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时空观念秦朝秦朝阶段特征政治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北击匈奴、南伐越族、暴政而亡经济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大修驰道、开凿灵渠、重农抑商文化 统一文字为小篆、法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焚书坑儒秦朝秦朝1统一的条件(1)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2)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3)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4)数代秦王励精图治;(5)商鞅变法使国家日益强盛。秦的统一2过程及结果
2、(1)策略: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2)结果: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秦的统一咸阳秦前前230年灭年灭韩韩前前221年灭年灭齐齐前前228年灭年灭赵赵前前225年灭年灭魏魏前前223年灭年灭楚楚前前222年灭年灭燕燕前前221年年建立秦朝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定都咸阳统一过程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构图解史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3巩固统治的措施(1)军事对南方: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对北方: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修筑万里长城。秦的统一南濒南海西到临洮、羌中东至朝鲜北
3、抵秦长城3巩固统治的措施(2)政治: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1确立皇帝制度皇帝名称:兼采三皇五帝名号,将新王朝的君主定名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秦的统一我统一天下德盖三皇功过五帝“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资治通鉴卷第七秦纪二3巩固统治的措施(2)政治: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1确立皇帝制度皇帝名称:兼采三皇五帝名号,将新王朝的君主定名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秦的统一秦的统一3巩固统治的措施(2)政治: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2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
4、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御史大夫太尉皇帝皇帝丞相 行政行政军事(虚设)军事(虚设)监察监察宫廷宫廷警卫警卫宫宫门门卫卫戍戍宫宫廷廷车车马马皇皇室室事事务务司司法法刑刑狱狱农赋农赋财政财政工商工商税务税务皇室皇室财务财务民民族族外外交交祭祭祀祀礼礼教教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 中央机构中央机构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特征:特征:以皇权为中心,充以皇权为中心,充分体现分体现“家天下家天下”的特点。的特点。(1)丞相:)丞相:百官之百官之首,掌全国政务。首,掌全国政务。(2)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章,下达
5、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并负责监察百官。(3)太尉(虚设):)太尉(虚设):管理全国军务。管理全国军务。秦的统一3巩固统治的措施(2)政治: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3郡县制材料一:材料一:秦秦初并天下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
6、子弗能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禁止止置置诸候不便诸候不便。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材料二: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本纪 地方机构地方机构郡县制郡县制秦的统一3巩固统治的措施(2)政治: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3郡县制机构: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县以下设乡、里和亭。管理方式: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郡 郡守(行政)(地方最高统治机构)郡尉(军事)监御史(
7、监察)县县令/长(地方最高长官)县丞(行政、刑狱)县尉(军事、治安)乡 三老(教化)有秩(司法)游徼(治安)啬夫(赋税)里地方官制:地方官制:郡县制郡县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秦的统一3巩固统治的措施(2)政治: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3郡县制机构: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县以下设乡、里和亭。管理方式: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意义:a.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b.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基础;c.对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
8、生了重要影响。(1)相同点:相同点: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性质: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2)不同点:不同点:从贵族政治从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官僚政治分封制郡县制官员产生方式划分标准影响世袭产生皇帝任免皇帝任免血缘地域地域割据统一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是建立在分封制、宗是建立在分封制、宗法制和世卿世禄制基法制和世卿世禄制基础上,把血缘关系和础上,把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的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的政治体系。政治体系。贵族政治贵族政治建立在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建立在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上。官吏的集权的政治体系上。官吏的选拔和任命一律由中央和皇选拔和
9、任命一律由中央和皇帝决定,代表皇帝行使管理帝决定,代表皇帝行使管理权。权。官僚政治官僚政治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差异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差异秦的统一3巩固统治的措施(2)政治: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4其他措施: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1)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建直道与驰道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建直道与驰道;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也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也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2)颁布法律,编制户籍,整顿社会习俗;颁布法律,编
10、制户籍,整顿社会习俗;有利于社会有序管理,有利于政府对民众的管理(也利于确定征税依据)。有利于社会有序管理,有利于政府对民众的管理(也利于确定征税依据)。(3)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破坏六国原有的社会基础,削弱其经济实力,以防止他们东山再起,以达到巩破坏六国原有的社会基础,削弱其经济实力,以防止他们东山再起,以达到巩固统治目的。固统治目的。(4)统一两越,开通灵渠;经略西南夷,开五尺道;统一两越,开通灵渠;经略西南夷,开五尺道;加强了对西南的管理;道路修建利于与巴蜀人民交流;加强了对西南的管理;道路修建利于与巴蜀人民交流;概念阐释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
11、(1)专制主义是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权至上。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2)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是一种管理方式。中央地方君权相权中央集权君主专制4.秦统一的意义(1)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制度基础。(3)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1主要表现(1)秦始皇穷奢极欲,
12、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征发繁重,百姓不堪重负。刑法严苛,人民摇手触禁。焚书坑儒,产生了恶劣影响。秦朝的暴政秦始皇n秦始皇陵n秦朝肉刑n阿房宫n修建秦长城n求仙问药泰山封禅“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全国总人口约全国总人口约2000万万30万北击匈奴,万北击匈奴,修筑长城修筑长城50万南攻越族,万南攻越族,戍守五岭戍守五岭70万建阿房宫,万建阿房宫,修骊山墓修骊山墓 修驰道,修驰道,运粮饷运粮饷表现表现繁重的徭役繁重的徭役赋税的沉重赋税的沉重刑法的残酷刑法的残酷大兴土木大兴土木焚书坑儒
13、焚书坑儒为了钳制思想,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天下将非秦国历史的史书,非博士所掌管的诗书等诸子百家语,在 30 天内全部交给官府焚毁。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其列。先秦以来的许多珍贵文献毁于一旦。秦始皇以“或为妖言以乱黔首”罪名,将 460 余名儒生方士坑杀。这就是著名的“焚书坑儒”。影响:钳制思想,摧残文化,使我国文化典籍遭受严重损失。1主要表现(1)秦始皇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征发繁重,百姓不堪重负。刑法严苛,人民摇手触禁。焚书坑儒,产生了恶劣影响。(2)秦二世:残忍昏庸,实行严刑峻法,加重人民负担。2后果:致使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化,最终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14、爆发了。秦朝的暴政温馨提示秦朝统治者推崇法家思想,突出特征是实行严刑峻法,对儒学及其他学派采取高压政策,“焚书坑儒”就是典型事例。采取法家思想,一方面,进行了许多制度创新,巩固了多民族国家发展;另一方面,统治残暴,导致秦二世而亡。1原因(1)根本原因:秦朝的暴政。(2)直接原因:公元前209年,一队戍卒在大泽乡遇雨受阻,按律误期要被处死。2过程(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2)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3楚汉战争(1)时间:秦灭亡后至公元前202年。(2)刘邦胜利的原因刘邦“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项羽刚愎
15、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掳掠,加之分封政策失当,缺乏稳固的根据地。(3)性质: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21秦朝的速亡秦朝的速亡楚汉之争楚汉之争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请结合刘邦、项羽入咸阳后的做法谈谈你的认识?广纳人才,势力壮大。进入咸阳,放纵部下烧杀抢掠,失民心。进驻咸阳,废除秦法,“约法三章”,得民心。刘邦项羽刚愎自用,众叛亲离,依赖武力,实力削弱。取得胜利,建立汉朝。最终失败,乌江自刎。得民心者,得天下!归纳升华比较秦末农民战争与楚汉战争秦末农民战争楚汉战争战争目的反抗秦的暴政争夺最高统治权代表阶级农民阶级封建地主阶级战争性质农民战争封建地
16、主阶级争权夺利的战争010302陈胜:楚国农民项羽:原楚国贵族刘邦:楚国人秦朝官吏 秦亡于徭役沉重、严酷刑法秦亡于徭役沉重、严酷刑法秦亡于六国贵族复辟秦亡于六国贵族复辟失民心失民心4.秦灭亡的原因秦灭亡的原因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秦亡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儒 家 独 尊儒 家 独 尊地 位 确 立地 位 确 立鉴于秦亡的教训,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把改造后的儒家思想作为王朝的正统思想,儒学成为学术文化思想的主流。民 本 思 想民 本 思 想有 限 回 归有 限 回 归秦亡充分展示了人民的力量,使统治者重新认识了民众的力量,促使君主调整治民政策,有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和王朝的长治久安君 主 权
17、力君 主 权 力适 度 制 约适 度 制 约秦朝灭亡后,后世君主和思想家深刻反思,在承认君权至上的前提下,如何对君主权力加以适度限制,防范君权走向极端而失控,保证君主政治的正常运行。民 族 问 题民 族 问 题羁 縻 政 策羁 縻 政 策汉代以来,统治阶级反思了秦朝民族政策上的教训,制定了羁縻政策,包含了对民族地区政治现状的宽容和默认,以及通过分化实现“以夷制夷”。史料实证史料实证史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8、史料二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理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学科素养解读(1)史料一说明西周实行分权的分封制,秦推行君主专制下的郡县制,这是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即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贵族政治是指由世袭贵族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皇帝任免,各级官吏不再拥有封地。(2)史料二要注意理解“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意义,以中央任命官员
19、取代血缘世袭官职,这削弱了地方的独立性,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秦所创制度的显著差别及其反映的政治发展趋势。(2)根据史料二,分析“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的原因,并说明后来中国是如何实现制度的“重新建构”的。提示(1)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地方分权体制,秦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趋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2)原因: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宗法制遭到破坏。实现途径: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从贵族制(世卿世禄制)向官僚制转变。历史解释历史解释1秦朝的历史地位(1)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建立起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0、,使统一意识从此深入人心。(2)开创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制度,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所继承和发展。(3)秦因暴政而亡的教训,为汉初统治者所吸取,促成了西汉初年兴盛局面的出现。(4)具有较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声威远播,对古代世界影响巨大。修筑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最雄伟的建筑之一。学科素养2秦代中央官制的特点(1)以皇权为中心。(2)形式上分权:三公分掌行政、军事及监察大权。(3)位高权重:三公秉承皇帝意旨,总领文武百官。(4)家国同构:诸卿负责管理国家(政府)事务,亦兼管皇室事务。(5)不得世袭:秦代官员由皇帝任免。(6)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家国情怀家国情怀秦兴亡的原因及启示(1)秦兴在于
21、其注重法度,发展经济,注重人才,得人心。秦亡在于其严刑峻法,实施暴政,失人心。秦得民心统一六国,失民心二世而亡,可见,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只有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才能长治久安。(2)正确认识秦朝的兴亡,有助于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涵养“家国情怀”。学科素养1西周中叶以来,帝王、诸侯等统治者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予一个评定性的称号,称之为“谥法”。秦始皇认为上古无谥法,而且谥法是“子议父,臣议君”,因而废除了谥法。秦始皇废除谥法的目的是()A效法上古制度B贯彻忠孝观念C铲除六国势力D加强皇帝权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皇帝制度。根据题
22、干可知秦始皇废谥法是防止“子议父,臣议君”,这显然是为了加强皇帝权威,故D项正确。模拟考题2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朝议裁决B政务繁忙C世袭传承D皇帝独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皇帝制度。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联系材料中“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可知皇帝独揽大权,D项正确;材料表明“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而非朝议裁决,A项排除;政务繁忙只是材料的表象,而非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B项排除;C项无法从材料体现,排除。3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B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C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的作用。材料强调了实施郡县制才使得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即说明了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A项符合题意;材料说明郡县制巩固了统一而非加强了君主专制,B项排除;材料强调郡县制实施的意义而非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C项排除;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郡和县,D项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