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ppt课件(共67张PPT) -(部)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5527376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PPTX 页数:67 大小:6.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ppt课件(共67张PPT) -(部)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ppt课件(共67张PPT) -(部)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ppt课件(共67张PPT) -(部)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ppt课件(共67张PPT) -(部)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ppt课件(共67张PPT) -(部)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周敦颐周敦颐爱莲说爱莲说1.把握文章内容,积累文言字词。2.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情操。课标对接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字茂叔,原名敦实,亦称敦颐。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背景介绍周敦颐,他为人正直,敢于主持正义,不贪图荣华富贵。晚年在故乡庐山莲花峰下建舍讲学。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边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过处,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作

2、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清洁,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至今,江西省星子县还有莲池遗址。说“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生字:蕃()颐()濯()淤()涟()蔓()亵()噫()鲜()有闻fnzhuylinmnxiyxiny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

3、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请自读课文,借助注释、联系以前的积累疏通文义。疏通文义的过程中请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它们将是你学习的重点哦!回顾: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留(名词、古今同义词)替(词语)调(语序)补(省略)删(多余)疏通文意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的代词,指人或事物很多只,唯独唐朝积累1:虚词“之”的用法代词结构助词“的”标明前置宾语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无义积累:一义多词:“只”独 惟 但 唯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有很多。晋朝

4、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检测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花,可爱的()。晋朝的陶渊明()喜欢菊花。自()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的很多只唐朝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主谓之间 取独更加沾染(污秽)洗清水过分艳丽贯通耸立的样子树立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我重点积累1常用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予”“吾”“孤”“余”等。第二人称:“卿”“尔”“汝”(“女”)、“乃”、“若”等。重点积累2词类活用蔓: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茎重点积累3省略倒装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于

5、)淤泥而不染,濯(于)清涟而不妖疏通文意译文:我则只喜爱莲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部贯通,外部挺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播,(闻起来)更加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检测翻译:()则()喜愛莲莲()却不受(),()却不显得();(它的茎)内部(),外部挺直,不(),不()香气(),(闻起来)()清芬;它(),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啊。我只从淤泥里长出来沾染在清水中洗涤妖艳贯通横生藤蔓旁生枝茎远播更加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靠近去玩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隐居避世对说(

6、使动用法)品德高尚的人重点积累-判断句式古语常用“者、也”表判断,一般格式:.者,.也一般在主语后面翻译出判断动词“是疏通文意译文: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感叹词 表示感慨少传闻同我一样的人应当重点积累 与“鲜”有关的成语鲜为人知 屡见不鲜 寡廉鲜耻 鲜衣怒马译文: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爱莲说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 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

7、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 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翻译中要注意特殊的句式、特殊的语序、省略的成份句子抽查我惟独喜爱莲,它从淤积的污

8、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越发清芬;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莲,是花中的君子。对于菊花的爱好,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文言文翻译技巧1.翻译方法要牢记(尽量直译):留(名词)替(词语)调(语序)补(省略)删(多余)2.积累词语是置点:陌生实词、重要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3.举一反三记心间:一义多文、一义多词、一词多义、成语 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

9、,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1、一词多义:鲜:少,读xn:陶后鲜有闻 鲜艳,读xn: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之:的,助词:水陆草木之花 用于主谓句间,表舒缓语气,不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外:外面,外表:中通外直 (桃花源)以外:遂与外人间隔出:从出来: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出去:不复出焉(桃花源记)远:远播,形容词用作动词:香远益清 距离长: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词类活用: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例句:不蔓不枝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例句:不蔓不枝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3、特殊句式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对于

10、菊花的喜爱”。请指出下列“之”的用法和意义。(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助词)(的)(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助词)(的)出出 淤淤 泥泥 而而 不不 染染中通外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蔓不枝香远益清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濯清涟而不妖濯清涟而不妖莲的美好形象出出 淤淤 泥泥 而而 不不 染染中通外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蔓不枝香远益清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濯清涟而不妖濯清涟而不妖生生长环长环境境体体态态香香气气风风度度气质气质描

11、写角度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长环境,高洁、质朴。(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体态,正直。(3)“香远益清”气味,芳香。(4)“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风度气质,清高、品行端正。课文除了写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共有几处写到?还有菊花、牡丹,三处。陶渊明菊隐逸者鲜有闻予莲君子同予者何人世人牡丹富贵者宜乎众 为什么说菊是花之隐逸者?陶渊明为何对菊情有独钟?菊花凌霜开放隐士的象征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隐居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他远离污浊的官场、喧嚣的

12、尘世,归隐田园后的悠然自得、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什么说牡丹是富贵者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反映了人们怎样的生活态度呢?牡丹绚丽浓艳,国色天香,因此它是雍容华贵的象征。唐朝初期,特别推崇牡丹,把它视为珍品,誉为国花。到贞元时,对牡丹的赏玩,更成为盛行长安的风气。暮春时节,车水马龙,权贵们不惜高价争相购买。“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刘禹锡赏牡丹“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徐凝作者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作者写莲的同时,还写了菊与牡丹,这样写有何用意?通过不同角度的衬托,突出莲花的高洁,烘托了文章的主题。菊花的傲然凌霜莲的洁身自好牡丹的绚丽

13、浓艳莲的质朴、自然正面衬托反面衬托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说说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借赞花来赞人。借物喻人、托物言志1.托物言志。莲花,出于污泥不染其污,沐于清涟而不媚于世。处美境不忘形,超然物外刚正不阿,不攀附权贵,这是莲的气质风度,更是作者一生人格的写照。作者借花喻人,托物抒怀,表明自己不慕权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法“莲之爱,

14、同予者宜乎众矣。”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排比、比喻反衬反问“予谓菊花之君子者也。”“同予者何人?”全文以物喻人,托物言志,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和鄙视。小结小结课堂练习 1、本文的作者是宋代哲学家()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1)可爱者甚蕃()(2)出淤泥而不染()(3)濯清涟而不妖()(4)香远益清()(5)不可亵玩焉()(6)陶后鲜有闻()(7)宜乎众矣()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4、练笔: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欢的一种花,并说明喜爱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七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ppt课件(共67张PPT) -(部)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