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标要求课标要求通过汉代削藩、拓土、尊儒等通过汉代削藩、拓土、尊儒等措施措施认识统一多民族国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家巩固的历史意义历史意义;了解汉代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认;了解汉代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认识汉朝识汉朝灭亡的原因灭亡的原因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西汉少年天子有位与无为之争强者哀歌西汉衰落起于乱世西汉灭亡东汉光武中兴大一统的延续东汉灭亡平衡被打破雄才大略大一统的强化汉武帝光武帝目录汉武帝汉武帝大一统的强化大一统的强化强者哀歌强者哀歌
2、从无奈托孤到昭宣从无奈托孤到昭宣中兴中兴光武帝光武帝大一统的延续大一统的延续东汉衰亡东汉衰亡壹汉武帝大一统的强化少年天子有为与无为之争 材料一:孝武皇帝者.年四岁立为胶东王。七岁为皇太子,母为皇后。十六岁,后三年正月,景帝崩。甲子,太子即皇帝位。班固汉书武帝纪 材料二:(建元)二年冬十月,御史大夫赵绾坐请毋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狱,自杀。丞相婴,太尉蚡免。注引应邵曰:“太后素好黄老术,非薄五经,因欲绝奏事太后,太后怒,故杀之。”六年夏五月丁亥,太皇太后崩。(窦太后原名窦漪房,是汉文帝之妻,汉景帝之母,汉武帝祖母)班固汉书武帝纪少年天子有为与无为之争为何窦太后坚持无为思想呢?这一思想从何
3、而来?前206楚汉之争前前202202汉高祖文景之治前前141141 材料三: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 长期战乱后遭到破坏的残破不堪的社会经济 材料四:事愈烦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陆贾新语无为 高度集权与严刑峻法下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黄老无为黄老无为与民休息与民休息少年天子有为与无为之争汉文帝汉景帝文帝景帝继续实行“黄老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坚持以农为本;轻徭薄赋;省刑约法;注意节俭 材料四:京师之钱累百巨万
4、,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z pn者摈而不得会聚。汉书食货志上 既然“无为而治”取得如此成效,为何汉武帝要求转变治国思想呢?少年天子有为与无为之争刘邦在楚汉战争中为笼络韩信、彭越等人合力击败项羽,先后分封了七个诸侯王,史称异姓诸侯王。这些诸侯王位刘邦最后击败项羽立下卓著功勋,并拥立刘邦即天子位,但是异姓诸侯王占据了关东广大地区,并且拥兵自重,专制一方,对西汉中央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地方强,中央弱少年天子有为与无为之争“无为而治无为而治”遗留的历史问题:遗留的历史问题:1、薄税养肥了豪强地主;2、对工商也不再限制,纵民铸钱,王国
5、势力膨胀;3、片面强调稳定,对诸侯王纵容姑息,王国坐大;4、因循“无为”,使各级政府消极苟安。郡国并行制在一定时期内维郡国并行制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刘氏皇族对汉朝的统治,护了刘氏皇族对汉朝的统治,但从长远看不利于中央集权和但从长远看不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国家统一为了适应时代需要,也为了彻底解决王国问题,为了适应时代需要,也为了彻底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必须转变治国理念。汉武帝必须转变治国理念。前206楚汉之争前前202202汉高祖文景之治前前141141黄老无为黄老无为雄才大略大一统的强化汉武帝前前87871.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推恩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不过十余里”
6、其他措施:其他措施:左官律、酎金夺左官律、酎金夺爵、附益法爵、附益法雄才大略大一统的强化1.打击地方割据势力迁徙豪强汉武帝实施长期迁徙豪强地主的政策,迫使大量的豪强地主汉武帝实施长期迁徙豪强地主的政策,迫使大量的豪强地主离开本乡本土,一方面离开本乡本土,一方面割断了他们在地方上的宗法关系和相割断了他们在地方上的宗法关系和相互联络互联络,扼制了他们势力的发展,打破了它们与地方诸侯国,扼制了他们势力的发展,打破了它们与地方诸侯国的勾结;另一方面,豪强地主被迁徙时,只能携带动产,而的勾结;另一方面,豪强地主被迁徙时,只能携带动产,而无法带走土地等不动产,无法带走土地等不动产,这些土地被冲做公田或者分
7、给无地这些土地被冲做公田或者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缓和土地兼并带来的社会矛盾。少地的农民,缓和土地兼并带来的社会矛盾。雄才大略大一统的强化1.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刺史制汉武帝在元封五年(公元前汉武帝在元封五年(公元前106106年)把全国年)把全国1313个州,中央在每个个州,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专职监察地方。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州设立刺史一名,专职监察地方。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加强中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六条问事六条问事”是一种汉朝监察、考核官员时的依据准则。
8、内容是一种汉朝监察、考核官员时的依据准则。内容为为“一条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聚敛为奸。三条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任赏,烦扰苛暴,剥戮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妖祥则任赏,烦扰苛暴,剥戮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妖祥讹言。讹言。四条四条,二千石选置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二千石选置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五条,二千石子弟恃
9、怙荣势,请托所监。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雄才大略大一统的强化1.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任用酷吏酷吏指的是指滥施刑罚、残害人民的官吏。酷吏指的是指滥施刑罚、残害人民的官吏。史记史记酷吏列传记载了郅都、宁成、周阳由、赵禹、张汤、酷吏列传记载了郅都、宁成、周阳由、赵禹、张汤、义纵、王温舒、尹齐、杨仆、咸宣、杜周共计义纵、王温舒、尹齐、杨仆、咸宣、杜周共计1111人的传记。其中,人的传记。其中,郅都为文帝、景帝时人,其他则为武帝时期的官僚。郅都为文帝、景帝时人,其他则为武帝时期的官僚。雄才大略大一
10、统的强化1.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察举制影响利:扩大选官范围,提高官员利:扩大选官范围,提高官员素质,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素质,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进一步打破贵族政治,人才;进一步打破贵族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弊:主观性、封闭性,以官举弊:主观性、封闭性,以官举士,权操于上,容易任人唯亲,士,权操于上,容易任人唯亲,后期弊端暴露。后期弊端暴露。雄才大略大一统的强化2.打击相权中外朝制皇皇 帝帝中中 朝朝外外 朝朝尚尚书书令令侍侍中中常常侍侍丞丞相相御御史史大大夫夫太太尉尉九九 卿卿有事上报有事上报雄才大略大一统的强化公元前113年,禁止郡国铸钱,由中央铸造五铢钱。汉武帝采纳孔仪和东
11、郭咸阳的建议,将盐铁收归官营,在盐铁产地设置盐铁专卖署。国家插手商业贸易,各地设均输官,京师设平准官“算缗”:财产税“告缗”:奖励告发算缗不实的手段铸币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设均输平准算缗、告缗雄才大略大一统的强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儒家思想为主,外儒内法,兼有道家、阴阳家等思想。(继承并改造了先秦儒学)大一统大一统 君权神授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三纲五常雄才大略大一统的强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何选中了”儒“家呢?一、儒学的文化渊源最深、影响最广。孔子以六艺教人,六艺广含着整个上古文化的传统,儒学在思想界本就居于正统地位;其次,儒学本身理论完密,内容丰富,
12、非其他家可比。二、“儒风的嬗变”。战国秦汉之际的政治格局的变革导致了儒家知识分子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而这种改变又带来了他们学说的嬗变,更趋向功利、皇权、等级、秩序。从“以礼理民”到“礼法并用”,从“民贵君轻”到“三纲五常”,从“不语怪力乱神”到“天人感应”。经过汉代儒学家改造后的新儒学,打打迎合了统治者的口味。三、汉武帝的个人偏好。汉武帝还是太子时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即位初就大量启用儒生,并制诏贤良,崇儒更甚。雄才大略大一统的强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如何独尊?一、兴办教育,是儒家独占官学讲席。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以儒家经籍为教学内容的官方教育的开始,太学的教师博士都是精通一经的经师,且属于官方
13、承认的经学学派,太学的考试内容也以儒家经典为主。二、诱以官禄,使儒学成为出仕敲门砖。“按汉制,郡国举士,其目大概有三:曰贤良方正也,孝廉也,博士子弟也。”其中“贤良方正”是地位最高的选士科目,而能占得优势的必须是精通儒家经术、善于论述治乱知道的学者。雄才大略大一统的强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何影响?材料五:材料五:思想的统一促进了政治的统一,同时促进了人们统一观念的形成,这种观念在思想的统一促进了政治的统一,同时促进了人们统一观念的形成,这种观念在长时期统一的状态下,又会强化人们对于统一的认同和文化的认同,从而培养出同质化长时期统一的状态下,又会强化人们对于统一的认同和文化的认同,从而培养出
14、同质化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而随着这种心理和情感的沉淀,必将成为一种稳定的民族情感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而随着这种心理和情感的沉淀,必将成为一种稳定的民族情感的纽带,成为维护统一的力量。的纽带,成为维护统一的力量。王保国王保国文化纽带与国家统一文化纽带与国家统一材料六:材料六:“董仲舒先生的这项董仲舒先生的这项对策对策,经皇帝采纳后,就成了神圣的,经皇帝采纳后,就成了神圣的国策国策。一个。一个巨大转变,在不声不响中发生,光芒万丈的思想学术自由的黄金时代,开始夕阳西下。巨大转变,在不声不响中发生,光芒万丈的思想学术自由的黄金时代,开始夕阳西下。代之而起的,是漫长而单调的儒学思想的时代。代之而起的
15、,是漫长而单调的儒学思想的时代。”王保国柏杨中国人史纲王保国柏杨中国人史纲积极:思想:确立儒学独尊地位,使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政治、民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增强民族的统一认知感和凝聚力,有利于大统一国家的发展;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消极:不利于思想多样化,钳制了思想,不利于学术的发展。雄才大略大一统的强化 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漠南战役、河西战役、漠北战役,夺去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经过以上重大战役,匈奴力量大为削弱,除对西域诸国还有一定控制能力外,在无力向东发展,匈奴的威胁基本解除。公元前104年,设置酒泉郡、张掖郡,前111年设置武威郡,前88年设敦煌
16、郡。“河西四郡”的设置不但隔绝了匈奴与羌人的联系,而且打通了汉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雄才大略大一统的强化汉武帝构建“大一统”王朝的计划具体实施于西域,时间始于张骞的第二次出使西域。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一武力征伐与“德化”。西汉王朝对西域先后采取了四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征服楼兰、姑师、大宛等国;并大规模派出使团,实施“厚赂”政策,此举不仅展示了西汉王朝的强盛,更是以丰厚的赏赐“德化”西域诸国,使其成为西汉王朝的“外臣”。雄才大略大一统的强化 西汉王朝对边疆各族经略以国力为后盾,依情况不同或战或和,战和相济
17、。在统治方式上亦有所别,有的采取郡县直接管辖而又与汉民有别;有的仍保留该民族原有统治制度,与汉为豆属关系;有的是专设一些统治机构因俗而治。刘彦威:西汉王朝的边疆经略因地制宜因地制宜 因俗而治因俗而治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设置河西四郡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西南夷以广巴蜀招来东瓯事两越置沧海之郡河西走廊西汉疆域图西汉疆域图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为中国也。夏曾佑中国古代史二、巩固大一统二、巩固大一统 (四)疆域大一统(四)疆域大一统“大一统”理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8、:第一,天下一统,即国家领土完整。第二,政治一统,即天下统一于一个国家、一个君王。政治版图的统一是“大一统”理想状态的先决条件,而“天下大治”则是大一统的最终目标。第三,思想一统。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种价值作为共同的核心价值,法令、制度就不能保持一贯性;法令和制度如果经常变动,就会导致社会不稳定。有了统一的思想,人民才能有明确的规范,国家才有可能长治久安。第四,民族一统。先秦时期就产生了“华夷一体”的观念。区分华夏与四夷的主要标准是文化,即“周礼”,实行周礼的族群被称为华夏,不遵守周礼的被称为“戎狄蛮夷”。秦汉、隋唐王朝强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华夏族与周边民族融为一体。“大一统”概念解读危机应对举
19、措影响政治发布“推恩令”创立中朝;皇帝亲信组成,决策机构官吏选拔制度:察举制完备监察制度:刺史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稳定强化皇权有利于地方乡绅参政,扩大统治基础;保障中央政策的落实,强化君主专制经济改革币制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商业贸易抑工商:算缗、告缗令盐铁官营:政府垄断盐、铁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货币增加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稳定物价;保障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增加政府收入,防止商人干预国家经济军事收复河套地区;征服西南地区,设置益州等郡,平定百越。稳固边疆,巩固中原王朝;打通了汉与西域的直接交通;促进匈奴和其他相邻游牧民族社会发展。外交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同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也建立,“丝绸之路”形
20、成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专制度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贰强者哀歌从无奈托孤到昭宣中兴强者哀歌从无奈托孤到昭宣中兴武帝逝世后,群臣议谥为武,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谥解认为“谥者,行之迹”。威强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叁光武中兴大一统的延续光武中兴大一统的延续光武中兴大一统的延续汉武帝汉武帝汉昭帝汉昭帝汉废帝汉废帝汉宣帝汉宣帝汉元帝汉元帝汉成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哀帝汉平帝汉平帝汉孺子汉孺子王政君王政君封后封后王莽王莽入中枢入中枢“大司马大司马”“安汉公安汉公”加九锡加九锡摄
21、皇帝摄皇帝受禅称受禅称帝帝时间:公元09年地点:长安(今陕西西安)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建立新朝,西汉灭亡。“托古改制”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新朝灭亡。光武中兴大一统的延续政治:增强尚书台的作用增强尚书台的作用加强皇权加强皇权 裁并郡县、减官吏裁并郡县、减官吏加强中央集权、节省开支、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中央集权、节省开支、提高工作效率 释放奴婢禁止虐杀释放奴婢禁止虐杀改善农民处境,缓和阶级矛盾改善农民处境,缓和阶级矛盾 整顿吏治惩处腐败整顿吏治惩处腐败重振朝纲,严惩贪官污吏,吏治清廉,倡廉重振朝纲,严惩贪官污吏,吏治清廉,倡廉则兴则兴经济:清查垦田与户口数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恢复三十税一旧制减轻
22、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文化:重视儒学建立多个皇家图书馆,兴办地方官学(郡国学),私人传经讲学之风盛行光武中兴大一统的延续民族关系处理上:1 1、建武二十四年(公元、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48年),南匈奴内附,至此匈奴分裂为南北两匈年),南匈奴内附,至此匈奴分裂为南北两匈奴,东汉的北方边境安全大为改观。奴,东汉的北方边境安全大为改观。2 2、建武三十年(公元、建武三十年(公元5454年),鲜卑年),鲜卑“慕义内属慕义内属”。3 3、光武在位时期东方各国、西南少数民族,南方各民族政权与汉基本保、光武在位时期东方各国、西南少数民族,南方各民族政权与汉基本保持一种友好交往的关系。持一种友好交往
23、的关系。四东汉衰落东汉衰落公元57年,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病逝,谥号光武皇帝。克定祸乱曰武世家大族的兴起世家大族的兴起一、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豪强地主在战国、秦时就产生了。他们利用宗法关系,结成强宗大姓,兼并土地,实际控制乡村社会。汉武帝以后,豪强地主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政治权力体系,成为与国家体制结合的强势社会阶层。在新莽政权末年的社会动乱中,豪强地主势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他们纷纷“起坞堡,缮甲兵”,称霸一方。光武帝刘秀本人就是南阳的豪强大地主,南阳、河北等地响应刘秀的人也多是拥有宗族、宾客、子弟的豪强地主,刘秀就是在豪强地主势力的支持下登上皇位的。也有许多拥有武装的豪强地主,称为兵长,渠帅,雄霸一
24、方,抗拒政令。他们既不愿放弃自己的割据武装,又无力建号立国。刘秀对他们一方面用武力征讨压制,一方面又尽量安抚,这使东汉初年的地方豪强拥有很大的势力。他们散在郡县,威福自行,权势胜过官府。豪强大地主的经济基础就是他们的大田庄。田庄这种生产结构在西汉末年就已经形成。田庄内部“闭门成市”,基本生活所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必仰赖田庄外面的市场。东汉时期的豪强大地主更是广占田地,大量包荫人口,以田庄的方式经营。在田庄里,豪强地主既是田庄主,又是族长。大地主田庄内还拥有私人武装,豪强地主把依附农民按军事编制组织起来,建筑坞堡,平时巡警守卫,战时则随田庄主作战。这些私人武装,史书称之为“部曲”或“家兵”。这种
25、私兵是维持地域社会秩序的支柱,是国家镇压职能的一种补充,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又能转化为公开与中央政府对抗的割据武装。世家大族的兴起世家大族的兴起二、经学世家 东汉继承西汉的任官刮度,实行察举制、征解制和任子制。随着政治的腐败,大族出身的官吏们为了把持政权,扩大本家族的利益,互相推荐亲属故旧。察举制成了豪强大姓沾名鱼誉、安插私人的工具。公府与州郡的辟除,为公卿牧守发展个人势力开了方便之门,而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这样就发展成一种私恩的结合。东汉中叶以后,主要为照顾豪族大地主的利益,任子范围扩大。这些选官制度,使豪族子弟顺利进人官场。被举、被辟的人成为举主、府主的门生、故吏,两者间形成了特殊的
26、隶属关系,形成了一个个以某一家族为中心的政治势力。东汉时期私人传经讲学之风盛行,也是官僚士大夫集团形成的二个重要途径。东汉时期,出现了一些累世专攻经的家族,特点是世代相袭,父子相传,这种经学世袭的情形被称为“累世经学。有些高官也以传经相标榜,以提高门第威望。受业者以弟子自居,转相传授,弟子的弟子则为门生。授业经师与弟子、门生之间往往又有荐主与故吏关系,大小官吏、上下级之间,由此又涂上了一层师生关系色彩。有些人的子弟动辄数百人,甚至数千人,通过经学人仕,形成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如世传欧阳尚书之学的弘农杨氏,四世皆为三公;世传孟氏易学的汝南袁氏,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这些人世居高位,累世传经
27、,大批故吏、弟子、门生出于其门下,因而成为土大夫集团的领袖。东汉衰落皇帝年幼太后执掌朝政外戚掌握实权皇帝长大对外戚不满利用宦官铲除外戚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廷官员不满出现“清议”触动宦官利益“党锢之祸”序号皇帝即位年龄死亡年龄4和帝10275殇帝126安帝13317顺帝11308冲帝239质帝8910桓帝153611灵帝123412少帝141413献帝954平均值9.524探究:两汉衰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政治腐败政治腐败农民起义农民起义土地兼并严重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繁重赋税徭役繁重阶级矛盾尖锐阶级矛盾尖锐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根本原因: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导致的土地兼并问题多种原
28、因:1、君主专制制度下对君主个人能力有较高要求2、缺乏对最高权利长效监督机制,从上到下的腐败3、人治社会制度缺乏稳定性4、政治结构失衡(诸侯王势力、外戚势力、宦官势力时期时期历史发展进程历史发展进程特点特点关键词关键词远古时期至远古时期至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中前期中前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源远流长,多元一体源远流长,多元一体中华(华夏)文明的起中华(华夏)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源和发展新石器时新石器时代晚期代晚期早期国家的雏形早期国家的雏形万邦林立;炎黄华夏始祖的传说万邦林立;炎黄华夏始祖的传说夏商西周夏商西周早期国家早期国家奴隶制国家奴隶制国家管理松散,神权色彩,血缘因素管理松散,神权色彩
29、,血缘因素形成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形成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夏族夏族春秋战国春秋战国从奴隶制国家向从奴隶制国家向封建国家的转型封建国家的转型时期时期国家管理方式的升级:君主专制,国家管理方式的升级: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开始产生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开始产生华夏认同观念的初步形华夏认同观念的初步形成成大一统时代的孕育大一统时代的孕育秦朝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国家的建立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大一统的多民族开创了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国家两汉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国家的巩固发展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度巩固了大一统的多民族巩固了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国家感谢您的观看请输入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