2)地方:加强中央集权行政:文官任知州;设通判监督;财政:设转运使,赋税上交朝廷(制钱谷);军事:收精兵,定期换驻地重内轻外3崇文抑武:文人治国,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扩大科举规模。杯酒释兵权。君弱臣强+藩镇割据(1)积极方面北宋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影响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

7、,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唯恐不及。材料一结束武将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2)消极方面材料一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子语类(宋太宗语)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2重内轻外,强干弱枝权力划分过细,影响行政效率,助长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重文轻武,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军事力量受到削弱,造成北宋长期积

8、弱局面。北宋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影响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一 边防压力(1)宋与辽宋辽交战形势图辽太宗:占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宋太宗: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宋真宗:1005年,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澶渊之盟”。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通过这项协议,北宋勉强获得北部边防的安定。失 败2.1 边防压力(2)宋与西夏北宋又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也是屡战屡败。1044年,双方最终达成和议。是为“庆历和议”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失 败北宋这

9、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北宋、辽、西夏形势图(111年)积弱中国历史气温变化曲线图寒冷期二、新弊渐生(一)边防压力北宋、辽、西夏形势图(111年)积弱二、循“法”二、新弊渐生(二)财政危机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贫积弱不得不变2.2 财财政政危机危机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蔡襄蔡忠襄公文集(1)原因冗兵:军队不断扩编,导致军费直线上升。冗员: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泛滥,官僚队伍不断膨胀。(2)结果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冗费)材料一 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授差遣京官、使臣及守选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

10、,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包拯论冗官财用等材料二三、王安石变法背景(2)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3)范仲淹发起的以整顿官僚机构为宗旨的“庆历新政”因触犯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归于失败。(1)“三冗二积”的社会局面致使北宋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1)“三冗二积”的社会局面致使北宋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意在限制冗官,提高效率,减少财政支出的措施,开启庆历新政。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遭到强烈阻挠。1045年初,范仲淹等改革派被贬,各项改革也被废止,新政失败。释义范仲淹措施作用富国之法青

11、苗法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者谷物给农民。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增加政府的收入。均输法“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盘剥农民;节省开支。市易法在东京设“市易务”增加政府的收入。强兵之法保甲法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减少政府开支。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代替募兵制。育才之法改革科举、整顿太学。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扩大统治基础。(二)王安石变法:措施富国强兵宋神宗死后,高太后垂帘听政,启用旧党司马光上台,旧党尽废王安石新法,打压新党人士。新党旧党轮流上台彼此争斗,北宋逐渐走向衰亡。王安石变法评价达到富国目的,增加政府收入。强兵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

12、开战,又以失败告终。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三、王安石变法(三)新旧党争王安石变法如何评材料五:依照当时情况,王安石的新政,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在国内新政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钱修国史大纲材料六: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日: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

13、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王安石变法如何变冗员整顿太学改革科举精简行政冗兵保甲法兵民合一节省费用精简结构削减开支冗费措施措施目的三、王安石变法领域措施内容作用富国青苗法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募役法纳钱代役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保证灌溉,防洪赈灾均输法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节省费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实惠市易法在东京设市易务

14、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强兵实行“省兵”措施,精简军队,缩减编制节省军费开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推行强兵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取士改革科举制度,主要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批判“恩荫”制度,选拔人才贯彻择优录取的原则材料十六: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砣硫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传家集卷60与王介甫书材料十七:二三年间,开阖动

15、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刘挚忠肃集卷3论助役法分析第二疏改革的范围过大,引起保守派反对。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司马光和刘挚的立场立场是?刘挚司马光 思考3:新政解决北宋的问题了吗?三、“祖宗之法”的突破(三)王安石变法:成效材料十八:只求法的推行,不论推行法的是何等样的人品.而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跳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钱穆国史大纲用人不当,危害百姓利益。引发党争,变法失败。材料十九:王安石的变法引发了尖锐的朋党斗争,并且在后来几十年中愈演愈烈。1085年神宗去世,守旧派上台后立刻废除了新法。新旧两派力量的对比

16、发生了转变,在党争中新法带来的经济、军事利益于是付诸东流,而党争双方后来也均为一场更大的政治灾难所吞没。摘编自费正清著:中国:传统与变迁史料互证!思考3:新政解决北宋的问题了吗?三、“祖宗之法”的突破(三)王安石变法:成效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消极影响积极影响p 一定程度改善了积贫局面p 用人不当,危害百姓利益p 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激烈反对p 政府财政收入大大增加p 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北宋国力有所提高,积弱局面有所改观。p 强兵方面,成果甚微王安石变法如何评王安石变法如何变青苗法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20%

17、)或三分(30%),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对国家和农民有什么影响?l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缓解矛盾l 利息偏高,农民负担重募役法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称为免役钱。官僚地主也不例外。对农民有什么影响?l 解放劳动力,促进生产发展l 增加了贫民的负担南南 宋宋 偏偏 安安四、南宋的偏安(1)1127年,北宋被金朝攻灭,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北去,史称“靖康之变”。(2)北宋康王赵构称帝,后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山外青山楼外楼,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直把杭州作汴

18、州。南宋林升南宋林升(1)南宋抗金宋军在于金军抗击中形成几支比较有战斗力的部队,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但岳飞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2)宋金合议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缴纳财物,称为“岁贡”。(3)南北对峙此后,南宋与金又发生了几次战争,南宋的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示儿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课堂小结防弊之政新弊渐生解弊之法循弊偏安积弱积贫收归地方权力分散机构权力崇文抑武祖宗家法课后作业阅读书目推荐邓小南祖宗之

19、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中央在地方设置节度使ABCD【答案】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杯酒释兵权”,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派文官担任知州;设转运使转运地方大部分赋税到中央,故正确。唐代在地方设置节度使,故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BCD错误。2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

20、了考试录取程序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答案】C【详解】宋朝初年科举考试中,省试主考官李昉徇私一案被告发后,皇帝主持的殿试成为常制,这体现出宋朝科举制的考试录取程序渐趋完善,C项正确;在隋朝创立科举制时已经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A项错误;确立“省试考试权威”与“皇帝出题”的“殿试成为常制”不符,B项错误;“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与材料主题不符,D项错误。3安史之乱后,唐代政治体制逐渐地由前期的三省六部制向后期的中书门下和使职差遣体制调整,在宋代,虽然三省名义始终存在,但是已经混同为一省。同时由于枢密院、三司的设立,宰相的军权、财权被剥夺,三省制度名存实亡。这一变化表明了A官职之间职权的转移B行政机

21、构的不断健全C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D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代政治体制逐渐地由前期的三省六部制向后期的中书门下和使职差遣体制调整,结合所学可知,所谓的使职差遣指的是临时派某官离开其原来的职守去任某事,这实质上是对臣下权力的削弱,对君主权力的加强;宋代,虽然三省名义始终存在,但由于枢密院、三司的设立,宰相的军权、财权被剥夺,三省制度名存实亡,所以三省制从唐到宋的变化,表明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故C项正确;官职之间职权的转移是表面现象,并非实质,故A项错误;“行政机构的不断健全”是为加强君主专制服务的,故B项错误;监察体系不断完善的实质也是君主专制的加强,且材料所说的官职也与监察体制无关,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ppt课件(7)-(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