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第一节 语音的发展一、何以知道语音的发展两个凭借:1方言和亲属语言。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同一语言在不同的地区表现出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代表某一语言现象的不同发展阶段。方言的尖团合流过程。团音:舌面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叫做团音,京剧里“基”念/ti/就是团音。这是中古汉语的舌根音在/i/y/前发生腭化的结果。尖音:舌尖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叫做尖音。京剧里的“祭”念/tsi/就是尖音。如果齐、撮二呼前的舌尖前塞擦音、擦音也因腭化而变成舌面前塞擦音、擦音,那就说明尖、团合流,在语言中不分尖团。P243页说明吴方言尖团合流有的发生、有的未发生、有的正在进行。
2、2、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文字的变化落后于语言。英语的元音大转移。rise risen sleepslept dealdealt widewidth deepdepth nationnational signsignificant 现代英语字母a,e,i的长音发成eii:ai 原来字母a代表a:,e代表e:,i代表前高元音i:英语长元音系统由7元音到 6元音的连锁演变 1500 i:e:a:o:u:|/|1700 ai i:e:o:u:au (ei)(ou)汉字不是拼音文字,具有跨时代跨地区的特点,要考察汉语语音的演变,必须找别的途径。研究汉语语音变化的依据:(1)押韵。诗经代表上古音,
3、唐诗代表中古音。原来押韵的字到了现代不押韵了,说明读音有了变化。(2)形声字。应以古文字为准。铺-甫 埠-阜 坂-反 裴-非 潘-番(3)古代的借词。古汉语从外语借入的词、外语从古汉语借去的词都能提供音变的线索。前者如汉译佛经,后者如隋唐时期日、朝、越等国从汉语借去的词。佛陀buddha 日吴音 日汉音 朝鲜汉字音 越南汉字音 鸡 kai kei kiei ke 几 ke ki ki ki 济 sai sei tSei te 借词要考虑年代和地域的因素。日语吴音早于汉音,吴音是从东南沿海一带的方言借去的,汉音是从华北借去的。借用的时候,为了迁就自己的音系,对原来的音可能会作不同程度的变更。Ri
4、ce赖斯 Carol 卡罗尔 radar 雷达 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借音材料时要谨慎。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语音的变化很齐整。音位是一束区别特征,有共同区别特征的音位构成一个聚合群。音位的演变以区别特征为单位,某一区别特征的变化不只涉及一个音位,而是会涉及到同一聚合群中具备这一区别特征的其他音位。比方,浊音的消失,涉及不同部位的不同发音方法的所有的浊音。中古声母的格局 p ph b m t th d n l h ts tsh dz s z h d t th d k kh x 在北京话中,有如下的浊音清化规律:1浊擦音和同部位、同方法的清音合并;2浊塞音和浊塞擦音在与相应的清音合并时又依声调的平仄而
5、分为:平声的浊塞音、浊塞擦音和相应的送气清音合并;仄声的浊塞音、浊塞擦音和相应的不送气清音合并。(仄)p 步部备倍b (平)ph 蒲菩爬皮 (仄)t 杜道豆但达d (平)th 徒桃头谈 (仄)k 共柜g (平)kh 狂逵 (仄)ts 字造赠dz (平)tsh 慈曹层平送仄不送的规则只在部分方言中起作用另一些方言全浊声母没有清化或走另外的发展道路 北京 客赣 晋中 吕梁 绍兴 婆盘 pH pH p pH b部瓣/步病 p pH p p b 拔白 p pH p pH b平平送送仄仄不不送送平平仄仄一一律律送送平平仄仄一一律律不不送送平平入入送送上上去去 不不送送保保留留全全浊浊声声母母 聚合群中的
6、音位的一个演变过程一般只涉及其中一个区别特征的变化,不会同时影响该音位的其他的区别特征。汉语的腭化。ts tss和k kx在齐撮两呼前变成舌面前,有分化有组合,在组合关系上留下空格。舌尖前和舌根音只配开合,舌面音只配齐撮。这种空格对于探索语音的历史变化往往有启发作用。语音演变的规律性有几个明显的特点:1变化有一定条件的限制。凡符合条件的一律都变,没有例外。如果出现例外,那也可以找出产生这种例外的原因。2时间性。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段时期中起作用。过了这一时期,即使处于同样的条件下也不会遵循原来的规律发生语音变化。现代宁波方言的ki ki等的音位组合是在腭化规律起作用的时期以后产生的语音现象,所以
7、不受这一规律的支配。3地区性。浊音清化的规律在北方话系统中是普遍起作用的,但在吴语区和湘语区则仍保留原来的浊音,并没有发生清化现象。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以今证古。威廉琼斯爵士(Sir William Jones)在1786年发现梵文与拉丁文,希腊文,德语相关.从而引发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A语言语素音形含有X音的,B语言相对应的语素音形的相应位置上都有Y音,形成两语言X音与Y音在一系列语素音形中的语音对应。方言之间的语音对应规律 上海话的P相当于北京话的p;上海话的Ph相当于北京话的Ph;上海话的
8、b相当于北京话的p或Ph;条件是:仄声字相当于p,平声字相当于Ph。我国自从魏晋南北朝以来就有好多韵书记录了不同时代的语音面貌,但是只能反映音类,而不能指明每类的音值。通过方言的比较,我们就能为古代的音类提供拟测的音值。比如,通过入声在不同方言中的共时表现,结合音理可以推测-p-t-k合并为喉塞音又脱落的音变过程。纳 擦 百 北京 na tsha pai 苏州 tsha p 梅县 nap tshat pak 广州 na:p tshat pak 厦门 lap tshat pIk,pa 法语 意大利语 西班牙语 葡萄牙语 cher caro caro caro 亲爱的champ campo cam
9、po campo 地方chandelle candela candela candeia 蜡烛词首辅音在这四个语言中的对应是-k-k-k,这说明这四个语言是相关的。历史比较法可以将出现频率最多的,这里是k,选作原始基础语的语音代表。一些其他考虑有时会压倒这种“多数原则”。语音演变的可能性的大小有时会使语言学家选择一个在后代语言中出现频率小的音作为原始母语的代表,甚至还可能选择一个根本在后代语言中不存在的音作为重建的古音。西班牙语b:葡萄牙语b:法语:v:意大利语p Cabra cabra chvre capra (山羊)pbv 在两个元音之间塞音变擦音容易,而擦音变塞音不容易;在两个元音之间清
10、辅音浊化容易,而浊辅音清化不容易。意大利的三个方言:标准 北部 隆巴德方言 fisso fiso fis kassa kasa kass:-s-s*s-,因为长音经常变为短音,比如古英语中的f:变成了f.S变成h很多,但h变成s很少。音理的问题:不能绝对化。但是当给出变化环境时,变化方向的确定性就提高了很多。语法的变化一、组合规则的变化语法规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也具有巨大的稳固性。尽管这样,它们还是在表达的要求、语音的演变、语法的类推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处在逐渐的演变之中。语法的变化包括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演变。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互有联系,一类的演变可能引起另一类的演变。组合规则的发
11、展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印欧语从宾动到动宾,关系从句从主词前变到主词后,修饰语从中心语前变到中心语后。英语:领属性修饰语中中领属性修饰语 the students book the book of the student 十世纪时,of 结构只占领属结构的1%十四世纪时,of 结构占领属结构的85%汉语语序的变动:代词宾语从动词前到动词后,大名冠小名的消失,介词结构从动词后到动词前。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公会齐侯于城濮。(左传庄公二十七年)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庄子徐无鬼)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孟子梁惠王上)冬,齐、郑盟于石门。
12、(左传隐公三年)二、聚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词类的发展。印欧语形态简化,由此引起语法范畴的变化。汉语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实词的句法功能比古代确定,词类的界限比古代清楚。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孟子梁惠王下)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周易小畜卦辞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离娄上)晋侯围曹,门焉,多死。(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梁惠王下)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在历史发展中出现了特有的量词,先秦汉语中很少这类词,两汉开始兴起,到南北朝时期就大量使用了。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
13、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孟子滕文公下)羹定,雍人陈鼎五,三鼎在羊镬之西,二鼎在豕镬之西。(仪礼少牢馈食礼)即使人多设罗,得鹯数十枚。(论衡书虚)斋前种一株松,恒自手壅治之。(世说新语德行)以麻子二七颗,赤小豆七枚,置井中,辟疫病,甚神验。(齐民要术小豆)语音简化引起词汇双音化,双音化使得构成语素在意义上变得不平等。其中有的语素就逐渐虚化而成为构词词缀。丰富了汉语的构词手段。中古以后开始出现构词词缀(子,儿,头)和体标记“了,着,过”。仿译西方语言派生词产生了一些新词缀,如“化”(-ize,-ization)“性”(-ty,-ness)”“门”(-gate来源于Watergate aff
14、air)。一经变成词缀,就不限于仿译外语词,也可以不断地创造本族语的新词。聚合规则的变化和组合规则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聚合规则变化影响组合规则的例子:形态的简化引起语序的固定化。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 语言是既有规则、有条理,又到处存在着强式和例外的系统。因此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做“类推作用”。类推作用铲平语法中的坎坷,推广新规则的适用范围,起着调整整顿的作用,给语言带来更大的条理性。swell的过去式原本是swollen。fell:felled=shell:shelled=swell:x x=swelled.swelled 取代了类推
15、和不规则形式的斗争仿佛一场拔河赛,哪方取胜,要看力量对比。这个力量表现在使用频率上。印欧语中系动词和表示完成体的助词是变化最不规则的词,但使用频率极高,类推难以触动。有时,类推作用和抗拒类推的力量势均力敌,处于胶着状态,英语的who(whom)就是一例。现代英语中只有六个词还保留着主宾格的对立。I=me,he-him,she-her,we-us,they-them,who-whom.whom是疑问代词兼关系代词,和它性质、作用相同的which,what,that都没有格的变化,疑问副词where,when,why也表疑问,性质与whom相近,也没有格变化。这两组联合起来,形成一股类推力量,促使
16、whom放弃宾格形式。类推作用的效能有一定限度。一则它推不倒根基深厚的旧山头,二则语言中的演变到处都在发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所以语言总是达不到井然有条的境界。语法化 语言中的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虚词或叫语法词(grammatical word)、功能词(functional word),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虚词是怎么来的?它最初有没有实在的意义?把 妈妈手把手教儿子写字。我把他的名字忘了。在 我在厨房。(存在)我在做菜。(持续体标记)加上 在咖啡里加上牛奶(动词)金华县境内溪流纵横,水库、湖塘密布,加上全年雨量适中,气候温和,适宜养殖高档优质珍珠。(连词)语法化(grammati
17、calization)是指词汇项变为语法项,或者语法化程度较低的形式变为语法化程度较高的形式。实词语法词 附着成分屈折词缀 语法化探索语法形式与语法范畴的来源。着:持续体标记用法来自表示附着义的动词用法 主语来自话题 一个形式发生语法化之后,旧有的用法和新的用法可以并存。有时发生语法化的形式和没有发生语法化的形式可以在一个句子中共现。了:“完了,了结”义动词完成体标记 了了一桩心愿。也有时,旧有的用法消失了。比如:的,们 词汇意义相近的词往往发生相似的语法化 要:我要一杯牛奶。(意愿)火车要开了。(将来)欲:姜氏欲之。(意愿)山雨欲来风满楼。(将来)想:我想回家。(意愿)这个天想下雨。(将来,
18、山东方言)Will 语法化路径:意愿将来 同一个源头形式可以沿着不同的语法化路径而发展成为多个具有不同功能的语法形式,这种情况被称为“多重语法化”(polygrammaticalization)(Craig 1991)就:接近义动词:就位、就职 时间副词:我就来。连词:他一提起这件事就伤心。词汇和词义的变化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新事物的出现和旧事物的消失是新词产生和旧词消亡的原因。借用也可能产生新词。词汇系统的变动,认识的变化也可以引起旧词的消亡。先秦时期,对事物概念区分得很细致,马根据特征有好多名称,骘(公马)騇(母马)馵(前左脚白)驓(四腿膝下白)騚(四蹄白)騱(两前脚白)翑(两后脚白)启
19、(前右脚白)踦(前左脚白)骧(后右脚白)驈(身黑胯下白)皇(黄白相间)骊(纯黑色)騂(红黄色)駱(白毛黑鬃)駣(三岁马)上古汉语走根据地点和方式也有好多名称,不同事物的白也有不同的称呼。这就是说,在名、动、形这三个主要的词类中,概念的分类都很细。后来词汇的概括性增强了,好多指称具体事物、具体动作、具体性状的词就消失了,或者作为构词语素保存在复合词或成语中。词汇的总的发展趋势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丰富。那些消失了的词语,在有文字的语言里一直保存在文献里,如有需要还可以随时让它复活。二、词语的替换只是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而现实现象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引起词语替换的原因:1社会的因素避讳:李世民
20、时改世为“代”。社会状况的变化:洋火-火柴 洋车子 洋头 洋油“洋”的消失同志-师傅-先生 2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语音的简化引起同音词的增多,为了表达明确,复音词取代单音词。比如,“看见”替换了“见”。语义表达的精密化。同一个词“保”,古代可以表达很多意思,不易区分。用复音词替换后,每个词的语义负荷减少,复音词中多义词的数量比较少,很少超过两个义项,而单音词的语义负荷重,很多都有好多义项。古汉语中词类的界限没有现代汉语那样明确,单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现在大都被双音词所替换,使表达明晰。基本词的更替。用来替换的新词大多是原先意义相近的词。被替换下来的成分大都成了构词语素。词语的替换往往不是孤立地发生
21、的,有不少的替换相互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古汉语中表示人的肢体、器官的名称与其他动物的有关名称不同,后来原指动物的“嘴,皮,肉”使用范围扩大,替换了“口,肤,肌”。走代替行,跑代替走。词语的替换有时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有时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词义的演变词义的演变是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现实现象的变化、人们认识的发展、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都可以引起词义的发展。现实现象的变化:祝福,祝作为动词是祷告祝祷的意思,福,赐福,保佑,都跟神灵有关。现在的意义只是表达人们的美好心愿。多义词的产生和发展与人们对现实现象的认识有关,只有认识到两类现象之间的联系才能用称呼甲类事物的词去称呼乙类事物。“计算机
22、病毒”。词的意义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词的意义变化也可以引起和它有联系的词的意义的变化。平行引申/相因生义。跑得快/慢 脑子快/慢 刀快/刀慢 再如“叫,喊”发出大的声音:大叫,大喊称呼“叫妈妈”“喊妈妈”招呼,呼唤:有人叫你,有人喊你。把他们都叫到这来。你去喊他一声。让。叫他做,喊他做(四川方言)。同义聚合或反义聚合中的词语在词义发展过程中会互相影响。如果词汇系统中增加了意义范围大致相同的词,也会引起词义的改变(缩小)。“吃”,因“喝”的加入,使词义搭配范围缩小,只与固体食物相配。“吃奶”是个例外。词义大多是在语义组合中获得自己明确的意义的。组合关系的变化也会引起词义的改变。“打毛衣”“打球
23、”“打饭”“打鱼”。搭配范围扩大,语义虚化。美:古汉语中有“美言、美髯、美名、美服、美政、美物、美宫室”等,从古到今搭配范围缩小,语义缩小。词义由褒到贬或由贬到褒的变化,都是由于组合关系。到底组合关系变化在先还是意义变化在先?在汉语中,词义的引申还往往伴随着词的语音形式的变化和汉字形体的分化。汤-烫 声调的改变巩固了词义引申的结果,标志着一个词由于词义的引申衍生而正式分化成几个词。饮(三声)饮(四声)类似的现象在印欧系语言里表现为词根元辅音的交替。如英语的sit(坐)-set(安放)。从词义演变的结果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情况。扩大例:江、河。Place广场、大街-地方缩小例:臭 meat食品-肉转移:脚从指小腿到指足。一些复合词或固定词组,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可以成为整个语言单位的意义。Remote control-remote(遥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