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列心理变化。心理发展的特征心理发展的特征其一,连续性与阶段性其一,连续性与阶段性其二,定向性与顺序性其二,定向性与顺序性其三,不平衡性其三,不平衡性其四,差异性。其四,差异性。个体心理发展的个体心理发展的8个阶段个阶段 乳儿期乳儿期 01岁岁 婴儿期婴儿期 13岁岁 幼儿期幼儿期 36,7岁岁 童年期
2、童年期 6,711,12岁岁 少年期少年期 11,12岁岁14,15岁岁 青年期青年期 14,1525岁岁 成年期成年期 2565岁岁 老年期老年期 65岁以上岁以上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少年期(一)少年期1,从依赖性向独立性过渡,从依赖性向独立性过渡 这是少年期心理发展最显著的特征。这是由这是少年期心理发展最显著的特征。这是由于少年期生理上的三个于少年期生理上的三个“巨变巨变”,造成了心理发,造成了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三个展的物质基础。三个“巨变巨变”是是性机能发育成性机能发育成熟;熟;身体外形急剧变化;身体外形急剧变化;体内机能迅速健全。体内机能迅速
3、健全。少年期生理上的这三大少年期生理上的这三大“巨变巨变”,造成心理迅速,造成心理迅速成熟,开始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独立性意向成熟,开始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独立性意向的发展日趋明显。的发展日趋明显。2,从,从“自我朦胧自我朦胧”向向“自知之明自知之明”过渡过渡 儿童时期的自我评价,带有明显的外在儿童时期的自我评价,带有明显的外在性、情境性、依从性、尚处于性、情境性、依从性、尚处于“自我朦胧自我朦胧”的水平。进入少年期以后,自我评价和水的水平。进入少年期以后,自我评价和水平开始发生变化,从外在性向内在性过渡,平开始发生变化,从外在性向内在性过渡,从情境性向稳定性过渡,从依从性向独立从情境性向
4、稳定性过渡,从依从性向独立性过渡。他们的自我评价开始侧重于自己性过渡。他们的自我评价开始侧重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不盲从于成人的权威。的内心世界,不盲从于成人的权威。3,从幼稚向成熟过渡,从幼稚向成熟过渡 童年期头脑比较简单,显得幼稚可爱。童年期头脑比较简单,显得幼稚可爱。到了少年期,由于生理发育的逐步成熟和到了少年期,由于生理发育的逐步成熟和生活范围的日益扩大,其心理活动也逐渐生活范围的日益扩大,其心理活动也逐渐从幼稚向成熟过渡。具体表现为认识从好从幼稚向成熟过渡。具体表现为认识从好奇性向探索性发展;行为由模仿型向创造奇性向探索性发展;行为由模仿型向创造性发展;生活所望由空想向理想发展;交性发展
5、;生活所望由空想向理想发展;交友由自由性向选择性发展;思维由具体形友由自由性向选择性发展;思维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发展。象向抽象逻辑发展。处于过渡时期的少年,内心深处存处于过渡时期的少年,内心深处存在着三个主要心理矛盾:在着三个主要心理矛盾:(一)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一)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 少年期心理上产生的最突出的变化,就是有少年期心理上产生的最突出的变化,就是有了了“成人感成人感”,意识到自己,意识到自己“已经不是小孩子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了”。企求在平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自己与家长、。企求在平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自己与家长、教师及其他成人的关系。这种心态在心理发展上教师及其他成人的关
6、系。这种心态在心理发展上被称之为被称之为“心理上的断乳心理上的断乳”,即从心理上摆脱对,即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然而,这种成人的依赖。然而,这种“心理上的断乳心理上的断乳”如同如同幼儿断奶一样,并非易事,时常交织着渴望独立幼儿断奶一样,并非易事,时常交织着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与现实依赖的矛盾。他们想独立自主,可又不具备独立自主他们想独立自主,可又不具备独立自主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他们想摆脱依赖,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他们想摆脱依赖,可又不具备充分的生活自理能力;他们想可又不具备充分的生活自理能力;他们想让成人把他们当作大人对待,可许多言行让成人把他们当作大人对待,可许多言行举止依然
7、带有孩子气,以致于他们越想摆举止依然带有孩子气,以致于他们越想摆脱依赖,越离不开照料和帮助。这种渴求脱依赖,越离不开照料和帮助。这种渴求独立和现实依赖的矛盾,使少年期在心理独立和现实依赖的矛盾,使少年期在心理上经常产生冲突、混乱和不安,为了消除上经常产生冲突、混乱和不安,为了消除这种矛盾冲突或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他们这种矛盾冲突或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他们常常以孩子式的方法对抗父母或成人,故常常以孩子式的方法对抗父母或成人,故意与成人意与成人“唱反调唱反调”,或者采取不理采,或者采取不理采,无所谓的态度。无所谓的态度。同时,在追求独立的过程中,少年还同时,在追求独立的过程中,少年还存在着理想自我与现
8、实自我的存在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自我矛自我矛盾盾”。他们对未来充满幻想,但由于社会。他们对未来充满幻想,但由于社会成熟程度较自我意识的发展相对迟缓,尤成熟程度较自我意识的发展相对迟缓,尤其缺乏社会生活的体验,常常碰到理想自其缺乏社会生活的体验,常常碰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冲突,一会儿趾高气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冲突,一会儿趾高气扬,一会儿又灰心丧气,情绪极不稳定。扬,一会儿又灰心丧气,情绪极不稳定。(二)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二)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少年期的心是向成人关闭着的。这种闭锁性少年期的心是向成人关闭着的。这种闭锁性是少年期最显著的心理变化之一。因此,少年期是少年期最显著的
9、心理变化之一。因此,少年期希望有自己的房间,单独用的书柜或箱子,有的希望有自己的房间,单独用的书柜或箱子,有的还把自己的抽屉、箱子、日记本加锁。他们在关还把自己的抽屉、箱子、日记本加锁。他们在关闭自己心灵的同时,又特别渴望理解、觉得与家闭自己心灵的同时,又特别渴望理解、觉得与家长教师之间总是长教师之间总是“话不投机话不投机”,觉得他们不能真,觉得他们不能真正理解自己,心理上常有一种孤独感。这种心理正理解自己,心理上常有一种孤独感。这种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使少年们常常感到苦恼,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使少年们常常感到苦恼,甚至抑郁和焦虑,他们这种希望被人理解、渴求甚至抑郁和焦虑,他们这种希望
10、被人理解、渴求倾吐心声的需要,常常通过写日记、书信和选择倾吐心声的需要,常常通过写日记、书信和选择知心朋友的方式来满足。知心朋友的方式来满足。(三)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三)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由于少年期性器官和性机能迅速发育成由于少年期性器官和性机能迅速发育成熟,必然带来性心理的发展变化,但由于熟,必然带来性心理的发展变化,但由于心理发展过程的限制,加上性教育滞后的心理发展过程的限制,加上性教育滞后的情况,使得他们的性心理发展表现出相对情况,使得他们的性心理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少年期生理上开始出现了一些的幼稚性。少年期生理上开始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变化,
11、大多数少年在感到惊奇前所未有的变化,大多数少年在感到惊奇和兴趣的同时,又会不同程度的出现不安、和兴趣的同时,又会不同程度的出现不安、害羞,或者恐怕和不知所措的心理,这正害羞,或者恐怕和不知所措的心理,这正是性发育成熟与性心理幼稚的一种矛盾体是性发育成熟与性心理幼稚的一种矛盾体现。现。同时,性发育成熟,使他们对异性产同时,性发育成熟,使他们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开始关注异性,有的表生了好奇和兴趣,开始关注异性,有的表现出对异性的故意疏远和排斥;有的却产现出对异性的故意疏远和排斥;有的却产生了朦胧状态下的生了朦胧状态下的“狂热初恋狂热初恋”,这都是,这都是性心理幼稚的不同表现,这种性生理发育性心
12、理幼稚的不同表现,这种性生理发育成熟与性心理比较幼稚的矛盾,是少年期成熟与性心理比较幼稚的矛盾,是少年期心理发展与性心理比较幼稚的矛盾,是少心理发展与性心理比较幼稚的矛盾,是少年期心理发展教育中一个值得深刻认识和年期心理发展教育中一个值得深刻认识和解决的问题。解决的问题。(二)青年初期(二)青年初期1,认知方面,认知方面 感知富有目的性和系统性,观察力较感知富有目的性和系统性,观察力较为精确而深刻,但观察的程序性较差,概为精确而深刻,但观察的程序性较差,概括水平还不高;注意比较稳定而持久,能括水平还不高;注意比较稳定而持久,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无直接兴趣、比较枯燥够把注意力集中在无直接兴趣、比较
13、枯燥的学习任务上,注意范围和分配已达到成的学习任务上,注意范围和分配已达到成人水平;意义记忆已占主导地位;思维具人水平;意义记忆已占主导地位;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开始从抽象逻辑思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开始从抽象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2,情感方面,情感方面 一般较深厚,并且含而不露,带有文饰、一般较深厚,并且含而不露,带有文饰、内隐、曲折的性质。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内隐、曲折的性质。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友谊感和荣誉感都有较高情感、责任感、友谊感和荣誉感都有较高的发展,随着性意识的解冻,男女之间开的发展,随着性意识的解冻,男女之间开始出现爱情萌芽意识。始出
14、现爱情萌芽意识。3,个性方面,个性方面 意志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意志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和自觉性,独立倾向显著,常把自己的见解当作评价独立倾向显著,常把自己的见解当作评价客观事物的标准,受别人暗示较少。自我客观事物的标准,受别人暗示较少。自我评价能力有了新发展,能够用正确而全面评价能力有了新发展,能够用正确而全面的观点来观察自己,解剖自己,评价自己的观点来观察自己,解剖自己,评价自己的优缺点。理想已经从带有幻想色彩发展的优缺点。理想已经从带有幻想色彩发展到具有现实性,并能把自己的理想同国家到具有现实性,并能把自己的理想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人生观、价值观已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人生观、
15、价值观已经初步形成。经初步形成。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一)关于学习准备(一)关于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学习准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生理准备、心理准备、知识基础的准生理准备、心理准备、知识基础的准备。备。(二)关于关键期(二)关于关键期 关键期: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通过关键期: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通过“印刻印刻”实验,提出关键期,即个体早期实验,提出关键期,即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个
16、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第二节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
17、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心理运算心理运算: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的动作。(一)感知运动阶段(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岁)认知发展主要的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儿认知发展主要的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儿童依靠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和动作认识世界,童依靠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和动作认识世界,思维离不开动作,停止动作也就中止思维。思维离不开动作,停止动作也就中止思维。(二)前运算阶段(二)前运算阶段(27岁)岁)出现了词和表象,能摆脱动作的束缚进出现了词和表象,能摆脱动作的束缚进行行“表象性
18、思维表象性思维”,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思维的特征:认为外体直觉表象的束缚。思维的特征: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三)具体运算阶段(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岁)已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可已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可进行逻辑推理。标
19、志是获得了长度、体积、进行逻辑推理。标志是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体事物的支持。守恒守恒: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的变: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的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四)形式运算阶段(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岁)1,命题之间的关系,命题之间的关系 2,假设,假设演绎推理演绎推理 3,抽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4,可逆与补偿,可逆与补偿 5,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0、 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待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待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学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肯定可内容和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肯定可以起到加速发展的作用。以起到加速发展的作用。(三)关于最
21、近发展区(三)关于最近发展区 提出人:提出人:维果斯基维果斯基 观点: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观点: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的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意义意义: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
22、新的发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展水平。第三节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一、人格的发展一、人格的发展 人格(个性):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人格(个性):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个性特征。别的个性特征。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一)人格的发展阶段(一)人格的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个体与不断扩大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个体与不断扩大的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心理社会性发的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心理社会性发展的过程,
23、是一个有阶段的发展过程。每展的过程,是一个有阶段的发展过程。每一个阶段都存在一种危机有待解决,合理一个阶段都存在一种危机有待解决,合理的解决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否则便会的解决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否则便会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危机的合理解决,有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危机的合理解决,有赖于社会环境的作用。他把人的一生划分赖于社会环境的作用。他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如下所述的八个发展阶段:为如下所述的八个发展阶段:(1)信任对不信任(从出生至)信任对不信任(从出生至1.5岁左右)岁左右)信任是婴儿要学习的对周围世界的基信任是婴儿要学习的对周围世界的基本态度,也是健康人格得以形成的基础。本态度,也是健康人格得以
24、形成的基础。儿童出生后,首先是从母亲的形象中去信儿童出生后,首先是从母亲的形象中去信任世界,如果能够从母亲哪里得到生理需任世界,如果能够从母亲哪里得到生理需要上的满足,得到爱护和关怀,就会产生要上的满足,得到爱护和关怀,就会产生对世界或他人的怀疑或恐惧的心理,引起对世界或他人的怀疑或恐惧的心理,引起不信任感,形成对人怀疑、惧怕、不信任不信任感,形成对人怀疑、惧怕、不信任的人格。信任或不信任是这一阶段婴儿所的人格。信任或不信任是这一阶段婴儿所面临的危机。面临的危机。(2)自主对羞怯与疑虑()自主对羞怯与疑虑(1.5岁至岁至3岁)岁)形成自主感是这一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形成自主感是这一阶段发展的主要任
25、务。如果允许与鼓励儿童按自己的愿望去务。如果允许与鼓励儿童按自己的愿望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儿童就会觉得自己有自做力所能及的事,儿童就会觉得自己有自控的能力或影响环境的能力,就会形成自控的能力或影响环境的能力,就会形成自信和自主感。反之,如果儿童的自主愿望信和自主感。反之,如果儿童的自主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发展的危机,对自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发展的危机,对自己的自主能力感到疑虑,对自身或自己的己的自主能力感到疑虑,对自身或自己的行为抱有羞怯感,形成一种消极人格。行为抱有羞怯感,形成一种消极人格。(3)主动对内内疚()主动对内内疚(4-5岁)岁)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由于运动能力的增强、处于这一阶
26、段的儿童,由于运动能力的增强、认知水平的提高以及活动范围的扩大,对自由参认知水平的提高以及活动范围的扩大,对自由参加活动很感兴趣,并富有一定的想象力,能主动加活动很感兴趣,并富有一定的想象力,能主动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如果儿童有更多的自由和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如果儿童有更多的自由和机会进行能激励其主动精神的活动,如果成人对机会进行能激励其主动精神的活动,如果成人对儿童提出的问题能耐心听取和细心回答,对儿童儿童提出的问题能耐心听取和细心回答,对儿童的建议能适当鼓励和妥善处置,儿童的主动性就的建议能适当鼓励和妥善处置,儿童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加强;反之,儿童就会产生内疚感,进而会得到加强;反之,儿童就
27、会产生内疚感,进而发展成一种拘谨压抑与被动而内疚的人格。发展成一种拘谨压抑与被动而内疚的人格。(4)勤奋对自卑()勤奋对自卑(611岁)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所追求的是学习或活这一阶段的儿童所追求的是学习或活动的成就及其成就所得到的认可与赞许,动的成就及其成就所得到的认可与赞许,如果儿童能够完成任务,获得成功体验,如果儿童能够完成任务,获得成功体验,得到赞许或奖励,就会促进乐观、进取与得到赞许或奖励,就会促进乐观、进取与勤奋人格的形成。反之,就会产生自卑感,勤奋人格的形成。反之,就会产生自卑感,形成自卑的人格。形成自卑的人格。(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左右)左右)这一阶
28、段的发展目标是建立自我同一这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是建立自我同一性。他指出:它是性。他指出:它是“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目标的感觉,一种从他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目标的感觉,一种从他信赖的人们中获得所期待的认可的内在自信赖的人们中获得所期待的认可的内在自信。信。”具有自我同一性的青年,对自己的具有自我同一性的青年,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会产生过去、现在和将来会产生“内在相同和连内在相同和连续续”之感,与外界社会之间也能取得协调之感,与外界社会之间也能取得协调一致,有可能去接受成年期的生活挑战;一致,有可能去接受成年期的生活挑战;否则就会产生角色混乱,不能正确选择生否则就
29、会产生角色混乱,不能正确选择生活角色。活角色。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6)亲密对孤独(青年晚期、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青年晚期、成年早期)他认为,只有牢固地形成自我同一性他认为,只有牢固地形成自我同一性的人,才乐于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把自的人,才乐于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为一体,并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为一体,并能意识到个人对社会的义务,从而会产生能意识到个人对社会的义务,从而会产生亲密感。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他人建立一
30、种亲密感。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他人建立一种友爱关系,就会产生孤独感。友爱关系,就会产生孤独感。(7)繁殖对停滞(成年中期)繁殖对停滞(成年中期)处于这一阶段的人,如果能够形成积处于这一阶段的人,如果能够形成积极的同一性,过上了幸福与充实的生活,极的同一性,过上了幸福与充实的生活,那么他就会力图把带来这一切的环境传递那么他就会力图把带来这一切的环境传递给下一代。这可以通过与儿童直接地相互给下一代。这可以通过与儿童直接地相互作用,或者通过生产或创造能提高下一代作用,或者通过生产或创造能提高下一代生活水平的东西来实现。这样的人就是具生活水平的东西来实现。这样的人就是具有繁殖感的人。没有产生繁殖感的人,就
31、有繁殖感的人。没有产生繁殖感的人,就会陷入自我专注的状态,只关心个人的需会陷入自我专注的状态,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和舒适,其结果就是人格的停滞和贫乏。要和舒适,其结果就是人格的停滞和贫乏。(8)完整对失望(晚年)完整对失望(晚年)人到了晚年回顾往事时,如果感到人到了晚年回顾往事时,如果感到所度过的是有创建的和幸福的一生,所度过的是有创建的和幸福的一生,就会产生完善感和满足感怀着充实感就会产生完善感和满足感怀着充实感准备与人世告别;如果觉得经历中带准备与人世告别;如果觉得经历中带有挫折,没有做出理想的事,尚未达有挫折,没有做出理想的事,尚未达到生活中的某一或某些主要目标,就到生活中的某一或某些主要目
32、标,就会产生失望之感。会产生失望之感。意义意义 埃里克森指明了各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埃里克森指明了各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二)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二)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家庭教养模式 专制型专制型:儿童不太知足、不安全、忧虑、退:儿童不太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
33、放纵型放纵型:儿童最不成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儿童最不成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信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信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情就会退缩。紧张事情就会退缩。民主型民主型:儿童最成熟,有能力,独立性强,:儿童最成熟,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自信,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自我肯定。自我肯定。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 教师教师 班集体班集体 学校、班级氛围学校、班级氛围3,同辈群体,同辈群体 作用:作用:1,同辈群体是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同辈群体是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2,同辈群体又为儿童的社会化和
34、人格发展提,同辈群体又为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发展提供社会模式或榜样。供社会模式或榜样。二、自我意识的发展二、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含义(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三个成份: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三个成份: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我监控。自我认识自我认识: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解与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体验: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
35、暴自弃等。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自我监控自我监控:属于以自己的意志控制,:属于以自己的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追求等。二、自我意识的发展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1,生理自我(,生理自我(03岁)岁)儿童儿童1周岁末,开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动周岁末,开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并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按照自区分开来,并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按照自己的姓名、身体特征、行动和活动能力来己的姓名、身体特征、行动和活动能力来看待自己,并做出一定的评价。看待自己,并做
36、出一定的评价。2,社会自我(,社会自我(315岁)岁)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立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批判性正在迅速发展,对道德行为的判断批判性正在迅速发展,对道德行为的判断能力,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能力,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概括程度的评价。概括程度的评价。但他们的自我评价通常但他们的自我评价通常不涉及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征,自我不涉及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征,自我的调节控制能力较差,常出现言行不一的的调节控制能力较差,常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现象。3,心理自我,心理自我 自觉按照一定的
37、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自觉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自我评价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公正和全面,并具有社会道越来越客观、公正和全面,并具有社会道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理想,追求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理想,追求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目标。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目标。第四节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意义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意义 认知过程: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认知过程: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一)认知方式差异(一)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认知风
38、格):认知方式(认知风格):个体在知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定的风格。1,场独立与场依存,场独立与场依存 场独立场独立:对客观事物作出判断时,常:对客观事物作出判断时,常常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常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出判断。场依存场依存: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
39、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人士的影响和干扰。2,沉思型与冲动型,沉思型与冲动型 两者区别:反应时间与精确性。两者区别:反应时间与精确性。3,辐合型与发散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辐合型辐合型: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发散型发散型: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最终产生多种
40、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的答案。(二)智力差异(二)智力差异1,智力与智力测量,智力与智力测量(1)斯坦福)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纳量表 IQ=智力年龄(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实际年龄(CA)(2)韦克斯勒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包括:包括:学龄前智力量表、儿童智力量学龄前智力量表、儿童智力量表和成人智力量表表和成人智力量表。智商是以同年龄组被试的总体平均数智商是以同年龄组被试的总体平均数为标准确定的。它假定同年龄组测量成绩为标准确定的。它假定同年龄组测量成绩总平均数为总平均数为100,用个人实际得分与总平均,用个人实际得分与总平均数比较,确定其在同龄组所在的相对位置。数比较,确定
41、其在同龄组所在的相对位置。以此判定其智力水平。以此判定其智力水平。组成组成:12个分测验,其中个分测验,其中6个分测验个分测验是通过言语问答进行的,被认为是测量言是通过言语问答进行的,被认为是测量言语智力。另外语智力。另外6个分测验是通过动手操作完个分测验是通过动手操作完成的,被认为是测量操作智力。成的,被认为是测量操作智力。2,智力的差异,智力的差异 (1)个体差异)个体差异 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个体间差异:与同龄团体的常模比较个体间差异:与同龄团体的常模比较表现出来的差异。表现出来的差异。个体内差异:个人智商分数的构成成个体内差异:个人智商分数的构成成分的差异。
42、分的差异。(2)智力的群体差异)智力的群体差异 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差异等。第一第一,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第二第二,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男性:抽象思维男性:抽象思维 女性:形象思维、语言活动女性:形象思维、语言活动(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认知差异无好坏之分,只是表认知差异无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现为学生对信息加
43、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教育含义教育含义: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意义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意义(一)性格的概念(一)性格的概念 性格: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性格: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实的稳固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特征。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特征。性格有好坏之分,
44、是人格的核心性格有好坏之分,是人格的核心。(二)性格的差异(二)性格的差异1,性格的特征差异,性格的特征差异 态度特征态度特征:对社会、集体、劳动、工:对社会、集体、劳动、工作、学习、他人和自己的态度等;作、学习、他人和自己的态度等;理智特征:理智特征:在感知、观察、记忆、思在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表现的性格特征;维等表现的性格特征;情绪特征:情绪特征:个体在情绪活动时的强度、稳定个体在情绪活动时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性、持续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的个别差异;意志特征:意志特征:表现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表现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的性格
45、特征。调节方面的性格特征。(三)性格的类型差异(三)性格的类型差异1,内向和外向,内向和外向 属于外倾型的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属于外倾型的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经常对外部事物表示关心,开朗、活部,经常对外部事物表示关心,开朗、活泼、情感外露,当机立断,不拘小节,独泼、情感外露,当机立断,不拘小节,独立性强,特别善于交际;立性强,特别善于交际;属于内倾型的人与此相反心理活动倾向属于内倾型的人与此相反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一般表现为沉静、处事谨慎,深思于内部,一般表现为沉静、处事谨慎,深思熟虑,反应缓慢,适应环境比较困难,顾虑熟虑,反应缓慢,适应环境比较困难,顾虑多,交际面窄,较孤僻。这种分类经常
46、为人多,交际面窄,较孤僻。这种分类经常为人们所运用,但实际上,绝对外倾或绝对内倾们所运用,但实际上,绝对外倾或绝对内倾的人是很少的。后来,荣格自己在测验中也的人是很少的。后来,荣格自己在测验中也发现了绝大数人不是属于外倾型或内倾型,发现了绝大数人不是属于外倾型或内倾型,而是属于中间型。而是属于中间型。2,独立型和顺从型顺从型顺从型的人独立性差,易受暗示,容易不加批判的接受别人的意见,照别人的意见办事,在紧急情况下表现惊慌失措,独立型独立型的人则善于独立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易受次要因素所干扰,在紧急情况下不慌张,易于发挥自己的力量,甚至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和意见强加于别人。(三)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三)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1,性格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2,性格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3,性格的性别差异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性格的性别差异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4,性格,性格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