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近代某思想家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某篇文章中明确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该文章是A新学伪经考B孔子改制考C变法议D天演论2某晚清人士曾说:“西人一天主,一耶稣,教会之名至盈千万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欲删定六经,而先作伪经考,欲搅乱朝政,而又作改制考,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此言论主要反映出该人士A维护传统,政治立场保守B古今贯通,力主中西兼容C救亡图存,完全排斥西学D启迪民智,破除迂腐观念3洋务运动“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贵局”指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
2、总局B“贵局”属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典型代表C“贵局”重新获得了中国航运业的控制权D“贵局”有助于抵制西方经济势力的扩张4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古议院考,开篇写到“泰西各国何以强?曰:议院哉,议院哉!”他还认为,古代中国“虽无议院之名,却有其实”,易书周官札记孟子这些儒家经典已经包含了一切。由此可见,他()A缺乏对晚清政治体制反思B尚未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C摒弃了清初经世致用学风D试图用传统文化改造现实5下表中的内容摘自中国近代的一部论著,它应该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B严复的天演论C梁启超的瓜分危言D孙中山的建国方略61894年,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到:“诚使设大小学馆,以育英才,开上下议院,以集众益
3、,精理农商,藉植富国之本,简练水陆,用伐强敌之谋,由强企霸于以拓车书大一统之宏规而无难矣。”这说明了他主张()A中体西用B维新变法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7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了明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弊。”这说明戊戌变法()A侧重提倡务实的社会风气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C通过妥协减少变革的阻力D仍然坚持中体西用理念819世纪80年代,王韬在弢园文录外编中说:“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日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
4、”这表明王韬A大力倡导君民平等B推崇民主共和制度C摒弃传统政治思想D认同主权在民思想91871年,王韬在初刊的(法国志略)中说:“欧洲各国法律皆成于国会所定,故其为法以护人民权利为主,民权愈增而国家元气日愈充厚。上下之情通,君民之交固,国家有大事,千万人之心为一心。近世欧洲列国雄视宇内,职是之由。”由此可知,王韬A主张改革现行政治B推崇西方立宪政体C肯定西方司法制度D探究法国崛起缘由10中国步入近代以后,逐步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一些爱国的有识之士求变求新,不断走上了探索救亡图存之路。下列相关主张,按其提出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是书何以作?为师
5、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则发逆,可以勤远略”ABCD111904年8月7日,春仙茶园首演汪笑侬编瓜种兰因(又名波兰王国惨史)。该剧主要根据波兰衰亡史改编而成,是京剧舞台上第一个“洋装新戏”。该剧的出现表明A传统京剧艺术风光不再B文化传承保护显露危机C民族危机催生艺术改良D中西交流抑制民族文化12有学者认为:“这次战争的爆发又不完全是列强单方面的因素所造成,它还同慈禧太后所控制的清政府采取的对外政策、盲目主观有一定的关系。”该观点A缺乏必要的史料实证,是不科学的B强调清廷决策是引发战争的主因C说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曲折性
6、D彰显历史结论与研究视角的关系13据统计,1902年至1904年间中国共译西书533种,其中英文书89种,占全国译书总数的16;德文24种,占4;法文17种,占3;日文321种,占总数的60。从译书的学科来看,社会科学比重加大。据此可知当时A清廷借此挽救统治危机B欧美减弱对华文化侵略C日本对中国的影响较大D接受西方教育成为主流14地图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素有“左图右史”之说。下图为北京某历史时期的地图,该图可以佐证A开放北京成为通商口岸B同意列强在北京开设工厂C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D允许各国驻军保护使馆界15张海鹏指出:晚清时期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造成
7、中国进入“沉沦”谷底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未在国内公布,条约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其更缺乏了解。关于割香港岛给英国,清政府的态度是“弹之丸地、暂行赏借”;英国认为“被焚鸦片赔偿费”等赔款是恢复和平状态必不可少的赔偿;关于协议关税,清政府认为“新的税则比旧日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洋洋自得外交成功”;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权宜的想法,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1840年
8、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对签订南京条约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8401900年间中国各阶级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抗争求索的重大史实。17湘军等新式武装的出现折射出晚清某些领域的统治危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湘军在营以上精心建置了
9、分统、统领和大帅,都由曾国藩信任的助手任职,他们多数是取得低级文官功名的人。曾国藩强调军队质量胜于数量。湘军对兵员的征募、训练和纪律以及按照儒教(程朱理学的伦理要求)治军等的高度重视,使它独具特色。一个普通湘军士兵的薪饷为绿营军最高级别士兵的两倍左右;基于减少贪污和维持斗志的考量,湘军对高级官员更加不吝惜恩赏。曾国藩的私人幕僚和将官班底成为输运行政干部的温床。其中涌现出许多一流的地方官员,他们在19世纪60年代后的一段时间里控制着清政府的军政大权。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材料二在清代早期和中期,政府高度集权化,朝廷决定着各省的政策;而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后,中央政府发现有必要与外省大员磋商国是
10、,听取他们的意见。北京的衙门时常征求地方官员的意见,以争取他们支持自己的立场;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而自行其是,比如在1898年“百日”维新之后,两江总督刘坤一便激烈地反对皇大后“废黜”皇帝;在1900年的义和团事件期间,东南诸省当局拒绝服从慈禧支持义和团的命令,而单独与外国列强缔结了协议,以求“互保”。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缔造的湘军的特点。(2)结合材料一、二并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政府统治危机的表现。参考答案:1C【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变法通议等论文,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守旧,阐述变法图存
11、的道理。他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只有实行变法才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C项正确;材料中的文章出自梁启超的变法通议,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属于梁启超的著作,排除AB项;天演论属于严复的,排除D项。故选C项。2A【详解】根据“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欲删定六经,而先作伪经考,欲搅乱朝政,而又作改制考,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可得出该人士反对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反对西方的民主政治,体现出其维护传统,政治立场保守,A项正确;该人士没有主张中西兼容,也没有启迪民智,排除BD项;C项太绝对,排除C项。故选A项。3D【详解】根据材料“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可知这是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
12、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有助于抵制西方经济势力的扩张,答案为D;根据材料“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可知是打破洋商垄断的民用企业,而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的军工企业,不符合题意,A错误;从材料的“洋务运动”可知不是民族工业,B错误;从材料可知是中国的航运企业打破列强垄断,但没有获得控制权,C错误。4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题干所示为梁启超的相关言论,一方面,他认识到西方议会制对西方富强的影响,同时,他认为古代中国“虽无议院之名,却有其实”,表明他尚未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B项正确;梁启超作为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对晚清政治体制有着深刻的反思,排除A项;晚清知识分子继承了清初经世致用的
13、学风,排除C项;维新派以西方君主立宪思想为指导,只是把西方学说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以减少改革阻力,并非用传统文化改造现实,排除D项。故选B项。5C【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给出了三种权力的归属问题,把中国的这三项权力被哪些国家瓜分写的直截了当,因此很明显是梁启超的瓜分危言,选择C选项。【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时务报与天演论6B【详解】根据材料“诚使设大小学馆,以育英才,开上下议院,以集众益”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观应主张发展教育,培养人才;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加强军事建设;这些建议说明了郑观应主张维新变法,B项
14、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民主共和是革命派的主张,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与材料中郑观应的早期维新思想不相符,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7C【详解】根据材料“以圣贤义理之学时务者”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变革,以儒家“圣贤义理之学”为其根本,这是对封建的妥协,以减少变革阻力,C项正确;务实之风就是讲究实际、实事求是的风气,与材料“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不符,排除A项;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不具有革命色彩,排除B项;材料中的内容表现的是维新派的妥协,而非“坚持”,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理念,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8C【详解】据题意可知,王韬论述的是西方国家的民主
15、制度,因此他是在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摒弃了传统的政治思想,C项正确;王韬论述了西方的民主制度,但并没有倡导军民平等和主权在民,排除AD项;王韬推崇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而非民主共和制度,排除B项。故选C项。9B【详解】依据材料“君民之交固,国家有大事,千万人之心为一心。近世欧洲列国雄视宇内,职是之由”可见王韬主张君主立宪政体,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王韬的观点,并不能说明改革现行政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肯定西方的司法制度,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欧洲各国强大的原因,不单指法国,排除D项。故选B项。10B【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是维新派主张,“是书何以作
16、?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是革命派主张,“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则发逆,可以勤远略”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B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材料要求,排除ACD项。故选B项。11C【详解】依据“该剧主要根据波兰衰亡史改编而成,是京剧舞台上第一个洋装新戏”和所学知识。1904年正值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因此作者借波兰的衰亡,以京剧艺术的创新形式警醒国人,由此得出民族危机催生艺术改良,C正确;依据题干可知,该剧是以京剧艺术的形式演出的“洋装新戏”,说明传承了传统京剧艺术,并非风光不再,A排除;题干并非
17、凸显文化传承保护显露危机,而是借助传统艺术形式的改良起到警醒世人的作用,B排除;题干反映了中西交流有利于民族文化的改良和创新,并非抑制民族文化,D排除。故选C。12D【详解】材料认为导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主要是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出的,说明历史结论.与其研究视角密切相关,故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史料实证的相关信息,A项错误;清廷决策只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而非主因,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曲折性,C项错误。13C【详解】20世纪初的译书中,日文比重明显较高,而且社会科学的比重在加大,这说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重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日本对中国的影响较大,C
18、项正确;译著并非是政府组织,排除A项;翻译著作是中国人自己的选择,翻译日文著作多,说国人重视日本,但是不能证明欧美减弱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排除B项;D项错在“主流”,材料没有将各类型教育进行对比,无法得出比较性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14D【详解】根据图片的内容可得出,这与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有关,并允许各国驻军保护,这是辛丑条约的内容,D项正确;A项与图片不符合,排除A;BC项是天津条约的内容,与图片不符合,排除BC。15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晚清时期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进入“沉沦”谷底的历史事件是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项正确;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19、,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重要事件,但都不符合“沉沦谷底”的要求,BC两项错误。16(1)认识:清政府不认为南京条约是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使清政府获得更多好处。原因:清政府长期闭关自守;坚持天朝上国、自大闭塞的观念;缺少近代外交经验;(2)史实: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等【详解】(1)认识:根据材料一“清政府未在国内公布,条约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其更缺乏了解”、“关于割香港岛给英国,清政府的态度是弹之丸地、暂行赏借”、“新的税则比旧日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洋洋自得外交成功”、“签署治外法
20、权条款则是出于权宜的想法,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可知,清政府不认为南京条约是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使清政府获得更多好处。原因:结合所学从闭关自守、坚持天朝上国、自大闭塞的观念、缺少近代外交经验等角度分析。(2)史实:结合所学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等来列举。17(1)湘军实行新军事编制;强调军队质量;重视湘军的建设;湘军薪饷高;湘军具有私人军队性质;对后期政局产生重大影响。(2)中央集权面临危机;地方势力不断增强;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不服从中央统治。【解析】(1)根据材料一“建置了分统、统领和大帅,都由曾国藩信任的助手任职,他们多数是取得低级文官功名的
21、人”得出湘军实行新军事编制;根据材料一“曾国藩强调军队质量胜于数量”得出强调军队质量;根据材料一“湘军对兵员的征募、训练和纪律以及按照儒教(程朱理学的伦理要求)治军等的高度重视,使它独具特色。”得出重视湘军的建设;根据材料一“一个普通湘军士兵的薪饷为绿营军最高级别士兵的两倍左右;基于减少贪污和维持斗志的考量,湘军对高级官员更加不吝惜恩赏。”得出湘军薪饷高;根据材料一“曾国藩的私人幕僚和将官班底成为输运行政干部的温床。”得出湘军具有私人军队性质;根据材料一“他们在19世纪60年代后的一段时间里控制着清政府的军政大权。”得出对后期政局产生重大影响。(2)根据材料二“中央政府发现有必要与外省大员磋商国是,听取他们的意见。”得出中央集权面临危机;根据材料二“北京的衙门时常征求地方官员的意见,以争取他们支持自己的立场;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而自行其是”得出地方势力不断增强;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不服从中央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