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初中文言文句式+文言文练习题(DOC 17页).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69747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考初中文言文句式+文言文练习题(DOC 1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中考初中文言文句式+文言文练习题(DOC 1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中考初中文言文句式+文言文练习题(DOC 17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中考初中文言文句式+文言文练习题(DOC 17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中考初中文言文句式+文言文练习题(DOC 17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考初中文言文句式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用“者,也”来表示。1、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2、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隆中对3、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醉翁亭记3、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4、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 出师表(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

2、“者也”不译。1、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我所欲也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爱莲说3、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四)、用“也”来表示。这有两种情况:(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1、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山市2、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十则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桃花源记5、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观潮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1、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2、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3、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五柳先生传6、此庸夫之怒也 唐雎不辱使命(五)、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1、此为何若人 公输2、为与此同类 公输3、天下为公 大道之行也4、号为张楚 陈涉世家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6、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两小儿辩日(六)、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七)、用“是”表示判断。1、斯是陋室 陋室铭 2、是金陵人 湖心亭看雪(八)、否定判断句,用“非也”表示,“非”翻译成“不是”,“也”字不翻译。1、非若是也 唐雎不辱

4、使命2、非士之怒也 唐雎不辱使命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初中文言文句式(二)二、 倒装句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甚矣) 愚公移山 (二)宾语前置1、何陋之有(有何陋) 陋室铭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所思何)木兰诗3、何苦(何)而不平 愚公移山4、会宾客大宴(大宴宾客) 口技5、菊之爱(菊),陶后鲜有人 爱莲说6、莲之爱(莲),同与者何人 爱莲说7、牡丹之爱(牡丹),宜乎众矣 爱莲说

5、8、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之) 送东阳马生序9、微斯人,吾谁与(谁)归 岳阳楼记10、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之)也 满井游记11、时人莫之许(之) 隆中对12、宋何罪之有(何罪) 公输13、万钟于我何加(何)焉 鱼我所欲也14、何以(何)战 曹刿论战15、忌不自信(自) 邹忌讽齐王纳谏(三)介词结构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以骨投) 狼 2、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3、祭以尉首(祭) 陈涉世家 4、徐喷以烟 (以烟徐喷) 童趣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藏) 大道之行也6、相与步于中庭(步) 记承天寺夜游7、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观

6、潮8、不戚戚于贫贱(戚戚) 五柳先生传9、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 送东阳马生序10、受地于先王(受地) 唐雎不辱使命11、仓鹰击于殿上(击) 唐雎不辱使命12、信义著于四海(著) 隆中对13、躬耕于南阳(耕) 出师表1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寄臣) 出师表15、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起) 公输16、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17、所欲有甚于生者(甚) 鱼我所欲也18、欲有求于我(有求)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四)状语后置 介词短语作状语,为强调该状语而后置于动词后。1、又七年,(自)还自扬州 伤仲永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孙权劝学3、(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岳阳楼记4、醒能述以文(述)者,太守也

7、醉翁亭记5、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泻出)者 醉翁亭记6、冷光之乍出于匣(出)也 满井游记7、舜发于畎亩之中(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五)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桃核)为之 核舟记 2、其两膝相比(两膝)者 核舟记3、遂率子孙荷担(子孙)者三夫 愚公移山 4、马之千里(马)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5、更有痴似相公(痴)者 湖心亭看雪6、鸢飞戾天(鸢)者,望峰息心 与朱元思书7、诸郡县苦秦吏者(郡县),皆刑其长吏 陈涉世家8、居庙堂之高(庙堂)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江湖)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初中文言文句式(三)三、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

8、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省略主语 1、(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 桃花源记2、(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桃花源记3、(小口)初极狭,才通人 桃花源记4、(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5、(我)还自扬州 伤仲永6、(他们)见余,大喜曰 湖心亭看雪7、(高山)互相轩邈 与朱元思书8、(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与朱元思书9、(余)弗之怠 送东阳马生序10、(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送东阳马生序11、(溪泉)斗折蛇行 小石潭记12、(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13、守丞死,(起义军)乃入据陈 陈涉世家14、(殿下)诚宜开张圣听 出师

9、表15、(吾)由是感激 出师表16、(子)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17、(此人)必为有窃疾也 公输18、(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二)省略谓语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 陈涉世家 (三)省略宾语1、问(之)所从来 桃花源记2、便要(之)还家 桃花源记3、使(之,身子)与台齐 童趣4、可以(之)为师矣 十则5、愿为(此)市鞍马 木兰诗6、投(之)以骨 狼7、日光下澈(潭水) 小石潭记8、醒能述(之)以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9、上使(之)外将兵 陈涉世家10、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之)用者 陈涉世家11、独守丞与(之)战谯门中

10、陈涉世家12、与(之)俱来 隆中对13、将以(之)攻宋 公输14、货恶其弃(之)于地也 大道之行也(四)省略介词“于”1、场主集薪(于,在)其中 狼2、吾既已言之(于,对)王矣 公输3、驱之(于)别院 童趣4、与同人饮(于)楼上 山市5、彼其受之(于)天也 伤仲永6、予独爱莲之出(于,从)淤泥而不染,濯(于,在)清涟而不妖爱莲说7、各隐(于,在)卷底衣褶中 核舟记8、饮食百物皆倍穹(于,比)常时观潮9、急湍甚(于,比)箭。 与朱元思书10、寓(于,在)逆旅 送东阳马生序11、坐(于,在)潭上 小石潭记12、得之(于,在)心而寓之(于,在)酒也 醉翁亭记13、独守丞与战(于,在)谯门中 陈涉世家

11、14、然足下卜之(于,向)鬼乎 陈涉世家15、一厝(于,在)朔东,一厝(于,在)雍南 愚公移山(五)省略量词古汉语中,数词可直接修饰名词,表数量的多少,而省略量词。1、船头坐三(个)人 核舟记2、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口技3、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辩斗 两小儿辩日4、一(个)男附书至,二(个)男新战死 石壕吏四、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观潮2、山峦为晴雪所洗 满井游记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二)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

12、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 2、贤能为之用 隆中对二、初中文言文练习题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至若春和景明_宠辱偕忘_予尝求古仁人

13、之心_微斯人_(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古仁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滕子京也有这样的胸襟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4)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人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 (1)日光;一起;探求;如果没有(2)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3)有。“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体现了滕子京虽遭遇贬谪,却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积极理政,政绩显著,所以他做到了“不以己悲”。(4)我不同意这一观点。这句话寄

14、托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虽然现在处于和平时期,但我们也要将国家放在第一位,以国家利益为重。在生活中,要身体力行,关心国事,尽己所能做一些对国家、人民有利的事。 【解析】【分析】(1)、景:日光;偕:一起;求:探求;微:如果没有。 (2)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要对重点词语正确翻译,句式上样正确认识。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璧:玉璧;忧:以.为忧;乐:以.为乐,据此进行翻译。 (3)藤子京也有此胸怀,谪守巴陵郡后并没有沉沦,而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以此证明。 (4)审查题干,联系生活,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在阐述理由时,层次要清晰,语言要简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回答。 故答案为:日光;一

15、起;探求;如果没有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有。“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体现了滕子京虽遭遇贬谪,却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积极理政,政绩显著,所以他做到了“不以己悲”。 我不同意这一观点。这句话寄托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虽然现在处于和平时期,但我们也要将国家放在第一位,以国家利益为重。在生活中,要身体力行,关心国事,尽己所能做一些对国家、人民有利的事。【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

16、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文意进行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某种观点的看法,考生要正确对待观点,表明态度,阐述要合理,论述要清晰。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此知之

17、难也。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则几乎罔矣。(选文有改动)【注】本文节选自章学诚的知难。知难,即知音难,是说古代贤人在后世少有知音。(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非知其姓与名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百不得一焉/得不偿失C.夫不具司马迁之志/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则几乎罔矣/罔不因势象形(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读 其 书 者 天 下 比 比 矣 知 其 言 者 千 不 得 百 焉(3)为什么司马迁能真正“知其所以为言”而成为屈原的知音? 【答案】 (1)B(2)读 其 书 者

18、 /天 下 比 比 矣/ 知 其 言 者/ 千 不 得 百 焉(3)司马迁“知悲其志”。(或:司马迁具有与屈原同样的心志。) 【解析】【分析】(1)A.知道;通“智”,智慧。B.得到,C.具备;详细。D.可能;无,没有。故选B。(2)这句话的大意是:读他的书的人,天下到处都是;明白他的话的人,一千个人中不到一百个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为: 读 其 书 者 /天 下 比 比 矣/ 知 其 言 者/ 千 不 得 百 焉 。(3) “知其所以为言”意思是: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结合原文内容分析,司马迁读屈原离骚,就知道感悲它(所表达)的志向,也就是说知道为什么屈原要说这些话。故答案为: B 读

19、其 书 者 /天 下 比 比 矣/ 知 其 言 者/ 千 不 得 百 焉 司马迁“知悲其志”。(或:司马迁具有与屈原同样的心志。)【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时可以了解文言断句的一些常识,还可以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根据语感和结构进行划分。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并要结合关键句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可根据题意筛选出合适的语句。【附参考译文】 懂得(

20、知道、明白)(一个人)真是难啊!人们说他知道的原因,不是知道他的姓和名,也不是知道他的声容面貌;读他的书,明白他的话(思想),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罢了。读他的书的人,天下到处都是;明白他的话的人,一千个人中不到一百个;明白他为什么这么说的人,一百个人中不到一个。然而世人都说:“我能读他的书,就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这就是“懂得”的难处啊。人们知道离骚是辞赋的起源(鼻祖),司马迁读离骚,就知道感悲它(所表达)的志向,这是贤人懂得贤人啊。没有司马迁那样(高远)的志向,而想明白屈原的志向,则几乎不可能啊。4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鸣翔集,锦

21、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节选自岳阳楼记)【乙】 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 , 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 , 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

22、石于潮汐汨没之中,披剔尽致 , 实天幸也。(王士祯焦山题名记)【注】米家父子:米带父子。(mio):树梢。瘗(y)鹤铭:六朝摩崖石刻。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地阅览、观赏。(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春和景明_心旷神怡_悉成明霞_得踏危石_(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潮汐泪没之中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B.而或长烟一空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C.不以物喜 以刀劈狼首(狼)D.悠然有遗世之想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4)根据【乙】文内容填空。 游焦山四件快事:_晚望月孝然祠

23、外_晓起观海门日出(5)【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 【答案】 (1)日光;愉快;全,都;能够(2)C(3)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初时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4)观返照吸江亭;听晚梵声出松秒(5)【甲】文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乙】文则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景”这里是“日光”的意思,“悉”这里是“全、都”的意思,“得”这里是能够的意思。 (2)A在/在;B有时/有时;

24、C应为/用;D的/的。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浮光跃金: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璧玉。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晕:光芒;倏然:忽然。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初时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 (4)分析题目所给其中的两件事,可以看出答题模式是:时间+事件+地点的模式概括这四件事。从“ 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 ”“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提取这三个要素组合成答案即可。 (5)根据选文内容进

25、行分析,【甲】第一段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第二段赞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因此写景是为了抒情做铺垫。从“来焦山有四快事”和“披剔尽致,实天幸也”可以看出【乙】文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日光;愉快;全、都;能够 C;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初时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 观返照吸江亭 听晚梵声出松秒 【甲】文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乙】文则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喜爱之情。【点评】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就要

26、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题目,要着眼“用法”,“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首先理解句意,然后再按照题干要求分析用法,根据句子成分功用来判断词性,进而判断用法。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

27、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理解写作意图既要从写作内容进行分析,也要结合全文的主旨进行分析。【附参考译文】 【乙】来焦山游览有四件感到畅快的事:在吸江亭看夕照,青山落日,在烟水苍茫之中,居然有米蒂父子的画意;晚上在孝然祠外望月,天空全是蓝色,长江万里,再也没有一点点云点缀;听寺院的晚钟声从松树梢传出,悠悠然产生超然世外的想法;清晨起床看海门日出,初时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映射着江水

28、,江水都成一片明亮的红霞,荡漾不定。 瘗鹤铭在雷轰石下,那儿惊涛骇浪,朝夕喷涌激荡。我在冬月来游览,那时江水刚落,才能够在潮汐起落之中踏上高高的崖石,仔细而详尽地阅览、观赏,实在是很幸运啊。5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节选自宋史范

29、仲淹传)(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是进亦忧:_微斯人:_性至孝:_以母在时方贫:_(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3)【甲】文中“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4)结合甲】【乙】两文,概括范仲淹的形象。 【答案】 (1)思想感情;指“居庙堂之高”;如果没有;非常、极其;正(2)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后来虽然显贵,不是招待宾客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4)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勤俭节约;孝顺父母;乐善好

30、施。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这几个词语都是古今异义,不要以今释古。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以,因为。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贵:显贵;宾客:招待宾客;重:两种以上。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后来虽然显贵,不是招待宾客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 (3)结合语境分析,作者自问自答,先提出“何哉”的问题,接着就做出回答,这个答案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甲】文范仲淹要学习古仁人“先天下

31、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可以看出范仲淹勤俭节约;从“性至孝”可以看出范仲淹孝顺父母;从“ 而好施予,泛爱乐善 ”可以看出范仲淹乐善好施。 故答案为:思想感情;指“居庙堂之高”;如果没有;非常、极其;正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后来虽然显贵,不是招待宾客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勤俭节约;孝顺父母;乐善好施。【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

32、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此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 本题考查理解理解句子内涵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章主旨分析其深层内涵并从文中筛选出恰当的句子即可。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

33、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参考译文】 范仲淹内心刚毅外表谦和,性情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正贫困,后来虽然显贵,不是招待宾客(宾客到来)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自给。然而(范仲淹)喜好施舍给予,广施爱心,乐于行善。(范仲淹)死的时候,天下各地听说的人,都替他叹息。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34、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

35、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醉翁之意不在酒_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下边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先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特征,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B.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原因。C.选文第二段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D.文中用了不少对句,如“野芳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

36、感强。【答案】 (1)以为快乐;意趣,情趣;像鸟张开翅膀(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玩乐,却不知道太守因为人们的快乐而感到快乐。(3)B 【解析】【分析】(1)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翻译为“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意思是“以为快乐”。“醉翁之意不在酒”翻译为“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意”意思是“情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翻译为“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翼然”意思是“像鸟张开翅膀”。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句中“芳”意思是“香花”,“发”意思是“开放”,“秀”这里有

37、繁荣滋长的意思。“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句中“而”表转折,“乐其乐”意思是“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3)B项,“主要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原因”理解有误,应该是“是为了引出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故选B。 故答案为:以为快乐;意趣,情趣;像鸟张开翅膀;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玩乐,却不知道太守因为人们的快乐而感到快乐; 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各科综合资料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最新中考初中文言文句式+文言文练习题(DOC 17页).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