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应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发生于某些特定部位(如肠道和泌尿生殖道)感染之后而出现的关节炎。典型特征是主要累及下肢的非对称性少关节炎;膝、踝、跖趾关节最常受累,但也可见到上肢关节受累;肌腱端病,表现为跟腱炎或足底筋膜炎。曾被称为Reiter综合征(具有典型尿道炎、结膜炎和关节炎三联征)。性传播和肠道型前者主要见于20-40岁男性,因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后发生。后者男女发病率基本相等,肠道感染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福氏志贺痢疾杆菌、小肠或鼠盲肠沙门菌、肠结肠耶尔森菌或假结核菌和空肠弯曲菌。男性病人表现为尿频和尿道烧灼感,阴茎检查发现尿道口发红和水肿,可见清亮的黏液样分泌物。脓尿最易在晨尿中检
2、测出。可以出现自发缓解的出血性膀胱炎。不伴尿道炎的无症状性膀胱炎和宫颈炎可以是女性患者泌尿生殖系受累的惟一表现。输卵管炎和外阴阴道炎也有报道。泌尿生殖道炎症并不意味着该部位感染。痢疾后发病患者亦可在首次腹泻后的12周内出现无菌性尿道炎。因此,有时不易区别关节炎到底是痢疾后引起还是性交后引起的。阴茎和皮肤是赖特综合征具有诊断意义的两个特征性病变部位。阴茎龟头和尿道口的浅小无痛性溃疡称为旋涡状龟头炎。溢脓性皮肤角化症为病变皮肤的过度角化,国内较少见,病变开始为红斑基底上清亮的小水疱,然后发展成斑点、丘疹并形成角化小结节。病变常发生在足底的一端,也可累及足趾、阴囊、手掌、阴茎、躯干和头皮。疾病早期可
3、出现一过性口腔浅表溃疡,开始表现为水疱,逐渐发展成浅小有时是融合的溃疡。多为无痛性,可能不引起病人注意。10%的重症晚期患者,因为主动脉壁和主动脉前尖瓣的炎症和瘢痕,出现主动脉瓣反流。传导阻滞有时出现在疾病早期,最常见的表现为P-R间期延长。本病的病因至今仍不清楚。目前认为与感染、免疫异常和遗传有关。感染:在英国和北美大多数赖特综合征发生在性交后,称为性获得型。在我国,则多发生在细菌性痢疾感染之后,称为痢疾后型。国内有报告90%以上的患者发病前有痢疾或腹泻史,大便培养阳性结果者均为福氏痢疾杆菌。免疫异常:患者有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IgG、IgA及2:球蛋白增高,而且非细菌性尿道炎或肠炎后可
4、发生无菌性滑膜炎,提示免疫因素在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作用。遗传:目前认为其发生机理可能由细菌质粒编码的细菌成分与HLA-B27抗原起反应,或本病的关节炎致病菌携带有模拟HLA-B27抗原的成分被识别而引起发病。典型急性关节炎、非淋菌性尿道炎及结膜炎三联征诊断简单。但由于各种表现可在不同时期出现,所以诊断有时需数月时间,对于不具备典型三联征患者目前多沿用1996年Kingsley与Sieper提出的反应性关节炎分类标准。1、典型外周关节炎:下肢为主的非对称性寡关节炎;2、前驱感染证据:如4周前有临床典型的腹泻或尿道炎,则实验室证据可有可无;如果缺乏感染的临床证据,必须有感染的实验室证据;3、排除引
5、起单或寡关节炎的其他原因,如其他脊柱关节炎病、感染性关节炎;4、HLA-B27阳性、关节外表现(结膜炎、虹膜炎、皮肤、心脏与神经系统病变等),或典型脊柱关节病的临床表现不是诊断必备条件。非甾类抗炎药是治疗关节症状的最常用药物。已证明反应性关节炎患者的滑膜和滑液中持续存在微生物抗原,问题是长期应用抗生素能否改进患者的病程,无明显证据支持。对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能缓解症状个别患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但口服治疗既不能阻止本病发展,还会因长期治疗带来不良反应。当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能控制关节炎,关节症状持续3个月已下或存在关节破坏证据时,可加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应用最广泛的是柳氮磺吡啶,重症不缓解可试用甲氨蝶呤和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自然病程因人而异,可能与感染的特殊微生物和宿主有关。大部分患者关节炎持续数周至半年,甚至更长。少数患者仅有一次自限性关节炎发作,或反复发作而致残。足跟痛提示预后不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