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度发展与繁荣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度发展与繁荣 隋唐、宋元隋唐、宋元隋唐时期阶段特征:中华文明鼎盛时期政治: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发政治: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发展和完善展和完善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封建经济繁荣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封建经济繁荣文化:兼收并蓄、文化多元化,文化:兼收并蓄、文化多元化,以中国为中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心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具体知识点:具体知识点:政治:政治: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地方变为道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地方变为道-州州-县三级制度,节度使、县三级制度,节度使、藩镇割据藩镇割据经济:经济:农业:曲辕犁、筒车农业:曲辕犁、筒车手工业:南
2、青北白、唐三彩、秘色瓷手工业:南青北白、唐三彩、秘色瓷商业:商业都市和草市发展;柜坊和飞钱问世;坊市制度;长安、洛阳、商业:商业都市和草市发展;柜坊和飞钱问世;坊市制度;长安、洛阳、扬州、成都成为中外大都市。扬州、成都成为中外大都市。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文化:文化:思想:三教合一思想:三教合一科技:雕版印刷、火药、孙思邈千金方科技:雕版印刷、火药、孙思邈千金方文学:诗歌、传奇文学:诗歌、传奇绘画: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绘画: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书法:楷书、草书盛行书法:楷书、草书盛行隋唐时期的政治:隋唐时期的政治:封建盛世的制度创新;相对公平的科举取士
3、;封建盛世的制度创新;相对公平的科举取士;以礼入法的思想演变;藩镇割据的动荡局面以礼入法的思想演变;藩镇割据的动荡局面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集体宰相制:集体宰相制:唐朝实行宰相集中议事制度,集中在门下省开会,三省长官唐朝实行宰相集中议事制度,集中在门下省开会,三省长官负责全国政务的处理。负责全国政务的处理。决策权与行政权分离:决策权与行政权分离:政事堂是最高决策机构,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政事堂是最高决策机构,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既能相互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推动机制运转既能相互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推动机制运转分层决策机制:分层决策机制:草拟、审议、批准形成分层负责,各有权限并按一定程序
4、草拟、审议、批准形成分层负责,各有权限并按一定程序运行特点。运行特点。科举制科举制:特点:特点:标准的客观性、方式的公开性、范围的广泛性、时间的延续性标准的客观性、方式的公开性、范围的广泛性、时间的延续性评价:评价:社会整合功能;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文化发展;社会整合功能;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文化发展;影响了社会风气;影响了社会风气;推动世界文明进步。推动世界文明进步。重才轻品;官本位思想;禁锢思想;重才轻品;官本位思想;禁锢思想;如何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如何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1)(1)原因原因 从根本上说是秦汉以来经济和阶级关系变动的结果。从根本上说是秦汉以来经济和阶级关系变动的
5、结果。世家大族垄断仕途,且具有很强的割据一方的政治经世家大族垄断仕途,且具有很强的割据一方的政治经济实力,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封建国家的巩固稳定。济实力,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封建国家的巩固稳定。(2)(2)趋势趋势 由以家世、门第为选拔标准,逐渐演变为以学识才能由以家世、门第为选拔标准,逐渐演变为以学识才能为选拔标准。为选拔标准。由地方评议推荐的方式逐渐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的由地方评议推荐的方式逐渐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的主要依据。主要依据。(3)(3)实质:实质:将知识分子纳入皇帝的控制范围。将知识分子纳入皇帝的控制范围。军事制度军事制度府兵制:平时耕地,农闲时训练,战时从军打战,其最大府
6、兵制:平时耕地,农闲时训练,战时从军打战,其最大特点是特点是“兵农合一兵农合一”。隋文帝确立,唐太宗调整。隋文帝确立,唐太宗调整有利于巩利于巩固边防和加强中央集权。固边防和加强中央集权。募兵制:即征兵制,是国家以雇佣的形式招募士兵。唐玄募兵制:即征兵制,是国家以雇佣的形式招募士兵。唐玄宗建立,减轻了弄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发展,宗建立,减轻了弄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发展,封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为安史之乱和藩镇割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为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伏笔据埋下伏笔 隋唐时期经济:隋唐时期经济:空前繁荣的农业经济;开放包容的经济政策;空前繁荣的农业经济;开放
7、包容的经济政策;贸易繁荣的商业都市;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贸易繁荣的商业都市;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租庸调:租庸调:租是田租,调是人头税,庸是指纳绢(或布)代役。实施于隋至唐中期,租是田租,调是人头税,庸是指纳绢(或布)代役。实施于隋至唐中期,与均田制相适应。与均田制相适应。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荒地的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巩固了府兵制。有利于荒地的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巩固了府兵制。两税法(唐德宗)两税法(唐德宗)背景:经济发展,土地兼并,背景:经济发展,土地兼并,随着均田制的瓦解,财政困难随着均田制的瓦
8、解,财政困难内容:内容:两税法不再按丁征税,而是根据资产定户等,按户等征收户税;两税法不再按丁征税,而是根据资产定户等,按户等征收户税;按田亩数量征收地税。一年分夏秋两季征收,故称两税法。按田亩数量征收地税。一年分夏秋两季征收,故称两税法。意义:意义: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按财产征收赋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按财产征收赋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有利于解放生产力,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解放生产力,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隋唐时期文化隋唐时期文化三教并存的思想;全面繁荣的文学;三教并存的思想;全面繁荣的文学;兼收并蓄的艺术;
9、领先世界的科技兼收并蓄的艺术;领先世界的科技唐代唐代“三教并存三教并存”与儒学发展与儒学发展三教并存:三教并存:儒、释、道三教得以各自独立发展,并在独立发展儒、释、道三教得以各自独立发展,并在独立发展中进一步相互争论,相互融合。中进一步相互争论,相互融合。儒学发展:儒学发展:韩愈对佛教进行了批判韩愈对佛教进行了批判,他所提倡以,他所提倡以“仁、义、仁、义、”为儒学之为儒学之“道道”的内容,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为的内容,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为儒家的传授谱系,并且自己以继道统自任,而开儒学讲儒家的传授谱系,并且自己以继道统自任,而开儒学讲“道道统统”之先河,所有这些
10、都启发后来的儒者以一种复兴儒学的之先河,所有这些都启发后来的儒者以一种复兴儒学的意识。意识。柳宗元以柳宗元以“阴阳元气阴阳元气”为为“天道天道”、以、以“仁、义仁、义”为社会伦为社会伦理一体化的理论体系,实开宋明理学之端绪理一体化的理论体系,实开宋明理学之端绪什么是中华文化圈什么是中华文化圈所谓所谓“文化圈文化圈”,是指某一大的地区以某种特定民族的文化为母体文化,是指某一大的地区以某种特定民族的文化为母体文化,不断创新发展、衍生。也就是说,这一地区各国的文化虽然各具民族特不断创新发展、衍生。也就是说,这一地区各国的文化虽然各具民族特色,但最初的文化源是相同的。人们习惯上讲的西方基督教文化圈、中
11、色,但最初的文化源是相同的。人们习惯上讲的西方基督教文化圈、中东伊斯兰教文化圈以及印度文化圈等,就是这个意思。东伊斯兰教文化圈以及印度文化圈等,就是这个意思。中华文化圈的形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大体在隋唐时期,包括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广大地区,是东成大体在隋唐时期,包括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广大地区,是东方文化中最大的一个文化圈。方文化中最大的一个文化圈。这个文化圈的共同特点是:这个文化圈的共同特点是:(1)(1)以儒家为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为基础,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取向和思维方式;核心的中国文化为基础,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取向和思维方式;(2)(2)努努力接受和传播中国式的佛教文化;力接
12、受和传播中国式的佛教文化;(3)(3)以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模型为以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模型为社会运行的基本机制;社会运行的基本机制;(4)(4)接受或吸收汉语的文字范式而创造出本国或接受或吸收汉语的文字范式而创造出本国或本地区语言文字。本地区语言文字。这种文化共同的出现,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这种文化共同的出现,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大体从公元前大体从公元前3 3世纪即中国的战国时期开始涌动,至公元世纪即中国的战国时期开始涌动,至公元7 7世纪左右基本世纪左右基本形成,对世界文化格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对世界文化格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宋元时期的总体特征宋元时期的总体特征政治:国家
13、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政治: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经济: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繁荣经济: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繁荣文化:科技领先,文化世俗化文化:科技领先,文化世俗化具体知识:具体知识:政治:二府三司、知州、通判、行省制政治:二府三司、知州、通判、行省制经济:经济:农业:不抑兼并、租佃制、高转筒车农业:不抑兼并、租佃制、高转筒车手工业:瓷器、棉纺织业手工业:瓷器、棉纺织业商业:城市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税成为政府重要税源;商业:城市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税成为政府重要税源;坊市界限被打破;草市、夜市;交子;对外贸易繁荣坊市
14、界限被打破;草市、夜市;交子;对外贸易繁荣文化:文化:思想:理学思想:理学文学:宋词、元曲;文学:宋词、元曲;绘画:文人画、风俗画绘画:文人画、风俗画书法:追求个性,忽略法度书法:追求个性,忽略法度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 宋元时期的政治:宋元时期的政治:并立的民族政权;叠层的政治框架;并立的民族政权;叠层的政治框架;开放的文人仕途;活跃的议政氛围;开放的文人仕途;活跃的议政氛围;全新的地方体制全新的地方体制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宋代独特的文官: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宋代独特的文官:1 1、是唐五代以来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经济文化发展产物,、是唐五代以来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经济文化发展产物
15、,2 2、同时也与宋代的科举制、崇文抑武的国策等因素密。、同时也与宋代的科举制、崇文抑武的国策等因素密。3 3、改变了自汉代以来官僚集团的结构,扩大了统治基础,、改变了自汉代以来官僚集团的结构,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素质,酝酿出独树一帜的政治文化。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素质,酝酿出独树一帜的政治文化。宋元时期的经济:南移的经济重心;盛行的租佃制;南移的经济重心;盛行的租佃制;宽松的经济政策;成长的市民阶层;宽松的经济政策;成长的市民阶层;紧张的财政政策;发达的海外贸易紧张的财政政策;发达的海外贸易不抑兼并不抑兼并概况:概况:政府采取政府采取“田制不立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不抑兼并”
16、的政策。的政策。以民事立法,确立地主、自耕农土地私有权,买卖田宅必须经过以民事立法,确立地主、自耕农土地私有权,买卖田宅必须经过“立契立契”的法定程序。的法定程序。影响:影响:也顺应了土地私有化的发展趋势,释放了社会生产力;也顺应了土地私有化的发展趋势,释放了社会生产力;失地农民转入手工业和商业领域,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失地农民转入手工业和商业领域,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租佃制的繁荣,是宋代社会生产力提高的重要原因;促进了租佃制的繁荣,是宋代社会生产力提高的重要原因;但也激化了阶级矛盾,社会动荡。但也激化了阶级矛盾,社会动荡。宋代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的原因:1 1、政治:实力下降,陆路中
17、断;政府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政治:实力下降,陆路中断;政府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2 2、经济: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经济重心的南移;3 3、文化(科技):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文化(科技):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4 4、比较:海路比陆路更安全,载重量更大,成本更低;、比较:海路比陆路更安全,载重量更大,成本更低;5 5、国际:周边环境的和平安定与经济发展。、国际:周边环境的和平安定与经济发展。中国货币的演变:中国货币的演变:天然贝币天然贝币人造贝币人造贝币铁铸货币铁铸货币“五铢钱五铢钱”中国货币的演变:中国货币的演变:5 5、汉代:五铢钱、汉代:五铢钱6 6、唐:开元通宝、唐:开元通宝7 7、
18、宋代:纸币、宋代:纸币8 8、明中后期:、明中后期:白银白银宋元时期的文化宋元时期的文化发展转型的传统文化;发展转型的传统文化;繁荣外传的科学技术;繁荣外传的科学技术;世俗化、平民化的文学艺术世俗化、平民化的文学艺术从从“周孔之道周孔之道”到到“孔孟之道孔孟之道”1 1、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人们常以周孔并称。、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人们常以周孔并称。所以有所以有“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孔之道周孔之道”的说法的说法2 2、孔孟并提是取其思想一致性。南宋朱熹在编注儒家经典、孔孟并提是取其思想一致性。南宋朱熹在编注儒家经典时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在一时将大学
19、中庸论语孟子合编在一起,成为四书章句集注,认为它们一起表达了儒学起,成为四书章句集注,认为它们一起表达了儒学基本理念。后来随着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四书基本理念。后来随着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而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而“孔孟之道孔孟之道”也就也就成为儒家学说的代名词了。成为儒家学说的代名词了。程朱理学对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程朱理学对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1 1、继承:强调儒家伦理道德、性善,追求圣贤、继承:强调儒家伦理道德、性善,追求圣贤、气节、德操等。气节、德操等。2 2、发展:、发展:高高-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深深-把道德良知深植
20、于内心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广广-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一、唐宋政治变革:一、唐宋政治变革:1 1、门阀士族衰落,庶族地主兴起、门阀士族衰落,庶族地主兴起 2 2、中枢权力体系:由三省制到一省制、中枢权力体系:由三省制到一省制 三省制标志着宰相权力被三省分掌,秦汉的独相制度被群三省制标志着宰相权力被三省分掌,秦汉的独相制度被群相代替,三省的长官共议国政的新型治国方式。相代替,三省的长官共议国政的新型治国方式。宋承唐制,但门下省和尚书省虚设,中书省的职能限于政务,宋承唐制,但门下省和尚书省虚设,中书省的职能限于政务,军权与财权被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军权与财权被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元代
21、中书省下设六部,掌握行政事务,枢密院负责军事,御元代中书省下设六部,掌握行政事务,枢密院负责军事,御史台负责监察。史台负责监察。二、唐宋经济变革二、唐宋经济变革:1.1.国家土地所有制占优势转变为地主私有制占优势国家土地所有制占优势转变为地主私有制占优势 “不抑兼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促使租佃制的繁荣,释放了强大的社会生产力。的土地政策,促使租佃制的繁荣,释放了强大的社会生产力。2.2.租庸调制转变为两税法租庸调制转变为两税法 均田制瓦解,租庸调制开始瓦解,由人丁税开始转为财产税。均田制瓦解,租庸调制开始瓦解,由人丁税开始转为财产税。二、唐宋经济变革:二、唐宋经济变革:3.3.商品经济的发展
22、商品经济的发展 “货币革命货币革命”实物经济向货币经济的转化实物经济向货币经济的转化 “信贷革命信贷革命”王安石变法实施的王安石变法实施的“青苗法青苗法”“都市化革命都市化革命”坊市界限打破、草市演进为商业市镇、市民阶层壮大坊市界限打破、草市演进为商业市镇、市民阶层壮大三、唐宋思想文化变革:三、唐宋思想文化变革:1.1.质疑汉学,重建儒学信仰体系质疑汉学,重建儒学信仰体系。批判汉代儒学谶纬,回归先秦儒学,重建孔孟之道。批判汉代儒学谶纬,回归先秦儒学,重建孔孟之道。2.2.理学的哲学化与世俗化理学的哲学化与世俗化。理学受到了佛、道思想的深刻影响,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理学受到了佛、道思
23、想的深刻影响,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三、唐宋思想变革:三、唐宋思想变革:3.3.市井文化的兴起:市井文化的兴起:文化重心下移,由贵族文化向庶民文化(市民阶层)转变;文化重心下移,由贵族文化向庶民文化(市民阶层)转变;文学上从雅到俗;文学上从雅到俗;书法上从碑书为主到帖书为主;书法上从碑书为主到帖书为主;绘画上从宗教政治题材到风俗画兴盛。绘画上从宗教政治题材到风俗画兴盛。4.4.科技发展的高峰:科技发展的高峰: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及火药配方的改进和完善,为推动世界历史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及火药配方的改进和完善,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