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综合练习(含答案).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69687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综合练习(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综合练习(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综合练习(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综合练习(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综合练习(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外文言文综合练习一、(2012衢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白侯之贤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之贤。予问之曰:“侯定科繇如何?”曰:“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侯察其奸,以田定赋,一州服其平。”“侯律己何如?”曰:“侯清约甚,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侯驭吏何如?”曰:“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成为侯荣。”予问已,顾谓二三子曰:“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又盛称其贤。白侯之贤信已。”(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注释】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繇(yo):徭役。赋:税。问:问罪,责难。1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豪者善避役:擅长,善于(2)顾谓二三子曰:回头(3)白侯之贤信已:确实,真实【解析】(1)“善”的义项主要有“善良”“表示赞许”“长处”“善于,擅长”“亲善,友好”“熟悉”等,这里应选“善于,擅长”。(2)“顾”的本义是“回头,回头看”,后引申为“视,看”“看望,拜访”“顾念,关心”等意,这里是它的本义“回头,回头看”。(3)“信”的义项有“言语真实”“相信,信任”“信用”“信物”“信件”“随意”等,这里选“确实,的确”。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侯察其奸,以田定赋,一州服其平。白侯明察富豪的奸诈,根据田地的多少来定赋税,全州百姓都佩服他做事公平。【

3、解析】翻译时,要抓住重点词语。落实“察”“奸”“以”“平”的意思,将大意翻译正确即可。3. 请在下面横线处各填上一个恰当的字,概括白侯之贤。察奸明,定赋平,衢人赞之;律己清,驭吏严,天子嘉之。【解析】我们应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中关键语句归纳。文中写白侯律己的语句是“侯清约甚”;文中写其驭吏的句子是“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据此分析即可。二、(2012湖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龙井题名记秦观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

4、,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注释】秦观:宋代著名词人。文中“辨才”“参寥”两位僧人都是他的朋友。会稽:今浙江绍兴。龙井:地名。在今杭州市西风篁岭上,附近产茶。普宁:与下文“寿圣院”都是寺名。篮舆:竹轿。霁:雨后放晴。雷峰:与下文“南屏”“灵石坞”“风篁岭”都是山名。惠因涧:山涧名。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以书邀余入山:信(2)比出郭,日已夕

5、:等到(3)濯足于惠因涧:洗、洗不掉(4)谒辨才于朝音堂:拜访【解析】翻译时要注意结合语境。联系课内学过的内容。“书”如“与朱元思书”,“比”如“比至陈”,“濯”如“濯清涟而不妖”,“谒”如“谒见”。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连)头发都能数清。【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翻译课外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课外文言语句,要抓住重点词语,注意落实“是”“霁”“毫发”等词语的意思,译出大意即可。3. 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处内容简要分析。隐显的灯火、蓊郁的草木和悲鸣的急流所组成的夜景出奇优美、幽寂

6、,让作者悦目悦耳,内心沉静、澄明,故而情不自禁地发出“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解析】“庐舍”“灯火”“草木”“流水”描绘了一幅优美、寂静的夜景图,使诗人觉得仿佛进入仙境一般。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画线句子表现夜晚山景优美、幽寂,使人心情沉静、愉悦。回答时要把画线句中描写的景色和作者的心情表达出来。三、(2011沈阳)阅读选文,完成题目。【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

7、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选自出师表)【乙】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等岂可不企慕及之?”(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注释】表:指上表建议。廖立、李严:蜀汉之臣。左衽(rn):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志虑忠纯:忠诚(2)悉以咨之:商议,询问(3)严闻亮卒:听到,听说【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平时要注意积累

8、,要注意把课内的知识迁移到课外的读本上来。2.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B)A. 太宗谓房玄龄等曰太守谓谁(醉翁亭记)B. 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C. 立闻亮卒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D. 发病而死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解析】一词多义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A项“谓”前者为“对说”,后者为“为,是”。C项“卒”前者为“死了,逝世”,后者为“终于,最终”。D项“发”前者为“生”,后者为“兴起,被任用”。B项“尝”皆为“曾经”。3.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陛下(使用)

9、。(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诸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解析】首先要理解关键词语,如“是以”译为“因此”;“简拔”译为“选拔”;“遗”译为“给予”;“为”译为“做”;“平直”译为“公平正直”。其次,注意语句要通顺。4.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解析】根据句意断句,理解句意是关键。只能断两处,多断或少断,都易造成失分。5. 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用原文回答)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解析】文题实际是要求我们找出乙文中能体现赏罚严明的句子。只要准确翻译出乙文的意思,这个问题

10、就很容易解答。经分析比较可以得出这个句子应当是:“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四、(2010黄冈)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

11、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范岳阳楼记)【乙】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选自范公偁过庭录)【注释】负:依仗。贻:遗留。规:劝诫。1. 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其中,形容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是春和景明;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是心旷神怡。【解析】只要

12、能对“春和景明”和“心旷神怡”两个成语的意思正确理解,尤其是能解释出其中的重点词语,就能准确回答此题,如“春”这里指“春风”,“景”指“阳光”,“旷”的意思是“开阔”,“怡”的意思是“高兴”。2.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B)A. 或异二者之为为众忌疾B. 不以物喜扶苏以数谏故(选自陈涉世家)C. 先天下之忧而忧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选自出师表)D. 子京忽以书抵文正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选自伤仲永)【解析】A项中前句“为”,名词,“两种心情”;后句“为”,介词,“被”。B项中两句中的“以”都是介词,“因为”。C项中前句“先”译为“在之前”;后句“先”译为“前”,“先汉

13、”就是“前汉”,也就是西汉。D项中前句“书”,名词,“书信”;后句“书”,动词,“写”。3. 翻译下面各句,并将你翻译句子的方法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来。句子翻译:(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从开始的庆阳帅被贬到巴陵,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翻译方法归纳: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要忠于原文,译句要做到句子通畅,还应该有点文采。【解析】抓住重点词语“微”“谪”等的意思和特殊文言句式“吾谁与归”等,做到字字落实,一一对应,不要落漏重点词语的意思。4. 理解填空。从甲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

14、;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从乙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对滕子京的态度是友善,爱其才,滕子京是一个德才兼备并又豪迈自负,很少接受他人意见的人。【解析】由关键语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及“愤郁颇见辞色”“豪迈自负,罕受人言”等可以看出。5. 九百多年前,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示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为人民,也就是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观,在新时代又赋予它新的含义,就是为人民着想,把自己的幸福同人民的幸福联结在一起,为实现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奋斗,这是

15、一种高尚的幸福观。【解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两句话到现在依然闪耀着理想的光辉,跳动着民族的脉搏,在新形势之下更有着全新的含义,可结合理想、责任等去谈,围绕“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奋发有为,奉献社会”等回答即可。五、(2011武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题目。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后从太子还建业。

16、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据实答问。权遂舍之,嘉亦得免。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是仪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第十七,有删改)【注释】承摄:继承掌管。优文:意思是专门下文,给是仪优厚的待遇。黄武:年号。皖:地名。下文“建业”也是地名。进达:举荐人才。1.

17、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 既定荆州,都武昌(既然)B. 后从太子还建业(跟从,跟随)C. 权遂舍之(于是)D. 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身边的人,近臣)【解析】选项A中的“既”与我们在曹刿论战中所学的“既克,公问其故”中的“既”意思是相同的,应译为副词,“已经”或“之后”的意思。2. 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例句:休到,大破之A.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 吾欲之南海D. 彼竭我盈,故克之【解析】首先明确例句中的“之”是代词,可译为“他们”,在这里指代曹休的军队。选项D中的“之”也是代词,指代齐军。而在选

18、项A中,“之”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选项B中,“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翻译;选项C中,“之”是动词,可译为“往、去、到”。3. 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C)A. 是仪被派遣到皖县见将军刘邵,准备引曹休出战。B. 当众官因害怕吕壹而诬蔑刁嘉诽谤国政时,是仪不畏权势,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C. 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赐。D. 是仪经常举荐人才,勤政为国数十年,不曾有过失。【解析】从选文第三段中的语句“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可以看出:是仪不治自家产业,不受人恩惠,所居的房子刚够自家居住。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

19、。4. 请把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是仪自己认为没有才能,坚决推辞而没有接受。(2)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孙权把(吕蒙图袭关羽)这件事拿来问是仪,是仪认为这个计谋很好,就劝孙权听他的。【解析】翻译时要抓住重点词语,如(1)句中要落实“以”“固”“辞”的意思,(2)句中要落实“以”“善”等词语的意思,然后将文句大意翻译出来即可。六、(2011东营)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文后题目。【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0、(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选自李绅寒松赋)【注释

21、】芊眠:茂密状。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盘簿:牢固状。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叶:相合。隆:高。谅:确实。固:鄙视。取:取法。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穹石盘簿而埋根连词,表示修饰关系(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4)甘冒霜而停雪使(雪)停止2. 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寒松笔直的树干撑起茂密旺盛的树冠,昂首挺立,生机盎然;坚韧恭肃的树枝,苍翠茂密,遒劲有力。依靠层层山峦生长的寒松与高天白云携手挽臂,掩映成趣;_隐居幽静山涧的寒

22、松积聚着雾霭,收藏着烟霞,氤氲迷离,如诗如画。3. 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莲具有纯洁、正直、雅致的个性特征。寄寓了作者对君子品德的追求。寒松具有坚韧耐寒、忠贞不移的品格。隐寓了作者坚守节操、执著追求的精神气度。4. 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运用衬托,突出了莲、寒松卓尔不群的品性;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形象、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富有感染力。七、(2011济宁)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题目。【甲】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

23、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乙】 戴安道就范宣学,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惟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注释】戴安道就范宣学:戴安道和范宣均为我国晋代人名。咨嗟:赞叹。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2)不宜劳思于此:劳神,费心思2. 翻译下列句子。(1)得为众人而已耶?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2)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范宣

24、看后,赞叹不已,认为大有益处,才开始重视画画。3. 甲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乙文则直接写出了戴安道和范宣师生之间虚心学习,相互切磋的过程。八、(2011朝阳)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题目。【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5、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A之思;椅桐桧柏,有B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节选自苏轼灵壁张氏园亭记)【注释】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汴(bin):汴水。余浸:支流。岩阜:假山。芡(qin):水生植物。富:丰

26、饶的物产。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2)佳木秀而繁阴: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3)修竹森然以高:长(4)以为陂池:把2. 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3. 细读甲文第二段文字,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醉翁亭春、秋二季景色的特点。春季:生机勃勃(或姹紫嫣红)秋季:秋高气爽(或秋水怡人)4. 根据你的理解,将“江湖”和“山林”两个词语恰当填在乙文中的A、B处。A:江湖B:山林5.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的感情大致相同,请作简要

27、分析。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九、(2011三明)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

28、?”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注释】仆:对自己的谦称。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2)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辅佐(3)仆闻之:听说(4)官大者,主恶之:讨厌,厌恶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D)A. 故天将

29、降大任于是人也不知木兰是女郎B. 舜发于畎亩之中此之谓也C. 所以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孙叔敖曰:不然。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恒过然后能改。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2)可以免于患乎?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害吗?4. 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十、(2012滨州)阅读下文,完成题目。【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

30、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选自公输)【乙】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选自墨

31、子)【注释】处:闲居。如:应该,应当。1.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荆 之 地 方 五 千 里荆之地_/_方五千里_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舍其文轩:舍弃,丢弃(2)此为何若人:什么样的(3)过故人:拜访(4)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更加3. 翻译句子。(1)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这就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子同破车相比。(2)子不若已。你不如停止算了。4. 甲文表明了墨子非攻(兼爱)的主张;乙文画线句子体现了墨子坚忍不拔的品质。5. 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往往体现在类比推理上,请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明。示例:甲文先用一个假设,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然后连用三个对比,极言

32、楚国物产丰富和宋国物产贫乏,从而类推出楚国攻宋是和有“窃疾”“同类”的结论。乙文先假设“一人耕而九人处,耕者益急”,类推出“天下莫为义,子如劝我”的结论。十一、(2011聊城)阅读选文,完成题目。目不见睫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注释】庄跻: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1. 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B)A. 楚庄王

33、欲伐越齐师伐我B. 此智之如目也其家甚智其子C. 王之伐越,何也无丝竹之乱耳D. 庄王乃止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 翻译下面的句子。自见之谓明。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才是明智。3. 读后,你想到了与此文主旨相关的哪个成语或俗语?示例:知(智)者不惑;人贵有自知之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十二、(2011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

34、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注释】仪轨:礼仪法度。约:省减,简约。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物:指人,百姓。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1. 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抚百姓,示仪轨(安抚,抚慰)()(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利益)()(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亲人)()(4)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爱戴,拥戴)()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C)A. B. C. D. 3. 请将文中画横线

35、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善的(或: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或: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贬黜。4. 作者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示例:出师表中诸葛亮请求后主做到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任人唯贤(亲贤远佞),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十三、(2011上海)阅读下文,完成题目。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特设一桌,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非故也,何罪之有?”1

36、. 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说获得,得到2. 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A. (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B. 不是这个原因,(你)有什么罪呢?C. (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D. 不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你呢?3. “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用原文语句回答)4. 本文表现了韩魏公待下宽厚的品质。十四、(2011湛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于令仪不责盗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

37、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摘自渑水燕谈录)【注释】市井:指做生意。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十千:指十贯铜钱。1.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 诸子禽之(通“擒”,抓获)B. 汝素寡悔(一向,平时)C. 问其所欲(欲望)D. 卒为良民(最终)2.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你太穷了,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恐怕会被人责难的。3. 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宽厚大方,处处为别人着想。十五、(2011潍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班超

38、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十六年,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

39、?”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有删节)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不耻劳辱认为羞耻(2)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通“燃”,燃烧2.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A. 徐令彪之少子也吾妻

40、之美我者,私我也B. 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C. 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D. 超乃顺风纵火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好几天了,现在在哪里?(2)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其余的人全都拿着兵器埋伏在门两旁。4. 按要求填空。(1)班超“诈侍胡”“约火攻”“杀匈奴”等细节表现了他智勇双全(成语)的性格特点。(2)文中“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的句意与司马迁陈涉世家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有异曲同工之妙。十六、(2013成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一

41、)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节选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二)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歆为吏,同郡陶丘洪亦知名,自以明见过歆。时王芬与豪杰谋废灵帝。芬阴呼歆、洪共定计,洪欲行,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洪从歆言而止。后芬果败,洪乃服。太祖在官渡,表天子徵歆。宾客旧人送之者千馀人,赠遗数百金。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至临去,悉聚诸物,谓诸宾客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

42、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原宾客为之计。”众乃各留所赠,而服其德。(节选自三国志华歆传,有删改)1下列语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 王欲舍所携人(舍弃)B. 本所以疑(犹豫)C. 芬阴呼歆(暗中)D. 念单车远行(挂念)【解析】这里的“念”与我们学过的“念无与为乐者”的“念”一样,是“想到、考虑”的意思。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2)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王芬性情粗疏没有韬略,这事必定成功不了,而且会祸及宗族。您千万不要参与!【解析】课外文言语句的翻译,抓住重点词语,译

43、出大意即可。(1)句要注意“纳”是“接纳”的意思,“急”是“紧急、急迫”的意思。(2)句要注意“疏”指“粗疏”,“武”在这里指关于军事或技击的韬略。3从这两则选文中可以看出华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点概括作答。德行高尚,言行一致。如:“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见识过人。如他阻止陶丘洪帮助王芬废帝之事。名士高风。如他巧妙地谢绝部下和百姓送的礼物。(任意答到其中两点并结合文段实例即可)【解析】由文段(一)中“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可以看出华歆是一个言行一致、品德高尚的人。由文段(二)中华歆阻止陶丘洪帮助王芬废帝之事可以看出华歆是一个有见识的人。由文段(二)

44、中,他巧妙谢绝宾朋好友等送的礼物,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高风亮节的人。十七、(2013济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乙】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宋史苏洵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无

45、从致书以观:得到(2)闭户益读书:更加(发奋)【解析】解释时要注意结合语境。“致”在这里是动词,“得到”的意思;“益”可以联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益慕圣贤之道”一句,得出“更加”的意思。2翻译下列句子。(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2)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苏洵的文章)流传出来后,士大夫争着传阅,一时之间学习写作的人都抢着模仿苏洵文章的写法。【解析】翻译时要注意落实重点词语的意思。如(1)句中,“以是”的意思是“因此”,“是”的意思是“这,此”;第二个“以”的意思是“把”;“因”的意思是“于

46、是”;“得”的意思是“能够”。(2)句中,“既”是“已经”的意思;“竞效”是“抢着模仿”的意思;“为”是“写”的意思。然后组织句子,使之连贯通顺即可。3宋濂和苏洵的读书经历有哪些异同?对你有什么启发?同:读书都很勤奋刻苦;异:宋濂幼时家境贫寒,苏洵读书很晚。启发:非勤奋刻苦不能读书;只要学习,就为时未晚。【解析】甲文“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乙文“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都传达出“勤奋刻苦”的主题。从甲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可以看出宋濂幼时家境贫寒;从乙文“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可以看出苏洵发愤读书很晚。根据甲、乙两文的主旨,不难得出两文对我们的启发。十八、(2013绍兴)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乌蜂杞离谓熊蛰父曰:“子亦知有乌蜂乎?黄蜂殚其力以为蜜,乌蜂不能为蜜而惟食蜜。故必尽逐其鸟蜂,其不去者众哜而杀之。今居于朝者,无不胝手瘃足以任王事,皆有益于楚国者也。而子独遨以食,先星而卧,见日而未起,是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各科综合资料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综合练习(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