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ppt课件(含2课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zip

相关 举报
  • 全部
    •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第1课时.pptx--点击预览
    •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第2课时.ppt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第1课时)主主 备备 人:人:备课组:高二历史组备课组:高二历史组议课时间:第议课时间:第1 1周周上课时间:第上课时间:第2 2周周 通通过中国古代的重要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的事例,法和改革的事例,认识相关相关变法和改革的法和改革的背景和影响背景和影响,领会会变法和改革法和改革充充满困困难和挑和挑战,感受感受中中华民族具有民族具有变革和革和创新的新的精神精神,培养,培养时空空观念和唯念和唯物史物史观的素养。的素养。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1问题导学一问题导学一 3 3商鞅变法的内容、影响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1.背景:经济:铁器牛耕,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 私有制兴起;政治: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坏;新兴地主阶 级要求改革;思想文化:士阶层活跃壮大;学术下移,百家争鸣,形 成思想解放运动。2.目的:各诸侯国为了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纷纷推行变法。3.表现:(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都主持了变法,其中以商鞅变法(BC356)最为彻底。点拨应用点拨应用 7 7商鞅变法商鞅变法(1)目的:)目的:直接:富国强兵。根本:根本:打破旧制度,建立适应新兴地主要求的君主官僚政治(2)内容:)内容:经济上(富国)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推广小农经济 c统一度量衡、货币;军事上(强兵)奖励军功、实行二十军等制;政治上(集权)废除世卿世禄制,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严明法度、什伍连坐、推行县制。思想上:焚烧诗书(3)性质:)性质:地主阶级的封建性质的改革;战国时期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最彻底的一次变法。(4)意义:)意义:直接: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深刻:推动社会的全面转型(经济上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政治上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逐步形成,官僚政治开始形成)问题导学二问题导学二 3 3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影响二、北魏政权与改革1.背景:两晋南北朝时期,由西部和北部内迁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相互之间征伐不断。势力强大的前秦一度统一北方,但淝水之战后又迅速瓦解。2.概况:新崛起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3.结果: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苦难,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4.措施:A初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其祖母冯太后的支持下(1)俸禄制:官吏俸禄由国家筹集发放,严惩贪污。(2)均田制:即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点拨应用点拨应用 7 7(经济上)(经济上)均田制均田制a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b目的:保证政府收入,缓和社会矛盾目的:保证政府收入,缓和社会矛盾c内容:内容:政府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承担一定的政府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承担一定的徭徭役和兵役役和兵役d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e作用遏制土地兼并作用遏制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徭役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徭役北方经济恢复发展均田制对后代田制有很大影响,为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局限性:局限性: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不可能抑制土地兼并。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不可能抑制土地兼并。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影响:a 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b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也利于推行均田制。(4)作用: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B后期:孝文帝亲政后,又采取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改革措施,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内容:内容:设设邻长、里长、党长三邻长、里长、党长三长,直属州长,直属州郡,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兵役。(五家为一邻,设邻长;五邻为一里,设里长;五里为一党,设党长。)(五家为一邻,设邻长;五邻为一里,设里长;五里为一党,设党长。)(3)(政治上)三长制问题导学三问题导学三 3 3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失败原因三、庆历新政1.背景:(1)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吸取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导致分裂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2)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3)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2.概况:宋仁宗庆历年间,大臣范仲淹主张改革腐败的官僚机构,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仅推行了一年多。庆历新政内容:庆历新政内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以整顿吏治为中心,意在限制冗官,提高效率,并,意在限制冗官,提高效率,并藉以达到节省钱财的藉以达到节省钱财的改革主张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诏中书、。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诏中书、枢密院同选诸路转运使和提点刑狱;规定官员必须按时考核政绩,以其政绩好坏分别升枢密院同选诸路转运使和提点刑狱;规定官员必须按时考核政绩,以其政绩好坏分别升降。更荫补法,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降。更荫补法,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1515岁、弟侄年满岁、弟侄年满2020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又规定地方官职田之数。庆历四年(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又规定地方官职田之数。庆历四年(10441044年),年),更定科举法。另外,还颁布减徭役、废并县、减役人等诏令。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更定科举法。另外,还颁布减徭役、废并县、减役人等诏令。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点拨应用点拨应用 8 8四、巩封建、促富强四、巩封建、促富强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1)背景:“三冗两积”的社会局面致使北宋政治腐败,财政困难,边患严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改革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失败;(2)内容(富国强兵):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的弊端,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3)结果: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欠妥当,后被废止。史料一(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苏辙栾城三集材料说明变法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青苗法青苗法青苗法青苗法: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募役法(又称免役法)募役法(又称免役法)募役法(又称免役法)募役法(又称免役法):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称为免役钱。官僚地主也不例外方田均税法:方田均税法: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均输法:均输法:设立发运使,掌握东南六路生产情况和政府与宫廷的需要情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保甲法保甲法保甲法保甲法: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裁兵法裁兵法裁兵法裁兵法:整顿厢军及禁军,规定士兵五十岁后必须退役。测试士兵,禁军不合格者改为厢军,厢军不合格者改为民籍。五、巩封建、促富强五、巩封建、促富强张居正改革张居正改革(万历中兴)(1)背景:明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国库亏空严重,农民起义不断,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殖民入侵,边患严重。(2)内容:整顿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剪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一条鞭法);边防新政(整饬边疆“外示羁縻、内修守备”)。(3)影响: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同时边防新政成效成效明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明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后改革措施除一条鞭法外,几乎全部废止。(张居正等张弛驾驭,整饬边防)不独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且为本朝开(张居正等张弛驾驭,整饬边防)不独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且为本朝开二百年之二百年之太平太平,仁人利溥,民到于今受其赐。,仁人利溥,民到于今受其赐。魏源魏源圣武记圣武记“务在强公室,杜私门”“利于下,不利于上;利于编氓,不利于士夫”“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根据材料理解为什么苦心经营十年,卓有成效的改革却一朝颠覆呢?根据材料理解为什么苦心经营十年,卓有成效的改革却一朝颠覆呢?豪强地主反对;与皇权形成矛盾;豪强地主反对;与皇权形成矛盾;君主专制制度(根本)君主专制制度(根本)结果:(1)富国强兵,打击地主,巩固了中央集权,增加了财政收入,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最终失败。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主持者失势后被废除。失败原因:失败原因:(1)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改革阻力大(2)用人不当,危害百姓(3)根本原因在于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根本问题,不能解决社会根本矛盾。背景:面临封建国家的统治危机主持者:统治阶级内部有识之士目的: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试总结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共同点?试总结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共同点?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张居正改革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课堂小结课堂小结111王安石在变法中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募饥民修水利”,以,以“赈救食力之农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兴陂塘沟港之废沟港之废”。与。与“煮粥赈灾煮粥赈灾”“开仓放粮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系建立政府抗灾救荒系2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当堂检测当堂检测 12 123 3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大力整肃吏治,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大力整肃吏治,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但其去世后,家被税制,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但其去世后,家被抄,诸子或自杀,或被充军。张居正家族如此结局,主要缘于其改革抄,诸子或自杀,或被充军。张居正家族如此结局,主要缘于其改革()A)A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B B损害了宦官集团的利益损害了宦官集团的利益C C改变了明内阁参政体制改变了明内阁参政体制 D D没有得到明神宗的支持没有得到明神宗的支持4 4商鞅变法数十年后,荀子游历秦国,感慨商鞅变法数十年后,荀子游历秦国,感慨“入境,观其民俗,其入境,观其民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其畏有司而顺,古之风也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其畏有司而顺,古之风也”。而。而汉初贾谊则认为:汉初贾谊则认为:“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秦俗日败。”二人的评价反映了二人的评价反映了()A A立场不同,导致截然不同的评价立场不同,导致截然不同的评价B B变法使民众顺从于法治,颇有古风变法使民众顺从于法治,颇有古风C C法治和礼治两种治国思想的融合法治和礼治两种治国思想的融合D D变法舍弃礼义破环了家庭伦理关系变法舍弃礼义破环了家庭伦理关系5据某话本记载: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老妪喂鸡豕,唤据某话本记载: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老妪喂鸡豕,唤“罗,吵,罗,吵,罗,王安石来!罗,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日:自王安石为相公,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日: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霜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立新法扰民。妾霜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对该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对该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A王安石变法引起民间普遍不满王安石变法引起民间普遍不满B话本因为艺术加工而不可采信话本因为艺术加工而不可采信C王安石变法维护豪强地主利王安石变法维护豪强地主利益益D话本还应与其它史料相互印证话本还应与其它史料相互印证6面对面对“积贫积贫”积弱积弱的现状,北宋先后进行了的现状,北宋先后进行了“庆历新政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和王安石变法。与变法。与“庆历新政庆历新政”相比,王安石变法更侧重于相比,王安石变法更侧重于()A澄清吏治澄清吏治B培养人才培养人才C增加收入增加收入D充实边防充实边防CDAADC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第2课时)主主 备备 人:人:备课组:高二历史组备课组:高二历史组议课时间:第议课时间:第1 1周周上课时间:第上课时间:第3 3周周 1、通过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历史背景,认识戊戌变法的积极影响,探究清末和民国时期改革收效甚微的原因。2、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最伟大的变革,改革开放奠定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基础,培养家国情怀的素养。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 11、清末新政内容、影响?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有哪些?问题导学问题导学8 8(一)变法图强(一)变法图强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改机构;发展民族工业;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创学会、办改机构;发展民族工业;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创学会、办报刊、兴学堂,提倡西学,抨击封建思想文化;百日维新报刊、兴学堂,提倡西学,抨击封建思想文化;百日维新甲午战败,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觉醒;开眼看世界与洋务运动推动西学东渐;维新思潮兴起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在社会上起到了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思想启蒙作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背景内容影响戊戊戌戌变变法法结果变法变法触动守旧势力的利益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9 9月,月,慈禧太后废除了大部分变法措施(戊戌政变)慈禧太后废除了大部分变法措施(戊戌政变)一、一、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还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点拨应用点拨应用 23 23【思考点】【思考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有哪些?并从中得出什么样的认识?1 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和封建顽固势力、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和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力量对比悬殊。强大,力量对比悬殊。2.2.脱离群众,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脱离群众,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3 3.依靠有名无实的光绪皇帝。依靠有名无实的光绪皇帝。4 4.对极少数帝党官僚和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对极少数帝党官僚和帝国主义抱有幻想。5 5.国际环境:国际环境:19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紧侵略中国。渡加紧侵略中国。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国是行不通的。背景:背景:庚子之变后,庚子之变后,中国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矛盾、阶级矛盾被进一步激化中国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矛盾、阶级矛盾被进一步激化,为了为了满足列强在华共管的需要,缓和矛盾,笼络人心满足列强在华共管的需要,缓和矛盾,笼络人心,19011901年清政府推行年清政府推行“新政新政”。措施:措施:政:政:减冗衙,修刑律。减冗衙,修刑律。经:经:重工商,振农业。重工商,振农业。军:军:改军制,扩新军。改军制,扩新军。文:文:废科举,建学堂,兴留学。废科举,建学堂,兴留学。开始标志:开始标志:19011901.1 1.2929,流亡中的,流亡中的慈禧慈禧以光绪的名义以光绪的名义在在西安西安颁发了变法的诏书。颁发了变法的诏书。性质:性质:是洋务运动是洋务运动“中体西用中体西用”的翻版,也是洋务运动的继续和发展。的翻版,也是洋务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未触及清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和高度的皇权,使其从一开始就有名无未触及清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和高度的皇权,使其从一开始就有名无实,只是一场实,只是一场清政府维护阶级专制统治的自救运动清政府维护阶级专制统治的自救运动而已。而已。1.1.清末新政清末新政(1901-19051901-1905)在政、经、军、文化上带有明显进步思想和举措,产生了积极作用,在政、经、军、文化上带有明显进步思想和举措,产生了积极作用,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也,也为民主思想传播创为民主思想传播创造了条件造了条件。影响影响(二)政府自救(二)政府自救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2 2、预备立宪、预备立宪(1906-19111906-1911)影响影响抵制革命,笼络资产阶级上层,巩固自己的统治抵制革命,笼络资产阶级上层,巩固自己的统治经过经过1905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察。年五大臣出洋考察。19061906年下诏年下诏“预备仿行立宪预备仿行立宪”学习日本学习日本 ,渐行立宪。,渐行立宪。19081908年年钦定宪法大纲钦定宪法大纲。内容:预备期为内容:预备期为9 9年;皇权至高无上。年;皇权至高无上。19111911年裁撤军机处,设责任内阁;年裁撤军机处,设责任内阁;1313阁员,皇族占阁员,皇族占7 7人。人。骗局。依据:骗局。依据:集权于皇上和皇族。钦定宪法、皇权至高无上;组集权于皇上和皇族。钦定宪法、皇权至高无上;组成成“皇族内阁皇族内阁”,按英、日立宪制,皇族不能进入内阁。,按英、日立宪制,皇族不能进入内阁。实质:实质:目的:目的:立宪派内部开始分化,部分走向革命立宪派内部开始分化,部分走向革命引起汉族官僚的离心,引起汉族官僚的离心,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削弱了自身统治,促进了革命形势的高涨。削弱了自身统治,促进了革命形势的高涨。客观进步意义:客观进步意义:预备立宪政体虽不完备,但不同于预备立宪政体虽不完备,但不同于封建君主专制,带有向资产阶级政权过渡的性质。是封建君主专制,带有向资产阶级政权过渡的性质。是一场具有政治近代化性质的改革,被动和主动地顺应一场具有政治近代化性质的改革,被动和主动地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了时代的潮流。如:第一次颁布了如:第一次颁布了宪法大纲宪法大纲,成立经,成立经选举产生选举产生的的具有议具有议院雏形院雏形的的资政院资政院和和谘议局谘议局。其一部分。其一部分成果,成为资产阶成果,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推行民主级革命派推行民主共和的政治基础。共和的政治基础。主观目的反动性:主观目的反动性:为取悦列强,遏制革命形势和消除统治危机。为取悦列强,遏制革命形势和消除统治危机。活动本质的封建落后性:活动本质的封建落后性:仍未超出仍未超出“中体西用中体西用”范畴。范畴。客观影响的进步性:客观影响的进步性:清政府的这些让步,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资产清政府的这些让步,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资产阶级的愿望,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阶级的愿望,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实际作用的背离性:实际作用的背离性:清政府努力的结果适得其反,从直接影响看,这清政府努力的结果适得其反,从直接影响看,这引起人民的反抗和满汉地方之间及引起人民的反抗和满汉地方之间及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离心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离心,不但削弱了,不但削弱了自身统治,还促进了革命形势的高涨;从根本影响看,派遣的留学生成自身统治,还促进了革命形势的高涨;从根本影响看,派遣的留学生成为反清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者;编练的新军成为武昌起义的主力;奖励为反清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者;编练的新军成为武昌起义的主力;奖励实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实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而且还从根本上瓦解了封建经济的基础。基础,而且还从根本上瓦解了封建经济的基础。认识:认识:新政、立宪均是清政府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这是世界新政、立宪均是清政府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这是世界资本主义潮流冲击下的产物。但结果都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潮流冲击下的产物。但结果都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本质上的本质上的落后性。落后性。问题探究:整体认识清末问题探究:整体认识清末“新政新政”和和“预备立宪预备立宪”(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改革深刻转变1 1、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从:从19501950年到年到19531953年春,年春,全国新解放区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全国新解放区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实现了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激发了农民劳动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耕者有其田,激发了农民劳动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工农联盟。了工农联盟。2 2、经济改革:从、经济改革:从19531953年到年到19571957年,我国实施年,我国实施“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初步建立了独,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国家逐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立的工业体系,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国家逐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到。到19561956年底,宣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年底,宣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3 3、民主改革:、民主改革:19541954年第一届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了新中国的和国宪法,正式确立了新中国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三大民主政治制度,从法律和政治制度层,从法律和政治制度层面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推进了面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推进了中国民主政治制度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深刻变革。的深刻变革。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1.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2.中共八大:提出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和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出现1959至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4.“八字方针”: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曲折探索(三)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新时期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对内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2)对外开放: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3)逐步深化: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课题(1982)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987)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2000)加入世贸(2001)(4)稳步推进: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到201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1 1、中共十八大全面深化改革时间:20122012年1111月内容:大会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2.2.中共十九大中共十九大谱写新篇章谱写新篇章召开时间:2017年10月内容: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2.2.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迈进新时代迈进新时代召开时间:2019年内容: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改革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是对旧体制、旧事物的挑战,必然触动旧势力的利益。改革是对旧体制、旧事物的挑战,必然触动旧势力的利益。改革会遇到重重阻力,改革者不仅要有智慧、懂策略,更改革会遇到重重阻力,改革者不仅要有智慧、懂策略,更要有坚定的决心和勇气。要有坚定的决心和勇气。改革措施必须符合时代潮流。改革措施必须符合时代潮流。改革要争取民众的支持。改革要争取民众的支持。改革要结合国情改革要结合国情历史中的智慧史中的智慧古古代代近近代代当当代代求新求变是中国的历史传统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张居正改革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清末新政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曲折探索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基本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制度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民国时期的改革民国时期的改革中华民族探索救亡图存之路中华民族探索救亡图存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课堂小结课堂小结11 当堂检测当堂检测 12 121、戊戌变法期间,日本出现了戊戌变法期间,日本出现了“亚洲主义亚洲主义”复兴的局面,即以日本为盟复兴的局面,即以日本为盟主,与中、朝等亚洲国家合作共同抵抗西方列强入侵。戊戌政变后,日主,与中、朝等亚洲国家合作共同抵抗西方列强入侵。戊戌政变后,日本政府彻底否定了本政府彻底否定了“亚洲主义亚洲主义”路线,而将中国视为怀柔与瓜分对象。路线,而将中国视为怀柔与瓜分对象。由此可知,戊戌变法的失败由此可知,戊戌变法的失败A推动了日本大陆政策的制定推动了日本大陆政策的制定B促进了日促进了日俄同盟关系的形成俄同盟关系的形成C掀起了日欧瓜分中国的狂潮掀起了日欧瓜分中国的狂潮D影响了日本对影响了日本对外战略的调整外战略的调整2 2、百日维新之际,慈禧太后、百日维新之际,慈禧太后“戒帝毋操之过蹙戒帝毋操之过蹙”,要求光绪帝,要求光绪帝“但留祖但留祖宗神位不烧、辫发不剪宗神位不烧、辫发不剪”。光绪帝在变法期间曾十二次到颐和园向慈禧。光绪帝在变法期间曾十二次到颐和园向慈禧太后请示,得以在短时间内颁布诸多法令。由此可见,慈禧太后太后请示,得以在短时间内颁布诸多法令。由此可见,慈禧太后A A固守封建传统固守封建传统B B还政于光绪帝还政于光绪帝C C支持政治改革支持政治改革D D认可渐进变法认可渐进变法3 319011901年,清政府宣布将年,清政府宣布将“通商惠工通商惠工”作为基本国策;作为基本国策;19031903年,清年,清政府成立了商部,同时参照英、日商法,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具有商法政府成立了商部,同时参照英、日商法,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具有商法性质的商律,还根据商人出资办实业的情况给予相当的官衔。这性质的商律,还根据商人出资办实业的情况给予相当的官衔。这说明说明()A A朝廷开始放宽民间办厂限制朝廷开始放宽民间办厂限制 B B清末新政中进行了政策调整清末新政中进行了政策调整C C晚清政府用法治取代了人治晚清政府用法治取代了人治 D D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4 4有学者认为,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奠基者、探有学者认为,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奠基者、探索者和先行者。其主要依据在于毛泽东索者和先行者。其主要依据在于毛泽东()A)A撰写了新民主主撰写了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义论等著作B B领导并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领导并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C C撰写了论十大关系撰写了论十大关系等著作等著作D D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5 51978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的主张;进入入21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反映了义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反映了()A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到多极化变化的趋势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到多极化变化的趋势B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D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DDB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ppt课件(含2课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zip)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