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语文模拟作文题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个民族的精神,就是对真理的坚守深入骨髓,代代相传,几乎成为潜意识。鲁迅先生向来语言冷峻,但他曾动情地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屈原如此,谭嗣同如此,方志敏也如此,耄耋之年深入“毒穴”的钟南山如此,那些逆行的医生护士亦如此中国人的脊梁,中国人的浩然正气,中国人的为民情怀,就是中国精神。在即将举行的中学生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你将代表复兴中学介绍“中国精神”,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
2、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考语文模拟作文题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入世、出世、遁世”是人生的三种姿态。“入世”是积极进取、当仁不让,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世”是与自己所处的时代、社会保持一种心灵的距离,这种距离可以让自己回身审视,从而生活得淡泊超脱、从容自在;但如果不能把握好“出世”的“度”,就会陷入“遁世”的境地,从而心灰意冷、消极逃避。人生奋斗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以怎样的姿态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大千世界,就显得至关重要。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
3、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高考语文模拟作文题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三、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材料一:杨振宁从小聪颖过人,初中时就表现出了超常的数学天赋。12岁时,他就提出要学解析几何和微积分,但他的父亲并没有教他,而是请人教他学习孟子。对于父亲不教他微积分而教孟子的良苦用心,杨振宁晚年颇为赞叹,认为人文学科对他整个思路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能够让他欣赏数学,而不是像其他同事一样对数学采取功利主义的态度。材料二:2013年,复旦大学医学系研究生林森洁,因为琐事,投毒杀害室友。被判死刑后,他在遗书中
4、写道:“请将我写予你们的书信给我的兄弟姐妹们看看,告诚他们要多读书,开卷有益”在看守所里,他看了不少人文类的书,比如复活心理控制术,目的是想通过阅读“让灵魂找到比短暂的生命更长久的东西来寄托”。对上述材料,你有哪些思考和启发?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考语文模拟作文题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四、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人认为,人的成长是渐进的,犹如从斜度极缓极长的山坡上走下来,不察其递降的痕迹。有人认为,人的变化往往取决于人的经历,有时几件事情
5、就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这种改变是跨越式突变。某著名主持人曾说,人的成长离不开两个坐标:一是时代的坐标;二是自己内心的坐标。作为新时代的学子,你对成长有怎样的思考和体验?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考语文模拟作文题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漫画中的主人公,背对高墙,烧“柴”取暖。对此,读者们解读各异:有人认为他做出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考量,有人认为我们面临着同样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也有人觉得漫画凸显了人们面对未知做
6、取舍时的眼光问题。面对生活这堵“高墙”,我们又该何去何从?请结合漫画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考语文模拟作文题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六、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译文:季文子办事,要反复考虑多次后才行动。孔子听到后,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如何把握思与行?品读这则论语,对照现实的社会和人生,请你谈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观点明确;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字数800以上。高考语文模拟
7、作文题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22年11月28日上午,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阵容官宣,邓清明,终于出现在名单中。为了这张“太空门票”,邓清明准备了25年,做了4次“备份航天员”,与神九、神十、神十一、神十二擦肩而过。在与中外媒体记者见面时,他说:“一次次与任务擦肩而过,有过失落,也有过泪水,但我从来没有彷徨过,更没有放弃过。对我来说我可以用一生去默默准备,但绝不允许当任务来临的时候我却没有准备好。为梦想而坚持,为事业而奋斗,当确定我为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时,我的内心十分的平静,想得更多的是珍惜机会,扎实训练,不辱使命,做一个让组
8、织放心,让乘组放心的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考语文模拟作文题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八、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明清之际一批思想家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认为学问必须有益于解决社会问题;李白吟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千古名句。庄子却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有现代学者认为:“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对于“有用”与“无用”的内涵与关系,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自定角度,自
9、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高考语文模拟作文题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九、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孔子向襄子学琴艺,一连十天都弹同一首曲子。襄子让他换首曲子,孔子说:“我还没有掌握弹琴的技法。”一连三番,孔子都以“没有有弄懂曲子的情志、不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为由继续弹奏同一首曲子。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终于说:“我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了,他皮肤黝黑,个头高挑,目光远大,像个统治四方的王者,除了文王还有谁能这样呢!”襄子深拜孔子说:“我老师曾说过这首琴曲是文王操。”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
10、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考语文模拟作文题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十、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青年人中流行一句话,叫“谁的青春不迷茫”,可是,驻藏战士说:我告别霓虹和繁华,在绿色军营戍守雪城边关,我的青春有担当,我的青春不迷茫;快递小哥说:我告别农村与父母,在城市的街道穿梭往来,我的青春有责任,我的青春不迷茫;青年学生说:我走进学校与课堂,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徜徉,我的青春有信仰,我的青春不迷茫。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简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
11、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考语文模拟作文题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十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汉语中,由“格”构成的词语很多。如:资格、合格、高格,格局、风格、品格,体格、学格、人格,格物致知、有耻且格、自成一格,等等。在成长的过程中,你对以上哪几个词语感受最深?请选取两到三个词语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考语文模拟作文题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十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2、。有一种人格像“坚冰”,拒绝融化,坚持自己的形态与坚硬,坚持自己不变的寒冷和清醒。“坚冰”型人格的人坚守自我,不管外界如何风雨飘摇,也影响不了他们坚定的内心。而老子却说:“上善若水。事善能,动善时。”即理想人格如一泓清水,它能随着外界情况变换自己的形态,化为云雨,融入江海,让生命得以进一步提升。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对于高中生来说,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自我?请结合材料内容写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考语文模拟作文题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十三、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13、文章。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材料二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习近平)材料三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高考语文模拟作文题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十四、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成语是汉语特有的语言形式,凝聚着中国智慧。以含“同”与“异”的成语为例,感同身受、同舟共济、世殊时异、标新立异、和而不同、殊途同归、求同存异这些成语
14、体现着中国人独有的思维方式,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以“同与异”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高考语文模拟作文题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十五、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品,指事物的品类或等级,也指人的品质、品行,还可以指对人、物或事件的品评或辨别。品,体现出人们对周围生活的积极关注,也包含着人们对自己内心的潜在诉求。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1)请以“说品”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生活需求、社会发展等方面,任选角度谈自己的思考。要求:论点明
15、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2)请以“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附:写作指导一、解题:此题沿袭2017年全国高考1卷的命题思路,在中国青年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的基础上继续收紧限制,让考生以复兴中学代表的身份在中学生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向世界各国的中学生介绍“中国精神”,这是带有特定情境和特定任务的材料作文。命题者意在引导考生关注中国精神,传承中国精神。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要注意材料的核心概念,考生要注意材料厘定的“中国精神”的内涵。材料首先论述“中国精神”是一种坚守,代代相传,并内化于心,潜意识下人人都在恪守;然后援引鲁迅
16、的话佐证,再列举从古到今具有“中国精神”的具体人物,最后总结其身上所体现的“中国精神”。考生结合材料延伸写作,即可完成写作任务。参考立意1.中国精神,烛照未来。2.中国精神,民族之魂。3.国之脊梁,为国为民。4.中国精神,浩气永存。5.我所理解的中国精神。二、【审题】这是一道多元关系的材料作文题。近些年,生活压力大,工作压力大,学业压力大,在种种压力之下,很多人出现了避世消极的想法。类似于“只要我们没有梦想,生活就会变得幸福”,“只要肯躺平,就没有谁能压迫我”,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很多人面对难以消解的压力,被迫采用的一种“与自我和解”的方式,虽然实际上很多人只是口头说说,以此缓解精神上的紧张,并
17、不能真的“遁世”。而从出题人角度来说,想给青年学子的建议,自然还是希望青年人要保持青春勃发的风貌,要积极进取,当仁不让;即使“出世”,那也是心灵上的修行,免于社会浮华的干扰,能让自我淡泊超脱、从容自在。所以,也提醒青年学子要把握好“出世”的度,不要“遁世”,不能心灰意冷、消极避世,要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机遇和挑战。行文方面可以将三者综合来写,做深度思考,但考场实操难度可能较大,很难讲清楚、谈明白;较为讨巧又简单的方式是三者逐一论述,作为中间三个论证段,也是文章主体部分,在开头和结尾再讨论其辩证逻辑关系。后者脉络简单,这样考生可有余力完善语言,增强文采,每一点都可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入世,则谈青年学子
18、的责任担当,要努力拼搏,不负青春韶华;出世,则谈青年学子要涵养精神,淡泊名利,从而达到一种从容自在的人生高度。这两个都是正向的论述,谈完之后再对“遁世”的思想行为加以批判。三、【审题】作文题目由两则材料组成。审准这道题,关键是找到两则材料的共同信息。第一则材料有个关键词“人文学科”,第二则材料则出现了“人文类的书”,由此可知,两则材料的共同话题是“人文(人文精神)”,总结起来一句话:人文精神影响着人的健康成长。两则材料一正一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是正面教材,良好的人文精神的教益,助力他的科学研究;复旦投毒案案犯林森浩是反面教材,他走上杀人自毁的犯罪道路,令人叹惋,而原因之一就是缺失人文精神
19、。需要注意的是,人文精神对杨振宁和林森浩的影响很大,但不宜将杨振宁的成功都归功于人文精神的丰盈,也不好将林森浩的陨落都归咎于人文精神的缺失。原材料只是说“人文学科对他(杨振宁)整个思路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他看了不少人文类的书让灵魂找到比短暂的生命更长久的东西来寄托”。因此,写作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逻辑性。【立意】人的健康成长需要人文精神的浸润熏陶。人文精神为成功幸福的人生保驾护航。在重视科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人文素养。四、【审题】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第一段中提出了关于成长过程的两种看法:一是不察痕迹地循序成长,一是因事影响实现跨越式突变。第二段提出关于成长的两个坐标:时代与内心。两段话
20、共同指向成长的原因和影响成长的因素。总的来说,人的成长应是稳步进行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见闻的广博、心智的成熟而逐渐开始的,短期内难以察觉明显的变化;但若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某些事件的影响、得到某些困难的洗礼、遇到某些磨砺的考验、人们往往能从中获得全新的认知与经验、体会与感悟,从而突然改变原有的观念,实现突然性、突破性的成长。影响人成长的因素有二:一是来自外界的刺激,即材料第二段中所说的“时代的坐标”;一是源于内部的蜕变,即材料第二段中所说的“内心的坐标”。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科技的飞跃、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重大事件的不断发生都能影响到个体的命运、冲击个体的思维。如面对自然灾害,个
21、人能从同舟共济、八方支援中受到感召;面对新冠疫情,个人能从坚持不懈、共克时艰中学会承担。在成长的过程中,人们的精神世界也不断成熟、丰盈,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摆脱幼稚、远离轻松,逐渐意识到作为青年学子应担当的责任、应履行的义务、应追求的业绩、应迎接的挑战。如面对学业事业,个人必须认识到自己所应尽的努力;面对父母亲友,个人必须认识到自己所应肩负的重担。成长的思考和体验,范围非常广泛,考生可以从以上任一方面选择论点进行写作,也可以谈新时代学子成长的方向、成长中最重要的品质、健康成长的具体途径等。如选择“不懈奋斗,努力成长”为论点,可以先从正面论述奋斗在成长阶段的重要作用;再援引论据,进一步阐述奋斗
22、精神是如何具体地帮助人实现成长、走向成熟;接下来联系生活实际,论述自己以奋斗促成长的具体方法;最后强调观点,总结全文。【立意】1.不经风雨,不获成长。2.勇敢担当,实现成长。3.奋斗不止,健康成长。4.积极进取,迎接成长。五、【审题】一、关于题意理解本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漫画、引导语和写作要求。(一)对材料的理解材料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幅漫画,远处是蓝天白云,近处是背对高墙,拆梯子作为柴火取暖的人。第二部分是引导语,提供了三种读者们的解读:有人认为他做出了眼前利益与远利益的考量,有人认为我们面临着同样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也有人觉得漫画凸显了人们面对未知做取舍时的眼光问题。面对生活这堵
23、“高墙”,我们又该何去何从?第三部分是写作要求,由漫画迁移到生活面对生活这堵“高墙”,我们又该何去何从?(二)对引导语的理解作文题第二部分为引导语。引导语提供了三种读者们的解读:有人认为他做出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考量,有人认为我们面临着同样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也有人觉得漫画凸显了人们面对未知做取舍时的眼光问题。第一种解读:通过梯子爬出高墙比喻选择长远利益,拆梯子取暖比喻选择眼前利益。第二种解读:通过梯子爬出高墙比喻追求发展空间,拆梯子取暖比喻解决眼前的生存问题。第三种解读:放弃爬出高墙,也可能凸显的是眼光不够,在取舍时不能准确预估、判断,或在面临未知时的畏惧、退缩。(三)对写作要求的理解第三部
24、分是写作要求。1面对生活这堵“高墙”,我们又该何去何从?这句话交代写作情境与写作主题。写作情境要求迁移到人们的生活,即在生活中,人们在跨越障碍、或者说追求和超越的路上,何去何从,所以主题就是要谈关于“如何选择”的考量。我们曾告诉学生:材料和导语对“关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有“限制”。根据这道作文题的漫画和导语,我们认为,此处的“选择”是面临生活的“高墙”所做的选择,而“高墙”是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生存与发展”之间的“高墙”(“障碍、困难、冲突”之类),作文不能抛开这一前提笼统地分析“选择”。2请结合漫画内容和生活的实际,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注意将漫画内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围绕如何
25、做出正确选择,谈认识与思考。“认识”是认知知识,即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并揭露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思维活动,“思考”指比较周到的思维活动。(四)写作任务1.选准角度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考量;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的衡量;面对未知进行取舍时的眼光很重要,需要做出预估和判断。2.确定立意根据第一种立意先考虑眼前利益可能会影响长远利益的取得,但追求长远利益又可能需要牺牲眼前的利益,而且求长远利益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诸多变数、甚至困难,如何平衡两种利益,如何克服阻力、困难去追求长远利益,需要我们考量之后做出正确的选择。根据第二种立意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可能眼前的生存问题还没有解决,面临这种困境,我们
26、需要先解决生存问题,然后再提升实力追求发展,或者在努力克服生存困境的同时为将来的发展做准备,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需要我们自己衡量。根据第三种立意在面对未知(长远利益、发展的障碍)进行取舍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眼光的预估和判断。如果定位不当,成功可能失之交臂,如何做出准确的预估和选择,需要我们自己的判断。综合立意我们在追求长远利益、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有长远眼光的评估和判断。但面对变数的时候,有时候需要先解决生存问题、顾及眼前利益,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需要我们自己衡量。3、落实任务(1)围绕何去何从,结合材料,要在“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发展问题和生存问题”、“面对未知的取和舍”选一角度,揭
27、示关系、做出衡量。(2)围绕何去何从,联系人们的生活实际,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3)围绕何去何从,三个角度都可以分别立意,但也可以联系两个角度,或者三个角度综合立意。其他要求都是作文的一般要求,不一一作解读。六、【材料分析】材料出自论语。此则论语衍生的成语“三思后行”广为流传,但它并非完全符合孔子的真正主张。季文子是鲁国的大夫。据记载,他一生谨慎,祸福利害算计得太过精明,他思虑越深,世故越深。孔夫子说“再,斯可矣”,是针对季文子的这一性格特点来进行点拨教导的,如果换成子路之类的学生,估计孔子就会改口。性格急躁、鲁莽,那就谨记“三思而后行”;性格优柔寡断,“再思则行”。引导语部分,要求考生品读这
28、则论语,思考“如何把握思与行”,也即让考生在理解本则材料所传递的思想的基础上,思考怎样辩证处理“思”与“行”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审题时,我们要注意“三”和“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三”是多次,这里指的是多次的、反复的、无谓的、没意义的、患得患失的思考,它带来的结果是思而不行。“再”是两次,不能理解成仅仅两次,而应理解为点到为止、恰到好处的周密谨慎的思考,它带来的结果是思定则行。生活中,面对很多问题,在行动之前,我们应该谨慎思考,但如果思而不行,缺少决断,那么,就会陷入瞻前顾后、优柔寡断的状态,只能是裹足不前,不能成事。所以,一旦思考成熟,就应该立即行动,在行动中完善思考,随时发现新问题,随时解
29、决新问题。这也就是孔子否定季文子的“三思”,建议他“再思”的原因。 行文过程中,我们要先理清“思”和“行”二者之间的关系:先思后行,思定立行,行而有思。重点强调的应该是思定立行。然后,再结合具体情况、根据行动主体的特定性格,什么情况下、什么样的人要“三思”,什么情况下、什么样的人“再思”即可。此处要结合现实社会和自己的人生经历来写,把写作引向思考如何在以后的生活中处理好思考和行动二者之间的关系,以让自己的事业开展得更顺利,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走的更稳健。【参考立意】1.多思则多私,故不宜三思而行。2.思不在多,在于得法。3.思定则行。3.鲁莽者多思,优柔者速行。七、【材料分析】材料一共三句话,第1
30、句交代梦想实现的结果。第2句补写邓清明曾遭遇的失落,漫长的25年准备,4次“备份”,体现追梦过程中的困难。第3句是邓清明自己的感悟。要注意一二句话,这是背景。邓清明的感悟一共有三句话。第1句谈其在逆境中的坚持;第2句谈其在为梦想坚持,为事业奋斗过程中的态度与做法 “默默准备”;第3句谈其梦想实现后的态度与做法珍惜机会,扎实训练。总之,材料中梦想已经实现、曾遭遇困境是情境与背景,邓清明的感悟重点是“逆境中的奋斗(准备)”“坚持梦想(机会)”,刘清明对待自己失落与成功的态度是“宠辱不惊”。【写作要求】“结合材料”:1.考生提炼关键词的内涵得与材料密切相关,不能脱离材料含意范围泛化关键词意。2.考生
31、作文未必要包含材料全部关键词。【参考立意】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关联“机会”“准备”)坚持梦想,为追求梦想而努力;(关联“梦想”“努力”)宠辱不惊,扎实做事;(关联“宠辱不惊”“扎实奋斗”)但问耕耘,不问收获。(关联“态度”“奋斗”与“梦想”)【评分细则】1.一类上:从材料中提炼两个以上关键词,能够建立清晰、深刻的内在逻辑关联,能够紧密结合材料,感悟深刻,论述充分,表达富有文采或个性。2.一类下:从材料中提炼两个以上关键词,能够建立一定的内在逻辑关联,能够结合材料进行较充分论述。3.二类上:紧密围绕从材料中提炼的关键词,关键词虽单一,但能紧密结合材料,论述较充分。4.二类下:关键词出自材料,但
32、与材料结合浅表化;几个关键词间关系疏散,论述不够充分。5.三类:审题立意偏离题意,行文偷换概念,不能有效论述观点。八、作文解析:有用即有功用,换句话说,是有价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需求,因此,每个人眼里的价值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目光短浅,只看当下,有的人不问是非,唯利是图,有的人深谋远虑,还有的人不慕名利。因此,如何辨别有用与无用,要看的是个人的价值观。同时,功用也要区分个体和群体。不能要求一个人只无私奉献,服务社会,也不能引导一个人只追求自我,精致利己。但要明确,一个具有更多个人用途的人才能更好地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假如一个人为家庭创造不了太多经济价值,甚至因为工作疏忽了家庭,但他最后却舍己
33、为人,挽救了几人生命,你说他是有用还是无用呢?因此,有用和无用的辨别,一定是在一定范围内,界定好范围,才能更好地作文。九、【审题】1、审材料,明内涵孔子是怎样领悟到作曲者的为人的?孔子从一首琴曲中不断深入,从会弹,到掌握技巧,又进一步到了解它的意趣,进而,领会了曲子所描述的人物。立意指导:专心致志、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求学精神 等的意义或谈“坚持”的重要性,也可以就襄子让孔子“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做分析,写出自己的感悟与思考。总之,要注意扣住材料写作。2、审任务提示和要求,明规则任务:主题为“材料的启示意义”注意:必须明确回答对材料的感悟与思考。写作过程中对如何做到“专心
34、致志精益求精”等要有充分的思考,还要有明确的判断。“明确文体”意味着可以自己选择一种文体,文体特征应该明显、突出。根据材料性质,议论文容易上手,记叙文同样可以写,但要能通过叙事(如我”通过专心致志做一件事从而获得成功)体现“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等主题。语言:体现文体特色,议论文语言准确严道,侧重理性色彩;记叙文语言生动形象,侧重文学色彩。3、确定角度专心致志、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求学精神、“坚持”的重要性、“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十、【审题】这篇材料之中蕴含多个观点,首先要确定的一点就是这些观点的核心话题是“青春”,其他三个话题“责任”“担当”“信仰”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话题展
35、开。从文章隐含的态度来看,作为青年应该以天下为己任,有责任有担当,不能以“谁的青春不迷茫”为借口虚度年华。在写作时候最好是对一个事物的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辩证的立意,这样文章会显得深刻、全面。基于这点分析,立意时首先抓住材料中的一个关键词语“青春”,充分展示作为年青人的时代特点。换句话说,即展示青年的朝气蓬勃的特点,而不是以一个成年人的冷峻态度来谈人生。应该是像毛泽东一样“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不能像辛弃疾“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参考立意】1.青春要有所追求,不应迷茫。2.青春需要一双关注理想的眼
36、睛,看清自己的责任。3.青春需要铁肩担道义。4.青春需要有一颗百折不挠的心,心里有坚定不移的信仰。十一、【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格”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长貌。意思是:树木的长枝条。而由树木的枝条这一本义,可以联想到扎篱笆时长树枝纵横交错地编织起来,形成一个一个很有规律也很漂亮的“格子”,这些“格子”组成的篱笆,就把小家庭和外界“隔离”了,这种隔离,既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自我封闭,这种“格”就成了“隔”。于是,人与人之间就被分成了不同的种类,比如“资格”“合格”“风格”“学格”“人格”等,不同的“格”代表了不同的类别,不属于这个范围的可能就格格不入。而同时,因为类别不同,不分
37、群体被压迫、限制(格限),那些想要改变现状的人必然会反抗,而面对严酷的法律和暴力执法,反抗的手段往往也是武力(格斗)。然而,人类是一种必然需要思想的物种。先民从“编格子”中发现了美、发现了善,于是有了格调的高低;这种发现、探究本身也是一种“格”(格物致知)。有思想的人类,不会甘心被放在固定的格子里,他们探究格子外面的世界的脚步从未停止。于是那些人们高于普通人,获得普遍认同、赞扬的就会被认为是“高格”“有格局”等。试题要求以“格”组词,围绕其中两三个词语展开写作。对此,可以选用完全对立的两者去对比论证,比如由“体格”与“人格”去思考。可以选用形成对立统一模式的词语,比如选取“合格”“高格”,说明
38、专业能力合格+道德修为高格=真正大写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人。也可以选用形成兼容互补模式的词语,比如主体风格+自成一格=符合主流价值观又有个体的丰富性独特性,二者的兼容、结合,使人生更有蕴藉和意趣。就像杜甫的主体风格是忧国忧民,沉郁顿挫,但他也有清新自然的一面,像江畔独步寻花(系列)就是极为清新自然的。【立意】1.铸强健体格,修高尚人格。2.以品格育格局,以追求助成长。3.合格是底线,高格无上限。十二、【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题,我们首先要读懂两则材料,把握两则 材料的中心。第一则提出“牛油果”人格,它的特点是内核坚硬,“坚守自我”,拥有“坚定的内心”,三个同一范畴的近义词:坚硬、坚守、坚定
39、。 在反复强调中突出了主旨,考生不难把握。第二则开头一个“却”字暗示深远,意味着第二则主旨与第一则的关系是相反或相对的,形成对比。“上善若水。事善能”取自道 德经的第八章,考生需要一定的道家文化涵养和文言积累才能理解 这句话,但是读不懂也没有妨碍,出题者下文用“随物赋形,溶江入 海”为考生作出了解释,这种理想人格的特点是能够跟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随遇而安,灵活应变,与时迁移,与外界交融,“能方能圆, 曲直随形”,所以,第二则突出“改变”。在为人处世时,“牛油果”人格无论何时都能“坚守内心”固然 可贵,“流水型”人格“善于改变”也有可取之处:有时候,一味地“坚守内心”其实是顽固不化、冥顽不灵的借
40、口,一味地“随世迁移” 是内心缺乏坚定信仰、随波逐流、投机取巧的表现。立意的关键在于深度把握“坚守内心”与“随世迁移”的辩证统一关系,写出高尚人格与处世智慧,培养健全的人格。注意结合“高 质量青春”的命题情境,写出对当代青年的启示和号召。优秀的作文 应该能展现考生的全面深刻的思维能力、逻辑自洽能力,并旁征博引,显示平时扎实的功力。【审题拟题】审题:关键词提取法一一坚持与变通拟题:对仗句法、镶嵌法、化用名言法、修辞法【精彩标题】1.秉坚守之心,悟善变之道2.行若水,心益坚3.行若蒲苇,心若磐石4.坚定内心,审时度势5.坚守自我本心,灵活变通处事【参考立意】1.秉坚守之心,悟善变之道。2.行若水,
41、心益坚。3.行若蒲苇,心若磐石。4.坚定内心,审时度势。5.坚守自我本心,灵活变通处事。十三、【审题】本题目为多材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抒写自己的认识、感想和联想,意在考查考生对自己与国家未来关系的认识,在价值观和思维两个维度上,更侧重对价值观的考查。但价值观不是喊口号,考生要从对材料的思考和联想中将其展现出来,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表达能力。【参考立意】1.青春梦是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的。2.青年人应该有责任与担当。3.个人要对未来做好准备和设计。4.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5.个人的命运与他人、社会都有关系。十四、【审题】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材料类型为引语式。材料借中国语言
42、中的一种典型现象成语,引出了有关“同”与“异”的成语所体现的中国智慧的思考。“感同身受”“同舟共济”和“同”字有关,“世殊时异”“标新立异”和“异”字有关,“和而不同”“殊途同归”“求同存异”和二字都有关。在这几个成语中,“同”有相同、一起、苟同的意思,“异”有不相同、独特的意思。我们取什么含义组成值得讨论的关系呢?“同”“异”取“相同”“不相同”这对反义词内涵,具有更大的思辨空间。而结合我们对词语的理解,可以知道,“同”主要指思想和行动上的一致性,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目标一致,努力方向一致。“异”指的是观点、能力、专长、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性,即追求目标的过程、方式方法、每个成员发挥的作用
43、可以不同。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作文重在考查学生对“同”和“异”关系的理解和把握。写作时,应围绕 “同”和“异”二者的内涵和作用展开,从不同角度阐述“同”与“异”的关系。比如,可以结合自己对文学作品的“同”与“异”展开论述,由“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引出诗经的作者,身份各异,有孝子、忠臣、怨男、愁女,但在作品中都是至情流露,毫无伪托虚徐之意。好的文学作品,往往选材、风格各异,但在反应现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方面,往往是相同的。除了文学之外,我们还可以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语言文字等视角,来阐释“同”与“异”的关系。最主要的,应该阐述我们中国古代文化中关于“同”与“异”的颇具智慧的观点,以及思考“同”与“异”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参考立意】1.同异助力社会发展。2.求大同之同,存个体之异。3.求同凝聚向心力,存异激发创新性。4.秉持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