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时作业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清王朝十分重视对全国性地图、地志的纂修。康雍乾三朝就先后三次纂修大清一统志,并对台湾、西藏、新疆等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这反映了清政府()A已经具有近代国家主权观念B对边患保持高度的警惕意识C较重视发展边疆地区的经济D致力于巩固国家的一统局面2水浒传被一些官员咒为“诲盗之书”;清代俞万春作荡寇志,以108条好汉都被杀死来作结;清政府曾多次禁绝水浒传。材料中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均受到反封建礼教思想的影响B政治立场影响对文学的解读C传统文化渗入民众的日常生活D启蒙思想借助艺术方式传播3南书房设立于康熙十六年
2、(1677年),原本是康熙读书的地方,在当时,南书房“非崇班贵檫、上所亲信者不得入”,只有“词臣才品兼优者”才能到南书房当值,俗称“南书房行走”,他们按照康熙的授意起草诏令,“撰述谕旨”。由此可见,南书房()A具有笼络汉族士人的作用B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C取代军机处成为权力中枢D利于进一步加强皇权4表从1662年6月到1683年清政府对郑氏集团进行了5次高层政治和谈攻势,并对郑氏官员和民宗展开大规模的招降活动。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帝趁台湾郑氏政权出现内讧之际,决定发兵统一台湾。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命降将施琅为福建水师总提督,与福建总督姚启圣同筹谋取台湾策略。康熙二十二年(168
3、3年)八月十三日,施琅率清军登陆台湾岛。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总兵官一员,兵八千;澎湖设副将一员,兵二千,隶属于福建省。上表主要说明()A郑成功收复台湾历经艰难B清政府积极维护国家统一C康熙的执政策略比较灵活D清朝东南沿海海防的巩固5下表为雍正至嘉庆时期部分被批准的奏折。由此可知当时()内容出处奏折1为(征战准噶尔)沿边口外均应照例添设驿站,以便文移以重军务事雍正7年(1729年)川陕总督岳钟琪奏折2驻藏大臣应每年亲历后藏一带巡查,并将该处防兵就便查察乾隆54年(1789年)成都将军鄂辉奏折3新疆地方鼓铸乾隆钱二成,嘉庆钱八成,一体行用嘉庆五年(1800年)阿克苏办
4、事大臣阳春A行政体系完备B边疆治理水平提升C对外战争频繁D封建统治危机初显6清稗类抄狱讼类八记载世宗(雍正帝)微服游于市,就一书肆翻阅书籍,时微风拂拂,吹书页上下不已。一书生见状,即高吟曰:“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世宗以为讥讽也,旋下诏杀之。该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A文字狱的常态化B君主专制的强化C文化市场的混乱D社会风气的破坏7清朝中央政府不仅对“活佛”喇嘛一律登记造册,颁布喇嘛禁令,掌管对喇嘛的封授、贡赐等,而且清廷以臣民的原则要求西藏僧人,规定其虽贵为活佛,但也需要遵守朝廷法规。乾隆时,朝廷确立了金瓶掣签制度。这些措施()A说明佛教教法大于王法B遵循了政教合一的原则C强化了中央政府的
5、权威D扩大了理藩院管理职能8“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对清朝军机处的叙述中属于“史论”的是()A军机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构B军机处设置之初是因用兵西北C军机处“君权附庸”是皇权膨胀的产物D军机大臣的职责是上传下达9如图所示为康熙年间王犟所画的康熙南巡图(局部)。该作品()A体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B反映了康熙统治时期的国力强盛C意在歌颂康熙皇帝勤政和爱民的行为D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10清代军机大臣曾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说明军机处()A
6、掌握国家决策权B拥有“票拟”权C杜绝官员的腐败D完全听命于皇帝11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它为整顿西藏吏治,治理西藏政务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对驻藏大臣职权、官吏制度、军事防务、外事交涉、宗教管理等诸多方面都作出了详细规定。该章程的颁行()A确立了驻藏大臣在西藏的独尊地位B形成了较独特的灵童转世继承方式C密切了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D以法律形式落实了中央对西藏管辖12清高宗实录记载:“昨据尔使臣以尔国贸易之事察请大臣等转奏,皆系更张定制,不便准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仁宗实录也有记载:“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
7、。稗尔永遵,故兹救谕!”以上两则清朝皇帝给英国使团的回复救谕说明清朝()A物产丰盈无须与外界交流B天朝上邦的意识根深蒂固C有强烈的维护主权的意识D顺应了世界时代发展潮流13下表为康熙年年间苏州织造李煦奏折内容摘录。由此可知,奏折制度()上奏内容上奏时间苏州得雨并报米价折康熙三十二年七月贺亲征噶尔丹荻胜折康熙三十五年七月闻太仓有人起事折康熙四十六年十二月巡盐张应召居官情形折康熙六十年八月A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B赋予了中央机构决策权C滋生了因循守旧风气D强化了对官僚机构控制14雍正即位之初察觉督抚利用密折之机渐侵六部之权的倾向,采取两种处理办法:一是凭借自己在奏折运行中的主导地位,对督抚在奏折中提出
8、的非分要求不予理会;二是顺水推舟,通过奏折使督抚对六部形成牵制。这反映出奏折制()A导致内轻外重局面出现B便于操纵官僚平衡内外C提高了督抚的行政效率D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矛盾二、论述题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民族事务管理的地方机构朝代机构名称汉朝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在东北地区设乌桓校尉,并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隋朝在边疆地区推行郡县制,但由边疆地区的民族首领担任郡守县令唐朝在边疆地区设立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进行边疆地区民族管理元朝在东北、云南等地设立行省明朝在长城一线设置众多军镇,称“九边”清朝设理藩院,并且对不同民族实行了有效的差别对待政策摘自姜凯风高中历史中国古代民族史教学研
9、究材料二:北齐仰覆莲六系青瓷尊这件出土于河北景县北齐封子绘墓的青瓷尊,器形雄伟、饱满,是中原地区青瓷的代表作。唐蕃会盟碑唐蕃会盟碑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是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会盟的遗物。这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根据以上材料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中国西方17世纪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77年南书房设立。1683年清延设立台湾府,次年开放海禁。1686年设立广州十三行。1600年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一“ 光荣革命”。
10、1689年洛克发表政府论,反驳“君权神授观点。18世纪1723年雍正帝下令禁止传教。1727年军机处设立。1771年土尔扈特部东归祖国。1793年马嘎尔尼使团访华。1742年,首相罗伯特.沃尔波尔失去下院多数的信任,被迫率内阁全体辞职。1763年英国自称日不落帝国。176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787年美国宪法颁布。1789年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1839年禁烟运动。1842年南京条约。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设立江南制造总局等企业。1840年英国号称“世界工厂”。1866年西门子制成第一部发电机。法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上表为 17-19 世纪中西方部分历史事件简表。
11、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西历史信息,自拟论 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参考答案:1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十分重视对地图的纂修和边疆地区的测量,说明其致力于巩固国家的一统局面,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才逐渐具备近代国家主权观念,排除A项;“保持高度的警惕意识”夸大了史实,排除B项;材料属于疆域的巩固,不属于发展边疆经济的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2B【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清代理学是官方主流思想,重视维护伦理纲常。而小说水浒传的故事情节违背了理学的伦理纲常,因此遭到诋毁、改变故事结局、官府禁绝的命运,因此,材料反映政治立场影响了对文学的解读,
12、B项正确;材料受到儒学伦理纲常的影响,不是反封建礼教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众的日常生活,排除C项;启蒙思想是18世纪欧洲产生,材料未涉及启蒙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3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将其读书的地方,作为接见亲信,起草诏令、“撰述谕旨”的重地,反映出南书房有利于皇权的进一步加强,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南书房具有笼络“汉族士人”的作用,排除A项;南书房并未成为清代法定的中央机构,排除B项;军机处直到雍正帝时期才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4B【详解】根据材料“清政府对郑氏集团进行了5次高层政治和谈攻势;康熙帝趁台湾郑氏政权出现内讧之际,决定发兵统一台湾;施琅率清军登陆台湾
13、岛;清廷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可知,清政府对台湾展开大规模招降活动、武力统一及设府举措,体现了清朝积极维护国家统一,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清朝收复台湾的不易,而不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艰难,排除A项;康熙帝重用降将、用人灵活,可见他的执政策略比较灵活,不符合主旨,排除C项;清朝收复台湾和设置台湾省有利于海防的巩固,不符合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5B【详解】根据材料“雍正至嘉庆时期部分被批准的奏折.征战准噶尔.驻藏大臣.新疆地方鼓铸乾隆钱二成,嘉庆钱八成,一体行用”可知,雍正至嘉庆时期,通过军事手段、设置官员、统一货币等手段,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提升了清朝时期的边疆治理水平,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
14、说明行政体系完备的信息,排除A项;对外战争频繁,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封建统治危机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6B【详解】根据材料“一书生见状,即高吟曰: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世宗以为讥讽也,旋下诏杀之”可知,该现象是文字狱,其根源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B项正确;A项错误在常态化,也没体现根源,排除A项;文字狱的根源在于君主专制的强化,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7C【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活佛”喇嘛在西藏政治、宗教、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清朝加强对“活佛”喇嘛的管理,强化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权威,C项正确;活佛也需要遵守朝廷法规,表明王法大于佛教教法
15、,排除A项;材料内容强调清朝政府根据西藏政教合一的体制,加强对“活佛”喇嘛的管理,并非强调对政教合一的遵循,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理藩院,排除D项。故选C项。8C【详解】据材料可知,“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军机处是清朝时期皇帝的辅政机构,是皇权膨胀的产物,这属于史论,C项正确;军机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构,是对军机处性质的客观叙述,是历史事实,排除A项;军机处设置之初是因用兵西北,是对军机处设立原因的客观叙述,是历史事实,排除B项;军机大臣的职责是上传下达是对军机处职责质的客观叙述,是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C项。9D【详解
16、】据材料“如图所示为康熙年间王犟所画的康熙南巡图(局部)”可知,作为绘画作品它具有艺术价值,同时该画作再现了康熙南巡的某一具体场景,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康熙南巡图(局部),未涉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排除A项;据材料不能推断康熙统治时期的国力强盛,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康熙南巡图(局部),未涉及其勤政与爱民的行为,排除C项。故选D项。10D【详解】据材料可知,军机处大臣做的是“照动芦画瓢”性质的工作,皇帝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写并且要原样呈现皇帝的旨意,所以体现出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D项正确;皇帝掌握决策大权,排除A项;内阁拥有“票拟”权,排除B项;“杜绝官员的腐败”说
17、法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1D【详解】根据“为整顿西藏吏治,治理西藏政务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对驻藏大臣职权、官吏制度、军事防务、外事交涉、宗教管理等诸多方面都作出了详细规定”可知这是对西藏的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D项正确;驻藏大臣并没有确立独尊地位,排除A项;该章程的颁行和灵童转世的继承方式无关,排除B项;该章程的颁布是在法律层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并不是密切西藏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12B【详解】根据材料“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都体现了当时清朝统治者居高临下,鄙视英国的观念,天朝上邦的意识根深蒂固,B项正确;
18、A项是伪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到维护主权的主张,排除C项;上述两位清朝统治者的行为不利于国家发展,与世界发展潮流脱节,排除D项。故选B项。13D【详解】通过奏折制度,皇帝可以更好的知晓地方的事务,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D项正确;奏折制度并不是会降低效率,排除A项;奏折制度并不会赋予中央决策权,排除B项;C项与奏折制度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4B【详解】根据材料“一是凭借自己在奏折运行中的主导地位,对督抚在奏折中提出的非分要求不予理会;二是顺水推舟,通过奏折使督抚对六部形成牵制”及所学知识可得,雍正皇帝时期实行密折制,为了防止督抚利用密折之机渐侵六部之权的倾向做出的决定,这样便
19、于操纵官僚平衡内外,B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内外局面的情况,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行政效率方面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争夺,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5论题: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在相互交融中共同发展。说明:汉朝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并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隋朝由边疆地区的民族首领担任郡守县令;清朝设理藩院,并且对不同民族实行了有效的差别对待政策,这种因俗而治、因地制宜的地方行政管理尊重各民族差异和多样性;北齐青瓷尊进一步反映了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接近、相互认同;民族交融离不开重要人物的推动,如唐穆宗与吐蕃会盟时约定:“患难相恤,暴掠不作。”等,为
20、民族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外在环境,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民族交融。总之,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详解】材料一反映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管理民族事务的地方机构,材料二反映一青瓷为载体的文化融合,材料三以会盟为唐蕃友好往来的见证,共同反映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因此可以拟定标题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在相互交融中共同发展。说明环节,在设置管理民族事务机构方面,可以列举不同时期的相关机构,强调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尊重各民族差异和多样性;在解读北齐青瓷尊,北齐青瓷尊是各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的见证;在唐吐蕃会盟碑方面,要突出和平交
21、往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最后,回扣论题,强调统一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伟大祖国的历史。16示例一:论题:17-18世纪的中英政治走向日益明显。阐述:17世纪清朝建立后,继承了内阁制度。康熙帝设立南书房重用亲信,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加强了皇权。清朝当时形成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内阁三足鼎立的局面。雍正时,设军机处,使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同时期的英国,1640年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逐步推翻封建专制制度。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资产阶级议会逐渐掌控国家大权,国王逐渐失去权力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18世纪中叶建立了责任内阁制,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推动了资
22、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由此可见,这一时期中英之间的政治走向明显不同,中国变得越来越专制,而英国变得越来越民主,中国在政治上越来越落后于英国。示例二:论题:17-19世纪中西之间的落差进一步拉大。阐述:17-19世纪的中国,正好处于明清时期。政治上,废丞相、设内阁和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经济上,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思想上,通过八股取士和文字狱钳制人们的思想;科技上,多是对过去农耕技术的总结,缺乏创新;外交上,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崇尚朝贡外交。这一时期的西方世界正处于崛起时期。政治上,随着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一系列民主法制成果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形成;经济
23、上,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巨大发展;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繁荣了文化;科技上,自然科学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工业革命时期科技成果辈出;外交上,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拓展世界市场。总之,这一时期中西之间的差距拉大,造成了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详解】示例一:论题:根据材料“1677年南书房设立”,“1727年军机处设立”,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变得越来越专制。根据材料“1742年,首相罗伯特沃尔波尔失去下院多数的信任,被迫率内阁全体辞职。”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变得越来越民主,中国在政治上越来越落后于英国。阐述:根据材料
24、“1677年南书房设立”,可知17世纪清朝建立后,继承了内阁制度。康熙帝设立南书房重用亲信,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加强了皇权。清朝当时形成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内阁三足鼎立的局面。南书房作为清朝一个特殊的中枢机构,在康熙时确实起到了“备顾问”的作用,帮助康熙巩固了专制皇权。雍正时,设军机处,使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另外,军机处在办公场所和官员设置上没有正式的规定,也无品级和俸禄。需要强调,军机处虽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25、,但归根结底听命于皇帝,成为封建皇权的统治工具。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1688年议会反对派发动宫廷政变(又称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并在1689年颁布文献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王权进行明确制约,确立了议会君主立宪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
26、的一大进步。君主名义上是世袭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就法律地位而言,君主可以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拥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统帅军队、宣战和媾和等权力。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18世纪初期,辉格党在英国政坛日益占有优势,实际掌握了政权,国王的主要咨询机构逐渐发展成内阁。辉格党领袖华尔波尔实际上是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这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由此可见,这一时期中英之间的政治走向明显不同,中国变得越来越专制,而英国变得越来越民
27、主,中国在政治上越来越落后于英国。示例二:论题:根据材料“1683年清延设立台湾府,次年开放海禁”,“1686年设立广州十三行”,可知17-19世纪的中国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根据材料“176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866年西门子制成第一部发电机”,可知这一时期的西方世界正处于崛起时期。17-19世纪中西之间的落差进一步拉大。阐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19世纪的中国,正好处于明清时期。政治上,废丞相、设内阁和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军机处成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被废止,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军机处总揽军、
28、政大权二端,真正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向前发展,但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思想上,通过八股取士和文字狱钳制人们的思想,明朝时期,在文化上科举考试采用八股取士。清朝时期,文化上大兴文字狱,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科技上,传统科技成就仍位居世界前列,总结性的著作为主,自然科学的创新发明落后于世界,多是对过去农耕技术的总结,缺乏创新。外交上,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崇尚朝贡外交,“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曾作为一种防御手段,对外来侵略有一定防范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它
29、是一种消极的政策,尤其是使中国失去对外交往与交流的机会,造成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这一时期的西方世界正处于崛起时期。政治上,随着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17、18世纪,英法美三国人民摧毁旧制度的同时,也进行了创建资本主义新型政治制度的探索。英法美等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确立了不同形式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对人类政治文明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济上,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巨大发展。15世纪,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西欧国家陆续开辟通往全世界的新航路,并随之抢占殖民地、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使世界市场
30、的雏形得以出现。在世界市场的需求下,以英国为代表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征服世界的进程,将东方国家变成他们的商品输出场所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繁荣了文化。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为近现代欧洲政治体制的确立提供了价值取向。对后来的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浪潮和启蒙运动有直接的影响,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封建宗教神学统治人民。启蒙运动:打击了专制主义的世俗统治,引发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欧洲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主义、理性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非以“
31、神”为中心,重视现世生活,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呼唤理性的阳光;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一套政治构想。科技上,自然科学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工业革命时期科技成果辈出。1752年,美国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揭示雷电本质,1756年,俄国罗蒙诺索夫提出质量守恒定律,1765-1787年,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并用作纺纱机的动力,1777年,法国拉瓦锡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并正式确立质量守恒定律。外交上,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拓展世界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垄断组织出现,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使资本主义具有更强的侵略性,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广大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变为他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总之,这一时期中西之间的差距拉大,造成了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